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范云一听,“呐,你拿去画画吧。”
杨竹西看他一眼,“嗯,谢谢郎君,我可用来画花蕊,点小鸟眼睛,下次画给你看。”
双手接过盒子盖上,笑脸如花,宝贝又珍惜的模样。
范云看在眼里,嘴角上扬。
接着看下来,官泾阳三人礼物竟是洁白如雪的细盐,王瑾给的字帖难得,林广白给的诗集,梁枢给的青酒。
都比冬瓜、豆角的回礼胜过很多,范云又被娘子开玩笑。
他也不多想,“即是同僚,往后我自有机会扳回。”
杨竹西眼眸连闪,拽住他强吻上。
刚刚那模样,真是撩拨的她忍不住刻上印记。
顶着脸颊上一个大大的红唇印,范云有点迷糊。
但看到盐,理智上头。
杨竹西没想到他对盐如此探究,说了好些她知道的。
杨父作为布政使,省衙是在杭州,但与南直隶相邻,自是也听闻些盐商的所为。
那些大盐商家财万贯,握有朝廷盐引,与官场内各处有人。
出一个读书人,每年给钱财扶持,南直隶出来的背后都有盐商身影。
范云听的皱眉,每年收钱,自会为其发声,与其说是官员,不如说代表了盐商的利益。
杨竹西见他听完看着盐不语,问怎么了?
范云捧着她脸,啵啵一下,“觉的这盐漂亮,但没你漂亮。”
她抱着他的腰,下巴一昂说就会哄她。
拌嘴几句,把东西放置。
至于这上等的好盐,放着不坏,但范云怂恿下,两人决定赶紧吃。
有好吃的留着干啥,还是进肚子里最好。
于是晚上这顿饭,肉炒豆橛子,蒜泥茄子,排骨炖冬瓜,丝瓜鸡蛋汤,真是鲜美好味。
好的盐一点不带苦和涩,味道上佳。
点心南瓜蒸糕和南瓜饼,也是吃了几块。
饭后牵着手院子里慢走动会,不那么撑得慌,范云就去书房忙活。
该吃好好吃,该忙专心忙。
把数字、方才盐商和南直隶写上,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圈。
人与人虽复杂,却都围绕着利益,既有中心,那就不复杂。
*
请客之后,办公房内两方对范云更处处为首。
上官也对他们更多机会,没两天,官泾阳讲史隔日,范云就被安排跟皇帝身边记载言行。
殿内角落处,记载百官上朝,记录陛下言行。
身侧还有礼部和御史,专门检查百官谁礼仪出错的面生官员。
记载下来,还得交给曹公公一份,上官一份。
翰林院内挑选出来重大和主要的事件,再编成史书。
比如这日记载下,豫省的布政使已确定被调京任御史。
还有六月份这严防的洪水,开年宫内派公公携当地官员去加固修补堤坝。
可长江黄河冲毁一堤堰口,毁掉良田和收成时。
哪怕负责修十处,只毁掉一处堰口,监管太监和当地县令也逃不脱被砍头的命运。
范云第一次站金銮殿内,看着陛下和百官几句话定下,强忍着抖动的手腕,记载下来。
治水的官员人选,各派吵嚷着,唯独这个高位,又是重权在握,可各派看似争抢,其实都在举荐着对方派系的人。
陛下开口让户部拨下赈灾的银子,户部尚书气喘着出列。
“启禀陛下,今年对云贵那边礼部说要给三倍,洪水冲毁良田,秋季的粮种、农具,朝廷分发,税收也得受影响,还得修复大殿已备冬季户部实在没钱啊。”
举着笏板的户部尚书一大把年纪,脸皱成一团,看着气虚,语速叭叭的言辞清楚。
殿内都是其哭穷的声音,其他朝臣眼看脚尖。
方才还争吵,现在安静都听不到呼吸声。
范云看着一幕幕,格外注重官员们的表情。
看不出啥,但他觉的看到多了,总能有一套经验。
回想昨个还跟娘子分享喜悦,睡觉前都还说一大通猜想。
但亲眼看下来,多人多热闹,也会争执也会指着骂,也会推卸,也会装睡。
一侧兵部尚书出列道,秋冬北方草原部落一遇雪灾就会南下,这得留出笔拨给边关将士的钱财。
听到此话,一直跟睡着了似的的武官偷瞥过眼,他们的神情不需猜。
范云看的沉浸于内,咔咔的记载。
