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33节

  五花肉和羊肉切成小块串起来,巴掌大的大虾一个一串、客栈自制的鱼丸三个一串,这些都没有提前腌制,等烤得差不多的时候撒上烧烤料就可以了。
  除了荤菜,还准备了不少的素菜,土豆片、韭菜、金针菇、玉米、莲藕、豆腐以及必不可少的茄子。
  烤架上已经先放了两个茄子,江欢宜紧盯着,时不时的滚动着烘烤,发觉茄子已经变软了,便拿出小刀轻轻对半划开,对半划开的茄子抹上些许猪油继续小火慢烤,等上片刻再往茄子上铺上一层香辣蒜蓉肉酱,等香味越发浓郁时撒上葱花就可以吃了。
  从马车上搬下来的小木桌成了江孜和傅怀瑾的餐桌,烤好的茄子装在碟子里,一人半份,多出来的自然是留给江欢宜和钱旭几个的,因为人多,江欢宜又往烤架上放了两个茄子。
  江孜已经拿起筷子吃起了烤茄子,茄子已经被烤得绵软,香辣的蒜蓉肉酱与茄子简直是绝配,咸香微辣,蒜香与肉香渗入茄子中,入口就仿佛要融化了一般。
  “欢宜姐,我还想要半个茄子!”江孜把自己的这份半个茄子吃完,立马提出要求,江欢宜点头,又问:“要不先吃点别的?大虾和土豆片差不多可以了。”
  “好呀,烤好的茄子你们先吃,先给我来个大虾。”江孜望向傅怀瑾,他斯斯文文的,半个茄子都才吃了一半。
  巴掌大的大虾去了虾线串在竹签上,炭火烘烤,外壳变得酥脆,内里的虾仁粉粉嫩嫩的,撒上适量的烧烤料,吃起来既有大虾原本的鲜甜又有烧烤料的咸香微辣。
  江孜一连吃了两串大虾,连壳都没剥,直接卡嚓卡嚓全部吃了个精光,一旁的傅怀瑾那可就是不是江孜这般豪迈的吃相,先小心翼翼的去了虾头,又仔仔细细的剥了虾壳,最后才将粉嫩的虾肉放进嘴里,吃完拿着摆在桌上的方巾细细的将手指擦拭干净——有时候江孜很怀疑,她和傅怀瑾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投错了性别。
  当然,桌上还有一串烤好的土豆片,美食当前,江孜也不多想,拿起竹签就咬了一口土豆——土豆外皮烤得略有些焦焦脆脆的,内里十分软糯,配上烧烤料同样是口味绝佳。
  刚吃完,江欢宜又递过来两串鸡翅和一份烤韭菜,江孜先挑了些韭菜塞进嘴里——韭菜翠绿,瞧着软绵,吃起来脆甜脆甜的,又香辣扑鼻,十分过瘾。
  江孜给傅怀瑾夹了一些韭菜,又拿起烤鸡翅,看向还在烤架前忙碌的江欢宜:“欢宜姐,你别光顾着烤,自己也吃些。”
  烤鸡翅的外皮被烤得金黄,咬上去酥脆焦香,内里肉香柔软鲜嫩多汁,特意用蒜蓉辣酱腌制的,咸香香辣十分入味,蒜蓉香味十足。
  江孜正毫无形象的抓着鸡翅啃着,烤架上的五花肉和羊肉在炭火上逐渐变得金黄,油脂落下发出的滋啦的声响,肉香引得在旁边玩耍的小孩偷偷观望,又被各自的大人叫走。
  金针菇和莲藕片陆续的摆上小桌,江孜任由傅怀瑾帮她将手指擦得干净,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串莲藕片咬了一口,脆甜的莲藕撒了一层薄薄的烧烤料,麻辣中带着微甜,爽口又解腻。
  和五花肉和羊肉一起送过来的还有金黄的烤馒头片,馒头片外皮十分的酥脆,咬一口咔滋掉渣,内里却软乎乎的,越嚼越香,吃了一小半,江孜拿起一串五花肉放在烤馒头片上,将竹签去掉,烤馒头片裹着烤五花肉,咬一口油脂溢出浸入馒头片,满满的肉香。
  羊肉与五花肉的味道略有些不一样,带着羊肉特有的香味,与孜然粉辣椒粉的相融合,焦香鲜嫩又多汁。
  好几串五花肉还是带皮,猪皮烤得焦脆,吃起来又十分有嚼劲,一口爆汁,满口留香,就是吃多了略有些腻,这会再来一串烤玉米,金黄外皮裹着香甜的玉米,水嫩嫩的,吃起来很是解腻。
