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44节

  还没等江孜缓过来,就听到房门被推开,于晓静跑了进来,后面跟着于晓静,江孜赶紧将小册子塞进枕头底下。
  “藏什么呢?”于晓静想去抢,胡晴儿赶紧拦住,作为过来人,她哪里能不知道是什么,拉着于晓静去旁边的桌椅坐下,江孜也起身跟过去:“你少点好奇心,我要是敢给你看,你跟我都要死定了……现在什么时辰了?坐在屋里无聊死了。“
  “这么夸张?算了,我又不是非要看。”于晓静撇撇嘴,继续到:“还早着呢,离正午都还有半个多时辰,常平镇离得近,估摸着正午差不多也到了。”
  于晓静嘿嘿笑着拿出一副木牌:“我可是偷摸着拿过来的,就知道你肯定无聊,咱们玩斗牛怎么样,这个简单。”
  “玩玩玩!”江孜一口答应,胡晴儿有些好笑——她成亲的时候好几个姐妹留在屋子里陪她聊天,可没她们这么好玩。
  或许是有新嫁娘好运加持,全场几乎就是江孜一个人在赢,运气爆棚。
  傅家的接亲队伍果然是在正午左右到的方山村,虽然没见着人,江孜可是听到了外头热闹的鞭炮声与喜乐声,孩子们叫嚷着要红封要吃喜糖,喧闹声不断,于晓静立刻扔了牌往外跑:“我去看看。”
  论起凑热闹,那还得是于晓静,胡晴儿坐得住,就在屋里陪着江孜说话。
  没过多久,于晓静就进来报告战况了:“江谌哥可真会为难人,叫你家傅怀瑾射箭,力气小了,射得不够远那都不行,可叫他重复了三次呢。”
  “也就能在这里为难为难人了,吟诗作对的可难不到傅小公子的。”胡晴儿坐在那同江孜吐槽:“昨晚你哥大半夜的不肯睡觉,在那琢磨着今天要怎么折腾为难人,说是可不能轻易叫他将你娶走了。”
  于晓静一听直点头,又噔噔噔的跑了出去:“是不能叫他轻易将阿孜娶走,我也去得去为难为难他。”
  一下子就没了人影。
  “你哥心里有底的,哪里会真的一直为难他。”胡晴儿好笑的看着江孜:“你呀,还没真正嫁过去呢,就想护着人了?”
  江孜不好意思了:“我哪有。”
  两人其实也没聊多久,于晓静又回来了,身后跟着江母和江谌,还有于婶等一众人,瞬间站满了半个屋子,江母走上前,眼眶有些红,胡晴儿小声提醒:“阿孜,这会应该该哭嫁了。”
  江孜沉默……这特地提醒的,说实话她好像真的哭不出来啊。
  毕竟她始终觉得就在常平镇这么近,她随时就能回来了。
  第673章、成亲(二)
  大华朝的哭嫁习俗不像江孜以前知道的那样需要唱哭嫁歌有的甚至得在婚前三天甚至有的一个月前三个月前就开启了哭嫁序幕,着实是让江孜是不能理解的。
  没有哭嫁歌,只是出嫁时父母姊妹亲友们齐聚一屋,因离别气氛浓重,新娘哭别父母亲人,以前总说大喜时哭泣不是什么好兆头,可出嫁离家伤心难免,为了个好兆头才有了这么个哭嫁习俗。
  江孜本来以为自己哭不出来,可看着江母红了眼,哽咽着叮嘱她出嫁后需要注意的各种事宜,这些天反反复复说过的,但是江母仿佛说不腻,抓着她的手都有些颤抖,当江母为她盖上红盖头,江谌背起她的时候,她终于有了些实感。
  江谌很快就背着江孜出来了,红盖头轻纱遮住了她的视线,耳边的声音变得越发清晰,即使之前已经为难过,这个时候也没有道理这么快让江孜坐上花轿的,村里的年轻一辈们依旧拦着傅怀瑾,江孜听到了他耐心应付的声音,乔珉暄和齐叶也在不停的说着好话,随处洒落的喜糖与红封还有落在她身上的,她随手抓住一个红封,笑了起来。
