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我来品鉴?这不好吧。”姜河犹豫,她什么身份他又不是不知道。
“一顿饭而已,我连这个机会都没有吗?”滕彧眸光柔和,问:“你在介意什么?”
投其所好是他的强项。
姜河咬咬牙,说服自己心里那些有的没的,还是那句,来都来了,既然以后要做生意,免不了打交道,资源和契机最是难得,前男友的资源也是资源,打感情牌也需要契机,比如现在。
第21章 约定
滕彧没有带姜河去主楼的包间,更没有去令姜河胆怯的顶层套房,而是就在这栋楼找了个豪华中包。姜河也才知道,这里其实是很私密的会客地,估计是滕氏为比较注重隐私的vip客人打造的。
新菜单无图,只用中英韩三种文字标注了菜名、食材、禁忌,很像会议报告。
姜河知道,自己并不是来真的品鉴,自私一点,其实是来看看菜品整体水平,比较昆仑,找出差距。
滕彧点了几个菜,服务员记下,又问现在海鲜厨房有什么富余食材,口头加了几个菜。
等菜间隙,姜河说场面话感谢他,起身给他倒水。
滕彧只听着,没说什么,等气氛再次冷下来,他终于说了句:“不用谢我,请你吃饭是因为赶上我开心。”
姜河委婉笑笑,顺杆爬:“是打球赢了开心吗?”
“不是。”滕彧转了转手机,目视姜河:“是在这遇见你开心。”
“哦。”姜河讷讷,垂眼不看他。
他又说:“终于不是在你相亲时遇见。”
姜河无奈一笑,就知道他才不会那么宽容。
滕彧起身,在落地窗前驻足,面对外面缭乱灯火,背对她道:“都说人往高处走,就算过的不如从前,降低心理预期,也不会降低审美水准。我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想,到底李硕、杨叔齐这类人有什么魅力?值得你赔上一顿饭,一杯咖啡,甚至一个下午?看着曾经那么精心照顾的人,变成现在任人挑选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
姜河知道他心里还在意,这种对感情有些偏执的人,怎么可能那么轻易释怀。
静了半晌,对他说:“没有谁对谁错,遇见谁,和谁在一起,能走多久,有时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就像我和乐琪,如果没分到一个宿舍,也不会成为朋友。还是感恩吧,感恩能相识一场。”
滕彧坐回来,运动头带和白色外套已经卸下,只穿了件简单白t,大臂肌肉凹凸,脉络流畅,用温毛巾擦手,说:“感恩?我可没你那么豁达。我做事只求问心无愧,说了就去做,要不就别说。”
姜河不禁想到那天在灯塔上的对话,他这是再次确认自己要做的事,她心里清楚阻止不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姜河来说,看不到结果的事宁愿不去做,宁愿自己留有遗憾。
也许,这就是他们很难在一起的另一个原因吧。
“要知道有后来的事,我还不如当时就转学,我们就不会见面,也不会那么折腾。现在想来,一开始就错了。”她说得委婉,却是明显的拒绝。
包间热了些,潮湿空气忽然掠过脸颊,让滕彧想起第一次去姜河闺房的情景,那时,也是这样又湿又热的空气。
他看着她的眼睛,眼波平静,这让他如万蚁食髓,竟生出疼痛感,低头咽着胸口烦闷,笑说:“是啊,要是那天我不去你房间就好了。”
那句话怎么说的,不要在十七八岁爱上一个人,否则既得不到也忘不掉。时间只是淡化了过往,却将最刻骨铭心的东西提炼出来,让其超越时空界限,注入你脆弱的灵魂。
第一道菜上来,是冲汤活海参。
这是一道开胃菜。不同于以往将海参与小米等其他主食类煮制,这是一道完完全全海参是主角的菜,汤底清澈,配料只有葱花香菜海带,最重要的是汤里这几块鲜海参。
倔强的海参从海里一捞上来就疯狂吐内脏,一会儿功夫,一条硕大的海参就变成一滩乌水。所以处理海参需要厨师快准狠,很考验手艺。不然就去掉内脏,扔进高压锅煮熟,定型冷冻,长期保存,变成即食海参。而相比起来,鲜海参口感更韧、脆,价格自然更高。
姜河用小勺舀上一块,放嘴里咀嚼,香辛的味道充斥口腔,该是汤里放入大量白胡椒粉。海参本就是温和的食材,没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其他食材放一起,会自然被他味浸染。
只听滕彧很专业地解说,也不怕泄露秘方:“这汤是用海虹、花蛤、牛眼蛤等几种贝类吊的,加入白胡椒、生姜等辅料,过滤后十分清亮,口感更鲜,更开胃。”
姜河听着,点头,试探问:“价位定在什么档?”
