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杜如晦名门出身,还有点形象包袱,但也是一身伪装,一个文士,打扮成亲兵的样子来的,把头盔摘下来的时候李盛都看呆了。
随后又有别的人到了,有的是从后门肩膀上挑着扁担进来的,还有人是从后面小门跟着长随混进来的。
毕竟最近太子跟疯了一样盯着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人到齐了,让秦王稍有宽慰的是,尽管被从秦王府调离,但大家都是很有坚守的,秦王有诏,大家都来了。
夜晚烛火昏暗,秦王府小花厅里挤满了人,大家都看着面向地图沉默不语的秦王,等着他作出决定。
齐王征用秦王府中将领,若不做出对策,那就是等死了,战场上,齐王作为主帅,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让你带着步兵去打骑兵,你去不去?去,是送死,不去,违抗军令,当即处决。
这就是针对秦王府的明牌,这个牌局,到现在,太子联合齐王,已经把秦王府逼到了墙角,没办法再打下去了。
牌局打不下去了,有人压着把你的牌都拿走,这怎么办呢?
李世民的手抚过地图上的宫城布防安排,眼神一厉——简单,既然这局牌我被逼得打不下去了,那就谁都不要打了,干脆,掀桌子!
第70章
眼下的局面已经是不死不休。
李世民见属臣皆已齐备,边转过身来朝向众人。
“而今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而今之计,是等太子发难我也好师出有名,还是我等主动出击?”
太子李建成往这边收买人屡屡碰壁,但李世民去太子府挖墙角那可是一挖一个准,故此,关于“太子、齐王与后宫勾连”一事,早有人来报给他。
要说李建成与后宫妃嫔有没有过度交往,这谁也不知道,但他与齐王,与后宫之中的张婕妤和尹德妃确实有很多往来,包括金钱上的贿赂、给妃嫔家属安排官职、包庇其罪行等等,这也经不住查,因此,李建成在面对李渊传他第二天进宫分辨的时候,也是早有准备的。
关于这件事,李元吉的建议是“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先拖着再说。
但李建成则认为大局在握不必忧心,就算李渊要翻脸,他们也不是毫无准备——“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也有自己的私兵,还招募散兵游勇,在长林门操练,号为“长林兵”,明天入朝被查问,他们也是两手准备,何况,李建成觉得当值驻守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是自己的人,玄武门可是朝臣晋见的必经之路,这种地方都被我掌控,有什么可忧心的。
由此可见,太子在明天估计也不是就束手就缚等着李渊问他,若太子就责问,领兵入宫,那他再进宫救驾,才是最优解。
“同气之情,终所未忍,欲待其先起,然后以文讨之,公等以为如何?”
如何?不如何,相比李世民,秦王府的属臣们就是一个字:干就完了!
于是这个计划几乎遭到了秦王府全体属臣的反对。
李渊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斗中,反复多次,端水端得秦王府对这位皇帝已经没有丝毫信任了,万一这次他被李建成说得心软放过去,人家两父子又和好如初了,那秦王府便是错失良机。
别忘了,李渊对秦王早已有了杀意,太子把秦王府中人贬斥调离,李元吉检阅秦王府兵账,李渊“知起谋而不制”,这已经是默许的态度。
更有太史令向李渊禀告“太白经天”的天象,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将有天下”,李渊在晚上召秦王入宫以天象告知,逼迫秦王自行了断。
其间种种,都可以说明,李渊的心意,早就定在了李建成身上,李世民在他心里已经是弃子。
既然皇帝的心意已然不可控,那么事情的发展,还是由自己这一方来掌控最好!
长孙无忌看出秦王的疑虑,无非就是父兄尊长人伦大礼,但这种时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上来劝他:“若殿下退避,李唐天下落入太子齐王之手,殿下您征战数年之地,只怕不过数月,就落入突厥之手,天下百姓再临战火,才是祸事!”
——咱这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天下啊。
先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咱这是正义之师。
房玄龄也拱手道:“为国者不拘小节,何况这天下,一多半都是殿下打下来的!殿下若再犹豫,我等不如这便改换衣装逃入山林罢了!”
闻言,旁边的尉迟敬德也上来附和。
“我等家国身命,全在殿下一身,且在外勇士八百人,皆已控弦披甲,情势如此,殿下不要再等了!”
