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但胡志远作为副总,近些年气势越发凌人,自认不是软柿子,在工作晨会上对姜河多有微词,无非还是那些话,要务实、勤奋、与人为善云云。
被姜山鄙夷为:“既认不清自己的问题,也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还长了张爱说教的嘴。”
姜山父亲姜守业,也就是姜河的二叔,吃饭时听了这个事,嘱咐姜山这个时候别惹事,胡志远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况且一个女孩子想搞事情,无疑蚍蜉撼大树,鸡蛋碰石头。
姜山反驳:“女孩子怎么了?我承认我确实不喜欢我姐,从小到大,看不惯她在长辈面前假惺惺的样子,但她永远比我强的一点,就是为了大局可以放弃任何东西。她为了家族酒店,可以放弃自己的爱好、工作,和喜欢的人,这不是什么委曲求全,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心够狠。”
“不像有的男人,通过进攻索取来证明自己的厉害。女孩子的厉害往往体现在她们敢于忍耐和舍弃。您是当过兵的,知道牺牲的意义,虽然时代变了,很多人觉得牺牲自己大可不必,但有时候,人根本没办法,也没那个运气去选择做自己,单凭这一点,我就永远不可能超越她!”
姜守业嫌儿子话多,拿筷子在他头上一敲:“你还翅膀硬了!别的我不管,每天去你爷奶家看看,把你爷爷哄好了才是你的本事,否则你被你姐踢出去,还上赶着给人数钱!”
这事也很快被几个部门经理知道,明眼的都少说话。
就连大家看待这件事的方式,都与他人不同,即皇帝需要权臣,也需要诤臣,两厢平衡,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岂不乐乎?
许静雅从姜河身上看到希望,却也心疼她,劝她说其实可以再等两年,酒店行业换人勤,等那几个老人退了,陆续纳新人培养起来,这样你才有自己的话语权。
姜河没说什么,那张冷沉的脸连个细微表情都没有。
她收拾着包间餐桌上的残羹冷炙,将餐具整齐收进推车里,喷上清洗剂擦拭,再换上酒味依旧浓烈的白桌布,动作稳而不乱。
她已经做了一段时间,有熟能生巧之势。
第26章 单刀赴会
几场雨后,登海的天气依旧徘徊在夏天的边缘。
登海的春天很长,不像北方很多城市,连风衣都没来得及穿就上短袖了。登海春天风大,随处可见放风筝的人。
姜河这段时间也跟放风筝一样,时刻紧拉着那根线,不敢松懈。
她在忙着找供货商。除了酒品,昆仑大酒店没有指定品牌的供货商,海鲜、肉类和蔬果都是长期合作的散户,质量参差不齐。她先是在网上查阅,打电话,又去当地做实调,还带人参加了本市餐饮行业展会,收获不大。
况且这事被张茂知道后,他亲戚家的海鲜忽然提质,再没出现问题,尹善祖也少了抱怨,姜河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近几年,中国酒店业的餐饮收入已成为酒店第一大收入来源,平均水平超过客房收入。昆仑大酒店本来入住率就不高,凭着餐饮还能喘口气,若这个方面再降级,那真是离倒闭不远了。
除了食材供应商,姜河也想新加入本地特色面食,可以做成小礼物赠送客房,从而带动礼品销售。
昆仑所有的面食都由面点房供应,主要供给餐厅包间和宴会厅,不做礼品。因为酒店自己做的面食如花饽饽、喜饼、小果等不怎么出彩,加上很多面食小店如雨后春笋,价格更低,卖相更好,而且创新出许多口味,年轻人也喜欢,早就高出酒店里那些充充样子的面食好几个维度。
姜河这两年也注意到这个现象,而且她在星城工作时,有位老领导过生日,竟然用的是花饽饽做的生日蛋糕,做成寿桃形状,上面盘龙聚凤,点缀花鸟鱼虫,好不热闹!她那时也惊叹,原来花饽饽这么多姿多彩了!
以及滕氏这种,建有自己的饽饽工厂,搞了很多机器专利,淘汰手作,量大价低,又利用网络平台畅销全国,更是冲击了本地的面食行业。
姜守国一贯瞧不上滕德仁的做派,破口骂道:“他想把全登海的饽饽店都挤掉,无情无义无德无仁!”
