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秦叔宝疑惑地转过头来,就看到他英明神武算无遗策的秦王殿下正举着点心喂马,飒露紫扭过头不吃,推着他的手让他吃,殿下就吃了,一边吃一边笑,都快笑成一朵花了。
看着秦王跟他的马腻歪完了,又引着飒露紫喝了水牵马往回走,俩人赶紧移开视线,专心啃大饼。
李世民过来跟他们坐在一起吃,一边吃一边商量接下来的安排。
李盛吃了两块点心,又继续回去跟他的马马伙伴一起吃粮,一边吃一边看着天那边的月亮慢慢往下落。
天色慢慢亮起来了,李世民稍微打了个盹,这会儿精神起来,带五百骑兵出虎牢关往东行进二十余里,想去探测夏军兵力虚实,还把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都带上了。
李盛很欣慰:二凤这次终于不浪了,很稳地带了这么多猛将,还带了五百骑兵,应该不会像上次一样了吧。
谁知道,在往东去的路上,李世民就把这五百兵分了,给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三人各一百多人,让他们各自领兵在道路两边设伏,自己和尉迟敬德就带着四个精兵悄咪咪摸到了距离窦建德大军仅仅三里的位置。
他们六个人往前满满走,没过一会儿,就遇到了夏军的一只游骑。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还往前刻意地走了一下,确认对面的人看到了自己,然后转身就走,打算把这只骑兵引入设好的包围圈。
但是对面游骑不按剧本来,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看到了这边几个人,他们愣是没追过来,可能是把他们几个当作斥候了,只是往这边驱赶了一下,看他们走了就回去了,根本没当回事。
这怎么行啊?我都搭好戏台子了,你不过来,我不就白埋伏了吗!
李世民是什么性子?当初李渊不同意他的进谏,他都能在大帐外面嚎哭,嚎到李渊宣他进去被说服最终听他的,事情超出计划,那就给他掰正!
于是李世民一看对面不上当,这是诱饵不够啊,那我就给你一个必须过来追我的理由!
李世民调转马头策马上前,在夏军营前往来奔袭,大呼:秦王李世民在此!
李盛:( ̄口 ̄)!!老大你要干嘛,我们就六个人啊!
这句话一出,对面的夏营立刻就沸腾了。
秦王李世民!对方统帅啊!落单的!身边跟着的一共就五个人!
这就是行走的大功啊!
尽管秦王善战之名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他才几个人,这可是我夏军的哨点,几千人在这,光耗都能耗死他!
一时间,李世民在夏军眼中自动变成了高官厚禄金银珠宝,于是大量夏军从营中冲出,李世民见状掉头就跑。
他与尉迟敬德二人且战且走,时不时还卖个破绽,一路疾行,把后面的大量夏军往埋伏好的路口引。
李盛往前跑着,一支箭“唰——”就越过他扎到了前面的树干上,箭尾的翎羽还在微微晃动,可见其力度之大,吓得李盛跑得更快了,一边跑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
——他要收回刚才出发时候说的话!李二凤他才没改!他更浪了!
第38章
李盛慌,李世民可不慌,他对飒露紫是绝对的信任,这会儿就是两手抬起来一手持弓一手拉弦,一边被马儿驮着往前奔一边向后面射箭。
有一说一,李盛觉得二凤的演技还不差,看这箭射的,歪歪扭扭乱七八糟,以二凤真正的弓力,当初能一箭把单雄信的头盔射下来,这会儿呢,射出去不到五十步就失了劲头掉下来了。
那边的尉迟敬德也是,打起架来软绵绵的,一看就是装得很认真啊。
这队夏军就吃亏在没有个靠谱的领将,但凡有个高级将领,就会察觉到不对劲,但是夏军一听李世民落单就跑出来了,这会儿没人领队,于是李世民两人很顺利地诱敌深入了。
两人一路把夏军带进了包围圈,随即调转马头正对大军,一个呼哨打出去。
夏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了两边轰然而来的马蹄声,随即玄甲军现身,一片黑衣的雄壮骑兵,从视觉效果上就非常有威慑力。
李世民重新抽出一支箭来,手臂用力,拉弓如满月,随着刺耳的破空声,一只羽箭从他的手上飞射出去。
羽箭携势而来,最中间的那个带队的偏将只觉眼前一晃,还来不及说话,胸口就传来尖锐的痛感,他只觉呼吸困难视线也模糊起来,随即跌下了马。
这一箭干脆利索,杀伤力极大,一路追过来的夏军都懵了,不是,你刚才射箭可不是这个样子啊,堂堂秦王,怎么还隐藏实力骗我们啊?
