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45节

  在江孜看来,如今小有资产,有钱有能力的于晓静是有试错成本,错了便和离,没有谁离不开谁,她自己也一样。
  锦绣县庄子上因为有温泉,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里都花团锦簇,新鲜的蔬菜瓜果可以随便摘随便吃,简直不要太幸福。
  本就是冲着温泉来的,不泡温泉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庄子上修建了温泉池子,男女各自分开,江孜到的第一天就兴冲冲的拉着胡晴儿去泡温泉,结果胡晴儿一阵推迟,最后还是不太好意思的说出了缘由——她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来月事了,估摸着是怀上了。
  若是怀孕,那肯定是不能泡温泉的。
  江母高兴极了,就招呼着人去请大夫被江谌拦了下来,才刚一月,大夫把脉也不准,还不如先好生养养。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怀上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毕竟江谌和胡晴儿成亲都小半年了。
  家里有个准孕妇,吃穿都得注意起来,起初大家都很挺紧张的,胡晴儿倒像个没事人,习惯着习惯等到年后请来大夫确定她确实怀孕了,大家伙反正淡定极了。
  在锦绣县过完年,众人便回了常平镇,于晓静在镇上买了个宅子,离江家的宅子近得很,算是完全了她当初想要跟江孜做邻居的愿望——或许只能说完全一半的愿望,她的另一半愿望是住得近就能常去噌吃噌喝,可江孜几乎不住江宅,出嫁后自然是住傅家宅子。
  更何况过完年了,傅怀瑾得去赶路去皇城参加会试,江孜也要陪着去的。
  人都不在常平镇,于晓静上哪里去蹭吃蹭喝?
  会试在三月底进行,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从常平镇去皇城路上估摸要十几天,若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一下,怕是得走上二十多天,自然是得早早出发。
  于晓静打算去巡个店,便跟着江孜一起出发,沿路看中了个铺子买下来才依依不舍的停下来了,江孜保证在她成亲的时候会赶回来——于晓静和何堇安过年订下婚约,婚期在六月中旬,江孜若是错过,怕是要被于晓静给掐死。
  到皇城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十七号了,会试的日子定在二十六号,还有九天时间,他们算来得晚的,各处客栈都住满了,好在乔家在皇城有宅子,早就吩咐过下人,他们一到皇城便被接了过去。
  会试前,傅怀瑾白天外出参加些诗会,江孜则带着肖茹四处闲逛,白策和钱旭等人随同保护。
  皇城的热闹完全不是别处可比的,在镇县甚至是郡城里算得上稀有的物件,在这里甚至随处可见,真正稀有的东西那可谓千金难求,她们也瞧不见。
  江孜在路途中也看中了几家铺子,买了两间,租了一间,还在离皇城最近的鹤山镇买了一处宅子,因为离皇城只有二十几里路,这里的宅子可真的是不便宜,比郡城的宅子还要贵。
