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57节
“没事,不疼的。”江孜揉了揉江源的脑袋,把他头发被揉得乱七八糟的,挺注意形象的江源小朋友抱着脑袋就跑到张宁宁身边告状:“宁宁姐姐,阿姐把我头发弄得乱七八糟。”
张宁宁笑着给小家伙整理头发,傅老爷子走近了些,开口就是略带责备的语气:“阿瑾,你怎么照顾阿孜的,扭到脚还是小事,若是摔下去怎么办?慈光寺的病坊就在东边,你赶紧送阿孜过去看看,涂些膏药之类的。”
“好。”傅怀瑾刚刚答应,正想要弯腰下蹲继续背江孜,就见江谌走过来抓住了阿孜的胳膊,语气不是很好的开口:“我背你,多大的人了,还能把脚扭了。”
“其实也没什么事。”江孜说着,轻轻的抬了抬右脚,忍不住就痛呼了一声,简直是当场自己打脸自己,对上江谌难看的脸色,瞬间什么也不敢说了,非常顺从的趴在江谌的肩上,江谌也只是打了声招呼,抬脚就走,傅怀瑾赶紧跟了上去。
病坊是寺庙专门收治穷苦病人的地方,可以说是不收钱的公益医院,所有的收支由寺庙承担,大夫便是寺庙里懂得一些医术的和尚——这也算是佛教传播手段之一了。
第427章、佛会(四)
给江孜看扭伤的是个大约五十来岁的和尚。
“稍微有些严重,但是也没什么大碍,庙里有一副草药还不错,捣碎了敷在扭伤处,平时尽量少走动,大约七八天就能好的差不多了。”妙清和尚是病坊的主事人,旁边站着个十来岁的小沙弥,听到他的话立刻就出了房间,很快就提着十几包草药和一个捣药的药臼进来,递给了江谌:“草药捣碎,早晚各一次。”
“谢谢。”江谌接过道谢,走到江孜面前,打开一包草药,倒入药臼里开始帮她捣碎,傅怀瑾则走上前与妙清和尚交谈,说着就随着他们一起走出了房间,江孜明白,这肯定是要去给香火钱了——寺庙的病坊是专为没钱的穷苦人家看病的,虽说是免费的,可真免费也很难支撑起这个病坊的,并不是所有的草药都能从山上摘下来,总要买一些的,药材昂贵,开支也不少的,钱从哪里,自然是因为庙里有香火钱。
等敷完药,江孜就催着江谌先去慈光寺正厅去参加课诵,所谓课诵其实就是念经,敲木鱼诵读经文拜佛行礼,一般早晚各一次,因为今日有佛会,等课诵结束就是佛会讲经。
然后便是佛光寺的素斋。
听说味道极不错。
只有初一十五或者举办佛会的时候才会对外开放,平时想吃都难。
无聊坐了会,估摸着课诵时间该结束了,江孜便站起来准备去前厅,虽说听讲经也不一定有意思,可一个人呆在这里更没意思,她甚至都有些犯困了。
刚站起来,房门就被推开,傅怀瑾走了进来,身旁跟着江源和于晓静。
“阿孜,你没事吧?我之前听说后山有个瀑布,很多人在那里求水,我跟我阿娘爹爹过去看看,回来就听说你扭伤了脚,还疼不疼?都怪傅怀瑾,连人都照顾不好,当时我就应该陪在你身边的。”于晓静一进来就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最后将手上的竹筒塞给江孜:“呐,我们求的就是这个,说是佛水,也不知道真假,总归是好的,你喝一些呗,保佑你扭伤赶紧好起来。”
“行行行,谢谢我们家晓静。”江孜非常捧场的打开竹筒喝了两口,山上的山泉水清澈甘甜,若是用来煮茶味道肯定很好,但若只是为了煮茶,也没必要费这个劲。
“阿姐阿姐,你的脚还疼得厉害吗?傅爷爷说若是疼得厉害就别去参加佛会了,佛祖不会怪罪你的。”江源小小的身子挤到江孜身旁,扯了扯她的衣角询问,江孜弯腰捏了捏他的脸笑:“没事,阿姐跟你们一起去参加佛会。”
“好吧。”江源有些泄气般的垂着脑袋:“我觉着佛会好无聊,听得我犯困。”
“不可以乱说,对神明佛祖要有敬畏之心。”傅怀瑾走过来牵起江源的手,让他离江孜远了几分:“你阿姐伤了脚,你离远一点,小心点总没错。”
江源乖乖点头,奶声奶气的:“阿姐,你要快些好起来,你答应过我,等到下雪的时候,你要陪我堆雪人的!”
