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64节
张宁宁产生这种感觉已经不止一次了。
或许她真的得跟江姨提一嘴了。
一旁的于晓静还想说什么,于晓晨一把抓住她:“傅公子,阿婆,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回去了。”
江源坐在椅子上晃荡着小腿跟于晓静几个道别,看着他们走远才回到看向傅怀瑾,语气听着倒是有几分委屈:“夫子,为什么阿姐只说给你留一份菜,不给阿源留。”
“那是因为你们夫子身子不好,你阿姐担心他。”徐阿婆笑眯眯的摸了摸江源的脑袋,又道:“你阿姐也记得你呀,你瞧她给你送了好多好吃的呢。”
傅怀瑾没说话,安安静静的夹起花椰菜放进嘴里——花椰菜清脆爽口,裹上了番茄汤汁,吃起来酸甜开胃,确实很符合他的口味。
第168章、到底记不记得那一晚
江家这边的酸辣粉吃得大家都非常满足,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院子里乘凉消食,时不时聊几句,笑声都能传老远。
下午的时候,江孜让方志叔和苏民叔去地窖又搬了地窖剩下所有的红薯去做淀粉,差不多有一百五十斤,这两天做炸红薯片也消耗了差不多百来斤红薯,地窖空了一半。
“方志叔,麻烦你去村里问问谁家还卖红薯的,有多少我收多少。”
“苏民叔,这些红薯你先冲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拿到村里石墨那边磨成浆,我哥的驴不在,你就找村长借用下牛,给些信息,如果村长爷爷不肯要,那你就跟他说等回头这些红薯浆水过滤完了,那些红薯渣送过去给他喂猪。”
江孜把事情安排好,拿着蒲扇坐在于婶身旁偷懒,于婶看着苏民叔离开,问:“阿孜,你这每天都有这么多的红薯渣,不如自己买里头猪养着?”
“养猪?”江孜摇头:“先别说我们家没人会养猪,就说家里养的那些鸡,现在都快没时间打招呼了,哪里还有空养猪。”
刘婶正在炸红薯片,闻言扭头看过来:“猪也不难养的,我家以前就喂猪,你去抓几头猪,我来给你看着。”
“这也太麻烦了。”江孜有些犹豫,方芸倒是柔声开口了:“这麻烦什么?你是花了月钱请我们做工的,煮点猪食喂养几头猪算什么麻烦。”
“就是,说什么麻烦,我认识一个专门卖猪仔的,她家猪仔很不错,这会养刚好,到过年的时候杀猪热闹热闹。”刘婶一把捞出锅里的炸红薯片,重新抓了一把红薯片扔进油锅,小心的翻动着:“你要觉得可以,我明儿就去找那卖猪仔的,给你仔细挑几头。”
江孜想了想,还是没直接应下:“等我娘晚上回来了再商量一下。”
“行,你决定好了就告诉我。”刘婶笑呵呵的应下了,专心炸红薯片,方芸也不说话了,坐在小板凳上把炸红薯片按不同口味分别装进油纸包装袋里,主要是打包一斤装的,三斤装的也有,并不会太多,大多数人都只买个一斤装的,吃完了再来。
江孜还在和于婶说话:“于婶,你说要不我找人帮忙做个石磨放在加工坊,村口的石磨是公用的,偶尔用几次没什么,可现在要经常用,我怕村里人有意见。”
“这倒是有可能。”于婶皱眉:“你家最近挣了不少钱,眼红的多,确实怕有人那这说事。”
“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是请人帮忙做个石磨好了。”江孜最是讨厌麻烦,能解决的事情还是先解决了好一些。
“咱们村里没人会做,村口的那口石磨都是去吴桥村找专做石磨的吴老头,你让阿谌和晓毅跑一趟,三五天肯定能给你做好。”于婶这样说着,也提起养猪的事:“养猪的事你想想,我觉得可以,明天让你于叔去加工坊那边搭围墙的时候,给你搭个猪圈,把猪仔养在那边,也方便那边的人照看。”
被于婶这么一说,江孜也觉得养猪这主意不错,家里不缺猪食,那些黄豆渣红薯渣都可以拿来喂猪的。
不过这事确实也还得跟再商量一下。
江孜摇着蒲扇,热得脸上通红:“还是等我娘回来再商量下……这天气真的是太热了,家里要是有口水井就好了,井水冰凉凉的喝着才舒服。”
家里水缸的水也是从村口共用的水井打的,可是打回来放着的井水早就不是那么冰凉的了,喝起来可不如刚打的井水解暑。
“女孩子少喝些凉水,不然以后来月事的时候有你受的。”于婶在旁边叮嘱她:“平时要注意些,不要贪凉,你这个年纪也差不多要来月事了。”
哦豁!她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来这里一个多月,完全没有大姨妈的烦恼,她都差点忘记了女生每个月必须要造访的大姨妈这个存在了。
十四岁确实也差不多了。
在古代来葵水就意味着女孩长大可以成亲生子了。
还好还好,她家阿娘是个开明的,完全没有要逼她早早成亲的意思。
江孜赶紧应了于婶的话,直觉告诉她别继续这个话题,继续的话就又要说什么相看议亲了。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转移话题,方芸就先开口了:“阿孜,调味料快没了,你得再做些。”
江孜顺理成章的开溜了——就是院子里的灶台让给了刘婶和方芸,她只能待在厨房,厨房像极了大火炉,热得她里衣都湿透了。
不行,得找人来看看自家院子有没有适合挖水井的地方,必须得挖。
有了水井就相当于有了冰箱的保鲜层,虽然不如冷藏冰冻,那也比没有强啊!
