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21节

  “傅爷爷说我可以参加今年的县试。”江源仰着脑袋笑得露出一口小白牙,江孜微愣问:“县试?什么时候考?”
  “九月二号,在清河县由县令统考。”傅怀瑾伸手将江源拉到自己身侧,再次牵住江孜的手,领着人往石桌走,江孜偏头疑惑:“会不会太早了?阿源才上学不到一年,年纪还小。”
  可不是年纪还小,江源再过几个月才满七岁。
  六岁参加县试,这要是过了……
  这般小年纪的童生,也太恐怖了些。
  “这次县试,我是打算这些小家伙都报名去试试,也不是想着要让他们考过,就是去试试水,让他们体验下。”傅老爷子笑呵呵的拉着江源坐下,摸摸他的脑袋:“咱们阿源很聪明的,说不定就考过了呢。”
  “阿源会努力的。”江源握紧拳头,认真极了。
  江孜笑了:“行,吃过午饭以后再努力。”
  桌上的菜就是今天的盖饭配菜,只是单独装到盘子里了。
  “试试这个盐葱猪排,这个盐葱酱是新做的。”江孜给每人都夹了一块猪排,然后傅怀瑾就也给她加了一块放碗里,江孜冲他笑得灿烂,很快又将注意力放在了盐葱猪排上,猪排是裹着鸡蛋淀粉先油炸的,炸得金黄酥脆了,再放在油锅里,铺上一层厚厚的盐葱酱油焖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出锅了。
  通过油焖,盐葱酱的香味已经完全渗入猪排中,猪排上铺着满满的葱花,裹着浓郁的葱香。
  “阿姐,好香!好吃!”江源咬了一大口,嘴边沾到不少的油渍和葱花,江孜好笑的拿出方巾给他擦了擦嘴,然后低头咬了一口猪排,先是十分酥脆的外壳,内里十分鲜嫩多汁,裹着浓郁的葱香,搭配米饭超香。
  除了这道盐葱猪排是新菜,其他的都是做惯了的家常菜,味道上都是一如既往的没有让人失望。
  饭后便坐在树下闲聊,傅老爷子很喜欢江源,逗着他玩,傅怀瑾和江孜则坐在另一边小声说话。
  “我哥后天的婚宴,既然私塾放假,今晚你和傅爷爷就随我们一起回方山村住,免得到时候大早上赶过去。”江孜捏了捏傅怀瑾的手心笑:“我娘和哥哥一会应该就过来了。”
  “你娘和你哥最近都很忙,就没必要跑一趟了。”傅老爷子听到了,不在意的摆摆手,江孜摇头:“不行,这是礼数,不能怠慢。”
  傅老爷子不说话了,脸上的笑意掩不住。
  傅家落寞了,只剩下他和小孙子两个人,孙子年纪小身体不好,他一直担心着会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只剩下他一个老头子。
  幸好遇上了江孜,一切都渐渐的好起来了。
  但是他可能是老了,有时候爱多想,怕江家人嫌弃自己这个老东西是拖累。
  不过,江家人都很好,说是礼数,实际是对他们的尊敬,并没有有瞧不起他们家。
  这样啊,就很好了。
  江孜哪里知道傅老爷子心里想的什么,也没再多说几句话,江母和江谌就提着小木礼盒和红鸡蛋红枣喜糖之类的上门了,江母看到江孜的时候当即有些无奈的长长叹了口气:“都说了今天要上门邀请傅老爷子参加婚宴,咱们一起过来,得提着东西才是有理数,你一个人先跑过来是怎么回事?”
