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63节

  弘晖看了德亨一眼,这种阴阳话都能说的出来,可见德亨是气狠了。
  罗布藏衮布忙保证道:“我会劝父王尽快带着母亲和弟弟回科尔沁,小福姑娘很快就会回到你身边的,你放心,在离开前,我母亲一定会好好待她的。”
  德亨忍着怒意,道:“最好如此。”
  弘晖也点头,松口气道:“希望如此。”
  还好这位公主身边还有一个明事理的,端敏公主尽快回自己家,对大家都好。
  罗布藏衮布带着德亨、弘晖和小福去见端敏公主,端敏公主一双通红的眼睛如被夺了挚爱的母兽一般盯着德亨,手紧紧交握在一起,明显是在忍着强烈的情绪。
  德亨奇怪,你这样看着我作甚,这样看人的,应该是我吧。
  拉锡是个很仗义的人,德亨真心对他,他也真心对德亨。
  他去德亨那里传康熙帝口谕的时候,并没有在德亨面前邀功,将他在康熙帝面前为小福说话以及劝康熙帝限定时间的事情说出来,反倒是好好安慰了德亨,让他在行宫内多加打点,别让小福姑娘吃了暗亏。
  所以德亨并不知道拉锡说的话,就更不知道后来康熙帝又让魏珠来端敏公主这里传旨了。
  德亨不明所以,咬牙带着小福行礼:“辅国公德亨,给公主请安。”
  端敏公主看着他,沉声道:“我将小福还给你,你去跟皇上说,让我儿留下。”
  端敏公主以为是德亨在康熙帝那里花言巧语,让才见面的儿子离开她的身边。
  她以为是德亨在报复她。
  德亨看她现在跟罗布藏衮布的形容,再想到是拉锡去传的口谕,猜测这之间一定是还有谁做了什么,才让端敏公主误会这一切都是他做的。
  不管是谁做的,能让端敏公主露出这样狼狈的模样,德亨都是感激他的,所以,德亨平平道:“公主此话何意,德亨不解。”
  端敏公主怒道:“你莫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你向皇帝进谗言,皇帝听了你的话,下了旨意,我儿才会离开我,回京尽孝的吗!”
  尽孝?
  向谁尽孝?
  自然只有皇太后了。
  德亨平静道:“让台吉(此处指罗布藏衮布)回京尽孝不好吗?您和皇上都不在京,京里的皇太后会有多么寂寞啊,说不定此时正在想念公主呢,台吉回京,太后见到了台吉,就如见到公主当面,可以遥想一下当年公主在膝下承欢的岁月,以寄托一片殷殷爱女之情。”
  “公主难道不愿意吗?”
  罗布藏衮布忙道:“母亲没有不愿意,她只是……舍不得我。”
  德亨垂眸道:“我知道的,就如我舍不得小福一般。”
  德亨抬眼看着端敏公主,幽幽道:“公主,我现在心里也很痛呢。”
  弘晖垂眸低头,心道,又开始了。
  端敏公主被他给气了个倒仰,再次道:“我不要小福了,我去求皇上,你莫要再捣乱,听到没有!”
  德亨勾了勾唇角,凉凉道:“如此反复无常,您要让皇上如何自处,要让臣工如何看皇上。这爱新觉罗皇室,对公主来说,又算什么呢?”
  “你、你……黄口小儿,如此言出如刀,是谁教的你?”端敏公主气急。
  德亨仍旧老神在在,回道:“自然是南书房的师傅啦,那些师傅什么本事,想来台吉是知道的,是不是?”
