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00节

  什么风景是没有的,反而吹了一脸的灰土。
  愤然放下车帘,江孜干脆捧着话本看起来,是本鬼怪杂谈,什么稀奇古怪惊悚可怕的传说都有,江孜看着看着有些害怕,可越怕越想看——或许今晚她应该找胡晴儿睡一屋。
  这谁敢一个人睡?!
  中午没能赶到久云县,江谌找了一片宽敞的空地停下休息,背后便是阴凉的树林,太阳晒得人头晕,江孜躲在树下,扇子是一刻不停的扇着风,商队的人各自忙碌着,点燃篝火,铁锅热水,泡上一碗泡面,选上自己喜欢口味的料包,再舀一些香菇肉酱,吃起来真的是香喷喷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热了,吃完热出一身汗。
  “等到了县里,咱们买些面条,带在路上做凉面吃,肉酱拌一拌就行!”江孜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发誓不想再这样热的天气吃这种热乎乎的汤食。
  虽然方便,但是太热!
  第548章、久云县(一)
  到久云县的时候,已经是未时了,正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车厢里简直像个火炉子,江孜实在是受不了了,刚进了久云县,还没到客栈就叫停了马车。
  “我可真受不了了,真的太热了。”江孜热得满脸通红,仰着头问还坐在马车外边暴晒着赶着马车的江谌:“哥,去哪家客栈,我们走着去客栈找你们。”
  “还是福源客栈,说是在久云县有家分店。”江谌说完就扬起马鞭带着车队往前走,他们也热得很,一点也不想再耽搁了。
  肖茹和胡晴儿也都下了马车,三个人专挑屋檐阴凉处走,天气太热,街道上也没多少人,偶尔瞧见几个小摊,个个都摇着蒲扇,见着人了,叫卖声都不大。
  “久云县离平乡镇也就三个时辰的路程,怎么比平乡镇热了这么多。”肖茹已经换了两块方巾了,擦了又擦,那句女人是水的话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江孜和胡晴儿就都还好。
  “阿茹,这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就你这个样子,接下来几个月怎么过?”江孜看着她直摇头,肖茹无奈:“熬着呗。”
  诶,无比怀念风扇和空调。
  问了路人,江孜三个顺利找到了福源客栈,江谌等人已经安置好,坐在大堂喝起了凉茶,看到她们就赶紧打招呼:“快过来和些凉茶。”
  井水冰镇过的凉茶简直是救命良药,江孜一口气灌了大半杯,总算舒坦了几分。
  “你们还不如坐在马车上过来快得多。”江谌给几个女孩子续了杯凉茶,又道:“刚听跑堂的小厮说,久云县往年都这样,兴许是地理位置的问题,就是比周边要热得多,所以他们这边晚上更热闹,时常热闹到子时都有不少人在外头,一会咱们就在客栈休息,吃过晚饭了,再去码头上摆摊淘货。”
  “这么热的天,只怕屋里十分闷热。”江孜叹气:“一会叫小厮送些井水去屋里,往地上撒些,再放几盆在屋里,好歹降降温。”
  几人坐在大堂里喝着凉茶聊了会,就打算起身去各自的房间歇会,江孜也是困得很,摇着蒲扇迷迷糊糊的睡了,等醒来的时候,身上都是一层薄汗,睡也没睡好,直到叫小厮送了些温水过来简单擦拭了一下。才不觉得浑身黏糊。
  或许是天热,这里的菜式以凉菜为准,按照小厮的推荐,有之前在平乡镇吃过的红油云丝,金针菇拌豆苗、蒜蓉茄子以及酸辣冷汤面。
  红油云丝与平乡镇做的味道相差无几,一样的微辣咸香不油腻。
  金针菇拌豆苗的做法一瞧就很简单,估摸着焯水以后就放了些醋和生抽以及芝麻油调味,吃起来非常的脆爽。
  蒜蓉茄子是唯一的一道热菜,蒸得软烂的茄子铺满蒜蓉酱,浇上热油爆香,蒜香非常浓郁。
  最让江孜喜欢的就是这碗冷汤面了。
  这样热的时候,吃一碗冰冰凉凉又酸辣过瘾的冷汤面是多么畅快的事情——尤其是这味道也是极好的。
  “回头咱们路上也做冷汤面吃。”江孜喝了一口酸辣冰凉的汤汁,一脸的惬意:“没有井水,就用咱们带着的凉水就好了,现在天热,咱们带的那些肉酱上层的厚油早就化开了,直接舀些肉酱用凉水冲开,再倒些米醋做成冷汤就好了,面条现煮,煮好也是过了冷水,就可以放进冷汤里直接吃了。”
  “你之前还说吃凉面呢。”胡晴儿调侃江孜,江孜眨眼:“咱们估计也会不少时候是得在外面吃,轮着来被,都能吃上的。”
  路途上虽然辛苦,但是辛苦中若是来些美食,就能消减一大半的疲惫呢!
