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36节
伊凡连忙解释道:“我们完全没有冒犯的意思,哦,德亨,我的大公朋友,您难道没有跟你们尊贵的皇帝陛下替我们解释吗?”
德亨轻咳一声,似是一个信号一般,康熙帝起身,在梁九功和赵昌的伺候下起身出去了,伊凡面色更加惶恐了,莱蒙科夫也有些不知所措。
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德亨让两人稍安勿躁,德亨马奇和马尔汉这些陪侍大臣们都走完了,他才跟两人透露道:“其实,康熙皇帝有些拿不准要怎么处理你们那些火器。”
伊凡脱口而出道:“我们可以将那些火器当做此次出使的礼物送与康熙皇帝,请求他的原谅。哦,希望他能收下,德亨,不瞒你说,我们国家的火枪是最新款的,不输欧洲其他强国。”
德亨:……
我还没开始发挥呢,你是不是太沉不住气了?
德亨点头,道:“实际上,不妨告诉你,我们国家并不缺火枪装备军队,你们的火枪确实设计很新颖,但老实说,火枪嘛,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只要能杀敌就行了,我得说,我们的鸟枪,威力上完全不输你们的火枪,你们这些火枪,我们得到了,也只能装点康熙皇帝的收藏室。”
又笑道:“你们那些火枪对我们其实没什么用处,毕竟只有两百来把,不够装备我们皇帝一支亲卫队的。”
伊凡皱眉:“那要怎么办呢?哦,德亨,你得帮我,我请求你。”
伊凡都这么情真意切了,德亨就道:“皇帝对几支火枪不感兴趣,但我很感兴趣,我想要一支装备了这种样式火枪的护卫队,你是知道的,我不缺钱,不缺铁,也不缺属民,只缺造火枪的人。”
德亨似笑非笑的看着伊凡,他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他需要生金蛋的母鸡,金蛋他有,完全可以代替,但要是能源源不断生下金蛋的母鸡,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对一位大公蓄养私军这种事情,伊凡见的不要太多,甚至如果哪位大公没有自己的卫队和私军,伊凡都要暗自鄙视这位大公有名无实了。
伊凡并没有发现两人全程都是用俄罗斯语交谈这一个异常,如果发现了,他也以为德亨是在练习用俄罗斯语交流,他让德亨稍等,他去和莱蒙科夫商议。
一墙(其实是紫檀木百宝阁)之隔,席文毓贴着耳朵仔细听德亨和伊凡的谈话,见告一段落,就悄无声息的回到康熙帝这里,一五一十的将德亨和伊凡的谈话翻译给康熙帝听。
其实有些单词席文毓并没有听懂,正经他也没学过几天俄罗斯语,但德亨话说的很慢,也尽量用萨日格他们学过的单词表述意思,诸如“护卫队”“不缺钱”“不缺人”这样的话席文毓是听懂了,结合语境翻译就简单多了。
康熙帝点头,表示知道了,席文毓在旁静立,康熙帝好似是无聊了,闲谈一般问他一些籍贯、师承之类的寻常话,席文毓心里紧张的要死,面上倒是答的简洁又清楚。
康熙帝面上看不出是不是满意,但开始考教他的文章做的怎么样了,中途伊凡和莱蒙科夫商量完了,他又被康熙帝派去听墙角。
要是一般人,心理早就承受不住这种高压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了,但席文毓此时靠着本能,完全展现了他作为学霸超人的一面,不管康熙帝问他什么,他都能立即作答,不管康熙让他做什么,他都完全不打磕绊的做来。
博闻强识,说的就是他这样的。
康熙帝对马奇道:“此人可用。”
马奇立即恭维道:“皇上慧眼识英,我等钦服。”
康熙帝并没有被恭维到,他严肃道:“先让他入内阁行走,你务必严加考察,看是否有抬旗的可能。”
马奇躬身道:“奴才领旨。”
马奇是在初步考察过席文毓,他没有学派、门第,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路考上来的,才这么看好他的。
没有学派,就意味着没有受到师长学术派别和某些思想的影响,要知道,在朝廷尤其是在地方任职的这些汉官,表面上做着大清的官儿,思想主张其实是反清的。
要不然,康熙帝也不会有每次下江南都会“拉拢”江南学子一说了。
“拉拢”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立场的“对立”,若是统一立场,就不存在拉拢了。
席文毓没有派别,那就不会受到这些隐形的反清思想的熏陶,用他就不会有隐患。
而且,经过考察之后,他会抬旗,这就是彻底被满清朝廷当做自己人的意思。
至于门第,就是说席文毓投靠到了某个王府、勋贵、大臣门下,看席文毓都混到为了吃免费午餐主动学习洋文的份儿上了,他自然也是没有门第的。
有门第的,都是有钱粮上面供养的。
席文毓是一匹才华横溢天赋超然的独狼,马奇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将之推荐给康熙帝的。
这边,伊凡和莱蒙科夫推荐了一位叫做安德洛尼克的铁匠,他在俄罗斯,就是在彼得亲手建立的兵工厂里面服役的一名打铁匠。
德亨奇怪:“你们商队出行居然还会带着铁匠?”