  罗布藏衮布看了端敏公主一眼,默认了。
  罗布藏衮布和德亨不是一个辈分的,也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他跟胤祥、胤禵比较熟,因为他们是一起在南书房读书的表兄弟和同窗,但他对德亨,比德亨以为的要了解的多。
  比如奉旨在四贝勒府读书,比如春蒐之时,受到皇上赏识,被提拔成御前侍卫,比如他曾经跟皇帝谏言,然后引发了一场河工查账风波……
  比如北巡途中,皇帝让内阁学士们给他讲书。
  所以德亨说自己在南书房读书,罗布藏衮布并不反驳,因为这是真的。
  南书房……
  南书房什么地方,端敏公主当然知道,也是此刻,她才将德亨真切的映入瞳孔中,烙在心上,并将他千刀万剐。
  最后,端敏公主当然没有收下小福,让德亨和弘晖重新带了回去。
  等额驸班第回来,班第带着罗布藏衮布去康熙帝跟前请罪。
  事情的前后他弄清楚了,公主媳妇儿的说辞是皇上答应将小福赐给她了,而他打听到的皇帝旨意是,让小福在秋狩期间,伺候端敏公主,待得回京,还是要将人还回去的。
  旨意肯定都是真的,但两方说辞不一样,那就一定是康熙帝中途变了卦,给旨意打了补丁。
  皇帝为什么要打一个补丁?
  等弄清楚那个小福到底是什么来头,端敏公主又为什么要去向康熙帝请旨要小福,班第就什么都明白了。
  端敏公主,她欺君了。
  就为了争她公主的那口气。
  班第再三请罪,反倒被康熙帝好言好语的劝了许多,然后改让御前侍卫纳布森回京替他和端敏公主向皇太后请安,罗布藏衮布仍留在班第身边聆听教导。
  班第再四感激不尽。
  看着班第鬓边华发,康熙帝感慨道:“如今你齿龄渐增,要注意保养,旗务等繁杂琐事,就都交给孩子们去做吧。”
  班第苦笑,拍着儿子的肩膀道:“他一日不成婚,我这心呐,就一日放不下。”
  康熙帝也叹道:“裕王府郡主明年就是及笄之年,等过了及笄,朕就让内务府办两个孩子大婚的事。”
  裕亲王福全第五女郡主和班第长子罗布藏衮布是在福全还在的时候,由皇太后做主,定下的儿女婚事,约定等五郡主及笄之后,就让两个孩子大婚。
  班第道:“及笄不及笄的,咱们草原上不讲究这个,王府我都备好了,只要您下旨,现在就能让他们小两口大婚。”
  康熙帝笑道:“现今不同以往了,京中大婚讲究日多,你我不在意,世人的眼睛可在意呢,你这么多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两三年?”
  罗布藏衮布固然是他的外甥,但五郡主也是他嫡亲侄女儿,康熙帝是不会为了外甥委屈侄女儿的,而且,罗布藏衮布并不缺他赐下的格格伺候,大婚早晚的,有什么妨碍。
  而且,到了如今的年纪了,康熙帝也发现了,嫁到草原上的女孩儿,年纪越大,越容易成活,越能平安生下子嗣。
  所以,康熙帝是宁愿罗布藏衮布和其他女人先生孩子,然后等侄女儿足龄了,再谈大婚的。
  不管是往草原上嫁公主,还是嫁宗室女,康熙帝都期望她们能生下领旗札萨克,要不然,嫁女的意义何在?
  班第无法,只好带着儿子回了端敏公主这里。
  端敏公主一见到两父子,就问道:“如何了?”
  班第叹道:“留下了。”
  端敏公主松了口气,还未说话,策妄多尔济就怒道:“都是那个叫小福的惹下的祸,这就是个祸水,母亲,父王,大哥,你们能忍下这口气吗?”
  班第呵斥道:“你这说的什么胡话,你长没长脑子,这是那个叫小福的奴婢的事儿吗?”
  策妄多尔济还是很怕老子的,噎了一下,不忿道:“不是她还能是谁?”
  端敏公主侧目:……
  这个儿子不能要了!
  罗布藏衮布瞠目:……
  弟弟是这样的吗?
