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924节
要我说,这灯笼反而比人要紧的多,起码一灯既明,满眼清清楚楚,这人心却是灯火照不见,看不透的地方。
辟如靖王大抵也想不到,他倚重的‘臣子’,亦怀有异心。”
蒋王孙表情微妙地变化了下,在昏暗的烛光中并不清楚。
顿了顿,赵都安笑呵呵道:
“当然,本官缝补灯笼,也是因之后会有大用。”
“哦?敢问是何用处?”蒋王孙好奇。
赵都安认真地盯着他,缓缓道:
“靖王若死了,岂非也要许多白灯笼吊孝?”
一阵安静。
房间中只有二人呼吸的声响,静谧的落针可闻。
蒋王孙脸上的皱纹抖了抖,似是在笑,也似并不是:
“先前听闻都督抬棺来战场,更早时候,在金銮殿上当众立下军令状……便知都督信心十足,老夫却是好奇都督信心何来。
据我所知,和谈失败后,朝廷兵马调度紧缺,似是连拱卫京师内城的禁军,都给调离去了西平……若不知情的人听了,或会以为,陛下要御驾亲征了呢。”
梅开二度,又是试探了。
不得不承认,赵都安连续几场大胜堪称奇迹,在叛军内部也产生了极大涟漪。
且赵都安自和谈以来,一次次作秀,无论是军令状,还是白石桥命叛军传话,后续抬棺,亦或方才编织灯笼……
都在无时无刻,表现自身对胜利的自信。
似靖王的败亡,已成定局。
蒋王孙心中极为好奇,这个年轻人的底气究竟在何处。
赵都安笑了笑,没有接关于女帝调兵的话茬,只是露出神秘微笑:
“蒋大人这话却是过了分寸了,本官既能区区几月,拿下徐敬瑭,自然可诛杀靖王,至于底气手段,呵呵,若蒋大人彻底归附朝廷,或才有资格知晓,你说对也不对?”
蒋王孙呵呵笑道:
“都督这话按说是有道理的。但老夫却又想着,都督这份底气,怕也是并不足。”
“哦?”赵都安笑吟吟道:“蒋大人认为本官在虚张声势?”
蒋王孙淡淡一笑,感慨道:
“老夫自然是信赖都督的,否则也不会今夜来此,只是……若都督当真底气十足,怕是……也没必要来见老朽……吧?”
……
感谢书友charlotte的五千点币打赏支持
第606章 猎人与猎物
昏暗的灯笼铺内,蒋王孙笑呵呵地,用缓慢的语速说出这句问话后。
屋内的灯烛跳动了下,二人投在粉墙上的影子也扭曲变形。
赵都安嘴角带着笑,眼睛却眯了起来:“蒋大人此话可解?”
这就是明知故问了。
蒋王孙的意思很简单:若赵都安真的足够自信,也就没必要来拉拢策反自己。
赵都安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更明白的是,二人之所以会冒着风险,坐在一起,就是因双方都有所求。
因此,今日的谈话既是一场策反,更是一桩生意。
蒋王孙要求见他才肯彻底投靠,是因为他需要见一个能开得起价格的人。
或者说,蒋王孙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很简单,就是将自己卖个高价。
而谈生意前,自要抬一抬身家,贬低下对方。
“呵呵,老夫在湖亭,却也听得许多消息,辟如和谈的失败,都督的军令。以及……西域的不安分,”
蒋王孙神态自若,保养的很好的脸上笑容温和:
“当然,哪怕如此局面,老夫依然是看好陛下的,只是……老夫做的这可是杀头的买卖,一旦败露,哪里还能活?因此,自要看都督肯给怎样的诚意。”
赵都安平静说道:
“蒋大人参与谋反,难道就不是杀头的卖卖?”
蒋王孙噎了下。
继而,只听赵都安继续轻描淡写地说道:
“说来,本官初听蒋大人有意投效时,心中也是吃惊的。
毕竟蒋大人当初也是在建成道任过知府的,靖王拉起叛军后,以蒋大人的资历和能力,也是徐闻仰仗的重臣了。
呵,不瞒你说,我甚至都在怀疑,蒋大人这投诚是真心,还是诈降了。
毕竟,赵师雄的事就在眼前,本都督也不得不小心。”
蒋王孙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消失,鬓角沁出细密的汗珠来:
“都督,老夫……”
赵都安玩味地抬手打断他,轻笑道:
“不过,在本都督得知,蒋大人如今权柄被削,逐步被排挤出徐闻的核心圈子,甚至在湖亭的实权,都不如一个新冒出来的军师时,我便恍然了。”
蒋王孙一时不知是该松一口气,还是羞恼愤怒。
偏他又无从反驳。
事实上,他之所以有了叛变的想法,其一,自是因大局的变化。
事实上,自女帝突破天人,回归京城后。他就认为扶持靖王登基的希望渺茫了。
你再强,哪怕有同为天人的玄印帮助,难不成可以冲入京中?
但那时,诸藩王各自割据,联手封锁朝廷的计划仍旧诱人,只要令京城沦为孤岛,女帝也就名存实亡。
可随着青州恒王、云浮慕王的先后死去,封锁计划也破灭了。
蒋王孙已明白,除非西域搅局,出现大变数,否则最好的结果也只是靖王割据南方,建个小朝廷。
可小朝廷的位置并不足以填满蒋王孙的野心。
可若只是这样,尚不足以令他生出背叛的决定。
可那个徐军师的出现,他逐步被排挤出集团权力中心的事实,则给了蒋王孙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凭什么?一个毫无跟脚的“军师”,可以一上位,就分走他的权力?
就以为那人姓徐?疑似靖王沾亲带故的皇族分支子嗣?
“蒋大人继续留在徐闻手下,迟早也是边缘人的结局。”
赵都安一语点破他的窘境,道:
“你我也不必试探来,试探去,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
本都督代天子来此,说话还是有几分分量的,只要蒋大人肯为朝廷做事,本官可代陛下许诺,待清算叛军时,蒋大人以及亲族既往不咎。”
蒋王孙闻言摇头道:
“都督的承诺,老夫自是信的。不过若要老夫投效,却也有几个条件。”
“先说说看。”
“只是赦免老夫及亲族不够。还要封赏。”
“要什么赏?”
“第一,我蒋家昔年也曾是建成道第一大家族,后衰落,如今才给那沈家压在下头。
若待陛下王师南下,诸多参与叛乱的士族必被清算,我蒋家愿为陛下看护这建成道地界。”
言外之意,是要求女帝将将家扶持起来,代替沈家,成为建成第一大族。
赵都安毫无意外,点头道:
“可以。”
当前时代,皇权触角难下乡,哪怕他收复了建成道,也需要扶持本地家族起来。
就如他击败恒王后,扶持青州萧家帮朝廷稳定青州。
沈家肯定要灭掉的,扶持个蒋家也可以。
若不听话,再过些年废掉就是。
蒋王孙竖起第二根手指:
“第二,我蒋家子弟多才俊,只是这些年受观察压制,许多族中子弟难以入仕,或在地方任县官一类……老夫身为一族之主,也当为族中子弟谋个出路。”
赵都安瞥了他一眼,略一思忖,点头道:
“可准许五名蒋家人入京,任京官。不低于五品。不过再高,就要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蒋王孙薇薇皱眉:
“只是五品?”
赵都安淡淡道:
“若要更高品秩,则最多两人。”
蒋王孙沉默了下,竟也没有在这个条件上继续讨价还价,而是微笑道:
“也好。”
这么容易满足了?赵都安反而挑起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