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411节
表现出来,就是,十分的敢说,还有,教女儿更是大实话一套一套的往外说。
叩德氏应付完女儿,又看着德亨问道:“你这头发是怎么回事?怎么这回干脆剃光了?”
德亨又说了一遍理由:“大上个月头发里长虱子了,一次次的长,一次次的药,药干净了,没几天,又长了,干脆就剃了,省事儿。”
不只是头发,还有身体上的毛发,尤其是在湿热的南洋,除了爱招虱子,还爱招跳蚤这些小虫子,德亨一开始还将头发剪短,不仅他自己剪,还下令让自己手下所有人都剪,就剪到齐肩,能扎起来的程度就行。
但不管用,只要身边有一个人头上有了虱子,不出一日,基本上整个营地里的人头上都会传染上。
消杀害虫是一个地域全体人的事情,不是德亨搞好了军营卫生,就能不被传染的。
他们得外出,得作战,还得跟百姓接触……
传染上非常容易。
德亨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在所经之地倡导消民众杀害虫了,他还免费提供了不少高效成药,比如,东沙群岛上长有一种海人草,可以祛除人体内的蛔虫,他将这条消息散播出去同时,也让军医研究制成丸药,分发给底层百姓,让他们也能有养成良好体魄的机会。
但这是一项持久战,短时间内,德亨只能下令、并自己带头将头发都剃了,杜绝虱子在人头上做窝。
叩德氏说了跟务尔登一样的话,道:“咱们知道你的苦衷,只盼着你好就行了,就怕有小人嚼舌头,把你向京里告一状,京里人不知道外头的事儿,再误会了可就不好了,有碍长辈……这样,让你二叔给皇上上个折子,替你解释一下。”
剃头这个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那真不是小事儿。
如果皇帝特许,那你随意,就跟康熙帝允许德亨留全发一样。
但你要说全剃光了,那就要让人侧目了。
你想想顺治爷,剃光了,皇位都不要了,出家去了。
你再想想诚亲王胤祉,当年十三阿哥生母敏妃去世,孝期未满百日就剃发,被康熙帝从郡王降罪为贝勒……
皇家如此忌讳,你还认为剃头是小事吗?
留全发不是大事,剃光了,就是大大的大事儿!
叩德氏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她让务尔登先给皇上上个折子,给康熙帝解释一下,说明德亨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不得已才剃了头发,是有苦衷的,并不是不敬不孝。
务尔登道:“我早就想好了,不用你说。”
叩德氏白他一眼,道:“你能想到最好,想不到的,还不得我替你想着?”
恐是又怕她说出什么败坏自己的话,务尔登问妻子道:“侄儿来了,府上要开席招待,你备了什么?”
叩德氏道:“这夏季还有什么,左右不过是些瓜果鱼虾之类的,不过,这些个,怕是大侄儿都吃腻了,二婶就给你备几个清淡的菜,一样醋溜卷心菜,一样猪耳朵拌黄瓜,一样苦瓜炒鸡蛋,一样豆腐皮切成的丝儿、鸡蛋皮切成的丝儿、水芹菜、毛豆儿、花生米儿拌鸡毛菜,一样西红柿蛋花汤,一样绿豆汤,主食就吃白面饽饽和玉米、高粱、荞麦三合面的饽饽,怎么样?”
琪琪格在旁道:“再来两个大肘子,一样儿红烧肉,您备的太素了,大哥哥吃不饱的。”
叩德氏:“大夏天的吃什么大肘子红烧肉,吃的素些清心火,这天儿又热又湿,燥的人心里难受。大侄儿,你看着还有什么想吃的没?二婶都给你做。”
德亨笑道:“二婶备的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不用再添了,倒是我带来的人,有劳二婶招待了。”
叩德氏拍胸脯保证道:“你放心,杀鸡宰猪开仓拿粮我都已经吩咐下去了,保证都给你招待好了。”
德亨笑道谢道:“多谢二婶。”
叩德氏喜道:“跟二婶客气啥,让你二叔陪你说会子话,要是累了,就去歇息,等膳食做好了,二婶来叫你。”
说完,带着琪琪格去大厨房备饭去了。
琪琪格还在问:“额娘,您又不怕吃荤烧心了?”这又是杀鸡又是宰猪的,不都是大荤?
