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399节

  从准噶尔部兴起,土尔扈特部就西迁,迁移到了人口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建立了胡尔扈特汗国。
  然后就是鄂罗斯人来了,占领并奴役了土尔扈特人。
  卓克陀达在乌里雅苏台可不是整日待在帐篷里受人吹捧的,她带着货车和马匹游走在草原上的每一寸土地,然后在塔城,遇见了从伏尔加格勒逃离出来的一小部分土尔扈特人。
  了解到土尔扈特人的遭遇,以及他们现在不甘奴役的痛苦后,卓克陀达觉着,她可以从中做一些什么。
  托博尔斯克、伏尔加格勒和伊犁,从地图上看,差不多是个等腰三角形,她在托博尔斯克,月兰在伊犁(准噶尔),她已经派遣了心腹去伏尔加格勒助力土尔扈特人反抗,在卓克陀达看来,三点以立,是可以互为辅助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地图是地图,实际是实际,两者并不相通。
  但这件事情,在德亨通过安德森,给彼得皇帝一封信这神来一笔上,达成了。
  要不怎么自古以来,有天运一说呢。
  德亨遇到安德森,纯粹是巧合,他想通过安德森,和瑞典结盟给俄罗斯添堵,也是心血来潮,之前并未有此打算的。
  但这样的巧合,就是被他给碰上了。
  圣彼得堡冬宫,彼得皇帝被这几天收到的消息逼的脾气比以往更加暴躁了几分。
  先是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突然回圣彼得堡,和他汇报过去两个月西伯利亚之突变,然后建议他和中国的国土谈判要慎重再慎重,至少不能给才和瑞典打完的鄂罗斯财政雪上加霜了。
  正在彼得皇帝对加加林这一番发言暴怒不已的时候,伊凡的密信到了,彼得皇帝二话不说,立即派远征军去准噶尔,用实际行动告诉加加林,让他让步,是绝对不可能的。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时,彼得皇帝又收到了急报,土尔扈特人和伏尔加格勒的农奴叛变了,他们杀死了伏尔加格勒和阿特劳的驻军,然后扬言要杀去莫斯科。
  彼得皇帝直觉这件事不对劲,他一面派远征军去镇压农奴起义和土尔扈特人叛变,一面派遣大臣去伏尔加格勒调查这件事。
  同时,秘密派人去托博尔斯克调查。他怀疑加加林对他不忠。
  在托博尔斯克的调查很顺利,毕竟,面孔肤色语言不同,卓克陀达又不是一个人去的,彼得皇帝派遣的调查员很快就查到了卓克陀达一行,向彼得皇帝报信同时,也秘密展开抓捕行动。
  就是在这里敏感且关键时期,莫斯科那边抓捕到了一个瑞典间谍。
  通过初步审讯,得到的消息太过让人震惊,以至于莫斯科的守旧贵族们都不敢大意,扔下了派系之见,立即成群结队的来到圣彼得堡,亲手将一封信和两支火枪交到了彼得皇帝手中。
  彼得皇帝没看信,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两只黑漆油亮小巧玲珑的火枪上,拿起,端详,上子弹,拉膛,然后,扣动了扳机。
  巨大的枪声响彻了圣彼得堡的天空,也响彻在彼得皇帝和所有鄂罗斯贵族的心中。
  良久,彼得皇帝放下火枪,拿起了已经拆开的信封,没去看内容,先看最后一页的红章。
  是中国特有的方块字和方块红章。
  整整四个。
  彼得皇帝是看不懂信上的四种语言的,实际上,他连鄂罗斯文字都拼写的挺吃力,他道:“宣召中国商人范。”
  范毓馪早就做好觐见彼得皇帝的准备了。
  他前后一共收到两个命令,第一个是密切关注圣彼得堡消息,尤其是关于卓尔郡主的,后来又得到一个,让一个叫安德森的瑞典商人落入莫斯科贵族网中。
  前一个还没有明确的消息,第二个,他已经付诸实施,并成功了。
  范毓馪是康熙四十七年,中国派使团访问鄂罗斯之后,来到鄂罗斯,并很快出任驻鄂罗斯商团大使。
  当然,是德亨私有的,并不是大清国有的。
  但鄂罗斯人可分不清这些。
  范毓馪也当自己是代表中国驻鄂罗斯的大使,每天都将自己收拾的有模有范儿的,处理所有中国人在鄂罗斯以及西欧的一切事务。
  在外的中国人有了娘家,就是范毓馪所在的驻鄂罗斯大使馆。
  这个大使馆,也是范毓馪组织的中国商人和役夫,建设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楼阁建筑。
  在圣彼得堡非常显眼。
  彼得皇帝不喜欢范毓馪,范毓馪的精明让他感觉到不舒服,但鄂罗斯离不开中国的商贸,就在中国全面封锁对鄂罗斯商贸的这四年时间,彼得皇帝对范毓馪更加的倚重。
  不得不。
  因为范毓馪可以给他“走私”中国货。
  当然,是德亨允许的。
  取得彼得皇帝的信任,可比封锁的那一部分货物有价值多了。
  范毓馪一身笔直无褶皱、做工精致板正的青灰色长袍褂,头顶寸长发茬,脑后长辫,左手绅士手杖,右手绅士礼帽。
  他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细细涂上面脂、唇脂这让他气色看起来更好、更精神,喷上淡雅香水,站在等身玻璃镜前仔细检查仪容,见打扮清爽,无失礼之处,便嘴角噙笑,戴上西方人的礼帽,在挎枪卫兵目不转睛监视下,面色红润、淡定从容的上了冬宫来接人的马车。
  他手里握着的手杖,将手柄抽出来就是利剑。
  鄂罗斯守卫是检查不出这种并不算精密的机关的,所以,他的手杖被允许带去见彼得皇帝。
  见到彼得皇帝之后,范毓馪不卑不亢的脱帽、鞠躬行礼,笑意盈盈问候道:“尊贵的皇帝陛下,日安。”
  看着台阶下行礼问好的范毓馪,坐在宝座上的彼得皇帝心中一阵厌恶和烦躁涌上心头。
  那个比喻怎么说的来着?