“好!”江孜笑着应了,由于晓静扶着,慢吞吞的往外走,或许是妙清和尚给的草药真有用,她觉得脚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疼了。
开佛会的正厅离病坊有些距离,江孜走的慢,到的时候正厅已经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最前面是跪拜在蒲团上的众位僧人,敲击着木鱼,低喃经文,才刚到的江孜就体会到江源说的犯困——佛会还没开始,听几句经文就犯困,那一会不会真睡着吧?
想到这里,江孜扯了扯于晓静的衣袖,小声道:“这还没开始,我就感觉自己开始犯困了,一会我要真打瞌睡,你可得叫我。”
于晓静讪笑两声,声音比江孜还低:“刚刚课诵的时候我就打瞌睡了,还好我睡觉向来规矩,从不打呼,不然可真是丢死人了!”
……
她是扭到脚,又不是摔到头,到底是哪里想不开,怎么会想着让于晓静来盯着她不打瞌睡?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两个人都犯困打瞌睡。
真庆幸自己也不打呼。
“阿瑾,一会我要打瞌睡,你可得把我叫醒。”江孜果断改为求助傅怀瑾,傅怀瑾好笑的应了一声,在前面带路,这一路走着,就到了人群最前方,那群僧人的后一排。
这个位置也真是没谁了。
他们到底是来得有多早?她明明看到有好些人在他们前面的,竟然还能占据这么好的位置?
许是江孜无语的表情太过明显,再加上于晓静可是江孜最好最了解她的小姐妹,能看不懂江孜的表情?
当即她就扯着江孜的衣袖,把人拉得靠近些,在她耳边小声嘀咕:“要说女孩子嫁得太好也不行,傅老爷子还真是人人敬重,这前排的位置,可是庙里特地为老爷子留的呢,咱们这么沾了你的光。”
“我还没嫁,谢谢。”江孜露出一个假笑,这个光不沾也罢!
于晓静不以为然的摆手:“也没差了,总之,这个位置实在是太打眼了,咱们都得小心谨慎些,可千万别睡着了。”
可是打眼又怎么样?跟傅老爷子说他们几个呆在后面就行?省省力气,前排的好位置,别人可是求都求不来呢!
因为江孜扭伤了脚,其他人都是先行跪拜菩萨,双手合十祈愿,然后规规矩矩的跪坐在蒲团之上,只有江孜是站在那里鞠躬祈愿求佛,然后被于晓静扶着小心翼翼的坐在蒲团上,看起来就比旁人舒服的多。
慈光寺是附近最大最有名气的寺庙,香火旺盛,整个寺庙修建得金碧辉煌,正厅里的菩萨佛像慈眉善目,悲悯的目光俯瞰众生,四下静谧,只有香烛香火燃烧的香火气和僧人们的低声诵经声,这般的氛围,倒是让江孜难得心静了几分。
以前她便信佛,如今重生来到这个古代,对这些鬼神佛祖更是多了一份敬畏。
第428章、佛会(五)
佛会持续了半个时辰。
江孜并没有犯困,甚至听得意犹未尽,她从来不知道原来讲经这般有意思,讲经的僧人引用各种典籍经书里的例子,偶尔还会与听众交流沟通,并不是一味的诵读讲经。
“这可比之前的课诵有意思多了。”于晓静也是同样的感受,两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正厅里的人群渐渐散去,傅老爷子去找主持,主持妙虚正站在之前讲经的几个僧人身旁,似乎在跟他们讨论着此次佛会讲经是否成名。
江母和于婶担心江孜的脚,来到江孜身边关怀的询问了好几遍,然后于婶就毫不客气的指挥着于晓静:“今天你得好好陪着阿孜,不许乱跑,要是阿孜有什么事,我就找你算账。”
“阿娘,你找错人了吧?阿孜可是跟傅怀瑾在一起的时候扭到脚的!”于晓静愤愤不满的指向被她勒令不许靠近江孜的傅怀瑾,傅怀瑾非常认真低头认错:“江姨、于婶,这次确实是我的问题,没有照顾好阿孜。”
“没事,也是阿孜自己毛手毛脚的,你别放在心上。”江母并不在意,索性没发生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情,再说,自家的女儿自家知道,她家阿孜多数时候瞧着稳重,可也有小孩子气的时候,同样是咋咋呼呼的,不小心些扭到脚,哪里能怪傅怀瑾?