  但是江孜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等会试结束,一个月后才会进行殿试,长期住在乔家也不合适,到时候可以先回这处宅子,安心复习,等临近殿试再回皇城。
  至于傅怀瑾如果没有考中,那这宅子岂不是白买了的这种可能完全不在江孜的考虑里。
  江孜可不觉得傅怀瑾考不中,他的努力她看在眼里,每每读书温习到半夜,傅老爷子还感慨这人读书靠得不仅仅是天赋,还有努力,傅怀瑾真好两者兼备。
  更何况,就算没考中便没考中,再等三年便是,宅子可是不动产,等他们离开就租出去,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租金到手,包租婆的生活多美好。
  九天时间很快就过去,傅怀瑾会试结束回来,虽说有些疲惫但还是很高兴,他自觉考得不错,即便名次不佳,也绝对能上榜。
  傅怀瑾向来不是个爱说大话,既然这般说那肯定是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江孜也很高兴,兴冲冲去了乔家后厨下厨做了几道傅怀瑾喜欢的菜式。
  因为会试结束要等上半月才能出成绩,两人一商量,觉着总住在乔家不太好,打包了行李去鹤山镇住下,鹤山镇以鹤山为名,而鹤山则是因为此处的山上生活着许多鹤类,尤其以长寿的丹顶鹤最多,听说先皇追求长生,还叫人来鹤山捕捉丹顶鹤,称其为仙鹤,差点儿将鹤山上的鹤群给弄消失了,隔了好几年,先皇病逝,捕捉丹顶鹤的人少了,鹤山上才慢慢的又有鹤类的身影。
  江孜没见过丹顶鹤,对这类仙鹤很感兴趣,住下第一天就拉着傅怀瑾去爬山找丹顶鹤,都说现在鹤山上的鹤很少见,要想见到丹顶鹤可不容易。
  不过江孜和傅怀瑾运气是真的好,头一回便在山上见到了丹顶鹤,江孜坚定的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傅怀瑾肯定能考中。
  虽然傅怀瑾是不懂这看到丹顶鹤与他考中如何能扯上关系。
  但是既然是江孜说的,他便很是坚定的点头肯定,惹得肖茹偷偷跟白策说姑爷现在在自家姑娘面前真的是越发的没有底线了,姑娘说什么就是什么。
  第676章、番外(二)
  "半个月后,会试榜单公布,傅怀瑾位居第二名,考中解元。
  这个成绩已经超出预期,江孜和傅怀瑾都半点都不失望自己不是第一的会元,高高兴兴的庆祝了一番,还给家中送了信。
  听说考中第一名的会元已经四十多岁,考了半辈子,这次总算考中了,第三名亚元比傅怀瑾要大上五岁,年纪也不大,二十出头,算得上很是优秀了。"
  在皇城应酬了几日,参加过几次诗会,两人便回鹤山镇了,安安心心的复习。
  殿试越近,傅怀瑾还没怎么样,江孜先紧张得不行,还拉着肖茹又往鹤山上跑,说得找仙鹤许个愿,弄得大伙儿都哭笑不得,傅怀瑾也任由她胡闹,只叫白策一定跟紧保护好她们两个小姑娘。
  四月二十八日,殿试在皇宫进行,有当今皇帝亲自命题并主持考试,当场决定考中名单,傅怀瑾人还没从皇宫出来,外面等得焦急的江孜就先得知他的名次了——第一名状元。
  这多少是有些出于意料,江孜只敢肖想第二第三的名次,未料想竟是状元。
  “姑爷可真是太厉害了!”肖茹原地蹦得老高,一张漂亮的小脸蛋兴奋得红通通的。
  傅怀瑾回来以后同江孜介绍,考中会士的那人或许因为年长了些,虽说答题挑不出毛病,但是总归是保守了些,反观傅怀瑾与当初考中第三的亚元年轻胆大,答题虽说不上激进,但是胆大许多,反而叫当今皇上看中。