挖水井的念头一直持续到晚上,吃过晚饭江孜就在江母面前列举了一二三四五六……好多条挖水井的好处,把江母都逗笑了:“行了行了,别说了,我知道了,就算你不提,我也早跟你说了,”
“你那加工坊起来了,要用水的地方可多着了,挖个水井才方便。”
“还有猪仔,买两头养也行,不然那么多豆渣红薯渣的村长家也消耗不完,浪费了多可惜。”
行吧,她娘倒是把事情全都说明白了,她也不用纠结什么了,就按她娘说的来就行。
“那我去洗漱了……”江孜把事情说完就站了起来,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了张宁宁的声音,她站在门口没进来,朝着江母招手:“江姨,你有空不?出来一下,我跟你说点事。”
江孜眨眨眼,有点八卦,有点想听。
“你不是要去洗漱吗?赶紧去。”江母察觉到江孜的想法,直接开口赶人,江孜撇撇嘴往里走,时不时回头看两眼——张宁宁特地把她娘叫出去说事,那铁定是不想让她听到……哦,还有她哥。
有什么不能让她听的?
越是不让,她越是觉得心里痒痒的。
等她洗漱完,江母已经坐在院子里了,和江谌不知道在说什么,两人压低了声音,江孜是一句也没听到:“干嘛呢?躲在这里说悄悄话?到底有什么我不能知道的啊?”
江母幽幽的望了过来。
“阿孜,你到底还记不记得七夕那天晚上你喝醉酒做了什么事?”
第169章、石磨
接下来的三天,江孜仍旧没有去镇上,不仅仅是因为忙,也是有躲着傅怀瑾的意思。
说真的,她很疑惑,为什么每个人都要问她记不记得七夕那天晚上醉酒发生的事情——江孜以为他哥不会把那天晚上的事情告诉她娘,而且过去这么天也没见着动静,就在她肯定她哥替她保密的时候,她娘就给了她一个暴击。
真的,江孜很想跟她娘说,虽然哥哥告诉你了,但是一开始不问就把这件事忘了不行吗?都隔了这好多天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来问一嘴呢?
为什么呢?
傅怀瑾那天也在问,一个个的咋就这么好奇呢?
不记得了不记得了,她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让这件事过去不行吗?
非得搞得大家都这么尴尬吗?
江孜再次回忆了一下前天晚上自己的表现,答案当然是那都是什么玩意?
她压根没有任何准备,就那么直勾勾的被她娘怼着脸,当场就结巴了,也不知道她娘到底信不信——估计是不信吧?要不这几天干嘛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真的是让她很尴尬啊。
“阿孜?阿孜?你在想什么呢?叫你半天了。”方芸伸手在江孜面前晃了又晃,江孜这才啊了一声问:“方芸姐啊,怎么了?”
“你这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老是心不在焉的,可得小心点,昨天差点还被热水烫了呢!”方芸忍不住唠叨了两句,实在是昨天那一幕差点把他们给吓坏,那可是刚刚烧开的热水,沸腾的冒着热气,这要是浇在身上,半条命都得没了。
“没事,我刚刚在想点事情,怎么了?”江孜又问了一遍,方芸这才指了指外头:“外头有个人说送石磨来了。”
“这么快就做好了?”江孜有些惊讶,赶紧出去,穿着一身黑色麻衣的老爷子很是精神的站在驴车旁,驴车上是厚重的双层石磨,看起来还挺霸气的样子。
“你就是阿孜丫头?你哥说这石磨就是你要的,找两个人搬下去吧。”老爷子打量了一番江孜,拍了拍驴车车板:“这玩意重着呢,叫几个力气打的人来。”
方芸连声应了,跑去加工坊那边叫人——于叔他们都在,不怕没人帮忙扛石磨。
“老爷子,你在这等会,我去给您倒杯水喝,顺便把尾款给您结了。”江孜礼貌的打了声招呼,往里走时,刘婶正拿着一碗水:“我给老爷子送碗水。”
江孜回屋翻出装钱的小木盒,里面有些空落落的——从租完铺子后的空盒子再次塞得满满当当的也就这么个把月的时间,结果买完人就回到了解放前,好不容易又攒了些,这两天又是建围墙,又是做石磨,又是挖水井,还跟人定了两头小猪仔,这钱是哗啦啦的往外流,简直要把江孜给心疼死了、
她只能自我安慰——会花钱的人会赚钱,花的钱越多,那就证明她以后只会越赚越多的!