  紧接着送来的是烤豆腐、烤金针菇和烤排骨。
  傅怀瑾就很喜欢吃烤豆腐,外皮微焦,内部保持嫩滑,豆香味与烧烤料的混合在一起,香嫩麻辣。
  江孜则更喜欢吃金针菇,菇类本就鲜美,裹满油脂和酱料,满口留香,
  还有烤排骨,肉质紧实不柴,鲜嫩多汁,骨头与嫩肉之间还连接着一层白色的脆骨,吃起来嘎嘣作响,口感十分丰富,味道也是香香辣辣的。
  吃到最后,端上来的便是烤鱼和江孜特意多要的一份烤茄子。
  炭烤的烤鱼焦脆微干,鱼皮烤得酥脆味道很香,鱼肉焦焦辣辣的,吃起来麻辣香浓,越吃越辣,越吃越香,也根本停不下来。
  第642章、粘豆包
  吃饱喝足,江孜就开始犯困,眼睛都要睁不开,坐在那里完全不想动,被傅怀瑾拉起来又在花海四周走了走,消了会食才上了马车。
  “困。”江孜一坐下就冲着傅怀瑾伸出双手一副求抱抱的摸样,傅怀瑾无奈的笑笑,将人揽在怀里:“你睡会,差不多一个时辰就能到秋平镇。”
  在他们后边上马车的江欢宜早就对类似的场景见怪不怪了,看久了都习惯了,拿起她看惯的话本,又给傅怀瑾递了一本他常看的书册,主仆各自安安静静的。
  睡了估摸有半个时辰,江孜便醒来了,从傅怀瑾怀里出来,坐在那里伸个懒腰,舒展一下,整个人才舒坦了些。
  “还有多远啊?坐久了可难受了。”江孜掀开车帘,入目是荒凉的官道,来往的车辆并不多,扬起满地的尘土让人看不清周围的景色。
  “估摸着也就半个时辰了。”江欢宜将目光从话本里挪开,放下书给江孜倒了杯茶润喉,江孜很快便放下了车帘,喝点茶水,就开始说无聊要拉着江欢宜玩五子棋,傅怀瑾向来不玩这些,他一般只下围棋,江孜可玩不来,连规则都半懂不懂的。
  玩会五子棋,时间就过得飞快的,入了秋平镇,找了最大的客栈住下,江欢宜没忘记自家姑娘想要在这里买宅子,特地去找客栈小厮问过了。
  “做私人牙行的在秋平镇口碑最好的自然是萱娘子,若是客人想要找她,就往街尾走,找到挂着萱字布招牌的铺子的就是了。”客栈小厮接过江欢宜递过去的几枚铜板,笑呵呵的给她指明了方向。
  在客栈收拾好东西,时候尚早,江孜便想着先去私人牙行看看,今日要是能定下来宅子,明日就可以请人清扫打理置办家具,以后来游玩住下就很方便了。
  萱娘子大约三十多岁,穿扮得十分干练,瞧着就让人觉得是个利落人,知道江孜的来意,立刻就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翻了好几页递过来给江孜:“姑娘瞧瞧这一处宅子如何,位置也不错,就在主街往南过去两条巷子,旁边便是镇上的集市,算得上是闹中取静,就是没有水井,打水得花个三五分钟出门去公用的水井打水,但是离得近,去买东西打水都是极为方便的。”
  这一处就是简单的宅子,进门小院,除了堂屋,另外有三间卧房,一个厨房和杂物间,买来出租是很合适的,若是空置着等日后出门游玩来着落脚休息住上两日也是没问题的。
  因为离广川郡比较近,价格比起当初在常平镇看宅子时见过的类似的要贵上些许,但是傅怀瑾说还算合理。
  江孜自然是相信他的,当即便让萱娘子叫人带他们去看宅子,走路过去也就半刻钟的时间,宅子两年前刚翻新,家具都是新买的,全都一起赠送,可以说收拾干净了就能拎包入住。
  江孜瞧着还是挺满意的。
  但是讨价还价是必须的,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江欢宜,后续的买宅子办地契这些都有江欢宜和钱旭处理,江孜非常放心,拉着傅怀瑾一路散着步往回走。
  至于商铺,据说暂时是没有出租出售的,江孜也不觉得遗憾,总归还是买到了一处住宅。
