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44节
“对,朕依稀记得,就是叫萨日格的,前些年,老四家的常带进宫来给太后请安的。”康熙帝也想起来了。
“你既如此推崇她,朕就传她来考校考校。”
老公府的丧事刚办妥当呢,整个国公府都静悄悄的在家守孝歇息,突然就有乾清宫的太监在四福晋带领下上门亲传旨,都赶快开中门摆香案接旨同时,心里犯嘀咕:他们家大爷这几日都老实在府上,也没干什么呀,怎么就突然来圣旨了?
结果,天使一开口,圣旨是给萨日格的。
众人更加疑惑了。
等宣旨完毕,众人那就更是疑惑加迷茫了。
理藩院顾问,这是个啥差事?
萨日格双手捧着圣旨,也是蒙圈的,眼睛一个劲儿看德亨,让他给她个解答。
德亨向她摊手,这真不关他的事儿,他也是才知道的。
纳喇氏走到四福晋身侧,眼巴巴看着她。
四福晋唇角挂着庄重有礼的笑容,拍了拍她的手,让她安心,然后对萨日格道:“好孩子,快去将圣旨奉给祖宗,然后随我进宫,去…给皇上谢恩。”说着,给同来的依尔哈使了个眼色。
依尔哈忙去拉着萨日格朝宗祠方向去。
四福晋和纳喇氏招待天使,等萨日格换了一身新衣出来,她就带着她,随天使进宫,去拜见康熙帝,谢恩。
等人一走,纳喇氏就问德亨:“到底怎么回事。”
德亨:“依尔哈说的,说阿灵阿推荐萨日格做理藩院顾问,代领理藩院,迎接万国来使。”
所有人:……
第308章
德亨人在家守孝, 却也并不清闲。
萨日格得了理藩院的差事,每日都诚惶诚恐,唯恐哪里有做的不对之处, 让人看了笑话。
尤其是胤禟被康熙帝任命为总理外邦朝贺事务总理大臣,他还因为有一个葡萄牙传教士穆景远做老师,不管是语言还是处理洋人事务上都有便利,两人便在对接待洋人的某些仪程上有些不合, 萨日格作为小辈,也是作为年弱女子,某些时候,不免有些气弱,争不过胤禟。
她在外头受了委屈,回家就找哥哥哭,哭完,还要请教哥哥, 这个要怎么做, 那个要怎么做,对外洋人什么态度, 对东洋人什么态度,对海番岛国是什么态度……都要德亨给她解惑。
还有理藩院往常都是怎么对内外藩属的,有何规程,有何礼数,德亨也不能尽答,就得需要她去钮祜禄府问阿灵阿。
第一次上门拜访, 是弘晖亲自领路, 就跟带自家孩子去先生家拜师似的, 搞的还挺隆重。
胤禟固然是总理大臣, 但她还是皇上特地简拔的顾问呢,胤禟有优势,她的优势更大,她也有传教士好朋友,没道理事事都要听他的。
萨日格天生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加上有哥哥做助力,她打算撇开胤禟,拿出她自己的奏本来,到时候拿到皇上面前,让皇上选哪个更合适好了。
姐姐有了“正经”差事,羡慕的德三不要不要的,天一亮就去哥哥院里尽职尽责的当“小厮”,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哥哥,他也想要个跟姐姐差不多的差事。
德亨就以考察他适合做什么为名将他带在身边,见属下、见管事、见同僚,让他试着做记录、起草文书、整理档案、写请柬,最不济,打个算盘、跑个腿儿传话总行吧?
结果,除了端茶送水迎来送往的礼仪,他什么都不会做。
这下,德亨知道这个弟弟适合做什么了,他就适合坐在那里听人奉承,和人说笑开心就行了。
就跟当年的叶勤一个样儿,除了从小耳濡目染练出来的礼数讲究,什么都不会。
这其实也是一项本领,弟弟既然有此天赋,他就叫了裁缝来,给他一连做了十几身衣裳,每次见客都不重样的穿,也不做小厮了,就坐他身边,给他当三爷。
德亨有不好见、不和推辞的客,就让他去。
趁着守孝时间先在府上练一练,等出孝期后,就可替他独当一面了。就算有怠慢之处也无妨,人家年纪小嘛,您多担待嘿。
完美!
