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随着礼部大门缓缓打开,开路的武将将人群驱到后面,留出足够的空地来。
  四名小吏奉着一张巨大的黄纸,一脸肃穆地走出,将其端端正正贴在东墙之上。
  人群一下喧哗起来,众考生纷纷往前挤,从维护秩序的武将身旁探出头、踮起脚,拼命瞧着前头那张黄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里,究竟有没有自个儿的。
  “进士……秀才……明经……明经在这儿!”
  “一等没有……二等……也没有……三等……”
  “为什么又没有我的名字,我不信!一定是看漏了!”
  “中了,我中了,我终于中了!”
  “陈兄,我瞧见你名字了,咱们两个挨着,太好了!”
  一时间,哭的、笑的、大喊大叫的、意气风发的、撒泼骂街的,此时此地真可谓是集齐了人生百态。
  今岁的春闱常科共开了六门,分别是明经、进士、秀才、明字、明法、明算。
  不同于后来大众印象中先秀才、再举人、最后进士的流程,大唐的进士、秀才两科,是并列的省试科目,每年只取十几到三十余人。
  至于字、法、算三科,因是专业化的考试,录取的人数则会更少。
  如今的科举主流,乃是明经科。报名明经科的考生最多,及第人数的也最多,四等加起来每年能取两百余人。
  比如后世广为人知的能臣狄仁杰,便是由明经及第,从而踏入仕途的。
  尹遥也带着杜昭和罗珊娜站在人群最后,她自然没考生那般激动,探头朝前面张望了一会儿,人实在太多了,没找到许大郎和陆之远在哪儿。
  她等了会儿,见终于有人看完榜开始往外走了,便给二人使了个眼色:“走,咱们发传单去!”
  言毕她又切切提醒道:“对了,你们别忘了瞧着点儿人家脸色。只发给眉飞色舞的,垂头丧气的千万别发,小心人家揍你们!”
  杜昭失笑,东家向来无利不起早,今日自然也不仅是来凑热闹,而是想要做这些及第士子的生意了。
  今日及第的士子们,马上便要开始参加各种庞杂的社交活动,除了拜见宰相、向主考官谢恩之类半官方性质的之外,后面还有各种林林总总的私人聚会。
  这种私人聚会也被称为“期集”,不仅能增进维系同年间的关系,亦是为日后踏入仕途铺路,会一直持续好几个月。
  从前每年的省试大部分都在长安举行,长安东西市中,甚至还有专门筹备这类活动的组织。
  不过这两年省试刚移到神都城,南市倒是还没形成这种规模化的组织,也就给了沈记这种小食店一些机会。
  在这儿看榜的士子足有过千,但六科加起来取的也不过三百余人,谁家欢喜谁家愁,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尹遥眼尖,瞧见一个喜气洋洋、抬头挺胸出来的年轻男子,便忙满脸含笑迎了上去。
  “这位郎君,恭喜恭喜!”
  男子正满肚子欣喜无处抒发,闻声一拱手,笑得见牙不见眼:“多谢小娘子啦!”
  尹遥又递过一张纸,笑道:“我家在南市有家食店,环境再清幽不过的。郎君日后若要开宴,不妨考虑一下呢。”
  “行!”男子正在兴头儿上,当下便爽快接过来,瞧了一眼又奇道,“沈记?”
  “是呀,郎君晓得我家?”
  男子更开心了:“我吃过你家送到学院里的吃食呀!”
  尹遥面露讶色:看来这还是四门学的留守生徒?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男子又掰着指头数着:“麻婆豆腐盖浇饭、红烧伽子焖面、岁除日的自助火锅……春闱套餐我也订了,真是美味又方便,题都答得顺畅许多呢!”
  “后来考完试,我又去过几次你家食店,那每日的招牌菜也很是特别,真恨不得日日都去。”
  随手一抓便是沈记的忠实客户,且又如此欣赏自个儿的厨艺,尹遥也开心极了。
  不过那男子说完,又有些疑惑:“不过你们沈记,不就只有几张桌子吗,能如何开得起宴席?”
  尹遥展颜笑道:“郎君不知,我家如今扩建了二层,两层加在一起,开个三五十人的宴席可是绰绰有余的。”
  男子恍然大悟:“小娘子可真能干,我过几日若要开宴,定去你家!”
  “我到时给郎君打个漂亮的折扣,再送您几坛好酒。”
  两人一时间交谈甚欢,只见男子又朝着人群挥手,叫道:“守默,你表妹在这儿呢!”
  好家伙,尹遥差点儿喷了,这都过去多久了,表妹的谣言怎么还在啊?
