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灰褐色的翅膀似乎已经没什么力气了,抬起来的时候很费劲的样子,小鹰的“啾啾”叫声带着焦急无措,在空中来回盘旋,一边飞一边看着他叫。
刘彻让人拿过牛皮手套和臂缚来迅速穿戴上,张开手臂,抬头向小鹰示意。
第一次起飞,刘彻希望小鹰可以落在他的手臂上,如果不会慢慢飞下来,可以放松身体,他会接住小鹰的。
李盛感受到翅膀的酸痛,但他还是挣扎着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始慢慢地调节自己挥动翅膀的幅度,感受着自己重力与气流浮力的大小,调整身体姿态,保持平衡。
终于,他缓慢而稳定地落在了刘彻小臂的牛皮绑带上。
啊,累死了!
学飞也这么累的啊!
李盛把头扭过去蹭蹭刘彻的下巴,委屈地嘤嘤叫。
刘彻想想刚才小鹰在空中软绵无力的翅膀,把小鹰放在怀里,伸手给他揉揉翅膀,从肩颈与翅膀的交界处开始,轻轻地揉一揉,到最后还要小心地捏捏翅膀尖尖。
李盛被rua地很舒服,把自己摊开躺平在刘彻的衣摆上,把两只翅膀张开,丝毫不戒备地袒露出自己最脆弱的胸腹部。
啊,还是找个两脚兽当饲养员好啊,飞累了还有人给按摩翅膀,舒服!
享受了一会儿,李盛感觉恢复了体力,站起来蹭蹭饲养员的手心,尝试着挥动了一下翅膀,扭过头冲着灯架啾啾叫起来,又回头示意刘彻把他再放上去。
李盛觉得小金雕学飞,和小朋友学走路差不多,感觉很重要,他刚摸到了一点窍门,当然要趁热打铁多练习一下了。
刘彻摸摸小鹰前颈那一小片白色绒羽,亲自把它送到了灯架上。
这次再飞,李盛就从容了很多,盘旋,向上,俯冲,急停,按着系统的指导,再加上人类的脑力,李盛很快就掌握了规律,在殿内盘旋了三圈后,又歇了一回。
李盛又起飞了,这次,他冲着刘彻鸣叫一声,压低身体,从门口飞了出去。
刘彻跟着出去,伸出手掌遮住有些刺眼的阳光,抬头看着灰褐色的雏鹰在空中盘旋,向上,再向上,身影越来越小。
望着越飞越远的小鹰,刘彻心里突然有些不安。
小鹰要走吗?它已经会飞了,是不是要离开这座宫室,去山巅高峰,去丛林野地,去飞向广袤无垠的天空了?
“陛下您瞧!”
旁边侍人的声音扰乱了刘彻的思绪,他抬头一看,小鹰嘴边衔着一支粉红色的花,拍打着翅膀飞回来了。
小金雕稳稳地落在刘彻的手臂上,伸出翅膀点了一下饲养员的另一只手臂。
刘彻忽然就安心了,他抬起手,含笑看着小鹰收拢翅膀,轻轻垂下头,把衔着的花放在了他的手心。
——红蕊灼灼,是一朵开得正好的垂枝碧桃。
第220章
在学会飞行之后,李盛就开始频繁地开始练习,刚开始,他在未央宫内练习,从一个宫殿到另一个宫殿,后来,他越飞越熟练,开始往长乐宫去游玩,为了练习对身体的掌控,提升敏捷度,李盛还会故意低空飞行,从树林花草中穿行而过。
在天空中看到的景色跟在地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活了好几辈子,他头一次能自由地驰骋天空,兴奋的小金雕经常给饲养员带回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并蒂桃花、形状非常端正的叶子、带着天然云纹的石头、特别直的树枝等等。
刘彻对此表示:果然是小崽崽,见什么都稀奇呢!
但是小鹰一片心意,收到礼物后,他还是非常认真地抱着小鹰仔细看,然后找了漂亮的盒子好好收起来了。
身为帝王,刘彻当然不能像小金雕一样那么悠闲,虽然“尊儒”的政治主张被亲祖母驳斥打击,但他也只是表面屈服,暗地里仍然时刻与身边的近人交流探讨,他是铁了心要尊儒的。
除了政治上的坚持,刘彻的军事主张也非常坚定:他已经忍够了匈奴了,他想与匈奴开战!