  吃过饭已经差不多是酉时,正值黄昏时候,天空并不晦暗,云层之间染上漂亮的橘红色,与蔚蓝的天空衬托在一起,瑰丽得犹如一副绚丽的油画,美不胜收。
  江谌领着人去整理货物,架着一辆马车去码头,江孜三个姑娘家选择慢悠悠的一路逛过去,白策依旧跟在她们身后。
  久云县的傍晚果然热闹,路边的小摊都出摊了,叫卖声不断,江孜和胡晴儿仔仔细细的看过去,企图能找到些好东西,只可惜都是些常见的,想来少见且优质的东西,还得是去码头上去掏。
  “要不,咱们还是快些去码头上吧。”胡晴儿提议,只是话音一落,肖茹有些兴奋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姑娘,你们瞧那个摊位上的布匹,好好看呀。”
  她说的是个摊位离得有些远,围了不少人,是个专卖布匹的摊位。
  “似乎不错,咱们去瞧瞧。”胡晴儿看了一眼,拉着江孜快步走过去,肖茹却又被旁边卖首饰的小摊位给吸走了目光,拿起一个素银圈在手上比划了两下,摊主笑眯眯的:“小姑娘,这素银圈没什么花样,但是胜在样式简单,做工也算是精致,价格也不贵的。”
  肖茹下意识的摆摆手,她现在是月钱,可是阿娘说了要留着银钱日后赎身,姑娘很好,她脱了奴籍照旧还是能跟在姑娘身边,伺候姑娘。
  “喜欢就买。”白策突然凑了过来,摸了摸肖茹的脑袋,完全不容拒绝:“我还没送过你什么礼物,这就当时我提前送你的生辰礼了。”
  摊主自然是高兴的,赶紧报了价格,肖茹犹豫片刻,小声道了谢。
  布匹摊位上是一位中年女人与她的儿媳妇,都是自家织的布匹,主要以细棉布和细麻布为准,棉布和麻布都是十分轻便透气的布料,只是和棉布的柔软相比,麻布摸起来还是更要粗糙些,织布的人显然手艺极好,摊位上的这些布匹无论是细棉布还是细麻布,都织得平滑细密,且都是十分鲜亮的颜色,还有不少的图样。
  “婶子,你说下月家中有喜事,那定然是要用这正红色才好,你瞧瞧这一匹,可是鸳鸯戏水的样式,不是正合适?你就拿这一匹细棉布的,媳妇入门也能知晓你家疼人呀,咱们家的做工在久云县可是出了名的好,你买了绝对不亏的。”
  “婶婶,你要给你家小儿子做身衣裳庆祝生辰?那就选这天水蓝的如何?上面纹得翠竹图样呢,日后你家小公子定然如竹般坚韧挺拔呢!”
  第549章、久云县(二)
  摊位上,梳着妇人发髻的姑娘看起来和江孜差不多大的年纪,真正是能说会道,哄得人眉开眼笑的,个个往外掏钱。
  “两位姑娘,可有看中的布料?这可都是我儿媳自己织的,不说能跟那些专卖布料的铺子比,但是这样的做工可都是难得一见的。”摊主收着银钱,瞧见江孜和胡晴儿,赶紧打起招呼来,江孜摸了摸一匹鹅黄的细棉布,是双鱼纹的,寓意生活富足、连年有余、
  “你这的布料都是怎么卖的?”胡晴儿问价,她对这个摊位的布料很满意,要知道一般路边摆摊售卖布料的价格是肯定比铺子里便宜的,但是缺点就多了,一是纯色无图样、二是做工一般有的甚至粗糙。
  但是这两个缺点,这家摊位上的布料都没有,纯色的布料不是没有,但是有图样的布料也不少,做工平滑细密,至少也属中上等。
  “不同色彩不同图样不同料子的价格那都是不一样的,姑娘你手上这匹鹅黄双鱼纹细棉布是六百八十文钱。”摊主看着江孜正在观察那匹鹅黄的布料笑着回答,一般纯色细棉布在六百文一匹,鹅黄属于比较明亮的色彩,再加上图样,六百八十文钱不算贵。
  “婶子,如果我多买些的话,能不能便宜些?”江孜又拿起一匹水红色芙蓉花纹的细麻布看了看,依旧非常不错的做工。
  “咱们这价格很便宜了,在这久云县摆摊很久了,我这做工和价格大家伙都是知道的,不议价。”摊主笑着拒绝,语气还是很和气的,胡晴儿见状直接说明来意:“我其实是外地商队的,觉得婶子你这布料很不错,想要批量买些,若是您愿意的话,日后定期来您这拿货,就是批量的话,价格还是想要谈一谈的。”
  “姑娘,老实说,之前也有外地商队的想要找我们买布匹的,可是我们家就三个人会织布,还要织上图样,因为麻烦,每月织出来的布料并不多,没办法给你们批量拿货的。”摊主还是拒绝了,顿了顿又道:“最近家中所有的布料都在这里了,也不过二十来匹布料,价格也已经很便宜了。”
  话说得很明白了,不能批量拿货,不给议价。
  江孜和胡晴儿对视一眼,胡晴儿开口了:“行,除了现在这些婶子们想要买的,摊位上的剩下的我都要了,麻烦看下一共多少银钱?”