但是没人给他们讲道理,程知节、秦叔宝几人带队杀来,夏军慌忙迎战,大败而归。
这一场仗足够李世民摸到一点夏军的情况了。
如果是在唐军营中,主帅不发令,行军总管不行旗,绝对不会有人敢就这样草率地跑出来追击敌人,秦王军纪严明,众人敬畏,可以说一句令行禁止,而相对应来看,可见夏军军纪松散;
二来,王世充的军队应该没有经过什么大战,一旦事情出乎预料,就连领兵的队长都会慌,这是因为经历的战争太少,没有实战经验,如果是唐军中一直跟着他打下来的老兵,绝对不会像这样心神大乱手足无措。
说起来,窦建德起兵山东,确实没经历过什么大战,王世充的军队好歹还和李密的大部队正面对决过,相比之下,夏军确实操练不够。
此战过后,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军在虎牢关前对峙二十余日,在这期间,突厥和王世充也没闲着。
颉利可汗对雁门、晋阳发起攻击,但先后被守军击退,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而王世充也不傻,一看唐军中不见了李世民,猜都猜到是去截击窦建德了,于是,趁着主帅不在,他发起突袭,斩杀了李元吉的部将卢君谔,李元吉被击败,退回军中。
李盛知道后翻了个好大的白眼,二凤走之前都给他安排好了,这还能打输!
事实证明,王者是带不动青铜的,哪怕是二凤这种军神,也没戏。
李世民知道后也是皱眉头,但他也没办法,有这个齐王戳在这里,他也不好绕过他去让别人在军中做主。
一来,齐王会有情绪,以他对这个弟弟的了解,他难免会在主将发令时提出别的意见,而军中是绝对不能有两个声音的,此乃战中大忌;
另一方面,他还是要顾忌远在长安的李渊,之前都是他自己领兵出征,这次的出战,皇帝把李元吉塞进来,他如果把人撂在一边不用不理,现在大军在外还好,回了长安呢?皇帝心中难免不乐,当下天下未平,李世民还不想跟太子和皇帝对上。
但是元吉实在是,不太具备统帅的素质啊。
但眼下也没法子,好在唐军的主要精锐力量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就算打败了一场,也不至于就此退却,王世充始终没能扭转战局,洛阳城那边还算安稳,那他就可以安心在虎牢关对付窦建德了。
这期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柏谷庄邬堡中的少林僧人率众抵抗王世充的攻击,生擒了他的侄子王仁则送入唐军阵中【1】。
说起来呢,这件事并没有对战局产生什么影响,王仁则不是什么大将,而这场战役,也不过就是一个邬堡的保卫战而已,但李世民还是手书一封以表嘉赏。
这封手书,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洛阳围城困守,周边的各个邬堡也是唐军攻克的重点对象。
在贫苦百姓住的是茅草屋土砖房的古代,能有邬堡的都是什么人呢?地方豪强啊!
尤其乱世之中,连当地的武装割据势力都不可信,今天姓李,明天姓王的,根本靠不住,很多地方豪强都会修建自己的邬堡以作防护,而这些邬堡散布在洛阳周边,也是李世民要征讨或者招揽的对象。
这次的柏谷庄就是其中一个邬堡,只不过其中驻守的人偶很多是少林寺僧人,他们的投诚,对于唐军来说是一件好事,而在其他邬堡还在观望自保两边不靠的时候,李世民更要做出姿态。
其中有一个僧人还来特地来见了秦王,李世民忙得要死,还是见了他一面。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老头一看见李盛就盯住不放,看得李盛都有点炸毛了,这才对着秦王一礼:“殿下龙章凤姿,来日必有大成,此马不凡,望殿下好生待它。”
李盛慌得不行,他可没见过这老头啊,
“系统,系统你在吗?!这老头不会也有系统吧,他怎么神神叨叨的?”
系统言辞很犀利:“你镇定一点,刚才他说的那些话跟过年时候你家亲戚夸你天姿出众一看就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以后一定有出息之类的话有什么区别!”
也是哦,秦王威名传遍中原,还用得着他来说?至于马,飒露紫本就是神驹,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再看看秦王对这匹马的宝贝程度,也知道要说好话啊。
李盛镇定下来了,想了想,觉得这老头作戏的成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