滕彧毫不隐瞒:“88一碗。”
“不贵。”姜河惊讶,“对于鲜海参来说很实惠了,是不是因为暑期客流大,可以走量?”
“也有这个考虑,很多游客来一趟不吃海参,真的可惜。但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换了新的供货商,价格稍微打下来。”滕彧说。
听到“供货商”三个字,姜河神经一紧,忙问是怎么找的供货商,靠谱吗?一想又不对,滕氏不是有自己的海洋牧场吗?
滕彧见她好奇,直接问:“怎么了,昆仑的供货商出问题了吗?”
姜河眼神躲避,想了想说,只是自己觉得现在的供货商,尤其海鲜类的,性价比不高。
滕彧坦言,这次海参供货是老爸滕德仁的关系,核心的东西自己不清楚,但有一点,就是滕氏的海洋牧场经营多年,产出不如以往,来回来就是那些东西,倒是沿海的一些养殖户,海鲜质量高,还有些特色海产品,滕德仁整合并投资入股,作为酒店直供,价格低,也可对外销售,如此酒店餐饮部门也能随时监测海鲜质量。
姜河知道,滕氏是有自己的生态园,在乡下租了千亩地,又让当地农户来生态园打工,除了直供酒店,柜台卖货,还做成礼盒网络销售,主打一个滕氏冠名,名利双收。后来这种模式又扩大到海鲜养殖。而现在,人家又要开辟物美价廉的特色产品。
昆仑大酒店短时间不可能做到,这是企业循序渐进发展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的买卖。再说,昆仑大酒店的名气早就没落,就算冠名,又有谁能认这个品牌呢?
姜河陷入沉思。
这会子,已经上了三四道菜。
滕彧一一介绍,有暑期菜单上的,也有滕氏中餐厅的招牌菜。
姜河直说太多了,吃不完呢!
滕彧浅笑,为她盛了碗海肠捞饭,递到跟前,不厌其烦道:“这次海肠捞饭的米选用泰国长粒香,比普通捞饭要干些,但口感更爽滑、有弹性。还有这个虾酱五花肉,先抹虾酱再入锅炸,很入味,不包生菜也不会有油腻感。”
主食还有海菜包子、黄鱼炝锅面,尤其海菜包子,包得很大一只,皮却极薄,晶莹剔透放在一小蒸屉里,看着昂贵又有食欲。
滕彧让人挑了几个质量上乘的黑金鲍,切片沾辣根,姜河喜欢这一口,冲得直流泪,直呼过瘾。
最后一道菜上了海蜇凉汤。海蜇皮切小块,汤里加入芝麻、香菜、小葱末,佐料里必不可少的是醋,但还有一味更关键,就是大蒜汁,这道酸鲜可口的凉汤一般只有夏季供应,是当地人喜爱的祛暑美食。
登海这的海蜇基本都是“沙蜇”,有薄的黑棕色的皮,质优口感好,渤海地区以及海外中餐厅供应的多半是发白透明的“面蜇”,口感没有“沙蜇”脆滑劲道。
姜河吃到撑,是那种心满意足的撑,时隔多年,滕彧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喂饱她。
等吃完饭,滕彧不忘嘱咐:“供货商的事也不能拖太久,如果你遇到麻烦,也许我这能帮上忙。”
姜河只说“谢谢”,这件事涉及昆仑的领导层,自己不好插手。
滕彧却笑说:“那是你没下决心,如果阻力是你爸,也就算了,但若是别人,你肯定有办法。”
她爸是滕彧的心病,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大山。
“这么信我?”姜河挑眉,对他笑。
滕彧垂眸,笑了笑,没说什么。
他让服务员取来一袋打包好的点心——“媳妇饼”,当地也叫“喜饼”,递给她,说:“拿着回家吃,花生红糖馅儿,你的最爱。”
“不行不行,我吃的太多了,不好意思再拿东西。”
“别拂了你周阿姨的美意。”滕彧说,“谁叫你来的这么巧,总能被投喂。她今天刚做好送来。”
原来如此,姜河还记得,滕彧妈妈周和韵烙的喜饼堪称一绝,多年前吃到过,后来不止一次想念过。
临上车前,姜河再次对滕彧说“谢谢”。心服口服的“谢谢”,夹杂着过分生疏的“谢谢”。
滕彧早已经不耐烦,今晚他不止一次听到这可恶的“谢谢”,烦死了。
他不想让彼此之间越来越远,他才不去感恩什么,也不觉得一开始就错了,他从没后悔遇见她,哪怕重新开始,他都不会往最坏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