江孜从盒子里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后长长叹了口,拿出来一块小碎银子,又把盒子合上,藏在被褥下,这才慢吞吞的往外走,等在外面的老爷子倒是没有不耐烦,喝了一碗凉水,拿到银子又赶着驴车慢慢吞吞的走了。
“这老爷子做的石磨可真不错,瞧着比咱们村口的那石磨都要好呢。”刘婶拿着空碗和江孜一起往里走,问:“阿孜,你方志叔说已经把你拿过去的香料都磨成粉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拿过来咱们打包。”江孜打了个哈欠,刘婶立刻关心的看了过来:“你告诉我和方芸就行了,你去睡个午觉,这两天你可累得不轻。”
那还真是累得不轻呢。
于叔给铺子那边挖完了地窖就领着人来这边搭围墙,一下子又多了四张嘴吃饭,还是特别能吃的大老爷们,江孜和方芸每天准备的大锅饭真的是超大份,要不然还担心不够吃,早就没了第一天给刘婶她们做饭的兴致勃勃,当时还有心情研究菜单,弄得精致好看呢——现在?呵,要什么精致好看?能吃饱肚子就行了!
就像今天中午,江孜和方芸揉面做了二十几个野菜黑面大馒头,煮了一大锅的猪肉白菜炖粉条,直接煮没了她五斤红薯粉,另外还配了于婶做的酱菜,那都是用大汤碗装的,吃得干干净净。
感觉猪都没他们能吃!
算了,这么人家不好啊,毕竟帮自家干的苦力活啊。
江孜到底没有回屋去睡,因为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请了村里的何老爷子和他女婿过来挖水井,院子还在晾晒红薯淀粉,到处都有些乱糟糟的,刘婶和方芸知道江家只有江孜一个人在,留在这边陪她,在厨房里帮忙炸红薯片,方志叔和苏民叔在加工坊那边,一个在将江孜分类好的香料磨成粉,一个在手摇绞肉机把红薯块绞成浆水。
江孜之前的担忧在第二天就成真了——村里有人找到村长那里抱怨,村口的石磨虽然是公用的,但是实际上大家都只是偶尔用来磨磨面粉,哪有像江家这样现在这样的,隔三差五就要用上一回,还说什么石磨这东西用的多了容易坏的,到时候坏了谁来赔?
得嘞,好在已经找人做石磨了,江孜还特地让于晓静这个八卦小能手去打听到了是谁家去找的村长——小心眼的江孜决定以后缺人的时候,也不找他家的人!
最辛苦的就方志叔和苏民叔了,这人都找上村长了,他们哪里还会去用石磨呢?
就只能是把红薯切得小小块,然后用手摇搅拌机来绞成浆水,不仅累,效率还低。
本来以为做个新石磨要个五六天,结果这才第三天就送过来了——恭喜方志叔和苏民叔远离手动绞肉机。
只是到了加工坊,她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新石磨是有了,但是家里可没有驴没有牛,那谁来拉磨呢?
这就真的难搞啊——人力拉磨?
第170章、露馅了
没有驴,没有牛,那就只能人力拉磨了。
江孜瞧着他们那累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的样子尝尝叹了口气,回了自家院子,坐在那里思索——她的小金库里的钱……加上这两天铺子里赚来的银子,买头驴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太难了,她还是好缺钱啊。
江孜下午就教刘婶和方芸按比例把香料粉装好成卤味包,这是乔家酒楼新订的那一批卤料包。
另外多口味的炸红薯片卖得超级好,江孜在家做调料粉都做不过来了,当然了——刘婶和和方芸也一直在炸红薯片,忙得不可开交,齐叶还想再额外定一批放到茶楼去卖被江孜拒绝了。
做不完,根本就做不完。
好在这天张宁宁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明天我和晓晨就不去镇上了,林姨几个上手快,铺子可以直接交给他们了。”
江母也说:‘晓静最近做的账不错,我明天也不去镇上了,让她半个月送一回账本给我查一下就行了。”
张宁宁和于晓晨回加工坊帮忙这件事让江孜开心坏了,拉着张宁宁的手不放:“嫂子,这加工坊就差你和晓晨哥了,明天我就带你们好好熟悉一下,以后加工坊就交给你们管了。”
江孜觉着自己离甩手掌柜的梦想越来越近了,真的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