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最好,可小女儿岁数小工作又忙,离异还带个孩子,他不似老伴做饭洗衣样样拿得出手,又觉得住过去纯给人家添负担。再者老爷子想得多,怕说了其他孩子觉得他偏心眼,一来二去自己提议——要么先到养老院试试,住不顺你们再接我回来。听说为这事还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老大是强烈反对的——一大家子姐弟六个,送您去住养老院,传出去不被笑话死。当大哥的首先表态,不讨论了,您就过来到我这里住。孙爷爷最不喜的就是大儿媳,太精明太计较,快八毛钱都要算得清清楚楚。这一听吓得放狠话,我就要住养老院,有专人伺候,比你们强多了。
  他这样才来了晚风,到现在也两年多了。
  住得嘛,应该蛮自在。老爷子是纯内向人格,不爱扎堆,不凑热闹,平时就爱研究研究棋谱,喝喝茶,再加上耳背,别人背后讲什么他也听不到,想切磋了还有南方爷爷和宗文康这些能过过手的“棋友”。久而久之,儿女们倒也妥协了——这样一把岁数,外人那几句闲话哪有老父亲过得开心重要。
  “今年什么?”孙爷爷没听清,凑近闫春爷爷。
  “我说,不回去过年?”闫春爷爷大声重问一遍。
  还未等到回答,又一辆私家车进院,孙爷爷的小女儿从车上下来,大老远朝父亲挥手示意。
  宗念正从家中出来,遇到这位外表看上去便利落强干的中年女性打个招呼,小女儿笑着抱怨,“我爸的手机摆设一样,打电话从来不接。我想让他把东西提前收收好,你看,还优哉游哉呢。”
  宗念问,“打算回去住几天?”
  “还没商量呢。我连着年假一起休,他愿意住我那就继续住,呆够了就回来。”说完大叫一声,“爸!怎么又不接电话。”
  “电话?没听见电话响啊。”孙爷爷因为耳背,讲话声音也总比别人大些。
  小女儿推着他就往楼里走,“快收拾东西,我晚上定了餐厅的。怎么又穿这双旧鞋,不是买新的了嘛。那家餐厅很好的,别穿得破破烂烂……”
  小院里只剩闫春爷爷,他眼神追随他们一直进到楼里,目光颇为复杂。
  宗念当然知道原因。
  同样是父女,人家和和睦睦亲亲热热,而他的女儿,电话都没有打来。
  “就剩我喽。”闫春爷爷不知自语,还是对宗念说。
  确实就剩他了,有子女的,家在本地的,同他情况类似的老人们全被接走了。
  失衡、难过、落寞,这些情绪在所难免,越比较越强烈。
  “哪里就剩您,我不是人啊。”宗念试图用玩笑开解。
  闫春爷爷摆手,“你不懂。辛辛苦苦拉扯大,我不图他们赚多少钱有多成功。过年来看看,这是做儿女的本分吧,这要求不过分吧。”
  不过分,只是鸿沟太深,到今日不知该怎么填平了。
  宗念也不知说些什么,犹豫片刻问道,“要不我给他们打个电话?”
  “不用,不要打。”闫春爷爷拒绝地干脆,“根本就不要来的人,好像我央求他们一样。”
  他说罢进楼,似火气溢满,步伐飞快。
  宗念正愣神,爱兰奶奶与南方爷爷一同出来,与闫春爷爷擦肩而过,也发现对方心情欠佳,便问怎么回事。
  “哎,今天人都走了嘛,他心里不舒服。”宗念无奈地耸耸肩,转而问他们,“孩子们什么时候来呀?”
  往年这对老夫妇的子女们总会在年中选一天集中过来,雷打不动的惯例。
  “初四。”南方爷爷笑说,“今年小的都不来了,有要值班的,有去另一头那边过年的,就那么几天假,犯不着折腾。”
  爱兰奶奶这时道,“小念啊,我们想找你帮个忙。”
  “您说。”
  “我们嘛,两个孙子结婚没有赶上去,现在都成家立业了,孩子也有了。给钱他们不要,我们就想过年买点东西送给他们。”
  “那有具体想买的吗?”
  南方爷爷接话,“想买手机。上次来听他们说手机不好用想换,孙媳也是,到这里就找充电器,说电池不好用了。现在你们年轻人做什么都靠手机,我们商量着送个贵重的表表心意,也是他们能用上的。”
  “手机多少钱的都有,那可就要提高预算了。”宗念笑。
  “得多少钱啊?”