伊凡理所当然道:“亲爱的朋友,我们会在路上行走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会来到东方,在路上,你会遇到任何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情况,实际上,我们不仅带了铁匠,还带了厨子、养马夫、纺织匠……”
德亨惊呼道:“你们还带了纺织工?天呢,我还没见过别国的纺织工呢,不如让他和我们国家的纺织工比一比技艺如何?”
“我猜,他在我们国家的纺织工面前,一定会输的一塌糊涂。”
伊凡心下好笑不已,同时对德亨的戒备减弱几分,德亨虽然是尊贵的手握权势的大公,但他毕竟年纪还小,只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这个纺织工明显比铁匠更吸引他的注意力,看来,他要求用他们国家的火枪装备一支护卫队,也只是“权利动物”说一说而已。
我看到了,我就要拥有,伊凡很明白这种唯我独尊的脾气。
哦,几乎全欧洲的皇帝、女王和掌握国家命运的大公们都有这个坏毛病。
显然德亨也不例外。
既然已经谈妥了,让德亨“满意”了,德亨让伊凡他们先等着,他去说服他们国家的康熙皇帝。
果然,大约十五分钟之后,康熙皇帝再次在一座藏满了书籍的宫殿里召见了他们。
不知道德亨是怎么跟他说的,康熙帝的面色又重新恢复了和蔼可亲,他亲笔签下了一封国书,盖上印玺,装进一个信封,然后用蜡油和火漆封好,放在桌子上,德亨拿起他,交给莱蒙科夫。
康熙帝道:“这是朕给你们彼得皇帝的国书,也请他问候朕安。”
德亨翻译给两人听。
莱蒙科夫双手捧着信封,和伊凡一起行了跪拜礼。
这让康熙帝更加满意。
再次道:“朕给你们的皇太后、皇后、王子、公主们准备了礼物,你们带回去,表达朕的恩宠。”
德亨再次翻译,两人再次叩首谢恩。
康熙帝又指着身边的一个约七八岁的孩童道:“这是朕的十八皇子,对你们国家的文字很感兴趣,你们暂且做他的洋文老师。”
两人又与胤祄躬身见礼。
胤祄带着神秘古怪的微笑上前,然后,向两人伸出了右手手背。
德亨:……
德亨见他伸出去的手指上带着硕大的红宝石戒指,心下先松了口气。
自从那次吻手礼之后,德亨几乎走到哪里都有人问他被罗刹人“亲”了是怎么回事。
德亨只好一遍遍的跟人解释不是“亲”,是西方的礼仪,叫做吻手礼,就跟中国人见到高位和高辈分的人要跪地磕头行请安礼是一样的。
而且,不是亲吻手背,是亲吻手指上的权戒,权戒就跟中国的宝玺一样,是权利的代表。
他那天没有戴戒指,所以莱蒙科夫只能亲吻他的手背。
德亨这样一一解释过去,有的人听懂了,表示不能理解,有的人没听懂,直说荒唐,又告诫德亨以后不要瞎胡闹。
胤祄明显是听懂了且乐意接受的那一个。
这不,他今天特意从哥哥和母妃的库房翻了一颗最大的红宝石戒指戴上,让两人给他行吻手礼。
伊凡和莱蒙科夫明显有些懵,不知道这个小皇子是什么意思。
康熙帝虽然是在看书的模样,但德亨就是知道,他一定是在暗搓搓的关注着这边。
估计是在看戏呢。
德亨给两人翻译:“十八皇子对你们欧洲的吻手礼很感兴趣,他是在表达善意。”
伊凡和莱蒙科夫恍然大悟,上前一步,郑重躬身弯腰,双手捧着胤祄伸出去的小手,亲吻了他手指上的红宝石戒指。
伊凡随后。