陛下跟户部尚书拉扯之下,从内帑拿出五十万两银子,户部拿出一百万两,总和一百五十万两用于救灾和修缮堰口。
救灾和修缮堰口,当地官员都还没定,那就先派个代理的。
就这定下了,退朝时辰已到,其他事都明日再议。
范云跟着曹公公身后侧,一同往御书房走去。
陛下拍着桌子骂户部尚书,所有大臣,范云想想记下,“因心忧百姓,皇帝急斥户部不力。”
上官交代,用最少的字,写复杂的事。
曹公公上茶,弯着腰伺候,嘴上逗趣让陛下开心。
殿内宫女和太监下巴努力缩着,做事更轻声。
等皇帝露出丝轻笑,轻骂了曹公公两句,殿内不那般低气压了。
角落里,范云记下“龙悦,曹公公之功。”
喝茶后,御膳房送来十几碗盘精致吃食。
上完后,曹公公和太监一一银针试过,还有试菜的。
范云看到曹公公招手,走过去,原来是交代他看到吃的多了也要记下,陛下只吃三口。
范云快速点头,身侧多了个小太监瞅着。
吃多吃少又不重要,要不是非得把一言一行都得记录,真想把吃饭喝茶啥的省略。
当想不起御膳的名字,眼睛一看过去,小太监就给提醒。
饭后皇帝去听讲史,数位下来,范云第一次觉的这每个讲的深奥,好似也有坏处。
讲史之后,重臣们御书房内集|合,陛下问云贵的部落情况。
受灾地今年收不上税收,还得从外省调粮食,定哪个省调。
让曹公公再从宫内派个伶俐的监管奴才,这河道监察官三天给个人选出来。
原来朝堂上都会先通气啊,然后明个朝会上,尚书们让下官出列奏上。
丞相有资格坐着,下面离龙椅几步远。
那边尚书们殿中站立两侧,说话沉气,穿透力很强。
本以为丞相能管着尚书,但实则根本管不住,六部互相争吵。
皇帝问话,丞相斥责御前失仪,礼部高尚书梗着脖子大声说银子的事。
户部尚书笏板当武器似的,说去年税收总4536万七千两。
但现在不过半年,要签字的各部账单加起来就已3千6百多万两,还剩下不到一千万两。
户部尚书狂喷:“这个账怎么算,各位,你们加起来的要账单子比一年税收还多,我能变出钱来,你们谁有法子,我这个户部尚书让给他当。”
一听这话,其他五部尚书闭上了嘴。
都当一部尚书了,谁愿意调去户部。
不坐户部尚书的位子,也了解税收年年不够支出,搬东墙拆西墙的挪动。
可既然坐的这个位子,又怎么可能不为自己部门划拉,要多些权益。
都大把年龄,半白、全白头发的,吵了半个时辰。
陛下和丞相坐在那,讲着江南织造局还有多少银子和多少丝绸的事。
若不赶紧赈灾,补种,耽误秋季第二茬米粮的赋税。
丞相点头说是,丝绸和内部的银子可给个圣旨,奉旨赈灾,丝绸买下些毁田,救济一下,田能种桑树,就可产更多的蚕丝,补上些税收。
大灾之后预防大疫,进言调拨草药,再派些太医院的去。
皇帝点头,重语气说让织造局只管粮米赈灾,不准买田。
范云两边记着,手腕第一次觉的僵硬的有些累。
翰林院内当史官记载,也不是个容易事啊。
不过看热闹看这口水互喷的场面,还能深入了解朝政,收获多多。
第74章
一日记载言行结束,出来已快天黑。
关于晚上陛下歇在哪个妃嫔宫内,自有内侍监记载。
穿过宫门,侍卫搜检,见到宫外的天空,突觉的想跟娘子说的太多。
先去衙门交上,又跟上官和同僚们告别,离开翰林院。
回到家第一时间喊娘子,从前院喊到内院。
听到云郎的声音,杨竹西发丝飘扬着奔院中。
直接被抱着双脚离地,再听他说着今个发生的所有事。
能够那么进距离见到陛下,又看到朝臣们争吵,激动意料之中。
屋内,一个说,一个听着。
范云说话间,注意到她无有装饰的散着黑发,不禁上手给她把秀发往后绕绕。
顺滑有光泽,手指缠绕有韧性的弯翘一点点,浓密长发宛如瀑布。
说的先暂停,凑上闻了闻,她头仰着,他亲上她的红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