老大你再不动手,我们就是擎等着死了!
李世民咬一咬牙,那就动手吧,但是他还是试探道:“不若占卜为卦?”
龟壳都找出来了,旁边的张公瑾上来就一把抢过来扔在地上——“占卜是因为心存疑虑才要占卜,如今还有什么可占卜的?万一占卜不吉,难道殿下便要放弃吗?!“
于是“取龟投地”,而后直视着秦王。
李盛在窗户那边一边吃瓜一边录像,这可是珍贵影像啊。
见到这一幕,他在心里给张公瑾叫好,真是猛男,就是,都这时候了,还搞什么唯心主义迷信活动?老张干得好!
其实,他也能理解李世民的犹豫不决,就像后世病人在做手术的时候,内心最痛苦最纠结的反而是手术室外的家人,做决定的那个人,注定要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二凤是很看重秦王府中的人,生怕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害了他们。
被属臣们一劝一激,看来众人心意已决,于是李世民便也下定了决心,不等太子先起事了,他要先动手!
长剑出鞘,在月色下映出冷光,李世民挥剑指到地图上的玄武门,他将在那里与太子做出最后的决断——是非成败便在今日!
众人坐下来商议明天的细节问题。
轮守玄武门的常何,面上是李建成的人,但实际上,早就投向了秦王府。
在常何的墓碑上曾有记载:“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数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
可见他与李世民早有渊源。
“常何在玄武门,那我们的八百人便可顺利入宫,且禁军首领也在我麾下听令,敬君弘与吕世衡也早有默契,不必担心。”
“殿下早两日便派了屈突通与张亮驰镇洛阳,后方安稳,殿下放心。”
“临湖殿周边有密林,我们的人进了玄武门便隐匿在那里即可。”
“听闻今晚齐王宿在太子宫中,明日便可方便行事了。”——一窝端正好。
......
事情定下来后,已经到了后半夜,李世民让大家进食,短暂休息,然后便率兵从自己的弘义宫往玄武门去。
李盛自然是当仁不让,他还很有闲心地给自己挑了那块装饰有银边镶嵌有黑曜石的当胸护具,李世民看见飒露紫还挑东西,虽然面上不显,但暗地里不由得心头松了两分,轻轻顺了顺它的鬃毛。
李世民率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亲信九人,马裹蹄口衔枚,一路悄然潜行至玄武门,到了门下,他摘下头盔,跟城门口的常何遥遥对了个眼色,大门便转开了。
经过门口的时候,李盛注意到门轴下面有一大滩油渍,心下了然,这门推开合上一点动静都没出,必然是提前上油润滑过了,就是为了今天。
李世民带兵进了临湖殿旁边矮坡的林子里,尉迟敬德一点声不出,只靠手里的旗子,指挥着秦王府的兵众埋伏到合适的地方,一要隐匿身形,以免让人看出形迹刚进门就跑了,二来还要形成包围圈能及时援手秦王。
他们在这边准备,另一边,长孙氏的舅父也“率吏卒释囚犯,授以兵甲,驰至方林门,备与太宗合势。”
主要太子手里的人数比较多,预备着两边对上。
天刚亮,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便从东宫往李渊的太极宫而来,常何面色无异,目送着两人进了玄武门,便向后一挥手,厚重的大门缓缓关上,便隔绝了外部的联系。
进了宫,两人策马前行,走到临湖殿时,便觉得气氛不大对,刚要调转马头往回走,只听到一声长长的马儿嘶鸣声,随后便看到那边的矮坡上冲下来了全副武装的二十余人,为首的便是秦王!
李盛眼看着两人要跑,就感觉都李世民的腿一动,他当即便长鸣一声呼喝着马马伙伴们往前冲!
看着这副情景,李建成两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秦王先下手了!
这两人今天进宫以防不测身上也穿了盔甲,带了刀箭,但事出突然,李元吉一边往前跑一边转身向后拉弓射箭,因为紧张手抖,他的弓弦都拉不满,射出来的箭也绵软无力。
李盛在前面对着两人穷追不舍,后面秦王府众人也纷纷张弓射箭。
李世民拉动弓弦,长箭疾出,射中了李建成的后心,他身子晃了晃,便从马上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