  “行,那要麻烦两位姑娘稍等一会。”摊主显然也有经验了,估计以前也遇到过外地商人,不急不忙的开始清理起摊位上的布料,除去现场已经被调走的,剩余十匹细棉布,十三匹细麻布,每批颜色和图样都不一样,算出来的价格一共是一万三千叁佰文钱,即十三两三百文。
  “那得借用下婶子你的推车,帮我们把这些布匹送去福源客栈可好?”胡晴儿直接结清账款,又指了指白策:“离这里也不远,我让我们白叔随你们一起过去。”
  说罢,江孜又补充了一句:“白叔,你先跟这位婶子去把这些布匹放回去,我们几个就在这里逛逛,等你过来一起去码头。”
  白策和摊主还有她儿媳妇整理好摊位上的布匹,推着离开,肖茹跟在江孜和胡晴儿身后继续逛着小摊位,只是时不时抬手看看手腕上的素银圈,心不在焉的样子让江孜一下子就瞧出来了,笑着问:“刚买的?很喜欢?”
  “白叔送的,说是我生辰快到了。”肖茹小声回答,江孜挑挑眉,问:“你娘和白叔,你有什么意见?没意见的话,我觉着等咱们回去了,可以给你娘和白叔举办一场婚礼,热闹一下。”
  “婚礼?我,我没什么意见啊。”肖茹眨了眨眼,回答得很认真:“只要阿娘高兴就好了。”
  “那挺好的,到时候我也来讨杯喜酒。”胡晴儿听见了,立刻笑眯眯的扭头过来:“讨份喜气。”
  “还讨份喜气?等这次回去,也差不多该我们讨你的喜气啦!”江孜见状立刻笑道,胡晴儿难得的红了脸,轻哼一声:“别在外头瞎说,我和你哥还没确定呢。”
  “哎呀,差不多了,我看我哥攒了不少银钱,这次回去肯定能在镇上或者县里买个宅子,到时候就可以把晴儿姐姐你娶回家了。”江孜调侃,胡晴儿掐了她一把,说说笑笑的又逛了会,白策回来得很快,几人见也耽误挺久了,怕江谌担心,赶紧往码头去。
  黄昏渐渐散去,微风轻拂冲散热意,带来丝丝凉意,夜色渐深,街头巷尾房檐上的灯笼都亮了起来,码头更是热闹,摊位上都挂着灯笼,昏黄的灯光与来来往往的人群,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繁华与热闹。
  “这可比咱们去过的夜市都要热闹呀。”江孜看得眼花缭乱,拉着胡晴儿跑去专卖木雕的摊位,对那美人戏猫的木雕屏风十分喜爱,摊主还在灯光下拿着刻刀在雕刻着手中的木头,有人问价时才会抬眼回几句话,江孜实在是没忍住问了价,得到五两银子的价格时,顿时收了心——虽然确实雕刻得很好很精致,但是五两买个木雕,对江孜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倒是胡晴儿有些兴趣,与摊主交谈起来。
  可惜就像那卖布匹的婆媳差不多,这位摊主家中只有他在雕刻,每一件木雕耗时耗力,产量自然不多,价格上让位并不多。
  可是他要价高,问得多,买的少,胡晴儿还是很想要买下的,就跟摊主你来我往的说了许久,最后以五十两银子将摊位上的十三件木雕全部买了下来。
  最后,问摊主要了家中地址说是如果还需要的话就去找他,还还找摊主要了一个竹筐,小心翼翼的将木雕放进去,由白策背着,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一边走还在跟江孜说:“我上次跟你哥出去半个多月,沿路看到不少卖木雕的,可没这人雕刻的精致好看,贵是贵了些,但是咱们总要卖些精品吧?每样木雕利润一到三两肯定没问题的。
  第550章、久云县(三)
  等她们找到江谌的摊位时,江孜发现他们在卖菠萝,一人负责削皮切块,一人负责加盐水,盐水装在木桶里,已经用了一半了,卖的还不错,一个菠萝二十五文钱,尝过的都说好吃。
  “我们带了五十个菠萝过来,卖得不错,等咱们回来的时候再去那边多买一些。”江谌跟江孜说着,摊位上来了客人,他又赶紧忙去了,胡晴儿在帮忙,江孜和肖茹根本没办法靠近,干脆放弃帮忙:“哥,我和阿茹去逛逛。”
  “行,注意安全。”江谌忙里偷闲嘱咐了一声,江孜摆摆手:“放心,白叔在呢。”
  虽然入夜,久云县的码头仍旧是热闹得很,有不少卖吃食的摊位,江孜拉着肖茹直奔饮子的摊位,摊主大伯乐呵呵的向她们介绍:“小姑娘,我这有酸梅汤、薄荷饮,梨膏饮、紫苏饮和姜蜜水,都是冰镇的哟!”
