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912节
“本都督试问诸公,这便是你们想要的结果?
你们真以为,割地和谈便可破局?对大局有益?
不!你们这是在陷陛下于不仁,陷朝廷于不义,令陛下仁政三年积累下来的民心皆付诸东流!”
赵都安怒其不争,扫视议和派大臣一张张脸孔:
“失去和谈,失去很多。失去民心,失去一切。”
他脸色冷傲,啐了一声:
“何其愚蠢!”
一片死寂!
不少官员面红耳赤,被骂的无地自容,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但也有一些议和派官员见势不妙,试图反击,开口道:
“赵都督,你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然西域佛门已东西合流,玄印入西域,诸国将起兵,待到春时,若不能令边关安定,届时朝廷腹背受敌,哪怕灭了河间、燕山二王,却令西域人入主,岂非更是生灵涂炭?大错特错?”
“是啊,赵都督,非是我等为私心,而是若不何谈,该当如何?你在南方,该知靖王尚虎视眈眈,陈王亦割据一方……一旦无法速胜,届时乱起,又该如何?”
赵都安面无表情,迎着一名名官员的质问。
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通,许多官员也憋着一股火气:
和谈屈辱,好,那你倒是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啊?
“都说完了?”
赵都安冷冷扫视众人,见无人再吭声,他转身,再次看向御座上的女帝,抱拳行礼:
“陛下,臣请军令状!”
“既朝中诸臣要个说法,那臣便给个说法!”
“只待冰消雪融,臣请赶赴淮水东线领兵平叛,可将薛枢密使调王西平道拖住西域诸国!”
“三个月!”
“只要给臣拖住敌人三个月,臣必可斩杀靖王徐闻!只要徐闻所率建成军大败,反王再无领头羊,届时如陈王、岭南王等不成气候,我虞国上下一心,区区西域小国,自然退却!”
他声如落雷,滚过金銮殿:
“若三月平叛不成,臣当以死谢罪!届时,再有人要议和,臣马革裹尸,也无法劝阻,如何?”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中回荡。
忽然,马阎迈步走出,向女帝行礼:
“微臣愿为赵都安作保,若不成,一并担责。”
董太师大笑一声,拄着拐杖,也道:
“老臣亦愿为赵都督作保,反正老臣长孙也已去了西平战场,若要死,我董家一门死绝又有何惧?”
袁立叹息一声,拱手道:“陛下,臣亦可为赵少保作保。”
“陛下,臣……”
“臣愿作保……”
一名又一名主战派大臣站了出来,一道道作保声连绵成片,渐渐震耳欲动。
金銮殿外,那密密麻麻,沉默伫立的披甲禁军“哗啦啦”单膝跪倒一片,齐声道:“我等愿为赵都督作保!”
声震如雷霆,整个皇宫的屋檐瓦片都仿佛在震动!
殿内,议和派官员只觉大势已去,沉默无言。
徐温言、徐雪莲等议和使团众人面如土色。
请愿声中。
大虞女帝徐贞观缓缓起身,双手抬起,十指虚按:
“免礼平身。”
女帝嘴角上扬,缓步走下御台,风华绝代的面庞上带着笑意:“无需诸卿作保。”
话音一顿,女帝望着一张张齐刷刷抬起来,困惑看向她的脸庞。
金口玉言:
“夫妻一体。若赵卿兵败,朕当与他一同领受。罪己,以谢天下。”
——
排版错字先更后改
第598章 一肚子坏水(双倍求月票)
金銮殿内。
随着女帝下场,说出这番话来,所有人都意识到,和谈之事盖棺定论。
使团众人彻底慌了神,再无方才的镇定姿态。
徐温言额头沁出细密汗珠,徐雪莲更是呆怔地连退数步,口中呢喃:
“不……你不敢……你怎么敢……”
和谈崩盘。
接下来是不死不休的局面。那首当其冲被充作祭品的,无疑就是他们这些人。
“不敢?”徐贞观睥睨俯瞰燕山郡主,又扫了眼胖世子,仿佛在看两个幼稚的孩子,怜悯道:
“莫要装蠢久了,变成真蠢。马阎。”
诏衙督公应声:“微臣在!”
女帝道:“立即将使团诸人押入诏狱,听候发落。”
略一停顿,徐贞观又扫向殿内一众主和派,眼神幽幽:
“此外,审一审使团这群人,摸清楚这段时日,京师中哪些人秘密与之接触。一个都不要放跑。”
闻言,那些议和派官员骚乱起来,一部分人面色苍白,露出恐惧之色。
也有部分官员怡然不惧,只是叹息。
主张议和者,并不意味着皆是蛀虫,也有许多的确是基于朝廷胜算考虑。
和谈这两个月,诏衙一直在秘密调查,已掌握许多线索,结合审问口供,自可分辨忠奸。
可想而知,那些暗中帮助使团的都要被牵连,朝堂上也要再倒下一批人。
马阎立即道:
“微臣遵旨!立即去办!”
旋即,他转身眯着眼,冷笑着看向世子、郡主等人,沉声道:
“来人,将其拿下!”
早守在殿外的禁军们如狼似虎冲入,有女帝在场,无人敢反抗,乖乖束手就擒。
“还有,皇城外、驿站中还有使团护卫军卒……”马阎又道。
却被赵都安笑眯眯打断:“不必了。”
他用眼神示意了下地上染血的长剑……皇城口那些早被他杀了,驿站中残留的也早安排梨花堂的人去抓捕。
意识到这点的使团众人则头皮发麻,浑身失去反抗气力。
被带走时,徐温言深深看向赵都安,咬着牙道:
“你在自寻死路。想要三月灭建城,天方夜谭。我会等着你人头落地那一天。”
赵都安瞥了他一眼,嘴角一撇:
“放心,我死前,会带着所有与我为敌的人一起走。”
莫名的,朝堂上不少人打了个寒颤……
使团被押走,女帝又下了几道旨意,包括接下来如何应对,如何宣传这次决定,如何增强百姓信心……俨然已是思虑完善。
群臣们纷纷领旨,而后散朝,急匆匆离开,要为接下来的艰难局势做准备。
……
等到群臣陆续走了,孙莲英也带着几名宦官出了大殿。
空荡的殿中,只留下赵都安和徐贞观这对君臣。
“陛下,方才共担罪责那句话,本没必要说的。”
赵都安看向女帝,有些无奈的语气。
徐贞观走下台阶,与他并肩而立,宛若一对璧人望着殿外的白玉广场,她呵了声,笑容玩味:
“你敢说你不乐意听?那朕收回?”
赵都安委婉道:“……陛下金口玉言,贸然收回只恐有损天家威严。”
徐贞观撇撇嘴:
呵,男人……分明自己听得心中暗爽,非要装得不在意。
赵都安略尴尬地摸摸鼻子,转而正色问道:
“玄印……真的入西域了?”
徐贞观“恩”了声,道:
“影卫尚未传回消息,但河间王敢以此为要挟,想必是真的。”
赵都安轻轻叹了口气,却并不意外。
玄印入西域……这本就在君臣二人的设想中,神龙寺覆灭后,玄印要么南下,建造第二个神龙寺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