  被扶着坐上花轿,花轿很快就摇摇晃晃的被抬起来了,江孜偷偷透过车帘往外看,接亲队伍在方山村一路走一路不停的撒着红封与喜糖,花轿后面,是江孜的嫁妆,比起傅怀瑾送来的聘礼,只多不少——毕竟江母将所有的聘礼都当做江孜的嫁妆让她全部带回去,还添置了许多。
  这一路直接朝着常平镇去了,在常平镇绕了两圈,镇上的人都来瞧热闹,一路喧闹不断,直到时间差不多了队伍才回了傅家刚买的宅子。
  这一次,扶着江孜从花轿上下来的是傅怀瑾,搀扶着缓慢走进大门,傅老爷子请来的全福奶奶一直跟在江孜身边,安稳的跨过火盆,进入大堂里拜堂成亲,整个流程江孜已经非常熟悉——毕竟江谌与胡晴儿成亲时,她可是全程都在的。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随着喜婆那句礼成,送入洞房的喊话声响起,起哄声随着一起响起,傅怀瑾扶着江孜往后院走,江孜虽说看不太清楚,但是很清楚身后跟着一大群人,于晓静闹腾的声音离得很近——这家伙只惦记着闹洞房了。
  新房里,江孜被扶着坐好,透过红纱,能看到屋里的一切都是红色的,大红的喜烛将屋子里照得十分亮堂,微微低头,床上绣花的绸缎被面上铺着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瞧着就十分喜庆。
  她突然回忆起江谌和胡晴儿成亲的场景,或许当时围观的人都是在凑热闹说玩笑话,可当事人肯定是很尴尬的吧?
  胡晴儿性格是比较豪迈大方的,也许她不会觉得有什么。
  可是现在的江孜,单单是坐在这里,就觉得尴尬极了——接下来是什么?掀盖头、喝合卺酒以及吃生的子孙饺。
  什么生不生的,真是尴尬死人。
  周围都是喧闹声,谁都不知道江孜此时此刻在胡思乱想什么,只有喜婆喜气洋洋的,大着嗓门喊着掀盖头,全福婆婆将秤杆递给傅怀瑾,流程在进行中,江孜微低着头,能看到傅怀瑾靠近,很快就用秤杆挑开了红盖头,江孜下意思的抬头,正好和傅怀瑾对视上,完完全全的看清了他眼底的惊艳,难得不好意思的躲开他的视线。
  “哟,阿孜还不好意思了。”这声音……分明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于晓静。
  真的,等到于晓静成亲的,非得闹死她!
  江孜坐在床上不敢动,喜婆从旁边走过来递上葫芦瓢,笑眯眯的:“两位新人该喝合卺酒了。”
  葫芦瓢里面只盛了浅浅一层的酒水,江孜只敢小抿一口,傅怀瑾顺手接过江孜手上的葫芦瓢喝了个精光,引来一阵调侃声:“哟,咱们举人老爷还挺心疼新娘子的。”
  这还没完,全福婆婆则端来小碗,笑着道:“两位新人该吃子孙饺了。”
  江孜最不愿意的环节还是来了,小小的一个饺子被傅怀瑾咬了一口便喂到了她的嘴边,她都还没张口,旁观的人都迫不及待的追问起来:“这饺子生不生啊?”
  “生。”江孜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吐出这个字。
  氛围越发热闹起来,喊话嘱咐的人多得好像停不下来,热热闹闹的倒是让江孜少了几分尴尬,嫁给傅怀瑾的实感越来越明显。
  闹腾了一会,众人渐渐散去,江孜一个人留在房里,整个人都松快了几分,过了也没多久,于晓静和胡晴儿就端着饭菜进来了,江孜也不跟她们客气,赶紧站起来:“哎呀,我快饿死了!”
  “就知道你惦记着吃的。”于晓静嘿嘿笑:“来来来,席面上每道菜我都没落下,咱们三个慢慢吃,也不用在席面上跟他们抢!”