几个人站在原地说了会话,等傅老爷子回来时,妙虚主持就跟在他身旁,这位主持年纪不小了,瞧着慈眉善目的,仿佛是这寺中佛像相处久了,身上都有那股佛祖悲悯众人的气质。
“各位,今日寺中有素斋,我已经让小沙弥们备好在后院厢房,就劳请大家移步前往用膳。”妙虚主持双手合十,微微低头,语气淡然。
“麻烦主持了。”江母上前扶住傅老爷子,与妙虚主持道谢,一群人就在妙虚主持的带领下一路前往后院。
“今日寺中繁事杂多,贫僧需要前往,无法亲自招待诸位了。”妙虚主持将他们送到厢房,留下一名僧人便离开,傅老爷子摆摆手,让那位僧人离开忙碌,他们自行用餐便好。
厢房宽敞,外室的圆木桌上已经满满当当的。
“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刚好我饿了。”于晓静扶着江孜走到桌边坐下,眼睛放光般的盯着桌上的饭菜,指着面前一碗羹汤问:“这是什么羹?怎么绿油油的?”
傅老爷子常来慈光寺,用过不少这里的斋饭,他笑呵呵的向于晓静解释:“那是剁碎的萝卜菜和芋头煮的汤,你尝尝看,味道很好。”
“萝卜菜?”于晓静眨眨眼:“就是那个萝卜叶子?那也能吃?我们都拿去阿孜的加工坊喂猪啦。”
江孜默默的给自己盛了一碗萝卜叶芋头汤,然后抬头就对上了于晓静疑惑的眼神:“阿孜,你没说过萝卜叶子也能吃呀。”
她能说她把这茬给忘了吗?她又不去地里的,每次送来的白萝卜干干净净的,哪有什么叶子。
“我又不是什么都知道的。”江孜低头喝了口汤,芋头煮得烂烂的几乎要融入到汤汁里,软糯香甜,味道很不错。
“也是,那我也来一碗,味道怎么样啊?”于晓静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理由,也给自己盛了一碗,江孜回了句挺好喝,又把目光放在其他的菜式上——主食是一大碗的罗汉素面和素菜包子,配菜是翡翠豆腐卷、炸萝卜素丸、素蒸鸡、素三丝、糖醋莲藕、白菜木耳、黄豆炒咸菜,干煸甜笋、素回锅肉。
爬了几千个台阶的众人早就饿了,江孜也不例外,每道菜她都尝了一遍,最后偏头看向于晓静:“难怪都说慈光寺的素斋难求,味道是真的好。”
“对呀对呀。”于晓静非常敷衍的点头,伸手拿了个素包子咬了一大口,塞得脸颊都鼓起来像个小仓鼠,江孜收回视线,她就不该找于晓静说话,这丫的就只顾着吃。
算了,不如继续吃。
这次江孜夹了一个翡翠豆腐卷。
生菜叶上放着一层豆腐皮,再来一层蒜蓉辣酱,裹起来放上蒸锅上蒸上一刻钟,最后上菜前淋上些酱油便好了。
入口是清脆爽口的,又抹了一层蒜蓉辣酱,香香辣辣的味道极好。
如果她盗版一下这些素菜,会不会不太合适?
