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但是秦王不这么想啊!
  他觉得这僧人有点本事,居然能看出飒露紫不一般来!
  其实呢,别人来家里做客,看到家里的毛茸茸,随口夸两下“你这猫\狗挺通人性啊!”那主人家也会觉得,嗯,他说的有道理,我家宝贝就是这么棒!
  秦王现在就是这心态,而且私底下还跟自己的死忠们嘚瑟来着,看到众人也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他就更高兴了。
  这件事过后,秦王部下对飒露紫更多一重爱护,尤其是裴仁基父子、罗士信、王怀文这些曾经被秦王和飒露紫施加恩惠的将领,更是对神马之说深信不疑。
  这可是他们秦王殿下的马,都说帝王要承天启命,乱世中人造的祥瑞倒是不少,但是有几个真的?但飒露紫的神异之处可是他们亲眼见过的。
  太子倒是位居嫡长,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啊他们殿下要军功有军功,要民心有民心,要正统,也有飒露紫这个活的祥瑞!
  于是大家都很有干劲。
  到了四月底,李世民派王军廓带千余名轻骑兵成功攻破了窦建德的补给线,本来就是远道而来,这下连粮食都有可能跟不上了,夏军士气更加低落。
  窦建德也知道现在自己这边不占优势,不是出战的好时机,于是坚守不出。
  而李世民忧心洛阳,不想在这边很窦建德一直耗下去,他急于对战,于是在夏军中传播假消息,说唐军骑兵草料耗尽,因此不会再继续围困,将会袭击虎牢关。
  这一举动在于迷惑对方,催促窦建德出战。
  为了让窦建德相信这件事,李唐在夏军中安插的间谍尽量散布消息,同时,他自己也做出举措,打助攻。
  为了把“唐军骑兵缺少草料”这件事坐实,李世民刻意地把军中马匹进食的时间错后,让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等人带着千余人,把战马驱赶至黄河中州草地上,造成“草料耗尽只能放牧”的假象。
  什么时候给战马上料都是定好的,今天到了饭点还没吃的,马儿们早就挨饿了,这会儿到了草地上就开始低头吃草,看起来确实是饿了的样子。
  知道窦建德的探子一定在随时监视着这边,李世民还皱着眉头,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来,看着别的马都低头吃草,只有飒露紫不动,他还推推爱马,让他稍微吃两口做做样子。
  李盛早就被二凤把嘴养刁了,他低头闻了闻这边的草,感觉苦苦的,就很不给面子地撇开脸走了:难吃,吃不了一点。
  第39章
  紫色大马低头闻了闻草就甩着尾巴一脸嫌弃地走开了,李世民看着也没办法,算了,这么多马都在低头吃草,也不少飒露紫这一匹。
  再说回窦建德这边,自从李世民设伏使夏军大败一场,又派兵截断了他的后勤补给线,夏军营中就弥漫着一股慌乱焦灼的气氛。
  这时,他身边的祭酒凌敬献策。
  “大王宜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遂建旗鼓,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薄津,蹈无人之境,拓地收兵,则关中震惧,而郑围自解矣。”【1】
  既然秦王据虎牢,夏军没办法越过李世民的拦截去往洛阳救援王世充,那就索性不去了,掉头往向北攻取李唐重镇,引大军西行往长安去。
  其实,按照事情在真是历史上的走向,如果窦建德采取了他的建议,那秦王这一战的结果就不确定了。
  这样做于夏军好处有三:
  一来,李唐的大军都在洛阳围困,其他地方的防守并不是特别严密,如果窦建德以十万大军之势进取关中,沿路郡县是绝对可以拿下来的,先不管后面发展如何,拓土得城占地盘,那是稳稳的事儿。
  二来,避免了和李世民精锐部队的正面冲突,夏军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全;
  第三,若窦建德威逼长安,再加上北边突厥的压力,李世民一定会带兵汇援,则洛阳之围可解,此乃围魏救赵之计。
  按照这个计划,窦建德就算没能赢得多么漂亮,起码不会败得那么惨那么快。
  但谁有前后眼呢?这时候的窦建德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这个计划。
  其实,这也与他的个人性格有关。
  窦建德一开始在老家当里长,为人仁义慷慨,在乡里很有名声,曾经村子里有老人去世了,结果他家中贫穷办不起丧事,于是窦建德就自掏腰包来安葬老人。
  也因为他急公好义广交好友,就连当地的盗匪都和他有交情,于是从来不去窦建德的家乡作恶,但也正因如此,当地的官员就觉得窦建德已定与盗匪相勾结,于是逮捕了他的家人无论老少都杀了,窦建德因此带人投靠了高士达,自此起事。
  在后面的战争中,他也一向身先士卒体恤兵将,经常接济别人,信守承诺礼重贤良,后来称帝,也是善待臣属和治下百姓,在河北很占民心。
  当年李世勣被他俘虏又逃跑,但是他的老父亲还在窦建德手里,于是就有人建议杀掉李世勣之父,但窦建德却认为李世勣是忠义之臣,以血亲相胁,非君子所为,于是放了李父。
  王世充的属下三五天就跑一个,过两天又跑一个,但窦建德的部下却从来没有叛逃过,都对他很忠心。
  重信义守承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个良好的品德,但对于一个君王,有时候就会成为道德上的枷锁。
  在凌敬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王世充反驳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郑王王世充向我求援,我也同意了来援助他,如果现在撤兵去攻打长安,那天下人如何看我?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古往今来,能打下一片江山的狠人,哪个会把脸面看得比利益重?