  冰镇的!竟然是冰镇的!
  江孜眼睛发光:“大伯,我要酸梅汤!我们人多,要九杯,六杯帮我送去那边的摊位!”
  “行!一会就给你送过去!”摊主答应得毫不犹豫,掀开木桶,舀了一大勺倒入竹杯递给江孜,竹杯入手冰冰凉凉的,果真是冰镇的。
  摊主还在继续装杯,肖茹和白策也各拿了一杯,江孜喝了一口,只觉得凉爽极了,有些好奇是如何冰镇保温的,又望向装着酸梅汤的木桶,这一瞧才发现原来这木桶是有夹层的,夹层里放了冰,保温得不错,冰化得慢,能一直镇着木桶里的饮子。
  这年头冰可不好弄,她想在方山村的庄子弄个冰窖的,找了乔珉瑄和齐叶帮忙,还不知道有没有结果。
  或许,等她回去的时候,冰窖就弄好了?
  就是估摸着要花点不少银两。
  冰在古代,算得上极为昂贵东西之一。
  手上一杯冰饮,才是逛街的正确姿态,江孜晚饭是没少吃,可女孩子都有好几个胃,一路逛下来,和肖茹分了一份糖蒸酥酪,是羊奶做的,入口很是细腻甜润,还买了银丝糖,其实就是龙须酥,细丝万缕的,入口酥松绵甜,没有一点残渣,很好吃而且江孜不会做,不会做的东西对她来说就更好吃了,忍不住买了一斤,打算路上慢慢吃。
  另外还买了刷了蜂蜜有些甜腻的脆皮年糕,清清爽爽的鱼丸汤和炸得酥酥脆脆的蘑菇,撒了些辣椒面,超级香。
  吃得开心的江孜和肖茹最后是被胡晴儿叫来找她们的大强给带回去了,回去还是选择走路,实在是撑得慌,散步消食。
  夜里悄无声息的下起雨,早上仍旧未停甚至似乎有变大的趋势,早膳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味道一般,江孜拌了些自己做的香辣虾酱,瞬间觉得还能再来第二碗。
  江谌担心路上不好走,打算在久云县多停留一天,不少同住在福源客栈的外地商人们凑到一起互相查看携带的物资,干脆的就在客栈里开起了小型交易市场,互相交换或者购买各自的货物。
  有昨天在码头试吃过菠萝的商人来找江谌,想要买上两百个,两人坐着你来我往的,最终以一个二十二文钱的价格卖了八十个菠萝给那人,江谌顺带着从他那收了些做工精美的泥人和绿象牙五色头梳。
  除此以外,江谌还找小厮要了热水,泡了一碗方便面,引来了在场不少人都围了过来,纷纷想找江谌订货。
  “出门在外,哪里会带这么多存货,不过我开了一家商行,专门就是批发各种货物的,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商行采购。”江谌笑着,又叫人拿了几十包的方便面和酸辣粉,每人分上几包:“这些就送给各位,先试试看,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就可以去商行看看。”
  江孜同胡晴儿感慨:“我哥现在还挺厉害的啊,这宣传不错。”
  “越来越像个做生意的样子了。”胡晴儿笑着点头,丢出手上的纸牌:“三个十带一对三,我可只剩两个牌了。”
  她们正在角落的饭桌上玩地主,胡晴儿今天的手气极好,每一局的牌都好得很,她又是个会玩的,已经连赢三局了,把肖茹给愁死了:“哎呀,我还只出了一张牌呢!”
  江孜也觉得自己累了,叹气:“还剩一对是吧?出了吧,都要不起了。”
  连赢第四局的胡晴儿笑眯眯的从江孜和肖茹手上各收了两枚铜钱——她们玩得很简单,输一把就是两文钱,就是意思意思,赢了钱的人到时候可是要请客的。
  贺远很感谢,又怕唐突,小心翼翼的询问是否能教教他,江孜和胡晴儿对视了一眼,倒是没拒绝:“行,那我教你。”
  胡晴儿仔仔细细的将斗地主的规则跟贺远说了一遍,又让贺远看着她们玩了一局。
  “姑娘,你们这扑克牌可卖?我想多多收一些。”贺远当即就兴奋了:“如今休闲打发时间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如今出些新鲜玩意,肯定能大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