叩德氏教她:“这就是你不懂了,不给手下的人吃荤,怎么能有劲儿拿的起刀枪,给你大哥哥当差呢?”
琪琪格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额娘,您真厉害,这都能想的到……”
德亨在厅里抱着肚子笑个不停。
他吃了一肚子的西瓜,一动,肚腹中似有水在咣当,得抱着才行。
务尔登无奈叹气道:“我就得了这么个女儿,你二婶疼的不行,教的跟个憨傻棒槌似的。”
叩德氏一儿一女,长子庶出,比德亨大一岁,留在京中看家,没带到任上。
带到任上的是叩德氏所出一儿一女,儿子启昭,今年十七岁,代父巡视橡胶园去了,不在家,女儿就是琪琪格,今年十三岁,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
德亨忙笑道:“我倒是觉着大妹妹天真可爱,怪招人疼的。”
务尔登:“做女儿天真可爱招人疼,嫁了人,可就让婆家挑理了。”
德亨:“离嫁人还早着呢,等再大些,就更懂事儿了……”
说了些儿女事,务尔登问道:“七月海上可不太平,风浪大的很,你怎么这个时候巡视海上?”
德亨笑道:“p国和e国人开船打过来,我不得不出海,将他们给歼灭了。”
务尔登一惊,道:“又是p国人和e国人,他们这是还没吃够教训呢。”
自从德亨任了海运总督,从三年前将船开来南海巡视,给这些洋人重定规矩后,这些洋人就开始不满起来,尤其以p国人和e国人为主的洋人,联合起来,想要和德亨谈判。
德亨怎么会鸟他们,他们接连两年在德亨这里碰了壁,且去年德亨勒令他们撤出澳门和香港驻地,他们不愿意,就在去年腊月份,趁着德亨回福山港,不在南海,就突袭了澳门和香港屯门,想要武力占领这两个港口。
结果,他们连当地的渔船都没打过,落荒而逃。
不成想,他们七月份又攻来了。
务尔登一想就明白了,道:“他们恐怕认为,腊月份那次战败,是因为风向的原因,所以就趁着夏天换风向的时候来攻。没想到,他们会遇上你的铁船,只能铩羽而归了。”
德亨随口道:“没来得及铩羽而归,被我全部歼灭了,一条小船都没留下。”
务尔登:……
务尔登向德亨那边凑了凑,神秘兮兮打听道:“这么说,你是一定要将南海的洋人都赶走了?”
德亨倒是不介意说出自己的目的,他道:“我不是将他们赶走,是给他们重新设关卡,关卡以内的海域,是禁海,不能轻易过来,这是规矩。”
务尔登连连叹道:“这是你定的规矩,粤海关那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家伙们,恐怕要不乐意了。”
德亨:“他们要是有意,可以去我划的新地盘上任。”
务尔登抹了把脑后脖颈上的细汗,摇头道:“这里就已经够热了,再向南,还指不定怎么热呢,一般人可轻易受不了这个苦,他们恐怕不会乐意。”
德亨无所谓道:“不乐意就算了。”
务尔登皱眉:“你要是一刀切,手段是不是太烈了些?小心他们反扑,引火上身。”
德亨冷笑道:“他们要是不老实,我正好一锅给端了,挑食儿,干脆连饭都不要吃了。”他正缺养军费用呢,再没有比抄家更发财的买卖了。
商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国界,□□/越这些大商贾,多有为富不仁之辈,但凡他们能将所赚资财用在当地民生建设上稍许,德亨都敬佩他们的品格。
但据德亨所知,这些大小商人,在当地,除了剥削,并没有回馈。
这样的话,那德亨动手,就不用手软,不用顾忌了。
务尔登咽了咽口水,明白大侄子话里的意思是,他在粤海关早有布局,并不怕那些地头蛇们搞事情。
但务尔登还是提醒道:“兔子搏鹰,亦有胜算,蚂蚁搏象,听着可笑,但若是小小蚂蚁从眼、鼻、耳入,大象亦奈何不得,侄儿,对他们,你可得小心再小心,不可轻忽大意了。”
德亨笑道:“二叔说的我都记下了,会全力以赴,省的在阴沟里翻了船。”
务尔登笑道:“你能心中有数就好。”
德亨道:“二弟又去巡视橡胶园去了?”