  第609章、江谌的婚礼(四)
  上门邀请参加婚礼,对于和江家关系亲密来往较深的傅家来说,其实也算是走个过场,因为早就知道了婚期定在了哪一天,也是必然会去参加的。
  当然,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知道是一回事,该有的礼数又是另外一回事。
  江母是特地将傅家放在最后,也是跟江孜一样的打算,就是接上傅老爷子和傅怀瑾今天就去方山村,庄子上有客房,完全能住得下。
  “等等,我去书房拿点东西。”就在要一起出发回方山村的时候,江孜想起了傅怀瑾新作的两幅画,飞快的朝着书房抱去,珍重的抱着木盒再回来的时候,江母无奈的转头看向傅怀瑾:“怀瑾啊,你不用总是给阿孜准备礼物,她也不缺什么,你安安心心的温习功课,可不能让这丫头影响到你。'
  “江姨,不碍事的。”傅怀瑾笑着接过木盒帮江孜拿着,继续道:“闲暇时画了两幅画而已,读书久了,正好放松一下。”
  江孜默默竖起大拇指。
  果然是大学霸,画画算休闲休息。
  一众人回到方山村的时候还不算太晚,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布满整个方山村,不少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的村民们瞧见江家的马车,热情的打着招呼,江母掀开帘子笑着回应着。
  “你们这里好啊,家家户户的关系都很和睦。”傅老爷子笑眯眯的:“等我真的干不动了,私塾交给怀瑾,我呀,就来你们方山村买个小宅子住着。”
  “可以啊。”江孜立马接话:“村里也有好多爷爷奶奶呢,傅爷爷没事就可以去村里散散步,找他们聊聊天,村里新建的学堂在六月时候就开始教学了,夫子还是傅爷爷你推荐的呢,你要是搬过来,还能去学堂看看,那些小孩子们可有精力了,傅爷爷肯定喜欢。”
  可不是嘛,老人家,就喜欢小孩,可爱有活力。
  前期的婚礼准备、宾客邀请等都已经安排妥当,只差婚礼当天的宴席了。
  婚宴交给了江孜,江母和江谌是真放心,只是在安顿好傅老爷子和傅怀瑾以后,在吃晚饭的时候问了一嘴,然后就没然后了。
  真正是放心得很。
  当然,江孜自认为是很靠谱的。
  第二天,婚礼前一天。
  江孜一大早就起来了,之前其他人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她只是将菜单定下来了,又叫人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食材,那会是真的不算忙甚至闲得很。
  但是现在,婚宴菜品要提前准备,她可闲不了了。
  为了婚宴,常平镇和清河县直接选择停业一天,所有厨子都回到方山村来帮忙,其余铺子离得比较远,就只有在不影响生意的情况下,把石原镇的林大仁叫回来帮忙了。
  餐前果盘需要的各种水果都已经运到庄子的地窖,因为天气炎热,水果等到明天一早再去切块装盘,不能提前准备。
  饮品是柠檬百香果蜂蜜茶和木槿花蜂蜜茶,跟之前现泡的不一样,江孜提前叫人先腌制了满满几罐的柠檬百香果蜜和木槿花蜜,明早起来直接舀一勺温水冲开,然后在井水中冰镇,客人们来了就能喝上冰冰凉凉的果茶。
  正餐前一人一份翠绿的槐叶冷淘得先做先吃,这样才能保持最佳的口感和香气,江孜早早就找到了有新鲜槐叶冷淘的村庄,已经和那边的村民约定过,让他们明日一早就送过来,到时候再和面醒面,这一块主要交给擅长做面食的林大仁,另外婚宴上的五彩花糕也是由他负责,这些都是需要明天先做的,还特地交代安排了两个副厨四个帮厨给他帮忙。
  接下来便是正餐时的凉菜、荤菜、素菜和汤品。
  所有的食材已经备齐,摆放在早就划分好的地方,每个人负责哪个灶台,负责哪道菜全部都已经安排妥当,包括帮厨要跟着谁,要做些什么,也都提前交代,这样明天才不会手忙脚乱。
