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1节
四个鸡蛋半斤细面在加上大约二十克左右的芝麻,做了差不多六十几根芝麻蛋卷,有两斤左右重,红糖蛋卷也是同样的比例做的,就是芝麻换成了红糖,做出来的分量差不多。
“累死了。”江孜动动脖子,又揉了揉胳膊,伸手捏起一根芝麻蛋卷,掰成两半,其中半根塞进了张宁宁嘴里:“嫂子,味道怎么样?好不好吃?”
张宁宁慢了半拍,微张着嘴眨眨眼,最后轻轻嚼了一下,嘴里的蛋卷发出咔擦的脆响,芝麻和鸡蛋的香味混在一起,真是好吃极了——她忍不住又细细的品尝着嘴里的芝麻蛋卷,都忘记回答江孜。
不过江孜也没等她的评价,将剩下的一半蛋卷塞进嘴里。
蛋卷酥脆咬一口还会掉渣,入口是淡淡的鸡蛋香味,紧接着浓浓的芝麻香,味道很不错——如果能把猪油换成黄油,再加些牛奶会更香了。
张宁宁终于回过神来了,眼睛有些发亮的看着江孜:“阿孜,这个好吃!”
“喜欢吃就再吃些,做了这么多呢!”江孜最爱听到的就是别人对自己厨艺的认可,高高兴兴的用两个盘子分别装了些芝麻蛋卷和红糖蛋卷递给张宁宁:“嫂子,你端出去给大家吃吧,我把厨房再收拾下就出来。”
第60章、操心的长辈们
江孜孜找出新买已经洗干净的陶罐,将蛋卷装了进去,用木塞封口,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番才放到了阴凉的角落——自己做的蛋卷没放什么添加剂和防腐剂,虽然只能放上几天也足够了,做多少卖多少就好了,只是一定要密封好,不然回潮变软不脆了就没那么好吃了。
收拾好东西,江孜又泡了四杯果酱茶端出去,坐在院子里的三人已经咔嚓咔嚓的吃起了蛋卷,光看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她们肯定是喜欢的。
“蛋卷吃多了容易口渴,喝点果酱茶。”江孜坐在江母身旁,捏起一根芝麻蛋卷吃了起来——她更喜欢吃芝麻蛋卷,红糖的偏甜了些,配上一杯凉凉的果酱茶,也算是完美的下午茶。
嗯……说下午茶是早了些,毕竟现在还是上午时间,但是忙活这么多天,难得在家偷偷懒,还是挺惬意的。
“阿孜,这蛋卷你也是要拿去卖的?又是鸡蛋又是细面的,还加芝麻和红糖,可不便宜。”于婶觉得这东西精贵,只是分别尝了一根就停下来,最后还是称赞着:“阿孜做的东西都很好吃,肯定卖得好。”
江孜高兴,又硬是塞了好几根给于婶和张宁宁吃,直到她们都说再吃就要吃不下午饭才作罢,剩下的就放回厨房,等其他人回来再吃。
“阿孜,这个打算怎么卖?”江母也没避开于婶和张宁宁,一边拿出方巾擦拭细细的将手指擦干净,一边询问江孜,江孜大概盘算了一下:“两斤多的芝麻蛋卷的成本差不多是12文钱,红糖蛋卷稍微贵一些大概要15文钱,卖15文和20文估计太贵了没人会愿意,我想按根卖吧,无论口味,都按1文钱两根。”
“两斤差不多六十根蛋卷,都能卖30文钱,利润差不多能有三十几文钱。”江孜算了一下,还算满意这个利润:“做法很简单,就是稍稍有些费时间。”
正说着话,江源提着小篮子跑了进来,献宝一般的往江孜跟前递:“阿姐,我摘了好多野葱和野蒜。”
江孜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夸奖起来:“哎呀,我们家阿源真是越来越能干,不愧是我们家的小男子汉呢!”