德三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新差事了,每次都打起精神来帮着哥哥见客,兢兢业业的磨练自己,以期许自己也能再府上收到皇上点他当差的圣旨,然后亲自捧去祠堂,奉给祖宗,还可以不受守孝礼法限制,夺情办差,想想就很让人激动。
但德三也只能想一想了,因为,他跟德亨一样,在守孝百日之前,是不能轻易出府走动的。
接待外邦只是理藩院众多差事中的一个,不止理藩院,朝廷每天都有比这还重要的事情发生。
比如,准噶尔打下来了,也确定好了新名字,新疆,意为“故土新归”。
名字和省份都确定好了,接下来要如何治理,是个崭新的问题。
还在西北的庄敏郡主、额驸策棱、额驸阿宝、平郡王讷尔苏、公傅尔丹、将军延信、将军富宁安以及周边陕、甘、川总督等,都有关于治理巴尔喀什湖、伊犁河谷、阿尔泰山、吐鲁番、藏南、云贵等地的题奏,其中有志一同的提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开垦土地,屯兵屯田,以守边关。
屯兵屯田,需要人口,且是大量的人口。
向土尔扈特迁徙汉人也就罢了,向西北迁徙汉人,康熙帝是不敢的。
恰好,户部再次题奏,在京八旗兵丁蕃庶,住房不敷,粮米饷银等越发繁冗无度,康熙帝就有了迁徙在京汉八旗去西北驻防的心思,允带妻儿,免除了换防如拔根的忧虑。
此政令一出,康熙帝都已经做好了汉八旗反对的心理准备,但让他意外的是,响应者云集,且大兴县、顺义县、良乡县、房山县等附近县镇的满、蒙八旗旗人,也请命去西北驻防屯田。
但他们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端平贝勒能教他们在西北安身立命之术。
他们都认为,既然安平贝勒能带人将西伯利亚那片苦寒之地经营的富贵逼人,那区区一个新疆,应该不在话下。
像是这样的请愿自是要有一个领头人代为上书,在上书之前,被察觉苗头不对的隆科多给按了下来。
隆科多如今是步兵统领,为康熙帝监察各大王府和百官动态,自从出了托合齐一案之后,又加了一条监察京中集会,所以,这帮人一聚合,就被报去了隆科多处。
别看隆科多这个人大咧蛮横,他在当差上,是有自己的勤谨之处的,别管是涉及多大的爵位,多小的职位,只要是报到他这里来的信报,他都仔细查问,然后做区分辨别,酌情报与康熙帝。
所以,关于讨要“端平贝勒在苦寒之地安身立命之术”这个集会一出现,就被隆科多发现了不对劲之处,经过一番查访,他没有去报与康熙帝,而是去找了德亨。
上门的理由很简单啊,隆科多还是理藩院尚书呢,虽然现在理藩院有了胤禟这个总理,又有了萨日格这个顾问,还有一个猫在钮祜禄府不出来的阿灵阿这个话头子,但尚书还是他,他要过问洋人的事情,去找德亨问一问,不是很正常?
一见面,隆科多就咳声叹个不停:“你啊你,你可真沉的住气啊,你知道二格格在理藩院过的什么日子吗?我告诉你:水深火热!
一帮子大老爷们,动辄为难个小姑娘,啊呸!看得我都咽不下这口气,狠狠削了他们一顿,好好为二格格出了回头。”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法,我管的了初一,管不了十五。源头那位有意挑刺儿,下头奴才就跟那蚂蟥一样,灭是灭不干净的。你这个做哥哥的倒好,躲在府里,吭都不吭一声,那帮子小人可不就更起劲儿了……”
隆科多说,德亨就这么听着,听他说完,喝茶润喉的空档,德亨问他:“你今日来到底是要说什么的?”
隆科多好悬一口茶没喷出来:“我说的还不够明白?”