  “看什么机型,好的五六千,小一万。”宗念补充,“还得知道牌子,安卓系统鸿蒙系统和苹果系统有差别,用习惯了好多人不愿意换。”
  “系统的什么?”爱兰奶奶问,这话题对八十多岁的人来说的确有些超纲。
  南方爷爷瞧老伴一眼,满脸自信,“就是用的华为还是苹果嘛,充电头不一样的。”转而告诉宗念,“两个华为,两个苹果,我看到了。就买四个,一家两部。”
  宗念打开淘宝,输入品牌给他们展示,与此同时尽量简单易懂说明。“看,这种有五千多的,这个一万多点是新款,拍照和续航比较好,这里还有更贵的,能折叠……”
  爱兰奶奶带上眼镜,南方爷爷眼睛一眨不眨,两人听得认真仔细。
  看过一圈,两人开始商量,讨论的中心思想是这份礼物送多少合适。
  最终结论由爱兰奶奶传达,“就一万块左右的吧,一直没给过,包个红包总归也要包这么多。”
  “行,我先试试啊。”宗念选中一款加入购物车,果然遇到提示,春节期间物流延迟,试过几家店皆是如此。两位老人的家人初四来探望,在那之前来不及送货。她想了想告诉他们,“网上下单来不及送货了。要不明天让宗一轩带你们去店里买?这些电子产品他比我更懂。”
  “好啊。正好,好久没出去转转了。”两位老人乐呵呵答应。
  隔天中午,宗一轩才带老两口回来,手里提着品牌包装袋。所有工作人员正在小院里开碰头会,宗念便与爷爷奶奶们打招呼,“礼物都买好啦?”
  “买好啦。”爱兰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真麻烦小轩了,又带我们挑又帮着还价,人家赠不少礼物。”
  “应该的。”宗一轩谦虚,环顾一圈人问道,“怎么都聚这里了?”
  “说这段人员安排呢。”宗文康拉过儿子,“你没事坐下一块听。”
  老两口见状也不打扰,“你们忙,我们先回屋了。”
  今年春节留院的人比往年更少,只有爱兰奶奶南方爷爷夫妇、无子女的静芳奶奶、儿子在美国的刘英、以及子女到现在没有联系过的闫春爷爷。宗念与父亲商议,既然这样,干脆让大家放假,回家好好过个年。按以往经验,初六开始老人们会陆续回来,那从初六到正月十五采取值班制,每天一名护工到岗即可,十五之后一切恢复正常。地方小的优势就在这里,不必恪守条条框框的规矩,万事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调整。至于全师傅一家,宗文康的意思是让全师傅一人过来,毕竟日常三餐仍要准备,特别是年夜饭,国人一年最看重的就是这餐,更要准备得丰盛些。至于帮厨、清洁和其他琐事,全婶和全小满同护工们一样放假,自己加上姐弟俩,家里人完全能应对。
  “全师傅,到时候年饭您就早点做出来,早点回去。”宗念拍胸脯保证,“剩下的我们自己来。我爸跟您偷师学做饭,现在有两把刷子。”
  “好好好。”全师傅乐呵呵答应,“宗大哥,小念,反正你们有事就叫我,我随叫随到。”
  “康叔,哪天给我们露一手呗。”玲玲打趣。
  “我给你露个怯还差不多,大厨还在呢。”宗文康回应,玩笑过后再次认真起来,“这么安排大家看行不行?”
  “行!”收到一致回复。
  “那就散会,都回家吧。”
  众人纷纷起身,小川拖拖拉拉留到最后,终是开口,“康叔,念姐,我有个事想跟你们说。”
  办公室里,宗念关上门,随后拉把椅子坐过去旁听。
  沙发是l型,宗文康和小川没有坐到同一边,但两人离得很近。
  “康叔,念姐,你们……听说了吧?”小川这样开口。
  宗文康诚实地点点头,问道,“决定了?”
  小川为难地抿抿嘴,过会儿蹦出三个字,“还没有。”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等他继续说下去。
  “其实从去年年底家里就在说让我换工作的事。你们也知道我跟爸妈一起住,隔三差五回去就说。开始到这边跟他们说是骑驴找马,先找个工作过渡,可能时间久了看我也没什么动静,他们就着急了。”讲道这里小川急忙辩解,“你们别多想啊,我父母不是觉得咱们这里不好,他
  们知道大家都很照顾我,就是……”
  “理解。”宗文康握握他肩膀,“在医院工作说出来和在咱们这种地方不一样。”
  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工作是养老院护工,外人听来职业会变成减分项,不体面、薪资低、没前途,继而又会演变成对这个人的评价,没能力、不上进、窝窝囊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