匈奴劫掠边民,勒索财物,汉朝君臣对此都是切肤之痛,对这个凶恶蛮横毫无信义的邻居,可谓是衔恨已久。
但目前的时机并不成熟——眼下的匈奴,实在是太强大了。
匈奴的崛起始于秦末,中原纷争自顾不暇,匈奴趁势壮大起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的匈奴首领是头曼单于,他统一了匈奴各部落,设置了左右贤王、大当户、大都尉等官职,设立了二十四长的官员制度,可以说从头曼单于开始,匈奴的制度才开始系统化规范化。
匈奴王朝的继承更替,其间刀光血影,更甚于于中原。
头曼单于的太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冒顿单于,但是后来头曼单于有个非常宠爱的阏氏为他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单于便兴了废长立幼的心思。
秦朝时,在敦煌与祁连之间,也就是河西走廊的位置,也有一个很强大的游牧民族——大月氏,大月氏与匈奴是敌对关系。
头曼单于既生废立之心,便把太子冒顿送去了大月氏为质子——这明摆着没想让冒顿活着回来。
怎料冒顿甚是勇猛机敏,在大月氏想杀他的时候,抢了一匹好马,愣是逃回了匈奴。
冒顿毕竟是明面上的太子,头曼单于为了服众,也为了嘉奖太子的勇猛,便给了他一万骑兵让他统领。
但冒顿怎能安心,生父要置他于死地,从他被送去大月氏的那一刻起,便绝了父子之情了!
于是冒顿开始训练他的部下骑马射箭,以响箭为号令,响箭所中就是目标,先是鸟兽,而后是爱马,再是爱妾,若有人不从,当即斩杀,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的部下都能听令而行。
于是,在一场围猎中,冒顿以响箭射向父亲头曼单于,他的部下随令而动,头曼单于被射中当场身亡。
后世称之“鸣镝弑父”。
自此,冒顿继位大单于。
站在匈奴的立场上,冒顿单于是一位有为的明君。
他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吞楼烦等部落,北征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
冒顿单于在位时期,匈奴疆域十分广阔,最东达到辽河流域,最西到达葱岭(也就是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控弦之士三十万”,这是何等的强盛!
至此,匈奴雄踞大漠南北,威逼中原。
而此时的中原,才刚刚统一,正是民生凋敝时期。
楚汉之争后,高祖刘邦统一中原,但就在登基称帝后的七年,便被冒顿单于精兵四十万围困平城白登山七日才得以脱身,即“白登之围”。
从此,汉朝对匈奴,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和亲政策。
“以宗室女为单于妻,岁赠絮、酒、米、食物、布帛、金币等,约为兄弟”。
但匈奴会遵守信诺吗?
当然不会。
用伟人的话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中原物产丰饶,匈奴怎么会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吃呢?
于是文帝后二年六月,匈奴“连岁入边,杀掠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郡万余人”;
景帝中六年“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除了掠夺物产杀灭百姓,匈奴对汉朝也一向是蔑视的态度,汉惠帝三年,冒顿单于致书吕后“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你已经没了丈夫,我也没了妻子,不如我们结以姻缘,你嫁给我如何?”
这是何等的耻辱!
但当时的汉朝,经不起任何战争了,于是吕后愣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忍了,去信致意委婉拒绝,还送了不少礼物。
可以说,从高祖到汉武帝初期,汉朝君臣对匈奴的欺辱侵犯一直都是满怀愤慨的,汉武帝的诏书中曾有“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可见,在刘彻心中,他是一定要像齐襄公一样韬光养晦忍辱自强,将来向匈奴开战,为先祖复仇的!
于是,年轻的帝王开始为此做准备。
他的第一个举措是“西连大月氏,共击匈奴”。
当年冒顿单于在打败了大月氏之后,为报昔日受辱之恨,杀月氏王,以其头颅做酒杯,可以说是血海深仇。
既然大月氏与匈奴仇对,那么,汉朝与大月氏组成同盟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大月氏在千里之外,中间还隔着匈奴,谁敢跨越匈奴,接受这样的挑战呢?
——张骞。
一位年轻无畏的勇士和智者。
他带着大部队,从陇西出发了。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不过是短短一行字,但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和那些大车小箱,还有各种防御兵器,李盛意识到,这是一场长达十年,堵上性命身家的的大冒险。
张骞从未央宫出发那天,天空中传来一声清越的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