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吕步舒:Σ( ° △°)︴!!!啊,惹祸了!
  董仲舒:┻╰(‵□′)╯md煞笔主父偃,还有这个蠢蛋逆徒!这好端端的一口大黑锅就扣在我头上了,我真是好冤哪!
  刘彻并没有处死董仲舒,而是宽宏大量地赦免了他,后来,张汤被封为廷尉后负责审案治狱之事,经常以《春秋》为重要参证,刘彻还让他经常去向董仲舒请教。
  但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事发当时,董仲舒是真的觉得自己完蛋了啊!
  尽管是虚惊一场性命无虞,但从那以后,董仲舒再也不敢轻言灾异之事。
  李盛当时就在未央宫蹲在刘彻的桌案上看着下面的闹剧,现场吃瓜,还察觉到了铲屎官嘴边那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都当了皇帝了,有时候还要搞事,这人就是这么恶趣味!
  当年出去干坏事让平阳侯背锅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了,或许是继承了刘邦少年时的游侠属性,刘彻的性格是很有些恶劣的。
  这件事闹得朝中皆知,所以也怪不得后面主父偃落罪的时候,连个帮他说话的好友都没有,这人性格不好就算了,其行径也颇有些下作。
  这会儿,卫青一边小声说,张骞的脸上也露出了有些嫌弃的神色,李盛听了一会儿,见他们说的八卦自己都知道,就有些无趣地飞走了。
  论起八卦来,估计满朝文武都不如李盛知道得多,他最近在追的“老刘家连续剧”主要人物集中在衡山国,剧情相当刺激,也非常狗血。
  当初的旧淮南国分成了两个封国:淮南国和衡山国,现任衡山王叫刘赐,他的后宫结构可以说是非常经典,集合了贤惠早逝前任、精明能干现任,还有一个非常得宠且野心勃勃的的有子姬妾。
  刘赐有两任王后,第一任王后留下了三个孩子:太子刘爽、女儿刘无采、小儿子刘孝。
  因为王后早逝,所以后两个孩子都是由现任王后徐来抚养长大的,跟继母比较亲近,但也被刻意纵容,养得性格骄横心计浅薄。
  徐王后除了养大了前王后两个儿女,自己又生养了四个孩子。
  此外还有一个宠妾厥姬,也有儿子。
  子嗣众多,但太子位只有一个,战争的号角在孩子们成年后迅速吹响,率先出手的是宠姬厥氏,她的手段是后世宫斗剧里经常出现的挑拨离间:她向太子透露,说前任王后就是徐王后用巫蛊之术谋杀的。
  这状告的就很草率,人证物证都没有,但是呢,太子居然就这么信了。
  这太子也没啥脑子,居然当众就开始报复,在饮酒时以兵刃伤了徐王后的兄长。
  徐王后也不是好惹的,她迅速出手,同时联合了因为私生活混乱而被太子训斥,心怀不满的刘无采,两人在衡山王刘赐面前对太子诸多僭恨诋毁之言,使得刘赐对太子越来越不满,甚至有了改立太子之心。
  徐王后还笼络着太子亲弟刘孝,哄骗他说论长幼你是第二顺位,等太子被废,就该轮到你了,骗得刘孝与兄长反目,帮着徐王后对付太子。
  而事实上呢,徐王后有自己的儿子,怎么会看着旁人的儿子上位?不过是利用罢了。
  于是,徐王后又私下里使阴招,宫里有个侍从很得刘赐宠爱,她就故意让这个侍从去勾引刘孝,打算借此除掉刘孝——“王后欲令侍者与孝乱以污之”。
  事情发展得原来越乱,而在这时,太子觉醒了,他认识到,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是因为徐王后作乱,他决定从源头下手解决问题。
  他打算怎么办呢?——“太子爽知之,念后数恶已无己时,欲与乱以止其口”。
  不得不说太子刘爽的脑回路跟正常人真的不大一样,他打算跟名义上的母亲,徐王后发展出私情,这样一来,他不就有了徐王后的把柄了吗?那她怎么还敢对付自己?为了保守秘密,她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偃旗息鼓的。
  这思路,简直离谱。
  但刘爽不觉得有问题,说干就干,很快他就找到了机会,在一次寿筵上,他打算强暴徐王后。
  嗯,没成功。
  徐王后反将一军,哭得梨花带雨地向衡山王诉苦,道太子狼子野心,毫无孝悌之念敬长之心,居然生出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来,您一定要严厉处置啊!
  太子见此,也彻底翻了桌子:父王你要废了我,无异于杀了我,既然如此,大家都别活了!宫里刘孝与你的侍者有私,刘无采与奴仆私通,王后刻意引诱纵容,我这就前往长安去向天子告发,咱们一家团团圆圆地下相聚!
  此言一出,衡山王当即吓了个半死,燕王和齐王刚死了没多久啊!
