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杜昭点点头:“冯小宝。”
谁谁谁谁谁?尹遥惊得下巴差点儿掉在地上:“冯小宝?”
杜昭嗯了一声,回过头护着尹遥往前走,又缓缓道:“不过他如今不叫这个名字了,应是改名为薛怀义了。”
尹遥回想起来,上巳节她带着杜昭在兴国寺摆摊儿时,两人曾偶然撞上千金公主府的侍女与冯小宝偷情被抓。
杜昭还差点儿因此惹上麻烦,经过尹遥的一番据理力争,千金公主放了两人走,却是留下了冯小宝。
后面的事尹遥就不晓得了,还是经过杜昭一番解释才弄明白。
原来那日之后,公主便将冯小宝进献给太后,太后见之大喜留为入幕之宾,又令其剃度出家,给其改姓薛,赐名怀义,特许自由出入宫禁。
自此之后,一个南市的卖药郎摇身一变,成了达官贵人都要争相结交的新贵,还被尊称为“薛师”。
没想到这还真是熟人,尹遥却是轻哼一声,不满道:“新贵就新贵呗,往日也没见谁如此骄横。”
她扭头看了杜昭一眼,却是又疑惑道:“不对啊,这事儿你怎么如此清楚?”
杜昭停下了脚步,心中不由有些懊悔,今日跟尹遥的关系难得缓和,自然也是有问必答,却是不小心多说了些。
他上辈子在朝为官自然清楚得很,薛怀义其人骄横,别说平民百姓了,连御史都曾被其打成重伤,后来跟武攸敏争产业也是闹得人尽皆知。
可他这辈子不过是个南市小食店的伙计,又怎么会晓得薛怀义的发家故事呢?
杜昭有些不知如何开口:“我……”
看他这副表情,尹遥似是明白了什么,半晌忽然笑了一下,打断了他的话:“走吧。”
说完她就不再看杜昭,回过头快步追上了房牙,与他随意交谈起来。
杜昭心中思绪繁杂,却是忽然明白了尹遥那日的感受。
原来心底藏着的秘密被别人察觉时,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熟悉或信任与否,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回避和自保。
他自嘲地笑笑,没再跟尹遥搭话,只是默默跟在两人后面。
转租的铺子离沈记有点儿距离,中间又遇到意外耽误了些工夫,走走停停地终于到了门口。
尹遥正站在门外打量这家铺子,却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满是惊喜的熟悉女声:“三娘,你们怎么来啦?”
她忙回过头,亦是十分惊喜:“小罗?你怎么在这儿?”
又朝罗珊娜身边看了看,见她的家伙事儿都在,尹遥这才恍然大悟:“你换到这儿啦?”
说起来罗珊娜之前摆摊儿时,挑的地方是离沈记很近的一处摊位,不过后来尹遥人手不够,便把她叫了回来。
最近铺子里人手够了,她才又能出来摆摊儿,只不过之前的位置已被人占了,只好换了个离沈记远的。
不过罗珊娜虽然才搬过来没几日,倒是跟左邻右舍都混熟了,她跟隔壁摊子打了个招呼,请其帮忙照看一会儿,便兴冲冲凑到了尹遥跟前。
她调皮道:“你们怎么来这儿啦?该不会是看我的吧!”
尹遥轻拍了她一下,笑道:“我来帮你阿爹看铺子的!”
听了这话,罗珊娜挽着尹遥袖子:“走走走,我也帮阿爹参详参详。”
因着沈龄预算有限,今日看的也是个一层的小铺面,原本是家毕罗店,今日却没开张,只房主前来,给几人开了门进去看。
几人里里外外兜了一圈儿,这铺子虽然位置稍微偏一些,没有现在的沈记位置好,不过面积却比尹遥最开始租的要大一些。
尹遥瞧着还算满意,她又私下问了罗珊娜,晓不晓得为何店家这会儿转租。
据罗珊娜所说,这家毕罗店生意一向不错,似乎是前几日店家意外去世了,这才空了下来重新招租。
她点点头,这事儿还得沈龄拍板,正好折腾了这半天也快闭市了,于是几人告别了房牙和屋主,一道儿又回了沈记。
这会儿许大郎和陆之远已离开了,见罗珊娜根本没问,尹遥便知她并未把陆之远放在心上,也没再提方才之事。
只笑嘻嘻吩咐罗珊娜:“小罗,去厨房叫上舅母,带着咱们的糟卤拼盘,回家去啦!”
罗珊娜应了一声,便跑到厨房喊人了。
杜昭叫住了尹遥,开口想要解释方才之事:“东家,我并非……”
尹遥后退了一步,笑道:“别放在心上,人人都有秘密,不是吗?”