  要知道这场婚宴,方山村村民就有二十几桌,再加上江家去镇上请的一些亲朋好友,还有胡家的亲戚和朋友,商定下来足足最少要备上五十桌宴席,为防止意外,还得多预备几桌。
  也就是说明天得备上将近六十桌宴席,这可绝对不是小数目。
  需要提前准备的只有一道佛跳墙。
  "从上次和临海的外地商人有了交易合作,现有的海干货种类越发的丰富,数量也不少,不然这次要做的六十份佛跳墙食材怕是都要不够。
  江孜敢肯定这次做出来的佛跳墙绝对比以前好吃不止一个档次。"
  需要清洗泡发的海干货交给林荷与何军带着人去处理,江孜在旁边打打下手,看看谁的处理方式有问题提醒一下,人多速度快,等到下午的时候,佛跳墙需要的食材都备好了。
  "佛跳墙食材繁多价格昂贵,虽然江孜已经将做法教给食肆众人,但是因为多少人舍得点,且佛跳墙需要提前三天预约,至今为止也只有三个人有预约过,提前预约的好处就是只要江孜在,佛跳墙必然是她亲手做的。
  所以除了江孜,食肆其他人是没有亲手做过佛跳墙的。
  这次的婚宴汤品做佛跳墙,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亲自动手的好机会。"
  毕竟要是江孜一个人来做六十份佛跳墙,她怕是要累死掉。
  江孜做示范般的先做了一份,在灶台上小火慢炖,然后在食肆担任主厨和副厨的站成一旁开始试着做佛跳墙,江孜在旁边盯着,时不时提醒两句,直到这一份佛跳墙做完。
  至于帮厨们,这种大菜在明天婚宴这样重要的场合可绝对轮不到他们来做,只能在旁边看着学着偶尔帮忙递一下食材。
  等江孜盯着他们做完第一份佛跳墙觉得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让他们继续做,她也跟着做,庄子上的灶台不少,可也不可能有六十个之多,还是江谌去村里请了好些人,在庄子里直接搭了十来个土灶,临时顶着用上。
  光是忙着做这佛跳墙,就已经忙碌到了晚上。
  真正需要忙碌的重头戏还在明天。
  第610章、江谌的婚礼(五)
  江孜在卯时刚到便起来了,夏日里天黑得晚,天亮得也早,不仅仅是江家起来忙碌,村里人也都来帮忙了,
  男人们先是送来桌椅板凳,又在院子里搭起棚子,免得一会宴席的时候太热又或者下雨,八月的天阴晴不定的,鬼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来一场雷阵雨,得提前防备着。
  女人们则都围着江孜和江欢宜说要帮忙做活,她们自然是比不得江家这些人的厨艺,但是帮忙洗菜切菜打打下手的活计还是做得来的。
  有人帮忙,江孜自然是来者不拒的。
  一部分人帮忙清洗水果切果盘,一部分人帮忙洗菜切菜,还有一部分人去泡柠檬百香果蜂蜜茶和木槿花蜂蜜茶,足足泡了六十壶,往水缸里冰镇。
  有村里的这些姐姐婶婶们帮忙,江孜等人也就更得空些了,佛跳墙温在灶台上,一口大锅正在煮红枣桂圆鸡蛋汤,是给早上就过来帮忙的人吃的,简单好吃又补气血。
  另一边是林大仁带着两个副厨在和面准备做花糕,帮厨们则在清洗槐叶,然后焯水去掉槐叶的青涩味,最后凉水冲洗沥干水分榨成绿油油的槐叶汁,还得过滤几遍才能更细腻,等槐叶汁准备好,林大仁就接过去倒入备在一旁的面粉中,用筷子搅拌成絮状,揉成面团后醒面,再之后便是擀面切面,做好的面条用凉水浸泡,这样才能更劲道,配上酸辣的料汁,谁吃谁知道有多好吃。
  当然,还没到上槐叶冷淘的时候,林大仁只是领着他们醒好面,就去做花糕了,花糕得用面包窑烘烤,都是要花不少时间的。
  凉菜也是可以提前备好的,几个帮厨蹲在角落剥皮蛋,麻辣猪肚丝要用到的猪肚是早起卤上的,这会还在灶台上,霸道的卤香味让众人时不时都要回头张望两眼,凉拌鸡丝用的鸡胸肉在焯水,凉透了便手撕成条,豆腐丝也用沸水焯水,所有凉菜食材放在一旁备用,由林荷指定的两个副厨在调凉菜料汁,每道凉菜的料汁调配可都不一样。
  荤菜的荷叶糯米鸡是这几日刚做过的,糯米提前泡好,江欢宜炒香了海鲜香菇和鸡肉丁,指挥着帮厨用荷叶包好,捆上细绳,摆放在蒸笼里,只等着开席前上锅蒸熟。
