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李盛在旁边就看着刘彻的嘴角一点点抬上去,嗯,果然朝廷里人才多,这个小伙子有眼力见,会说话!
但就在大家一片歌功颂德中,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以为这不是周鼎,刘彻就很不高兴,你这人怎么这么扫兴?!大家也都暗骂这是个傻子,是不是周鼎重要吗?陛下说是,那不是也得是!
出列发言的人叫吾丘寿王,他行礼后解释道,他觉得这不是周鼎,而是汉鼎!陛下您的功绩又何曾逊于昔日周王?如今陛下当政有方,天赐华光宝鼎自现,这就是汉鼎啊!
这话一说,刘彻那都不是微笑了,简直是心花怒放嘴角上天了都。
于是群臣顺势大呼万岁,重新改口恭贺陛下得此汉鼎,实在是天佑大汉啊!
李盛看得目瞪口呆,他是真没想到啊,居然还有人才!
第287章
元鼎四年,卫长公主刘珺的丈夫,平阳公主唯一的儿子,平阳侯曹襄因病去世。
刘珺郁郁不乐,她与曹襄是青梅竹马少年夫妻,两人成婚以来,一向琴瑟和鸣夫妻恩爱,最亲近的枕边人因病逝世,她不免心情沉寂了许久,刘彻一向最疼爱这个长女,不放心女儿,召她进宫安慰了许久,见珺儿状态实在是不好,便亲自下令让她去甘泉宫住一阵子散散心,免得在长安城中总是触景生情心下苦怨。
“等这几日天晴了,让你母后去陪着你住一阵子吧,你母后最近旧疾犯了,总是头痛晕眩,去甘泉宫泡一泡温泉,散散心。”
“可惜你姑姑病倒在床,你多去照看照看。”
刘珺闷闷地应下。
其实从元鼎三年开始,曹襄就总是心口绞痛,最难受的时候甚至呼吸困难,医者道这是心疾,只能温养。
可这一年来明明已经好了很多了,今年春天,她们还一起出门踏青,曹襄还亲自做了一只纸鸢给她,可怎么就猝然发病?
平阳公主的丈夫,上一任平阳侯也是因此恶疾壮年早逝。
想到自己的儿子曹宗,刘珺心里未免又添了一层忧虑,祖父和父亲都是壮年而亡,想起这件事她就不安。
李盛对于这件事也问过系统,系统说是有些遗传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与否也说不准,比如曹家之前的祖辈们也有寿终正寝的。
若是风寒之类的疾病,或是意外伤病,李盛还能救以救,可眼下这种,李盛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他陪着刘珺去了甘泉宫待了一阵子,但心里也知道,这种失去至亲的痛苦,只有时间能慢慢磨平。
这一年,刘彻的一个兄长,中山王刘胜去世了,谥号为“靖”,即“中山靖王”,他的后代中最有名气的一位,就是三国时代的刘备了。
李盛得知这个消息,倒是感慨了一会,刘胜此人,年少时颇为英气明睿,待人有礼见事果决,很有些名声,时人称“汉之英藩,有信陵君、陈丞相之智识别”。
但在刘彻渐渐掌握大权,并且一次又一次打击诸侯王之后,刘胜就开始“乐酒好内”了,沉迷声色了,他沉迷美色的成果也相当可观,这位中山王刘胜,一生中有足足一百二十个孩子!
相比刘胜的谨慎小心识时务,他的同母弟弟刘彭祖就又是另外一种性情了。
刘彭祖性情刻薄阴险,如果属国内朝廷派来的丞相有任何不如他心意的地方,他就派人监视,甚至引诱他人犯罪,而后上书告发,“大者死,小者刑”,以这种方式震慑他属国内的官员,这样一来,没有人敢劝谏他,刘彭祖就可以肆意妄为,他还娶了他兄长江都王刘非的一个姬妾,生了儿子淖子后颇为宠爱,还想把这个儿子立为嗣子,还好,刘彻还是要脸面的,否决了这个提议,并且快刀斩乱麻,亲自下令立了刘昌为世子。
李盛想到这兄弟二人迥异的脾气秉性,不由得在心里暗道,怎么偏偏好人不长命,这等祸害奸佞之人倒是活得久。
不过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卫皇后在甘泉宫修养了两个月后便回到了宫里,她有一件要紧事要做:刘彻有意为太子选妃。
刘据已经十六岁了,也该选几个温柔贤淑的女子,早日绵延后嗣,太子有了儿子,刘彻才能早日安心啊。
这件事比历史上晚了将近两年,李盛对此其实有过猜测,他觉得历史上的刘据那么早就有了后妃生了儿子,没准是被霍去病的猝然亡故刺激到了。
看着霍去病只留下一个小儿子就撒手人寰,自己在元狩六年也是大病一场险些没命,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看看太子,连个骨血都没有,说不得一多想一害怕,就赶紧催着太子给他造个孙子出来。
这一世倒是还好些,但太子十六岁了,也该选妃了。
别看刘彻自己选后妃不在乎出身,但给儿子选媳妇儿,他可讲究了,出身要好,身体要好,最好家中子嗣繁茂,嫁进来能给他老刘家开枝散叶的那种,长相还得大气,脾气性情还要温婉和顺,能容人,能照顾好他宝贝太子崽崽......