德亨:“你说什么了?要只是萨日格的话,没事儿,玉不琢,不成器,她且有的历练呢,她也不是孤军奋战,我信她,能做出气象来。”
隆科多无语,看德亨半晌,道:“行,是我白操心了,妹子你不上心,这件事,你总上心吧?”说着,视线看向了一同陪客的德三。
能让隆科多隐秘而语的,应是大事,德亨对德三道:“你去外头守门,我跟统领大人说话。”
德三很识趣的去门前台阶上守门去了。
屋内只剩下两人,隆科多不再卖关子,笑道:“这位……”他比了一个三的手势,道,“在暗中造势,搞你呢。”
将联名上书的事情一说,德亨面色不由沉重下来。
隆科多嘿嘿一笑,他就看德亨怎么谢他。
做皇帝的,对臣子,最忌讳什么?
功高震主。
这八旗,是我这个皇帝的,还是你端平贝勒的?
怎么感觉,现在的八旗,朕说话还不如你个贝勒说话好使呢?
胤祉此举,就是要营造这样一个氛围。
在胤禛和胤禵明里暗里别苗头的时候,你们也不要忘了,谁才是现在的皇长子!
胤祉是没有军权,但他在文人当中的地位,也不是胤禛、更不是胤禵所能比拟的,看吧,秀才一出招,就能阴损的让人寒毛直竖。
德亨问道:“那些人,你怎么处置的?”
隆科多:“抓大牢里关一天,找个名目审一审,再放出来,就老实了。”
德亨迟疑:“你……”
隆科多识趣道:“你放心,只是几个醉酒后口出狂言的狂徒胡言乱语罢了,我不会报给皇上的。”
德亨看着隆科多,等他开价码。
佟大人是个爽快人,从来都是一口一个价码,只要你能出的起。
隆科多搓了搓手,嘿嘿笑道:“我们家四儿,最喜热闹,听闻雍亲王妃要在圆明园办赏春花宴,可能请王妃给四儿下张帖子?”
德亨一惊,结巴着说了一句蠢话:“佟…佟公府、没收到帖子吗?”
隆科多黑黢黢的眼睛盯着德亨,德亨扶额,叹息道:“这事儿,我做不到。”
隆科多面色沉了沉,道:“你想好了再说。”
德亨叹息,道:“女眷的事情,我从来不插手,更何况是雍王妃。那是亲王妃,能接她的帖子的,都是什么身份的女眷,你比我清楚。我不敢逾矩,得罪满京城的贵妇。”
隆科多:“你知道厉害的,这件事若是我报与皇上处,你的处境就艰难了。”
德亨也道:“不瞒你说,就算你如实报上去,我不过是进一步被夺权而已,反正我也要在家守孝,其实与我本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动摇。”
隆科多:“那可是兵权和武器,你真的舍得?”
德亨挑眉笑道:“那你说,从我手里夺走了,最后又会给谁呢?现在,又有谁能握得住从我手里流出来的?”
弘晖?衍潢?讷尔苏?延信?富宁安?傅尔丹?
还是胤禵?
还是哪一个宗室、哪一个领侍卫内大臣?
隆科多哑然,突然发现,自己是在自取其辱了。
德亨愿意听他说这些,是在给他面子,但实际上,就算这事儿闹出来了,人家也压根不怕。
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德亨这个中心点。
他之所以避府不出,是因为任外面风云变幻,他都能稳坐钓鱼台。
隆科多拳头握紧又松开,松开又握紧,有些下不来台。
德亨像是没看到一样,呷了口茶,慢悠悠回忆往昔:“前儿个我与弘晖叙旧,说起小时候,他还跟我说,当年多亏了你宵禁纵马,相助与我,送得良药,及时救了他一命,要不然,哪里能有他现在呢?”
“还跟我说,佟大人奉命唯谨,刚正不阿,让他想亲近都不能,呵呵。”
隆科多面色逐渐缓和下来,没错,他跟这两个小辈,渊源就是从那一夜起的。
不由也感慨起来,道:“一眨眼,你们都长这么大了,能独当一面做事了,你回头跟他说,有时间来找我喝酒,我必应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