  于是把太子追捕回来重兵看管关押起来了。
  剧情就走到这里不动了,大杀器一出,连徐王后都不敢再轻举妄动,目前就是一个各方彼此防备僵持的状态。
  你说为什么不干脆让太子“染病去世”?
  还真不好操作。
  当年的淮南王,也就是刘赐的父亲,是汉文帝以谋反之罪逼死的,有这么个事儿摆着,淮南王一系与主脉彻底离心,如今御座上的又是这么个霸王一样的天子,年纪不大,心却狠辣的不得了,这都搞死几个藩王了?
  躲着还来不及呢,怎么能亲自把把柄递给刘彻?太子一向健康,去年还随他前往长安岁贡,若是猝然而逝,只怕宫里生疑,以父杀子,这妥妥送命灭国的节奏啊。
  古代没啥娱乐设施,李盛就当追连续剧了,看得很上头,这剧情,真刺激。
  跟这些人一比,老刘家主脉,从汉文帝到武帝,居然还是难得的干净了,真是全靠同行衬托啊。
  剧情不走了,李盛很失望,没乐子看了啊!
  但很快,过了年后,也就是在元朔四年的秋天,刘彻带着他去了甘泉宫。
  从长安城沿着泾河往上游,走八十多宫里就刻意到达云阳甘泉山(今咸阳市淳化县),甘泉宫就在这里。
  其实刘彻很早以前就想来甘泉宫游玩,但当时太危险了——甘泉宫北上,有一条直道,直通河南地,这条路还是当年秦始皇修建的。
  河南地才夺回来不久,在此之前,甘泉宫是通过直道,直接暴露在匈奴边境的,实在是不安全。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朔方城建起来后,大汉的边境往外推了不少,河南地充当了新的屏障,刘彻也可以放心来这边巡幸。
  刘彻沿着直道,巡视了河南地,看这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修建得更加坚固的城墙,他很开心地抱住怀里的大金雕:“阿曜,朕的目标已经在慢慢实现了。”
  李盛抬头蹭蹭他,伸出一只翅膀尖尖指了指前面的一片枯灌木丛:那里有一群野鸡!
  但刘彻这几年忙于政务,出去射猎比较少,野鸡行动又很迅速,他第一箭居然偏了。
  但是刘彻心情很不错,一边从箭筒里抽出箭来,一边冲着后面的鹰扬卫笑道:“你们也来玩儿,咱们比一比,看谁能射到那只羽冠最大的。”
  然后这些鹰扬卫纷纷射中了别的野鸡,默契地把大野鸡让给陛下射。
  李盛鄙视地回头看他们:你们搞仕途的真虚伪!
  他才不惯着刘彻呢,立刻起飞上前,一爪子把那只大野鸡抓住了。
  刘彻悻悻地放下弓,还要夸夸大金雕:哎呀阿曜准头真好!
  大金雕傲娇地看了他一眼,把大野鸡扔下飞走了。
  第256章
  李盛陪着刘彻在甘泉宫中住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现在的甘泉宫可比历史上的那一座简素多了。
  之前河南地收回来,刘彻就兴致勃勃地给自己在甘泉宫安排了好多建筑,什么翼飞亭什么观星台什么流云殿,图纸通通都被大金雕撕烂了,李盛当时非常严肃地冲着他指了指地图上还没收回的祁连山一脉土地,用凶狠地眼神谴责了铲屎官这种浪费钱财轻贱人力的行为。
  刘彻你有点膨胀啊,怎么滴?这么大的未央宫不够你住了?打了几场胜仗你就要搞事是吧?照你这么作下去,等打完了匈奴你都没钱发战士们的赏金了!
  刘彻有点委屈,他堂堂一个皇帝,给自己修个行宫怎么了嘛?!哪家皇帝没行宫啊?这甘泉宫,还是秦朝的时候修起来的,时间这么久了,不得装点一下啊,他只是建几个宫殿而已啊,要不然,那宫殿这么破旧,住起来多没面子啊!
  大金雕呼了他一翅膀,很鄙视地看着他:只有最没出息的皇帝才会用宫室殿宇来装点门面,真正雄心大志的千古明君都是靠文治武功来增添自己的个人魅力!
  甘泉宫又不是不能住,只是没那么豪华而已,他已经查验过了,建筑还是很坚固的,秦法严峻,给皇帝修行宫,哪块砖石谁烧的都有记录,正常人还是不会用自己一家户籍玩消消乐的。
  每当这个时候李盛就痛恨自己不会说话,只能比比划划,然后把书架上有关秦始皇的书目都扒拉出来给刘彻展示。
  刘彻开始思考,当年的秦王嬴政,先是四处发兵以收六国之地,而后又广发征役修建长城、直道、宫殿......,天下百姓负担太重,四处起义,加上朝中奸人作祟,秦王朝二世而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