两人的嘴唇并没有接触到胤祄的皮肤,这让胤祄的眼睛又睁大了一圈。
康熙帝似是看够了热闹,轻斥了一句“胡闹”,然后赐饭,由皇四子胤禛宴请两人。
胤祄也要去,康熙帝让他随意,明显很宠爱这个儿子。
等迎着落日走出这座宏伟庄严的宫城,伊凡回首赞叹道:“这是我游历生涯中,最震撼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
德亨笑道:“欢迎你下次再来,我的朋友。”
第157章
德亨陪着伊凡清点货物。
伊凡他们来的时候, 只有二十峰骆驼和十二匹马驮运来的皮毛和宝石等货物,走的时候,光他们商队自身, 就增加到了五十峰骆驼和二十匹骡马,不包括带车轱辘的板车。
板车在长途跋涉中并不占优势,但在出境之前,理藩院和内务府是给商队准备了板车和马车的, 可以让人坐车行路更舒服一些。
货物种类包括且不限于不同等次的绸缎、布匹、茶叶、大黄、手工编织物、酒水、香料、胭脂、唇膏、冻疮膏、瓷器、金器、漆器等。
伊凡惊喜惊叹加惊吓:“这…这……这太多了,德亨,我记得,我的清单上,没有这样大数量和种类繁多的货物的,哦,你瞧,这顶帽子多么精致啊, 是用什么材质编织的,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材质……”
德亨笑道:“是用竹子编织的,将一根竹子劈成又薄又细的竹篾, 可以编织成这种帽子,可以遮雨也可以遮阳,还能编织成席子,非常实用。”
伊凡:“真让人惊奇,不是吗,我敢打赌, 运回莫斯科后, 它一定被人一抢而空的……”
“呃, 德亨, 我是说,你知道的,我对你们国家的纺织布料非常着迷,哦,我现在已经爱上这种美妙的触感了,你瞧,这些天我一直穿着你送给我的衣袍,触感非常与众不同,我敢打赌,它比我们皇后身上穿的衬裤还要柔软丝滑……
我是说,你给我看的那种神秘的、珍贵的、凡人不能拥有的,那种……”
德亨对伊凡动辄用上他们的皇后做强调的说话方式非常无语,未免他说出更多匪夷所思的托词,他接口道:“你是说珍珠锦?”
“珍珠锦”这个词是德亨新想的,毕竟“羊绒锦”一听就是用羊的毛织成的,为了增加神秘性,德亨想的头秃给想出了个珍珠锦的名字。
毕竟从表面上看,这种布料真的比珍珠还要美丽。
将这个名字报上去,康熙帝大笔一挥,写下“珍珠锦”三个字,八百里加急赐给承德织造局。
以后这种布料,就叫珍珠锦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康熙帝在用人上,是真的让人“感恩戴德”,只要你把事情做好,什么荣誉啊财富啊情绪价值啊,通通不用担心,因为你只会比你想象中的得到的更多。
至少现在,德亨就已经充分明白,为什么直到乾隆朝,都有老臣怀念康熙帝主政的美好时光了。
说到康熙帝主政风格,人们常常以“宽”和“仁”为先,那真的是有铁证的。
伊凡夸张的赞叹道:“这种美丽布料的名字叫珍珠锦吗?真是好名字,要我说,它比珍珠还要让人着迷……”
德亨笑道:“放心吧,那种布料,康熙皇帝特旨,已经作为礼物,送给你们彼得皇帝和皇太后、皇后了。”
伊凡嘴唇张张合合:“我是说…嗯,我是说……”
德亨:“你也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