  回去的路边有不少小摊位,卖零嘴糕点的、首饰布料的、木偶玩具的,其实都是大差不差,江孜向来只对卖吃食的感兴趣,只是没见着什么比较有特色的,什么也没买便回了客栈。
  等江欢宜回来的时候,江孜和傅怀瑾已经在客栈大堂坐着,点好的晚膳还没上菜。
  “姑娘,宅子花了六十二两,给了萱娘子五两的中间钱。”江欢宜将地契递给江孜,江孜随意扫了两眼便让她收好:“快坐着歇会,我已经点好了晚膳,估摸着也差不多该上菜了。”
  客栈大堂里等着吃晚膳的人并不多,晚膳要了一个青椒肉丝、丝瓜炒蛋、家常豆腐和菌菇肉丸汤,吃得比较清淡,主要是中午的烧烤略有些油腻了。
  只是这家客栈提供的菜品味道着实一般,说不上好吃但也不至于难吃。
  “难怪在这用晚膳的人并不多。”江孜喝了口汤,小声和傅怀瑾吐槽,傅怀瑾笑笑:“一般客栈主要还是提供住宿,饭菜好吃的其实不算多。”
  吃过晚膳,江欢宜就叫上钱旭几个出门去新买的宅子,宅子并不大,里面还算干净,都不用请人打扫,五个人花了半个时辰就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宅子暂时是不打算出租了,傅怀瑾乡试中举,现在回了常平镇,等过完年就要赶路上京去参加三月的会试,路过时还能有个住处。,江欢宜便找萱娘子给介绍了个旁边住着的勤快婶子,每个月一百文钱,叫她帮忙看看宅子,隔个三五天进去打扫下卫生。
  因为觉着秋平镇没什么好玩的又没有特色吃食,江孜不想多留,一早就收拾东西打算吃过早膳就走。
  早膳倒是给了江孜一些惊喜,准备的是粘豆包和黑米粥,粘豆包颜色金黄,足足有拳头大,看起来分量十分扎实,是熟悉的东北风格的粘豆包——江孜曾经去过东北,对那边分量十足的菜品印象十足。
  粘豆包的外皮吃起来又粘又糯又有嚼劲,但是味道很不错,里面的红豆馅沙沙甜甜的但是一点都不腻,配上一碗加了些许白糖的黑米粥,是一顿甜滋滋又暖和的早膳。
  客栈的粘豆包的做法和东北的极像,是用黄米或者江米,洗干净泡到发酵,漂洗干净磨成水面,用纱布过滤水分,加水和面成面团,再将准备好的红豆煮熟捣烂做成馅料,包入黏面离蒸熟。
  而南方粘豆包基本上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外皮更加细腻柔软,而且qq弹弹的,除了红豆馅,还会做其他的甜馅,甚至还有不同口味的咸馅。
  只是这样做出来的粘豆包已经不算是粘豆包了,更像是在糯米糍了。
  第643章、古林奇观
  离开秋平镇的时候,江孜叫厨房打包了些粘豆包,前往下一站的古林镇不远,只有半个时辰的路程。
  古林镇以古林为名,是因为镇子四周五里地范围内姑母成林,将整座镇子围绕其中,古木皆是由上百年历史,景观奇特。
  马车停在了古林外面,进古林镇只能步行。
  古林外有古林镇上的人修建的马厩和休息场所,专门停靠来往马车,收取的费用比别处要少了至少一半,估摸着也是考虑到本来入镇就不方便了,费用收得高了,要是往来的商人都不愿意入内呢
  毕竟马车不能入镇,外地商人的商品要云锦去也很事的,多数商人估摸着都会选择放弃这里,一座小镇而已,不是县城也不是州郡,消费的能力也不高。
  不过古林镇人也算聪明,马厩和休息场所都修建了,再建一个小型交易场地又费不了多少功夫,这样路过的外地商人可以在这里与古林镇人交易。
  一般进入古林的外地人多数都是特地来观赏这里的古林景观的。
  江孜和傅怀瑾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不过瞧见外头的小型交易场地热热闹闹的有许多人在叫卖,当即就拉上傅怀瑾去逛了。