  用小白瓷碗装着盖得严严实实的肯定是宴席上的头等大菜佛跳墙,是林荷与何军一起做的,一掀开就是浓郁的到极致的鲜香,三人一人一碗,于晓静甚至比江孜这个饿了一天的人吃得还要欢快:“阿孜,这佛跳墙是真的好好吃,我一天能吃三顿都不带停的。”
  “哪能那么个吃法,过犹不及。”胡晴儿摇头,很贴心的照顾江孜:“阿孜,你喜欢吃的肥肠,我叫人多盛了些,这黄焖羊肉也做得很好。”
  “谢谢嫂子,嫂子你自己也吃,都累了一天。”江孜对今天的菜式还是很满意的,尝着就知道没有哪道出了乱子,包管她这宴席非常圆满。
  三人吃过饭就在屋里闲聊,没一会乔珉暄和齐叶就扶着一身酒气的傅怀瑾回来了,江孜还有些奇怪:“怎么这么早?我看天色还早。”
  “你们不愧是一对儿,这酒量都差得不行,就他这样子还能在前面待着?”乔珉暄无奈吐槽,将人扶着在床上躺好:“行了行了,这人就交给你了,我们都走了。”
  于晓静和胡晴儿快速清理好桌子上的碗筷,与乔珉暄还有齐叶一起出去了,房间就剩下了江孜和傅怀瑾。
  江孜凑到床边,不由的伸手遮掩着鼻子,小声嘀咕:“这到底是喝了多少酒啊?酒气这么重?”
  这话音刚落,床上的人突然睁开眼,伸手就去拉江孜,江孜毫无准备,整个人栽了过去,趴在了傅怀瑾的身上。
  第674章、回门
  虽然满身酒气,但是眼底一片清明,分明是没醉。
  “你没醉。”江孜拍了他肩膀一下,双手撑在床上想要起来,被他的双手紧箍着腰,动不了分毫。,她不太高兴,拍了他胳膊好几下:“让我起来。”
  “别闹,让我抱回。”傅怀瑾声音很低,埋在她脖颈处:“今天好累,可是想到娶到了你,就很欢喜。”
  江孜忍不住笑出了声:“我也很高兴啊。”
  两人在床上抱了会,江孜推他:“你不嫌重啊?让我起来,一身酒气,闻着真不舒服。”
  傅怀瑾顺势松了手,跟着江孜坐了起来:“我没喝多少,珉暄和阿叶帮我打掩护,那些酒都掺了水,有不少都倒掉了,故意往身上倒了些,沾些酒气。”
  “那还好,少些酒挺好。”江孜打了个哈欠:“我叫人送些热水过来,我去泡个澡,你也去隔壁洗洗,这酒味难闻死了。”
  两人各自去洗漱了一番,舒舒服服的泡了澡,江孜回来的时候傅怀瑾已经靠在床边看书了,被窝里暖呼呼的,她不由的就笑了:“以往冬天里的被窝凉飕飕的,现在总算有人给我暖被窝了。”
  晚上是不可能发生什么的。
  一是傅怀瑾承诺过要等江孜十八岁,不过两年时间而已,他又不是等不起。
  二是这一天忙活下来真是累得要命,哪里还有什么别的心思。
  第二天一早就要去敬茶,傅怀瑾父母都不在了,这杯茶自然是要敬给傅老爷子的,江孜顺势改了口,随着傅怀瑾喊了一身祖父,老爷子高兴得合不融嘴,给了江孜一个大大的红封,回到屋里一看——好家伙,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老爷子实在是太大方了些。
  接下来三天,江孜就在傅家待着没有外出,十几箱的嫁妆收拾起来可不是个小工程,江孜和傅怀瑾单独住一个院子,院子里除了主屋和下人房,还有好几间空房,江孜的嫁妆就占了三间,像食肆铺子的房契、方山村和锦绣县庄子的房契还有常平镇宅子的房契都被单独妥善的保管在一个小木匣子里,里头还放着好几张一千两的银票,连带着傅老爷子刚给的红封,被她小心翼翼的藏在主屋的暗格里——这可是她百分之九十的身家!
  傅怀瑾还给了江孜一个钱匣子,里头全是银票,厚厚的一沓看得江孜眼睛都要绿了——果然还是开书斋挣钱呐,无论是书籍还是笔墨纸砚售价可得不便宜,随随便便就几十上百两的。
  要不怎么说古代读书费钱呢。
  往往那可是依靠一大家子拼命挣钱才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第二天一早就要去敬茶,傅怀瑾父母都不在了,这杯茶自然是要敬给傅老爷子的,江孜顺势改了口,随着傅怀瑾喊了一身祖父,老爷子高兴得合不融嘴,给了江孜一个大大的红封,回到屋里一看——好家伙,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老爷子实在是太大方了些。
  接下来三天,江孜就在傅家待着没有外出,十几箱的嫁妆收拾起来可不是个小工程,江孜和傅怀瑾单独住一个院子,院子里除了主屋和下人房,还有好几间空房,江孜的嫁妆就占了三间,像食肆铺子的房契、方山村和锦绣县庄子的房契还有常平镇宅子的房契都被单独妥善的保管在一个小木匣子里,里头还放着好几张一千两的银票,连带着傅老爷子刚给的红封,被她小心翼翼的藏在主屋的暗格里——这可是她百分之九十的身家!