  至于考题是什么,傅怀瑾只说此次与以往不同,不得宣扬,江孜便不多问。
  殿试三日后将会举行宣旨唱名出榜仪式,黄纸书写新科进士姓名、甲第及名次,张贴以布告天下。
  两人便留住在乔家,许多打听到傅怀瑾住处的皇城权贵们皆是送帖请他参加各种聚会,傅怀瑾一一婉拒,旁敲侧听询问他婚事的也不在少数,他毫无隐瞒,金科状元已成亲有了正妻一事飞快的传遍了整个皇城。
  宣旨唱名出榜仪式结束便是状元游街,整个皇城热闹非凡,江孜出门去凑热闹,被人山人海给吓回去,等到黄昏时分,一身御赐状元服的傅怀瑾才匆匆回来。
  "第二天,傅怀瑾进宫受封官职。
  按理说新科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般都是留任皇城,状元郎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封翰林院编修,其余进士按照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哪知当今皇上今年却不按常理出牌,将殿试前三甲统统下派地方,状元郎封从六品宁修县县令,榜眼与探花分别封为正七品西和县县令与阳城县县令。
  至于为何会将这一批新进三甲外派地方,傅怀瑾说皇上的意思是希望他们在地方干出一番事业。
  江孜觉着这样也挺好,若是留在皇城,那要准备太多东西了,吃住花销等都要筹备起来,而且离家太远,回去一趟其实很是不方便的。
  宁修县就很好,可以说是正处于常平镇与皇城的正中央,无论是回常平镇还是前往皇城大约不过六七日的路程。
  至于为何同为县令怎么会有从六品、正七品的区别,因为县城也分上县、中县与下县的区别,从六品可为上县县令,七品则为中县县令。
  任命下来,得在一月内的时候去任职,江孜和傅怀瑾赶紧收拾行李打算先回常平镇,路上加快速度,只花了十二天,在五月十八号就回到了常平镇,路上基本上没怎么停下休息,江孜累得直接倒头先睡了一整天,第二天一早才去的私塾,见过傅老爷子以后便赶回了方山村。
  方山村,江母早就等着了,胡晴儿已经怀孕快五个月了,肚子不小了,她现在极少出门,随着江母坐在院子里做虎头鞋,江谌早就得了信赶回来了有两天了。
  回家肯定是带了各种礼物的,江母还说江孜在外竟然胖了些,可见傅怀瑾把她照顾得很好,江孜摸着自己的小肚子有些忧愁,傅怀瑾高中状元的事情早就传开了,方山村不少人见到他们回来都来祝贺,整个庄子都十分热闹。
  回来的第三天在常平镇办了庆祝宴,亲朋好友请了许多人,摆了二十几桌,下午还请了戏班子唱戏,好一番热闹。
  庆祝宴后傅怀瑾就去宁修县上任,江孜则留在常平镇,六月中旬便是于晓静的婚期,她懒得来回折腾。
  傅老爷子仍旧要留在常平镇,说是舍不下私塾,也想好好栽培江源,觉得江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傅怀瑾只得拜托江母多多帮忙照看,江母自然是一口答应。
  六月中旬,于晓静出嫁,关系亲近的都来添妆,江孜送了她一对的赤金白玉海棠流苏簪,于婶觉得太过贵重,但江孜觉得与当初于晓静添妆送的绛红龙凤缠丝白玉镯价值是不相上下的,而且都是自家姐妹,她觉得很值得。
  那只绛红龙凤缠丝白玉镯现在就带在她手腕呢,她很喜欢。
  除此以外,林旭还派了小厮过来给于晓静添妆,送了一套金丝百花头面做添妆,于婶冷着脸想将人赶走被江孜拦下,既然是添妆,有什么收不得的,当初雪夜救林旭一命,换一套头面怎么了?