  这处的集市与其他集市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摆摊的除了外地商人,就都是镇子上的,售卖的东西种类繁多,什么日常生活用品、手工艺品、农产品,估摸着都是自家人做的.,都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也没什么太多有特色的东西。
  而外地商人带的品种就更贵重一些,更为漂亮精致的首饰珠宝,柔软顺滑的绸缎布匹,还有各种小孩玩具之类的东西,样样精巧。
  江孜和傅怀瑾闲逛了一会,没什么想要的东西便直接离开了,古林入口因为镇上的人进进出出早就已经形成了一条小道,古林茂密,遮天蔽日的古木隙缝中只偶尔漏出一星半点儿的阳光,斑斑驳驳的洒下来许多光点,只是刚踏入其中瞬间就变得阴凉许多。
  “这要是夏天,来这里乘凉休息可太舒服了。”江孜仰头看天,层层叠叠的绿枝遮住了蓝天白云,隐隐约约的看得不太清晰。
  “走路看路,地上许多枯枝,小心一些。”傅怀瑾伸手扶住江孜的肩膀,又拂开垂挡在两人面前的枝叶,明明已经是初秋,这片古林的古木枝叶依旧绿意盎然,没见到一丝泛黄。
  “好,知道了。”江孜回应得有些敷衍,她四下张望着,抬手指向右前方:“阿瑾,你快看,前头的那些古木长得真的是千奇百怪。”
  没经过修剪的百年古木随意生长,枝干茂密,江孜指向的那一处更是奇特,仅仅只是一棵树,枝干却繁多粗壮,甚至从树上垂落了下来,扎入土壤之中,仿佛又成了一棵新的树干。
  现实版的独木成林,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其给人的震撼程度,也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切感受。
  “阿瑾,这里的古木至少都好几百年了,是不是以前的古木镇其实就建在一片树林里,等到这附近开始修建官道,变得繁华了,把大多数的古木都砍伐了,只留了这些,给古木镇添了些特色,这才让这里繁华起来的”江孜歪着头和傅怀瑾说话,傅怀瑾点头:“古木镇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生活在丛林之中,与世隔绝,向来都是自给自足,毕竟要从一大片丛林走出去,路途遥远又艰难。”
  “一个地方的交通是很影响发展的。“江孜拉着傅怀瑾继续往里走,五公里的范围不小,顺着小道往里走,午时正好能在镇上吃顿饭。
  “自从官道修建,大片的丛林被砍伐,古林镇被发现,当时的镇长眼光独到,特地与官方商讨留下了这片林子,又在林子外面修了马厩和休息场地供路人歇脚调整,收取的费用一半入了官家,后来又修了集市吸引了不少的外地商人,来往的人多了,古木成林的独特景观传了出去,短短几十年间,小小的林中小村就发展成了现在的古木镇。”傅怀瑾对江孜的说法非常赞同,顺着她的话继续说着。
  两人继续往前,除了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他们还瞧见了估摸着要十来人合抱才能为主的巨大树木,无数的气根垂落在地,是比之前更为壮观的独木成林,气根交织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树洞,好些小孩在树洞中穿梭玩耍,笑闹声不断,倒是给寂静的丛林增添了几分热闹。
  再往前,前边的树枝生长得更加随意,树与树的枝干交接在一起,如同一片绿色汪洋,微风拂过时,绿叶波浪般的涌动着,除了独木成林,落地生根的景观也是不少的,扎入土壤中的树干在地面延绵生长,裸露在地表之上的根须新旧交替着,依旧坚韧的生长着。