  其他的荤菜像东坡肉,水煮鱼片、糖醋排骨以及龙井虾仁只要备好食材,开席前以林荷为首的主厨们来做便是。
  唯独红烧肘子得提前来做。
  红烧肘子可是大菜,就由江孜、林荷、何军还有江欢宜四个人专门提前准备,肥大的肘子得先烧皮,然后冷水下锅,放葱、姜、米酒焯水撇出浮沫后再继续大火煮上差不多半柱香的时间。
  紧接着是炒糖色,这几个人里,江欢宜的厨艺略差,炒糖色对她还有些难度,十次总有那么两三次出错的,不过她动作快又果断,出错了毫不犹豫将直接将锅交给旁边的帮厨清洗,又那一口新锅继续加白糖炒糖色炒至冒泡泡加开水,加开水得万分小心,最好是拿个锅盖挡在身前,开水倒进去的时候很容易会噼里啪啦的炸开,这温度极高,要是烫到身上,很容易就会留疤的。
  锅中大量开水、少许小茴香、八角、白芷、桂皮、香叶,酱油四勺、料酒一勺、大火烧开后下焯好水的肘子、加入葱、姜,小火焖煮一个半时辰。
  几人重复着动作,一个个肘子被放进锅里炖煮,忙的不可开交。
  至于准备的几道素菜都是简单寻常的,素菜练习多做得多,哪怕是帮厨都能做得好,做不好的帮厨这会也不太可能继续让跟着学厨,早就让人去加工坊干活了。
  江孜这边为了婚宴忙得热火朝天,江谌那边也没闲着。
  为了迎亲,江谌也是早早起了床,他本就生得高大硬朗,穿上一身新郎服,倒是添了几分柔情,与他一起去迎亲的都是跑商队伍的兄弟,一个个都是虎背熊腰的,看着就不太好惹。
  忙碌婚宴的江孜是没法一起去迎亲了,于晓静拉着于晓毅自告奋勇,说是自己是代替江孜去的,难得的一大早就起来了,打着哈欠就跟上了迎亲队伍——没办法,清河县离得远,要赶着吉时回来,就得早早的出发。
  迎亲队伍一路朝着清河县,差不多午时才到,停在胡家宅子门前,胡家的亲朋都在,鞭炮声与喜乐声不断,热热闹闹中还有旁观的路人们讨喜糖,于晓静毫不吝啬,一把把的喜糖往外撒,还有用红纸包裹起来的一文钱铜板的红封跟着洒落,一文钱的铜币不多,就是个好兆头罢了,更何况这一把把的撒出去,也不少了。
  按照惯例,新娘子哭嫁由兄长备上花轿,新郎则要作诗射箭,江谌小时候跟着江父读书,是要些天赋的,为了成亲这一日准备许久,一首迎亲诗可难不倒他,还有胡家人要求的对诗,都不需要其他人帮忙,江谌一个人都对得上,于晓静都在一旁和于晓毅小声议论——如果阿谌哥能一直读书,这会估计早就考上举人进京当官了。
  最后还要射箭,江谌力气大,也曾跟着村里的猎户进山狩猎,自然也是不成问题的,为了寓意祈福,一共要朝着天、地、远处各射一箭。
  一身嫁衣,头戴盖头的胡晴儿很快就被背了出来,她是胡家唯一的闺女,哪能这么轻易就让江谌娶走,胡家年轻一辈的都一哄而上,哪怕是迎亲队伍里的人个个看起来就不好惹,他们也不认怂,拦在前头各种为难。
  不过江谌有耐心,好脾气的应付着,封着铜板的红封塞了一个又一个,连于晓静都要急了,这群人可算是让了路,让胡晴儿稳稳当当的坐上了花轿,花轿上还挂着铜镜辟邪。
  午时,江谌领着迎亲队伍,轿夫抬着花轿绕着清河县走了一圈,封着铜板的红封和喜糖撒了又撒,热闹得清河县的百姓都来围观。
  等到离开清河县,大家就加快了脚步,必须要在酉时之前赶回方山村,毕竟先要走了过门礼才能拜堂成礼。
  第611章、江谌的婚礼(六)
  "迎亲队伍临近方山村的时候,宴席上都快坐满了,正餐前备好的槐叶冷淘大受好评,果盘、果茶、点心、都已经陆陆续续的上完了。
  率先赶回来的于晓静跑来通知江孜:“阿孜,还有一刻钟,迎亲队伍就要进村了!”
  “行,你赶紧回去,先换身衣服,满身都是汗。”江孜只喝她说了两句话就回了厨房,先叫人将温在灶台上的佛跳墙端出去:“记住,等所有菜都上完了,再安排人去掀开盖子。”
  佛跳墙香味霸道,全都封在坛子里了,还没正式开席就提前掀开盖子,味道散掉就那么好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