  傅怀瑾还给了江孜一个钱匣子,里头全是银票,厚厚的一沓看得江孜眼睛都要绿了——果然还是开书斋挣钱呐,无论是书籍还是笔墨纸砚售价可得不便宜,随随便便就几十上百两的。
  要不怎么说古代读书费钱呢。
  往往那可是依靠一大家子拼命挣钱才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三日回门,回门礼都是傅怀瑾准备的,东西带得不少,且都得是双数,茶叶酒水、糖果糕点、布料绸缎、还有必不可少的鸡蛋、牲畜等,面面俱到,完全没给江孜操心的机会。
  除了回门礼,还有一只羽毛艳丽热菜斑斓的大雄鸡,不仅可以辟邪驱恶还寓意着吉祥富贵。
  到家的时候离午时还有一个时辰,江源早就等在村头,瞧见了马车就跑了过来一个劲儿叫阿姐,江孜赶紧叫人停车,让江源上了马车,小家伙瞧见了傅怀瑾,非常乖巧的喊了一声姐夫,然后窝在江孜怀里不肯动弹。
  马车很快到了江家门口,傅怀瑾先下了马车,先把江源抱下来,又扶着江孜下来,江母和江谌都等在门口,很快就迎了上来,傅怀瑾改了口,见面喊了一声娘和大哥,气氛倒是挺好。
  一路进了家门,胡晴儿才匆匆出来和江孜打招呼,她刚在后厨盯着他们准备饭菜,新姑爷头一次上门,可不能怠慢。
  傅怀瑾不仅带了回门礼,还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众人聚在一起说了会话,就有人说午膳准备好了。
  有江欢宜掌厨,饭菜肯定是不会差的。
  红烧肉、椒麻鸡、水煮三鲜、口蘑酿虾滑、四喜丸子、香酥烤猪蹄、虎椒皮蛋、清蒸秋葵、凉拌苦瓜、酸菜老鸭汤,每道菜都让江孜馋得很——谁叫傅家的厨子手艺真的很一般般,让她自己去做饭又懒得很。
  今天回门的目的之一是要从庄子挑上两个人去傅家,专门负责做饭菜!
  饭后闲聊了一会,江母就将江孜叫到屋里去了,母女俩之间的私密话其实也没什么,也就是些他对你好不好,在傅家习不习惯的之类的。
  能有什么不习惯的,傅老爷子还是住在私塾的,让他每天两边跑实在没必要,他也不想打扰江孜和傅怀瑾,傅怀瑾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真的很好。
  嫁给别人要侍奉婆母,说不定婆母还要找茬,傅家多好,老爷子不爱管事,成天就待在私塾里,家里没有父母长辈,最大的就是她和傅怀瑾了。
  “娘,你放心,我很好,傅怀瑾对我跟以前也没区别,我想要什么,不用说,他都会给我准备好。”江孜搂着江母的胳膊笑:“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我肯定会过得很好很幸福很快乐的。”
  她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傅怀瑾。
  若是承诺变了,她有钱有能力,和离了也一样过得好。
  当然,这话就不必跟江母说了。
  第675章、番外(一)
  成亲以后,傅怀瑾就专心准备三月份的会试,江孜没怎么出远门了,就偶尔在周边的县镇去巡视一下食肆,过年在二月中旬,私塾一月中旬便放假了,一月底的时候已经很冷了,江孜惦记起锦绣县的温泉,傅怀瑾听到她提起了好几次,也不知道怎么跟傅老爷子和江母商量的,就说大家伙一起去锦绣县过年,于晓静还想跟过去被于婶给拦住了——听说今年过年何堇安会上门提亲,哪有主人公不在的道理。
  经过两三个月的相处,于晓静终于松了口,何堇安找了算了日子,正好赶在过年期间来提亲。
  江孜问过于晓静真的做好决定不会后悔吗,她说她现在觉得何堇安很好,喜欢上他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她已经很久不会想起林旭了。
  既然这样,江孜也没再多说什么,林旭不适合于晓静,她短暂的接触过何堇安几次,感官是不错的,以后的日子毕竟是于晓静自己过的,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合适不合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