  笑面虎!
  你明知道他不怀好意,但就是找不到机会拿下他。
  就算创造了机会,也不能轻易拿下他。
  现在就更不能了。
  彼得皇帝示意了一下,一个侍从官端着一个托盘上前,托盘上放着一把新式火枪。
  范毓馪看着眼前托盘上的火枪,先是挑了挑眉,然后在枪托处看了一眼,笑道:“好枪。”
  那里有中国印记。
  然后眼睛看向彼得皇帝,询问是何意。
  彼得皇帝:“……阁下认得此枪?”
  范毓馪沉吟了一下,道:“若在下没有记错,这应该是我主上几年前研发的最新火枪,不知陛下是如何得到的?”
  他当然知道彼得皇帝是怎么得到的,他“送”来的嘛。
  彼得皇帝身子往前倾了倾,紧紧盯着范毓馪,重复道:“几年前研发的?”
  范毓馪点头,道:“是啊,在下来鄂罗斯之前,这枪只武装了我主上警卫队,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武装到了军队?”
  又笑对彼得皇帝道:“陛下既然能得到,想来在我国中,已经不罕见了吧。”
  胡说八道。
  其实范毓馪也是第一次见这种新式火枪,但以他对德亨的了解,如果是不能大面积普及的,德亨不会任由这火枪流出的。
  所以,往大了说就对了。
  难道彼得皇帝能去证实不成?
  第273章
  像是这种精良枪支, 在中国并不罕见?
  彼得皇帝是不愿意相信的,但是,东方的神秘和蒙古铁骑的彪悍让他心下惊疑不定。
  如果打下勒拿河的是拿着这种火枪的蒙古铁骑, 那彼得皇帝一点都不意外。
  鄂罗斯贵族们围着彼得皇帝窃窃私语,时不时的就要朝范毓馪那里看上一眼,范毓馪被仍在当场,也不觉羞恼, 只觉有趣儿。
  真的,每次来冬宫,见彼得皇帝和这些鄂罗斯贵族,他都觉着特别有趣儿。
  鄂罗斯人治理国家,就跟过家家似的。
  在他这个从小畅读儒家经典的东方人看来,不只是鄂罗斯,就连欧洲那些小国的皇帝和议员门们治理国家,简单粗暴到让人瞠目结舌。
  至少先将他请至偏殿去, 不要让他看到他们脸上畏惧、忌惮、嫉妒、险恶的表情吧?
  怎么, 用那种恨不能抢了他的眼神看着他,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吗?
  就在范毓馪数着时间想这群鄂罗斯人会不会请他吃中午饭的时候, 两个卫兵粗鲁的叉着一个头上蒙着黑布袋的人进来,然后将人扔在了范毓馪的脚边。
  彼得皇帝重新坐上了宝座,鄂罗斯贵族和官员们列队站好,每一双眼睛,都盯在范毓馪脸上。
  范毓馪好奇的看着脚下不住在蠕动的人,一股子臭味儿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他掏出手帕, 掩在了口鼻之上。
  明明他仍旧是一副温文尔雅的绅士表情, 也没有移动脚步离这人远一些, 但只一个动作,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彼得皇帝抬了抬手,卫兵将黑头套拿开,露出一个这个男人的脸来。
  是安德森。
  一个官员迈了一步,问范毓馪道:“范,你认识这个男人嘛?”
  范毓馪摇头,道:“不,大人,在下不认识这个男人。他看起来不是罗斯人种?”
  他只是随口一说,其实在他看来,安德森长的和鄂罗斯人没大有差别。
  官员:“他是瑞典人。”
  “哦,原来如此。那么,他是犯了什么罪行嘛?他信仰基督教?”范毓馪好奇问道。
  因为信仰引发战争,在欧洲很常见,这是他这几年了解到的。
  另外一个官员不满他另起话题,冷声道:“你说你不认识这个瑞典人?可是这个瑞典人说认识你。”
  范毓馪笑道:“先生,在圣彼得堡,我得说,应该没有人不认识我。”
  “……”
  这样风趣的话,引起了小范围的嬉笑和细语。
  彼得皇帝眼睛一扫,立即又安静了。
  这个官员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一句蠢话,看了彼得皇帝一眼,不甚自在的退回属于他的站位。
  范毓馪笑问道:“我很好奇,这位…瑞典先生,他除了说认识我,还说了什么?以至于让你们将他和我对质?陛下,我还没问,您今日将我召来,目的为何?只是看我国的火枪,然后和这个瑞典先生对质?”
  一个教士打扮的男人道:“范先生,这个瑞典人,说你会帮他。”
  范毓馪:“……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您的意思是,他是在向我求助?”
  没有人说话,但沉默本身就是答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