  江欢宜和钱旭两人很快就追了上来,安静的跟在江孜和傅怀瑾身后,其余人留在外面的茶棚休息歇脚,走了不过五分钟,江孜拉着傅怀瑾停了下来,左前方一片红色与绿色交织,一眼惊艳。
  “那好像时一棵古茶树,我曾经和爷爷见过一次,但是那颗茶树并不如这一棵长得如此壮观好看。”傅怀瑾的声音里明显也有些惊叹,实在是古树开花千万朵红色花朵齐放枝头,宛如红霞点缀在绿色海洋之中,宏伟而壮丽,好看得根本让人挪不开视线。
  真的好像有个相机将此情此景拍下来。
  “有时间我一定要带上阿娘过来走走看看,这世上还有太多我们没见过的风景,错过太可惜。”江孜仰着头看了许久,恋恋不舍的跟着傅怀瑾继续往前。
  或许是前边见过的各种景观都太过壮丽耀眼,以至于往后的景观都没有多少令人觉得惊艳的地方,这一路几乎没在过多停留,很快就来到来到了古林镇的镇门。
  从一片丛林到人群居住的镇子好像也不过是眨眼之间。
  第644章、古林镇
  看着眼前还算繁华的古林镇,江孜脑海里浮现出六个字——要想富,先修路。
  果然是至理名言。
  因为都是第一次来古林镇,时候尚早,江孜便拉着傅怀瑾毫无目的的在镇上闲逛起来。
  在与外界通路前生活在丛林中的古林镇民们,哪怕是现在也保留着丛林一族的特征——比如许多人家的宅院里都有不少的古木,高耸的树木遮住阳光,想来院里到了夏日会极其凉爽,又比如不少镇民身上的衣饰无论男女明显更为利落,更像前几日骑马时的骑装,更适合在丛林行走。
  即便是宅院外的街边小巷处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棵古木,虽不如林子里有那般独木成林或者落地生根的奇特景观,但同样也有种高耸入云的感觉,江孜在树下仰头探看好一会,终究是揉着脖子收回视线,傅怀瑾无奈伸手给她捏了捏脖子,待她觉得舒爽不少了才停下动作:“刚刚在林子里还没看够?”
  “看够了看够了,舒服多了!”江孜摇头晃脑的,冲傅怀瑾笑,旁边也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两人一齐望过去,是个摆摊的大婶:“小姑娘,你们是第一次来咱们古林镇吧?来得多了,待的久了,也不觉得这些大树有什么稀奇的了。”
  “是啊,今天刚来。”江孜应了一声,朝着摊位走去,摊位上被收拾得很干净,小桌上铺了一层油纸,上面摆放着不过拇指长短的肉干。
  “要不要试试我做的这野味肉干?古林镇做这种肉干最好吃的可就是我了。”大婶见江孜凑近了,便开始推销起来,她也不只是嘴上说说,还给江孜递了一小根肉干:“这是特地去山上猎来的野兔做成的,可是放了许多山上的野生香料做成的。”
  肉干是暗红色的,处理得很干净,表面纹理十分漂亮,凑近能闻到明明很淡却让又觉得十分浓郁的香料味,吃着肉质十分紧实,精心的腌制与自然风干锁住了野兔肉的原汁原味。
  “很好吃!”江孜眼睛微亮,又指了指旁边撒了芝麻,表面有一层薄薄辣椒粉的肉干问:“这种的辣的?也是兔肉?”
  “这种是野羊肉做的,你试试看,可是很有嚼劲的。”大婶很大方,又给江孜拿了一块野羊肉干,江孜也不客气,直接放进嘴里,果真是十分有嚼劲,越嚼越香,而且麻辣过瘾。
  “婶子,你这肉干很好吃,除了这两种还有别的吗?”江孜边嚼着肉干边问,大婶笑着指了指摆放着最右边的肉干道:“这种是刷了山里的野蜂蜜做成的蜜汁野猪肉干,你也可以试试。”
  蜜汁野猪肉干鲜甜焦香,跟前两种又是相反的滋味,但是同样好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