务尔登叹气:“是啊,整天闲不住,大热天的,还总是往外跑。”
德亨赞道:“二弟这样,不比斗鸡走狗的好,二叔怎么反而嫌弃上了?”
务尔登挑眉笑了起来,道:“你这样一说,还真是。”
嘴上说着“还真是”,其实心里得意的很呐哈哈……
第281章
德亨说的到务尔登这里打秋风, 就是带着他手底下六七百号人,在务尔登这里白吃白喝好几天,然后修缮好船只, 给两只铁家伙装好煤,满载对岸雷州半岛的大西瓜回屯门港。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都非常适合种植大西瓜,雷州半岛是春夏两季种植,海南岛正好相反, 是秋冬两季种植,这琼州海峡两岸两个地域互为补充,可供一年四季大西瓜不断货。
为了能够将这两地、尤其是海南岛的反季节大西瓜卖出去,德亨连年冬日往京上贡,将这海南岛的大西瓜硬生生变为贡品,然后打着贡品的名头,在冬这一季卖出了天价。
还供不应求,赚取的利润, 和夏季卖冰也不相上下。
夏季西瓜也就是寻常瓜果, 不值钱,但运回去自家吃, 也能省了一回运费不是。
再者,德亨运回的这些西瓜,除了从雷州百姓手里收购的,其他的算是他的私产,是在橡胶园里间种的。
橡胶原产地是美洲,具体来说, 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不管是在雷州, 还是在海南岛, 都是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要么很容易种活,然后泛滥成灾,因为没有天敌,要么,就像橡胶树一样,生长条件非常苛刻,如果不精心培育,就算环境适合,短时间内,也很难成气候。
这个短时间,是以十年为单位算的。
从大舅福顺任雷州总兵时候,就在为德亨寻找橡胶树,后来听葡萄牙人说过类似的树种后,就等了一年,才从葡萄牙人手上得到了一些橡胶树苗,最后成活的,都不超过十棵。
就这样,先是树苗,一年一年从南美洲往雷州港运,后来是种子,有了种子之后,要培育发芽,移栽之后还要精心护养和做筛选。
因为是新物种,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这些都要经过一轮一轮的试错之后,才能找到最佳培育方案。
就这么磕磕绊绊的,十多年过去了,也才摸索出大体的种植经验,编成册子,送往京城徐元正手中,纳入农书之册。
就算这样,这农书中记载的关于橡胶树的篇章,也是不全的。
橡胶树生命漫长,如果不割胶,能生长一甲子,若是长成后,年年割胶,也能活三四十年。
而且,橡胶树龄七年可以割胶,割胶量要严格控制,以少为宜,幼龄期是十四年,过了幼龄期后,才是橡胶树产胶旺盛期。
在这十四年中,一座橡胶园,基本上是没有经济产出的,就算有,也收益甚微,就算是土财主,那也经不住这样大体量的前期投入。
所以,在橡胶树还未长成、林下光照充足时候,间种西瓜,就可作为短期增收手段,哺育橡胶园。
说是橡胶园,听着好像很大的样子,其实直到现在,成规模的橡胶树,还都是小苗苗,能长到割胶的,大多都是树龄六七年的幼龄树,只有极少数几颗,树龄已经达到十年。
也只有近两年以来,德亨才见到大量的天然橡胶,经过各种加工后,分派下去,仍旧少的可怜。
大头是蒸汽轮船和蒸汽……拖拉机。
经过十几年不计投入的培养,第一批跟随德亨学习、成长的学生,已经成为他手下研发科学技术的中坚力量,后续加入的也已经长成青壮骨干,现如今,更加有以万计量的青少年在加紧学习成材。
有了这些精心培育的科研人才,德亨手下能研究的项目与日俱增,包括且不限于炼钢、合金、蒸汽机、轮船、火车、坦克、火炮、火枪、橡胶种植与利用、医药化学(专攻青霉素)、电磁感应(发电)、良种培育、山林开发、石油、天然气开发与利用、内燃机等等等等,种类更是在不断的细化和延伸……
养这样一棵大树不断分叉的研发团队,投入不比养一支军队的投入少,且是不见效益的无底洞似的投入,像是发电机和内燃机目前更是只有一个概念,纵然前景远大,要想实现……
德亨都不知道他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