他在椒房殿跟卫皇后讲要求的时候,李盛就在旁边蹲着,听得直翻白眼,怕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刘彻都要挑剔一番。
而偏偏他们老刘家是真有皇位,真有资本对女方挑挑拣拣。
李盛听得都想怼人,但是卫皇后倒是脾气很好地一直微笑着认真听,还让自己贴身的女官记下来。
但两个月过去了,刘彻最后也没选出他满意的太子妃来,只是选了一个姓史的良娣,还有两个低位孺人。
这位史良娣,就是历史上汉宣帝刘询的亲祖母。
嫔妃选好了,但主角没在长安啊,刘据最近还在外面游学呢,刘彻也没耽误儿子功课,只是先把选出来的三个人交给皇后学学规矩,熟悉一下宫中生活。
李盛带着刘彻给儿子的书信飞往关东地区,听闻朝中在建后土祠,刘据还去观摩了一番。
李盛去见刘据的时候,发现他身边的小伙伴又多了一个,大概比他大几岁,目光清亮,看起来非常稳重,说起话来非常谦逊知礼,很有教养也很诚恳的一位青年。
刘据介绍说这是张汤的长子,名为张贺,他们是在路上碰到的,一见如故,因此结伴同行。
按说张贺史张汤的儿子,李盛对张汤有点偏见,但一听张贺这个名字,李盛立刻就毫无芥蒂了,这位可是历史见证过的忠贞之人啊。
结交了新朋友,而且这个朋友还很不错,第一次见面,李盛当然要为自家孩子撑场面,亲自出去打猎,带回来四只花尾榛鸡,还有一只小乳猪,榛鸡两只煮汤下汤饼,两只烤了吃,至于乳猪,李盛从带队跟着过来的韩说那里把蜂蜜拿过来,刷上蜂蜜烤着吃最好了。
晚间大家吃饭的时候,刘据左边坐着霍光,右边坐着张贺,一边给这个挟个鸡腿,一边给那个亲自舀碗鸡汤,倒是两边都不冷落,他是太子,这样已经算得上是礼贤下士了。
李盛啃着鸡翅膀,想起历史上的张贺,被后世戏称为是刘据的“遗孀”。
因为巫蛊之乱后,刘据的孙子刘询在掖庭长大,当时任职掖庭令的张贺“曾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刘询),奉养甚谨”,简直是处处操心,又当爹又当娘地,和丙吉两人把刘询抚养长大,张贺还曾经远赴鲁地,把刘询送去亲祖母母家史家一族居住过一阵子,让孩子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
刘询能平安健康地成长,内托于宦官丙吉,外受于掖庭令张贺,张贺不光保护照顾刘询,还用自己的钱财供给刘询读书习武,在他长大后,还想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事未能成,又亲自为他娶了当时也在掖庭当差的许广汉之女许平君做妻子。
就因为曾经为戾太子刘据的属官,所以为他的后代这样尽心竭力,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要知道,当时的刘询还没被刘彻下令归属宗正,并没有进入皇家籍贯,从身份上讲很尴尬的,一不小心就会牵连身边的人,但张贺一直都是悉心照顾,当成亲儿子一样。
李盛想起历史上的刘邦、刘秀、刘备,好像都有点魅魔属性,总是能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并且征服很多有才之人为他们尽心尽力。
啧啧,虽然很多藩王都奇奇怪怪地烂事不少,但是在这方面,老刘家还确实是有点子东西的。
第288章
鹰扬卫他们一起吃,李盛和刘彻的小伙伴们一起吃,他蹲在旁边的凳子上,被刘据投喂了四个鸡翅膀。
这只野鸡的两个翅膀都让大金雕吃了,那边韩说还送过来两只,大家都知道阿曜比较爱吃这种细嫩的肉质。
刘据给他举着喂到嘴边,李盛用尖尖的鸟喙叼着上面的肉丝吃,后来觉得不顺手,干脆把大金雕抱在怀里,他左手擎着鸡翅喂阿曜,右手挟菜自己吃,在外面规矩松散,也不用顾忌什么仪态。
旁边的随从看他们太子爷这么辛苦,想上来帮忙,刘据还不肯,他都好多天没见到阿曜了。
后来李盛看他这样姿势不舒服,自己也吃不痛快,就让刘据把鸡翅膀上的肉用小刀剔下来放在盘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