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若是一时大意,娶了个跟他性子一样的回来,那咱们这日子还过不过了?若是硬去攀扯旁人家精心教养能够顶门立户的嫡长女,江大熊你摸着良心自己说,咱儿子他攀得上人家吗?
婚姻大事,自古以来都是结两姓之好。咱们把人家女儿娶进来,就得让人家过安生的日子。否则日后若是闹得一地鸡毛,那到底是结亲呢还是结仇呢?”
想想自己儿子那德性,江怀良再次沉默。毕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打小就又怂又混的江老三,确实配不上旁人家的好白菜。但是怎么说这猪也是自己家圈里养的,总不能硬挑坏的说啊。
“其实,老三也没那么一无是处,他现在虽然没多大本事,可好歹也没出去惹是生非对不?比起老季老沈他们家里的一些败家子,我儿子就挺不错的了!”
老父亲费劲巴拉的往回找补,尽量给自己父子脸上贴金,坐在旁边的贤妻良母就附和的点点头。
第219章 帝后
“倒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知足,得接受自家嫡长子不够优秀这一事实。反正他们夫妻俩也没有什么野心,能一家平安就已经是很大的幸事了。
“你是不是瞧上谁家的闺女了?说来我听听,看看咱家曜哥儿能不能配得上人家。”
老江立刻来了精神。
“这不前段时间吗,好多人都跟我打听咱家两个儿子的亲事。我琢磨着孙家那小丫头还行,要不你哪天抽空去看看?”
“孙家的?是不是那个总喜欢跟曜哥儿掐架的小胖丫头?”
“对对对,老孙给我提过这事儿,反正我也没一口答应。你要是觉得不行的话咱再看看老沈家的,老陈老周他们家都有闺女,实在不行我再找老秦去问问……”
江家俩口子坐在屋里,为自家的几个孩子操心着大事小情。
而同样收到江晚喜报的皇帝皇后,在凤鸣宫里高兴的眉开眼笑。
“你说老四这小兔崽子,竟然眼瞅着也快要当爹了!他们两口子一对不着调,媳妇儿你说咱们是不是该安排点人过去?”
趁着这天大的喜讯,皇帝屁颠屁颠的跑到皇后面前献殷勤,果然沾光的得了个好脸。
“用不着,你儿子虽然不着调,但是我晚姐儿还是很稳重的。”
皇帝嘴角抽了一下,这话说的你到底是谁亲娘啊?可好不容易得了媳妇儿的笑脸,他也不敢瞎逼逼。
“说的对,老四媳妇儿被你给教导的好,她不跟老四一样会耍混,是个能让人放心的。”
昧着良心跟在后面瞎附和,终于又得了皇后娘娘一个赞同的笑脸。
“皇上,这俩孩子年纪小没经验,东陵府又穷山恶水没什么好东西。不如你就准了老四的请求,让他们回来一趟吧。
正好晚姐儿能送送她妹妹,我也能再教教她养儿育女的一些小事。若是日后哪天我不在了,也不至于留下什么遗憾。”
“瞎说什么?”
皇帝看着卧床的皇后,脸上明明敷了脂粉却遮不住那憔悴之色,他眼底的痛苦翻腾起来又被强行压下去。
“你要是想老四两口子了,我就让他们回来。正好老四媳妇儿怀上了,干脆就让她在京城生完孩子再回去。如此言官们那边说不出话,孩子们也能多陪陪你,行不行?”
皇后眼里的光闪了闪,带着一些显而易见的期望。
“可以吗?”
“你男人是皇帝,我说可以就可以,旁人敢说什么?”
他伸手想替妻子拂一下眉尾处的两根发丝,却被对方不着痕迹的躲了过去。手指尴尬的停在原处一息,又迅速放下来。
“你别一天天的总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孩子们已经长大现在都当爹了,咱俩这当老爹老娘的能跟着他们操心到什么时候去?
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儿孙自有儿孙福叫他们自己折腾吧!咱不管,好不好?”
最后这几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皇后就笑了起来。
“这不是当年我爹劝我娘的话吗?怎么叫你给学会了?”
皇帝也笑了起来。
“我老丈人那才是活的通透呢,你想想他老人家这说的是不是最有道理的话?咱俩以前要是早听的话,哪能为了他们累的跟个孙子似的?”
“皇上慎言!”