  班第看了老妻一眼,只觉心累。
  这个小儿子,完完全全的,被公主媳妇儿教坏了。
  脾气不好也就罢了,他是主子,脾气不好奴才受着就是了,但他这么没脑子,弄不清是非,就很让做老子的头疼了。
  好在,嗣子不是他,以后的札萨克是他最看重的长子,罗布藏衮布。
  算了吧,次子以后就在族里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台吉吧。
  第173章
  在热河现有的行宫之南, 武烈河的下游十里不远处,依山榜水建有一座合围约500米的衙署,这里, 就是承德织造局。
  织造局分洗、梳、纺、染、织五部,其中洗部占地最大,织部人员最多,内里又有精细划分, 不做赘述。
  这日,难得没有他们需要见的人,没有派给他们的差事,德亨又不当值,于是就约着弘晖、德隆、卓克陀达、乌苏苏和敏珠尔喇布坦兄妹、阿尔松阿、罗布藏衮布、罗布藏喇什一起来织造局看看。
  月兰做向导,雅尔江阿特批,让几人随意逛,反正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月兰知道, 什么能让人看什么不能让人看德亨知道。
  没什么不放心的。
  对这所处于燕山腹地行宫之侧的织造局, 德亨非常熟悉,又一点都不熟悉。
  他熟悉的是织造局内里的构造和职能部门, 他甚至知道各部司主事的是谁,梳洗织染技术最精湛的是谁,产出的布匹种类有多少,甚至是哪一种布匹卖的最好,哪一种最受欢迎,以及蒙古各部派遣来的人都有谁、人数占比是多少……
  他却一次都没有来过这里, 可谓是一点都不熟悉。
  这次终于有机会, 自然是要亲眼来看看的。
  去拿批条的时候, 雅尔江阿笑问德亨道:“听说纳喇夫人生了, 是个小子?”
  前几日,德亨收到家书,说是母亲纳喇氏产下一个男孩,母子均安,德亨一时喜形于色,被人察觉,因是喜事,被人问起来德亨也没有隐瞒,如实告知,是以,知道他添了个弟弟的人不在少数。
  德亨笑道:“是,才生了没几天,可惜洗三和满月我是不能去了,希望能赶得上百日宴吧。”
  雅尔江阿笑道:“是件大喜事,倒也不用亲至,你礼物送到就行了。你们府上添丁,我可是要包大礼的,过两日就要遣车队回京,你有什么要送回家的,派人置办好,一起拉回京去。”
  德亨笑道:“倒是真有很多要带回去的,都是兄弟姊妹们给三儿的添礼,一起带回去,也让我额娘高兴高兴。”
  因为新生儿还没起名,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德亨就先叫他三儿。
  有人就问了,你居然还有个弟弟吗?叫什么名字?没怎么听你说起来?
  德亨就回答了:我还有个妹妹,她跟我们兄弟们一起排名,她是二格格,刚出生的这个就是老三了。
  人问:是你阿玛决定的吗,可真是奇怪的,将女孩儿和男孩儿一起排行,他怎么想的?
  德亨:不,是我决定的,我们家就这么排。
  人:……
  但不管怎么说,他写家书的时候,已经将三儿这个小名儿给用上了。
  知道德亨家里新添丁后,像是荣宪公主和端敏公主给德亨包了贺礼,乌苏苏、敏珠尔喇布坦、公吉喇布坦和罗布藏喇什等这些新认识的小伙伴们也都给德亨送来了贺礼,罗布藏衮布代表端敏公主、亲王府以及自己送了三份贺礼过来,其中不乏一些珍品,让德亨惊了一下。
  罗布藏衮布客气道:“知道你不缺这些,好歹是我的心意,你务必要收下。”
  德亨知道,他这是趁机道歉来了,德亨心里还别别扭扭的,倒是小福,大大方方的请人坐下,又端茶让点心的与他寒暄,还说端敏公主喜欢她让她受宠若惊云云,给足了罗布藏衮布牌面和热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