  许大郎仍旧同陆之远在一起,过来同尹遥和那男子打了声儿招呼。
  尹遥觑着两人脸色,陆之远看着喜气洋洋的,显然是看到了好消息。许大郎却仍旧是那副怪欠揍的模样,看不出到底什么心情。
  这到底是中了,还是没中啊?
  想起以往许大郎谎报军情的斑斑劣迹,她朝陆之远狂使眼色。
  陆之远成功接收到讯号:“多谢尹娘子惦记,我二人均及第了,在下是二等十五名,守默兄则是二等头名。”
  “真的!”尹遥一听立刻喜笑颜开。
  明经及第共分四等,其中一等不过十五人,这两人能拿到二等前列,可就相当于全国前二十、前三十呢。
  若放在现代,这简直就是省状元的水平嘛!有省状元做朋友,与有荣焉,与有荣焉呐!
  许大郎见她那兴奋样儿,朝天翻了个白眼儿:“你可真有出息。”
  尹遥不理会他的毒舌,笑眯眯把手里的传单往两人怀里一塞:“到时候开宴,可别忘了来沈记呀!”
  第74章
  经过十日的忙碌,沈记二楼终于加盖完毕了。
  小周郎君,准确地说应该是孟老,此番真可谓是大手笔,并不吝惜银钱。有时小周郎君想节省点儿钱,还会被跟来视察的孟老骂得狗血临头,说他不知做长远打算,必须得精雕细琢才行!
  再加上尹遥这些时日以来的真心相待,姚工头和他的手下自是尽心尽力。
  昨日姚工头带人拆下了脚手架和围挡,请孟老师徒和尹遥上去做最后验收。
  三人依次爬上宽敞的、涂了红漆的木楼梯,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光洁的地面。
  二楼地面铺设的是青石砖,石砖的边角、表面打磨得都十分仔细,一条条拼在一起,简直严丝合缝。比起一层的三合土地面,更加干净整洁、不易扬尘,也显得更上档次了。
  墙面则是刷了两层锻石浆。术业有专攻,泥瓦匠的手艺可比尹遥这半吊子强多了,刷得极为平整,瞧着又既明亮又干净。
  前后的窗洞开得极大,几乎算得上顶天立地,配上精细的窗棂、透光的薄纱,采光好得不得了。
  孟老捋着胡须,瞧着很是满意:“你看看,我就说盖屋之事不能一味省钱吧,这多像样儿?当初若是听了你的瞎糊弄,哼!”
  “是是是,老师教训得是,学生知错了……”
  “那等过些时日,咱们再加一层!”
  “啊?”
  ……
  三月初十是个好日子,打扫得焕然一新、布置好家具陈设后,沈记二楼也正式开放了。
  围挡已撤掉有两日,客人们早就心痒痒了,一开张便已有人在问:“小娘子,听说你家有雅间儿了?快带我们去,正想寻个安静处吃饭呢!”
  “自然,请您随我来。”罗珊娜笑盈盈引着客人上了二楼。
  楼梯尽头正对着一张小几,几上摆着几个果盘,里面装着枇杷、香橼、木瓜等几样儿新鲜水果,散发出阵阵清新的香味儿。
  此处共设了四个雅间,客人被安排在临街的雅间内。
  推开雅间门进去,日光从窗子射进来,照得屋里十分明亮。正中是一张新购置的食桌,因着是青石地面不易扬尘,所以摆的不是胡桌,而是传统的局脚食桌。
  食桌两侧则放着四个簇新的垫子,上面绣了福字暗纹,里面则是填满了细软的蒲草,不仅样子漂亮,而且跪坐起来十分舒适。
  墙上还挂了几副画,不是传统的山水花鸟,而是栩栩如生的美食,与沈记门外每日的水牌,显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瞧着既热闹又别致。
  客人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面露意外之色:“你们这二楼不错嘛!”
  罗珊娜展颜道:“都是东家品味好呢!”
  尹遥同小周郎君事先商量好了,这次的扩建中,固定部分由小周郎君出资,而可活动的部分,则是划拨给了尹遥筹备。比如桌椅家具、物件儿摆设之类,若是日后尹遥不租了,也可自行带走。
  不过还有个界定有些模糊的物件儿,那便是雅间的隔断。原本小周郎君是想要出资订制的,不过尹遥想了想,还是将此事揽了过来。
  她回想起前世自个儿饭馆的布局,前往木匠铺,请木匠按照可移动屏风的样式,订制了几扇隔断。
  这隔断几乎与二楼同高,可以随意展开收起。展开时彼此拼接在一起,便能组成四间各自独立的雅间,客人在其中用餐互不打扰;反之若是收起来,这二楼仍旧还是一整个儿通透的大厅,岂不正适合举行多人宴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