  窦建德不肯听从,凌敬坚持进谏,于是到了后面他就有些恼了,另一边,王世充派来的使者怎么能看着窦建德带军回撤?那他们洛阳什么时候才有救?
  于是贿赂夏军中的将领,在他们的煽风点火下,窦建德也觉得凌敬不过书生而已,还是得战胜唐军赶去洛阳才是正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窦建德自己也想要洛阳这个好地方,打退了唐军,郑军也是疲弊之军,说不得就能反客为主入住东都;但他如果去攻取汾晋一带,那洛阳之围一解,他就更不可能占据洛阳了。
  正在这时,探子传消息,说秦王率兵牧马河畔,应该是没草料了,他们的马只能吃草。
  窦建德认为机不可失,就是要趁着唐军物资短缺发起战争,于是,在第二天一早,他就在汜水河另一侧列阵,阵列绵延二十余里,阵势很大,令人生怯。
  李世民带着飒露紫,率领一小队骑兵登高丘观察敌情,李盛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长的阵列,有点惊奇。
  李世民看着飒露紫一直伸着脖子往下看,撸一把马儿的鬃毛,然后凝神往山下看。
  “夏军据险陈兵,逼城而战,有轻视之心;而且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军阵散乱,可见毫无纪律,这样的军队,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才有士气,时间一长,就会被耗尽元气,到那时,才是我们出战的好时机啊!”
  李盛听二凤这样说,勾头往下看,还真是,夏军营中还有人站得歪歪扭扭的,一点都不严肃,这要是在唐军阵中,早就被队长一脚踹出去三米远了。
  另一边,王世充自觉胜券在握,于是心中不免轻敌,他想到前阵子被李世民设伏打败,如今两军对垒,就想挽回一下面子。
  于是窦建德并没有急着发起战斗,而是派了二百骑兵跨国汜水,在唐军阵前叫嚣,要斗将对兵。
  他这个举动正合了李世民的心意,他就是想耗时间,一鼓作气才能顺势,再而衰,三而竭,夏军士气松散他才肯出战。
  看着对面派兵过来,于是李世民也派出去二百名长槊兵,令王军廓领军,双方列阵对战。
  两边打过几个来回,各有胜负,随后便各自回营休息。
  战前热身结束了,但窦建德还没挥手开战,他干嘛去了呢?召集群臣在中军大帐开会去了。
  这时候,他手下的夏军将领王琬身着明甲,骑着大马来到阵列前方。
  他骑着的那匹马青白相间,是一匹高大漂亮的骢马,肌肉纤长健硕,眼神聪敏灵光,很是神骏,李盛看着,那肩高跟自己也差不多了。
  旁边系统提示他:“这匹是当初隋炀帝的马。”
  李盛心里不由得惊叹一声,看来窦建德对部下很不错啊!
  再对比一下王世充,手下有匹好马都得要过来给自己侄子,光这格局,都不知道差到那里去了。
  李世民也看见那匹马了,他本就是爱马之人,看见好马就忍不住感叹夸赞起来。
  旁边跟着的是尉迟敬德,这会儿见主公心喜,就上前来主动请缨:“那青花马看起来也是能奔善跑的好战马,殿下既然喜爱那马,不如我出阵对战夺下此马来献给殿下——”
  话还没说完,他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回头一看,飒露紫正盯着他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