  小厮还传话说林家已经为他们家少爷选了一门亲事,再过一个月也要成亲了,至于表小姐也安排了一门亲事被送到庄子上去待嫁了,日后应当是不会再来常平镇了,说是这份添妆全当还了当初雪夜的救命之恩,估摸着也是知晓于家不会肯接受这份添妆才说这话的。
  婚礼前天,傅怀瑾也赶了回来,参加过婚宴,又停留了几天,这次江孜和他一同出发前往宁修县,这一去估摸着得要等到过年再回来,江母红着眼才将人送走。
  宁修县的日子过得平静自在,江孜在宁修县也开了一间食肆,将林荷调过来做主厨,主要是肖茹和白策都跟着江孜来了永修县,总不能让她孤零零的待在常平镇吧。
  十一月初的时候,江孜收到来信说胡晴儿生了个大胖小子,是清晨太阳刚升起时出生的,由傅老爷子给他取了名,叫江旭。
  旭字的本义是指日出时发出的光亮,亦有旭日东升的意思,希望他的人生如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般明亮积极。"
  小侄子的洗三是赶不上了,但是满月宴是必须得去的,江孜收到信就收拾好行囊迫不及待的就回去了,留下傅怀瑾一人等临近满月宴的时候再赶回去。
  这倒也不是这近半年头一次回常平镇,江孜差不多一个半月总要回去一趟的,一路巡店回去探望江母和傅老爷子,也叫长辈们知道她与傅怀瑾在外边过得不错。
  等到傅怀瑾回到常平镇,还给江孜带来了个消息,林荷怀孕了。
  第677章、番外(三)
  林荷与白策成亲后本是不考虑再要孩子的,林荷觉得肖茹已经十四岁了,自己三十多年岁也大了,再生一个有些不像样子,白策是无所谓的,他把肖茹当自己闺女疼爱。
  但有时候这种事情可不是不想要就没有的,古代没什么太好的避孕方式,林荷被查出身孕的时候已经是年底了,林荷有些愁,愁自己年纪大了,愁肖茹心里不舒坦,但实际上肖茹很高兴,很少做针线活的她难得安安静静的坐在那给未出生的弟弟妹妹做虎头鞋。
  三十来岁怀孕在现代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古代平均寿命都才六十出头,三十来岁算是高龄产妇了,而且古代医疗水平不好,女子生产就是要过一道鬼门关,江孜也担心林荷,决定会宁修县的时候从庄子挑个人做主厨过去帮忙,不能让林荷太过辛劳。
  人是江欢宜选的,江孜尝过他的厨艺,确实还不错,参加完满月宴便将人一起带回了宁修县。
  这次于晓静一起跟着去的宁修县,她打算在宁修县开间杂货铺,这样隔上半个月的还能来找江孜玩,她与何堇安成亲后就基本住在锦绣县,同江孜说过好几次何堇安对她很好,也确实能看得出来,即便已经成亲了,于晓静还跟以前那般跳脱得像个孩子,说明何堇安很是宠着她让着她的,只是成亲不过一个月,何堇安的祖父便去世了,他们得要守孝一年,何堇安本就因为何老爷子错过了乡试,现今又要守孝一年,好在下次乡试是在两年后,倒是不会再耽误他了,眼下他在家温习,又不愿意让于晓静填补家用,还找了份书肆的账房工作,时不时的还抄书赚钱,虽然赚得不多,总归不是个伸手找自己媳妇要嫁妆用的。
  回到宁修县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离过年也就两个月,帮着于晓静一起找铺子,忙着开业,然后两个人一起去周边县镇玩耍,玩得不亦乐乎,还是于婶来信催着于晓静回去,两人才乐不思蜀的一起打包行李回常平镇,傅怀瑾无奈又被丢下,但是离过年不久了,很快他也回了常平镇。
  日子便这般过得平淡无奇的度过,傅怀瑾任职永修县第三年时因政绩突出回京述职,被升任北阳郡郡守,正五品的官职,由从六品直接升至正五品,升官速度极快。
  这一年江孜已经十八岁了,于晓静的孩子都已经半岁了,是个胖小子,长得是真的胖极了,眉眼还是很清秀的,张宁宁生了二胎,是个儿子,比起大女儿清乐要听话得多,乖乖巧巧的谁抱着都不哭闹。
  肖茹与于晓毅的婚事也定在这一年,以前那个不愿出远门想要守在家里的于晓毅如今为了肖茹打算在北阳郡买个宅子,成亲后就住在北阳郡,他这些年与于晓静合作开的杂货铺生意一直不错,还跟于晓晨的几家新火锅店合作入了股,攒了许多银钱,买个小两口单独住的小院还是可以的。