姜河也在滕氏下属连锁的不同面食店买了主要产品试吃。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她约了宋乐琪、许静雅,找了个茶馆,把提前切成小片的面点就着茶品鉴。
三人吃到撑,也说了意见,而且把这几日各自家里人吃完的感受再交流一下。得出的结论是——滕氏面食店在糊弄外地人。
宋乐琪说,这比她们镇上大姨们手作的饽饽差太远了!许静雅却说,即便这样,也比昆仑师傅做得好吃,而且还是用机器,省时省力又便宜。
“真是不比不知道,别说菜品了,光咱本地人爱吃的饽饽就差人家一大截,还想打本土特色呢……”姜河叹气,一切皆无头绪。
许静雅安慰她:“咱们要追滕氏是不现实的,现在主打一个房费便宜,暑期马上来了,会有一段时间满房期,营收能涨些!”
姜河想了想,说:“我们确实不能和滕氏比,没有意义。但企业发展不能光看竞争,合作也很重要,也许我们可以找本地花饽饽工厂合作,最好是那种手作,有非遗技艺,是个卖点。”
说到这,宋乐琪灵机一动,说那必定数着“金喜麦”,本土知名品牌,纯手工制作,但是价格高,而且在登海没几家店了。
姜河问为什么?
许静雅说:“还不是因为滕氏,滕老板把资本玩得溜,加上有个会搞投资的大儿子,以及善于笼络人脉的二儿子,垄断咱这的市场。金喜麦的创始人还是乐琪的老乡呢,叫林红英,人家本是个做花式面点的大姐,后来在省里获了奖,就租了村里闲置厂房,教本村的妇女做花饽饽。”
“她还开了培训班亲自带徒弟,现在省里能数得着的特色面食店,好多都是她徒弟开的。不过,金喜麦主要往省西部发展,本地早不是她主场,但因为是行业标杆,又有传承非遗的名头,她仍是咱这的政协委员。”
姜河喜出望外,问有没有可能和金喜麦合作?
许静雅却说,不太可能,几年前董事长找过林红英,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谈成,而且还吵了一架。
许静雅不敢评判姜守国,只说林红英这个人很“彪悍”,性格直,说话冲,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每次政协开会回来,董事长都会说几句,这姐妹真是倔,不听央央
劝。
。
父亲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姜河眼里好不容易生出的光,又灭了。
但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下。
姜河现学现用,地方靠关系还是很好办事的,正好宋乐琪的小学同学在镇上干副镇长,通过他联系了金喜麦的销售经理,进而约了林红英的时间,去本地分公司考察。
依旧是姜河、宋乐琪和许静雅的三人小队,可临出发,姜山却跟过来,非说乐琪姐姐老家在山上,担心三位女士路途颠簸,自己不放心。
许静雅坐在后座,看着他叹气:“我们不上山,就在市郊的工厂,你今天不有vip客人吗?别跟着了。”
姜山杵在副驾车门,也不上车,对她笑笑:“你嫌我是个累赘?”
同样坐在后座的姜河识趣地出来,绕到副驾:“我坐这,你坐后面去。”
姜山上车,关门,转脸看许静雅,她也正在看他,眉头蹙得紧。
她惯爱皱眉,他每次都想把那里熨平。
许静雅没说什么,咬了咬上唇,往旁边坐坐,离他远点。
姜山摆弄手机,给她发了条微信:“我不会乱讲话,放心。”
许静雅看了眼手机,给他回:“没担心你,我是担心客人。”
姜山回:“那我乱讲话咯?”
许静雅心虚瞪他,这孩子简直无理取闹!
分公司这边,等姜河一众人到达时,林红英正在面点房指导工人揉面、捏形,旁边有做好的成品,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上面还有“金榜题名”四个字,估计是为考高后升学宴做准备。
林红英见这阵势,只说你们谁找我,我单独和谁说。
姜河单刀赴会进了她办公室。
也就一盏茶的时间,林红英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第一,姜守国压根看不上她这传统面点行,巧了,她也看不上姜守国的老思想。第二,你手里无权无钱,只单枪匹马谈合作,有点搞笑。第三,她林红英不是个不懂变通的人,而且一个女孩子能有这想法和胆量,她也佩服,谁不是从零开始?但做生意要规避风险,你若没有在短期内展示实力,谁也不愿与你合作。
姜河灰头土脸地出来。
回去路上,姜河一句话也没说,倒是姜山揶揄几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可好,前人把能长的树全砍光了,后人还得重栽。”
许静雅怕姜河难过,轻推他,眼神示意:“你少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