……
几人到家之后,又跟沈龄商量了一番,他听了亦觉得今日的铺子不错,只是租金似乎高了些,有点超出他的预算。
尹遥笑道:“舅舅莫愁,我前几日不是办了岭南美食节吗?如今手上又有了些现银,可以把这个月的分红提前给您,这不就够了?”
沈龄听了自然大喜,于是第二日便带上康陶一道儿来了趟南市,又重新看了圈儿那铺子,三下五除二便拍板定了下来。
新铺子租下来后,父子俩早晨坊中摆摊儿,白日便去筹备新店。
沈龄本就经验丰富,再加上这铺子也不需太多改造,不过几日功夫,沈龄的食店便顺利开张了。
开业那日的庆贺活动,是由尹遥、陆娘子、罗珊娜三人友情赞助,不仅提前请人散发传单,还购了爆竹、请了杂耍队伍前来助兴,弄得十分热闹。
开业当日仍是午市,因着沈记忙碌,尹遥便给除了杜昭以外的几人轮流放假,让他们来沈龄的铺子道喜。
待轮到自个儿前往时,她发现沈龄的铺子里除了康陶外,还有个伙计在忙里忙外,厨房也多了位厨子。
这两人她还有些眼熟,尹遥不由叹道:“这两位郎君我之前也曾登门相邀,他们却是不肯去我那儿呢!看来还是舅舅有法子啊……”
听了她这故作哀怨的语气,正在门口迎客的沈龄哈哈大笑:“看来你舅舅我还是有三分薄面的。”
今日门外搞得热火朝天、十分热闹,自然吸引了不少客人登门。
其中有一位站在门口,看看门上写着“沈记”字样儿的招牌,又看看尹遥,恍然大悟道:“小娘子,原来这是你们沈记的分号啊?”
沈龄差点儿眼前一黑:他不过走了半载,半载啊!怎么都成了分号了?
尹遥听了却是差点儿笑弯腰:“郎君误会了,这是我舅舅开的食店,我只是来凑热闹的。”
“哦,哦,抱歉。”客人发现自个儿闹了笑话,不免有些赧然。
尹遥笑道:“不过我们确实是一家呢,我舅舅家主做传统菜肴,我家则是私家特色,两店各有风味,欢迎郎君都多来捧场!
:=
她想了想又道:“您既然认得我,那我便有幸做回主,今日再给多您一成的让价,记在我账上。”
见她爽快,那客人拱手笑道:“那便多谢小娘子啦!”
伙计领着客人进去了,尹遥却是又朝沈龄道:“对了舅舅,你有没有兴趣,咱们一道儿搞些有趣的,吸引吸引客人如何?”
第95章
前阵子南市的北区,又新开了一家沈记食店,厨子的手艺十分不错,且是以本地的口味为主,主打一个味美价廉,生意自然很是红火。
如今南市有两家以“沈记”为名的食店,相距不近且风味各异,加之沈这个姓氏也不算少见,因此刚开始时,客人们都以为不过是巧合,两家食店的东家姓氏相同罢了。
不过很快便有人发现,这两家之间似乎并不是毫无关联,而是同一家族的亲戚之间,分别开的食店。
客人们这才恍然大悟,为何有时这一家人手不够时,另一家的伙计会临时顶上,而有时另一家客人预订了大规模的宴席,又会有这家的厨子前去帮忙。
后来为了便于区分,大伙儿便把尹遥那家店仍旧称为“沈记”,又把沈龄开的那家叫做“新沈记”。
沈龄头一回听说这个名字时,不是在自个儿的食店里,而是在家中的饭桌上,由陆娘子通知了他这个“噩耗”。
听了这消息,沈龄不由扶额长叹,他这做长辈的,居然成了什么“新沈记”的东家?
康陶见状忙安慰道:“阿爹莫气,谁让咱们铺子开得晚呢?只能暂时屈居三娘的“沈记”之下了……”
尹遥却是笑眯眯补刀:“舅舅别哭,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您不服也不行呀。”
她这话一出,满桌都笑出了声,连康陶都没憋住乐。
沈龄一拍桌子,故作生气道:“你等着,待舅舅把铺子开大些,到时要改名的便是你喽!”
尹遥连连点头:“好好好,那舅舅可要加把劲儿,我拭目以待!”
全家人在沈老太太的带领下纷纷起哄,说定要看看这舅舅和外甥女儿,到底谁输谁赢。
……
话说回来,为何短短一个月之间,客人们便都晓得了两家食店的关系?
除了相互流窜的伙计厨子外,更重要的就是,这两家食店还常一起搞些新花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