  林荷因此对于晓毅越发满意起来,她与白策也攒钱脱了奴籍,因为若是奴籍的话,生下的孩子也会是奴籍,好在江孜一向大方,逢年过节总会给大伙发红包,其实他们手上的钱还是不少的,生的小儿子如今也快两岁了,小家伙见人就咧嘴笑,成天乐呵呵的,可爱得很。"
  如今这家中的小孩可不少,江谌和胡晴儿的大儿子江旭已经满了两岁,胡晴儿又怀上了,这次预产期是最热的八月,江孜便传了信回去,叫江母和胡晴儿干脆来北阳郡,北阳郡地处偏北,天气稍稍能凉爽一些。
  傅老爷子年岁也越来越大了,干脆就随着江家人一起来了北阳郡,他已经很少亲自给私塾的学子们授课了,而是外聘了几个夫子,只是一直在给江源授课,江源如今是个九岁的小少年,变得十分稳重,考过了童生,正在预备着院试,傅老爷子说江源可能会比傅怀瑾还要更早些考中秀才,只是这话不曾在江源面前提起,怕他有压力。
  因为北阳郡的郡学不错,何堇安快要乡试了,想来这里求学,有傅怀瑾这层关系在,只要他的学问不差,肯定是能进的,傅老爷子也说没什么问题,于是于晓静和何堇安带着才半岁的小儿子也到了北阳郡,于婶不放心,想着二儿子小女儿都在北阳郡,干脆的带上张宁宁和她的一双儿女,就当是消暑,也跟着到了北阳郡,留下的于叔和于晓晨忙完手头上的事情,也过来找他们说是来辛苦几年,也好好休息休息。
  这样一下来,江家和于家难得的这般全部聚集在一起,小孩子多,郡守府每天都热闹极了。
  江孜是很喜欢小孩的,每天逗着一群小孩儿玩,连傅怀瑾都不爱打理,江母看在眼里,开始明里暗里的催着江孜要小孩,意思是已经她已经十八岁了,再不生真要成个老姑娘,生小孩就很难恢复了,江孜嘴上应得好好的,等江谌和胡晴儿的二儿子都出生了都还没个动静。
  江谌和胡晴儿虽说也高兴,但其实他们更想是个贴心小棉袄,谁知道却是又生了个混世小魔王,干脆寄希望到江孜身上,甚至拿傅老爷子当起了理由——傅老爷子已经快七十了,长寿的老爷子不多见,他也盼着见到重孙子重孙女。
  好消息传来的时候正是年前,江孜过了十九岁生日,那段时间吃不下总犯恶心,反应大得根本不需要看大夫都能肯定是怀上了。
  小家伙出生在九月,是个不听话的小子,让江孜在怀孕期间吃尽了苦头,一出生就被当亲娘的往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气鼓鼓的,还被江母训了一顿,哪有当亲娘的还气自家孩子,还是个刚出生的奶娃娃呢。
  不仅江家有好消息,于家也有好消息,肖茹怀孕两个多月了,何堇安考中举人,只待年后去皇城参加会试,估摸着考中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在傅小朋友两岁半生日时,江孜又怀孕了,这次没吃多少苦,胃口也好得很,直夸肚里的是个听话的好娃娃,江母和傅老爷子都说肯定是个贴心的小闺女,一大家都盼着这个孩子出生。
  江孜果然生了个小闺女,于晓静吵着要给自家大胖儿子定个娃娃亲,她后来也生了个小闺女,当时也吵着要将小闺女嫁给江孜的大儿子,总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江孜都逗乐了。
  但最后也没定娃娃亲,说到底她们都觉得亲事还是得自家孩子乐意才好,从小定下却不喜欢,那不是乱点鸳鸯谱嘛!
  日子一天天过去,傅怀瑾调任皇城的时候,何堇安也升任正六品上县县令,他殿试成绩算是中等偏上,也还算不错,先做了从七品的下县县令,升职也算快,江源也如愿考中了秀才,和傅怀瑾考中秀才时同岁,都夸他是个小天才。
  总之无论是江家还是于家,两家人的日子是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红火,江孜也很庆幸曾经没有亲人的她来到了古代,现在家庭和睦,儿女双全,至亲好友都陪在身边,一切都很好。
  她从不后悔来到古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