皇后无奈的规劝,反应过来的皇帝就连连点头。
“对对对,朕现在是皇帝了,说话得讲究。反正道理就是那么个道理,你心里清楚就行了。”
“皇上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也别光劝我你自己也得听从呐。年轻的时候打仗爬冰卧雪的伤了底子,现在年纪上来了就得多多修养。我给你准备的药膳,该吃的时候要按时吃,别总让我操心…”
皇后略有些疲惫的垂下了眼皮,声音越说越小,渐渐的睡了过去。
皇帝安静的坐在床前,看着自己喜欢了一辈子的女人。那双已经渐渐被帝王风范给侵蚀了的眼睛,终于又露出了很多年之前的那抹纯粹爱意。
他的眼底,漫出了一丝水光。
“好,我听你的。”
替妻子拢了拢薄被,脚步轻浅的转身走出内寝。路过凤鸣宫掌事宫女身边的时候,皇帝停下了脚步。
“皇后给朕准备的药膳呢?”
“在炉上温着呢。”
“端来。”
“是。”
清柳熟练的走到偏殿拎来食盒,伺候着皇帝面无表情的吃完。然后看着帝王走远,这沉默木讷了半生的女子,突然心里很难过。
明明当初自己初初伺候主子的时候,他们是那么恩爱般配的一对,悠悠二十载漫漫人心变,一切早已经面目全非。
皇帝回到乾元殿,跟随在侧的汪总管非常熟练的从身后暗阁里取出一只青玉瓶,弯着腰凑到皇帝身边,倒出一丸药伺候着主子服下。
殿内很安静,只有吞咽的声音。把茶盏搁下之后,皇帝拿起一边的帕子擦了擦唇角的水渍。
“孙医令那边可有进展?”
汪总管腰身弯的更加厉害,小心翼翼的回禀。
“尚且没有新的消息送过来,想来应当是还在斟酌。”
把帕子撂回托盘内,皇帝并不曾说什么,似乎就是那么随口一问罢了。
“去,把太子叫过来。”
“遵旨。”
汪总管退出去的脚步极轻,皇帝眉眼平淡的坐在龙椅上,如往常一般批阅奏折。只是时不时的会压抑不住咳嗽几声,然后非常淡定的把染了血丝的帕子,随意扔向御案下的木盒子里。
太子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大约半个时辰之后。这段时间皇帝给他派了大量的活,简直快忙疯了。听到皇帝这边传召,他已经是尽量用最快的速度赶过来。
“儿臣来迟了,请父皇恕罪!”
非常懂规矩的进来就跪下请罪,皇帝手里的御笔未停,只是嘴中嗯了声。
“起来吧,坐下说。”
“是。”
太子从地上起身,汪总管送上茶点又安静的退到门外去,殿中只剩下大裕最尊贵的一对父子君臣。
把手里的这本奏折给批完,皇帝才搁下御笔,抬眼看向太子。
第220章 天家父子
“手里的事儿忙完了?”
皇帝的语气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反正如今帝威越发浓重。莫说是满朝文武了,就是太子现在对着亲爹都时常感觉胆战心惊,回话之时处处谨慎小心。
“尚未,只能说暂且告一段落。去岁西南地方少雨造成几个州府粮食欠收,户部尚书方才提议最好今年能免掉一部分赋税。
但是季相觉得不妥,他说比起前朝来,如今朝廷征收的赋税本来就不多,可以适当减去一些便是。
不好直接免除,以免其余州府不平。”
皇帝抬眼看他,沉声问。
“你自己看呢,两边谁说的有理?”
太子皱眉,轻叹了口气。
“儿臣觉得都有理,褚尚书是体察百姓疾苦,季相考虑的则是大局。都是为了朝廷,委实说不上谁对谁错。
不过父皇,无论如何该给西南州府的百姓们减免一些赋税,这一点儿臣是赞同的,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太子脑瓜子不糊涂,善于聆听臣子的谏言又有自己的主见,这一点让皇帝非常满意。所以他的嘴角边,便勾出了一点点的笑意来。
“你自己做主便好,老三呐,要记住当皇帝的人不需要面面俱到样样聪明,但是一定要脑子清醒,要会看人,用人。
大道理你爹知道的也不多,但是我就认准了一点。不论什么事情,一定要多听多看多想,整个朝堂上绝对不能只有一家的声音。
不怕大臣们政见不合搞对立,就怕他们抱成一团遇事一条心。知不知道?”
“是,儿臣谨记!”
最近皇帝总是见缝插针的教导他帝王之道,太子也着实是个受教的,可以说进步神速。以前很多抹不下的脸放不下的事情,如今换一种目光再去看,瞬间就觉得更加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