改良下,这翡翠豆腐卷中间抹些肉酱味道肯定更好,就变成翡翠豆腐肉酱卷。
“想什么?吃饱了吗?再来个素包?”傅怀瑾就坐在江孜右侧,看到她盯着桌上的那些素斋眼睛都不眨,也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还以为是盯着那些素包,抬手就准备帮江孜再夹了个素包。
“不用了不用了,吃饱了。”江孜赶紧拦住他,倒是于晓静不客气,把自己的碗递了过来:“谢谢,我想要一个。”
那素包子离得远,想要夹还得站起来,傅怀瑾都已经用公筷夹上来一个,她不要白不要。
“好。”傅怀瑾还挺给面子,真就给于晓静夹了个包子,他对江孜身旁的女孩子一向比别人都要友好许多,绝不会像对待陌生女孩子那样冷淡避嫌,虽然于晓静老是挑刺——但不敢得罪,要是去阿孜面前说他坏话怎么办?傅怀瑾对此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可不能因小失大。
众人吃过饭,就去僧人们安排好的厢房各自休息,江孜和于晓静住在同一间,两人都有午休的习惯,爬山又消耗体力,两个人进了厢房就脱了鞋脱了外衫,打着哈欠躺下了。
山上比别处冷,寺庙厢房里准备的被子偏厚一些,很干净,染上了几分香火檀香气味,闻习惯了还挺好闻了,也挺助眠的,江孜没跟于晓静说上几句话就睡过去了,等到醒来已经是半个时辰以后的事情了。
敲门的是傅怀瑾和江源,小家伙没什么顾虑,扒开房门就往里冲,傅怀瑾只好站在门外叮嘱:“阿源,慢些,小心别摔了,不许爬床上,别碰到你阿姐的脚。”
第429章、除夕夜(一)
今日是除夕,佛会结束,吃过斋饭又休息了一会,等回到方山村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落日余晖铺满大地,走下马车的傅老爷子不由感慨:“今年会是个好年。”
但愿每年都是个好年,这应该是所有人的愿望。
回到江宅,江源吵着要挂灯笼,江谌和傅怀瑾都被他缠着叫走了,傅老爷子和江母坐在院子里,起了一堆篝火,舒舒服服的烤着火喝茶,江孜则是去厨房忙着准备年夜饭了。
菜单是早就定好的。
鱼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年年有余,简简单单的做成清蒸的便好。
两个炖菜火锅,一个腊肉冬笋火锅,一个排骨萝卜火锅,再择些青菜,可以放进火锅里煮着吃。
汤是抓了自家养的一只老母鸡,加些菌菇和红枣清炖,极有营养且味道也是好的。
再就是蒜蓉粉丝蒸虾、鹌鹑蛋红烧肉、清蒸珍珠莲藕猪肉丸、卤味拼盘、香菇白菜。
刚刚凑个十全十美。
配菜早就准备好了,下人们的年夜饭也是同样的菜式,只是掌厨的不可能是江孜,她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准备几十号人年夜饭,她只准备自家要吃的这一桌。
鸡汤是早上就炖好了温在灶台上的,江孜先做的是排骨萝卜火锅,她先将烧了一锅热水将排骨焯水,林荷就站在她旁边的灶台前,听着江孜口头教学在做腊肉冬笋火锅。
“腊肉冷水下锅煮上几分钟,煮出盐分和油脂,腊肉外层其实不太干净,焯水的腊肉捞出来冷却一些,再用温水清洗,要不停换水,换到洗出来的水变得清澈些就好了。”
一边说着话,江孜一遍往锅里热油,爆香葱姜蒜和八角香叶桂皮,再加入江孜自制的火锅底料炒出红油和香味,倒入排骨翻炒均匀,加水没过排骨,等水烧开。
这时候,林荷已经将洗好的腊肉切片放好。
“锅里热油,葱姜蒜和八角香叶桂皮爆香,加入腊肉炒香,加水没过腊肉,再倒入酱油就可以,腊肉本身咸味重,就不要再加盐了,火锅会越煮越咸。”
说话间,锅里的水已经煮沸,江孜倒入酱油和适量盐调味,炖煮十分钟,最后往锅里加入切成块的白萝卜继续炖煮一刻钟就可以出锅了。
“这样两道火锅就做成了,不难的。”江孜拍拍手,叫来旁边帮忙烧火的小丫头:“那边的腊肉火锅里等水沸了就把冬笋全部倒进去,煮上一刻钟就改成小火温着,这边的排骨萝卜火锅在煮上一刻钟也改成小火温着。”
清蒸鱼八分钟极可,热着吃才是最好,所以得放到最后面,其他的那些菜式平日里也都是常做的,卤味更是早早就卤上了,是在加工坊那边做的,村里人有闻着香味跑过来说要买一些回去的——今年的方山村村民大多数都算是过了个好年,往年哪有人直到除夕了还在收他们自家种的青菜或者鸡蛋?村里最贫困的几户人家都在江家做长工,还有江家给的木炭,有不少人家偷偷拿出去卖了一些换了不少银子,都在这一个村里,瞒是瞒不住,也不是什么大事,给了就是他们的,卖便卖呗,甚至到最后江孜干脆直接说收了他们得木炭,她也是担心自家要供着那几亩地,木炭不够用。
身上有不少的余钱,自然是愿意过个好年。
加工坊趁机倒是赚了不少,除了卤味,还卖了不少饺子,素馅的冬笋香菇、韭菜木耳鸡蛋、肉馅的有猪肉大葱、猪肉玉米、猪肉莲藕。
听张宁宁说得亏是加工坊的人手够多,一边包一边卖,卖给村里的价格也便宜,几乎每家每户都来买了,几千个饺子是卖出去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