“对~阿源是最最厉害的小男子汉!”江源得意的挺直了他的小身板,但很快又凑到了江孜身旁小声撒娇:“阿姐,我想吃糖,今天能不能多吃一点点呀,就只要一点点。”
他伸出小短手努力的比划着他所谓的一点点。
院子外,几个小孩扒拉着大门探出来小脑袋,小心翼翼的往里看,几个大人都看到了,忍不住笑着,也没戳破江源其实是想要跟小伙伴分享的小心思,乐呵呵的看着姐弟两不说话。
江孜当然也发现了院子外的几个小孩,故意板起脸看着江源:“不行,阿姐不是跟你说过吗?每天只能吃一块糖,不然会长蛀牙的,到时候牙齿掉光光,你就什么都不能吃了。”
江源闻言立刻伸手捂住了嘴,很快又摇了摇头:“不会的,才不会的,我……我只吃一小块。”
“可是你刚刚说你要多一点的哦?”江孜故意逗他,急得江源直皱眉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撅着小嘴看着江孜,那小模样实在是可怜极了,江孜终于忍不住笑出声,使劲揉了揉他的小脑袋:“今天没有糖吃了,不过阿姐做了些小零食放在厨房了,你叫上小伙伴一起去吃。”
“真的?可以叫他们一起吗?”江源眼睛噌的一下变得亮晶晶的,踮起脚尖就在江孜脸上亲了一大口:“阿源最喜欢阿姐了!”
然后就朝着院子外招手,叫着小伙伴们朝厨房跑去。
这小鬼的话她都不信了,江谌回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追在哥哥屁股后面跑了,哪里记得自己最喜欢阿姐了?
小孩儿们一窝蜂的跑进来叫着姐姐婶婶,然后跟着江源跑进厨房,很快里面就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呼和惊叹声,于婶笑呵呵的开口,目光望向张宁宁的肚子:“这家里呀,还是得要有几个孩子才热闹。”
张宁宁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垂下头,于母则笑出声来:“你呀,着急什么呢?宁宁和晓晨成婚才四个月不到,会有好消息的。”
“我倒也不是特别急,就是觉得家里有个孩子热闹。”于婶笑笑,又问江母:“你家阿谌今年十七岁了吧?你也差不多该给他相看相看了,等阿谌成亲了,再给你添个小孙孙!”
江母明显是有些意动的,但是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是差不多了,现在家里情况也有些好转,不过还是等阿谌现在想要去做货郎赚钱,看看到底怎么样,也不急着这一时半刻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长辈们凑在一起真的就爱操心一些小辈们的亲事,不是催婚就是催生,江孜现在简直是坐立难安,生怕这话题落在她身上去了。
不过好在他们聊着聊着又把话题绕到于晓晨和张宁宁什么时候要小孩的事情上面去了,江孜松了口气,看向满脸通红坐在那里很是不好意思的张宁宁。
张宁宁嫁到于家还没半年时间,和于晓晨是相看认识的,但是好像说是私下接触过几次,两人都同意便很快成亲了,但实际上张宁宁是嫁过来以后才过的十六岁生日,于晓晨比她大两岁,如今也才十八岁。
十八岁才刚成年,十六岁还未成年。
要是在现代谁敢让他们结婚还催生?而且这么小的年纪生孩子对身体也不好。
不过看张宁宁那副样子,虽然是不好意思的,但明显是很期待——可她自己其实还只是个孩子。
她还是得赶紧赚钱,有钱有底气,才能更有理由拒绝家里的催婚催生!
“娘,于婶,我去准备午饭了。”江孜实在是坐不下去了,跟江母于婶打了招呼就往厨房走,张宁宁也站起来,细声细语的说也要回去准备午饭了,于婶看了天色跟着站起来要回家,关于相看成亲生子的话题终于告一段落。
第61章、双标的于婶
午饭打算简单一些,就做点番茄疙瘩汤,再配点家里的咸菜。
正吃饭时,于晓毅就背着竹筐进来了,憨憨的唤了声江姨,给江源塞了两颗甜滋滋的野果子,最后朝着江孜笑,黝黑的脸上因为炎热泛着红:“阿孜,下午的时候村里人就会把你要的一百斤红薯送过来,至于你要的树莓,咱们村子附近的山头上的都被摘完了,也没人敢往深山去找,我问了别的村里还算相熟的人,有人愿意去摘,也说是下午给你送过来。”
“没事,着什么急,阿孜又不急着用!”回话的是江母,看着于晓毅满头大汗的,赶紧就拿起桌上的空碗,给他倒了杯凉白开递过去:“快喝点水,累着了吧?中午就在这吃吧,阿孜下厨做的番茄疙瘩汤,味道很不错的。”
于晓毅接过水咕噜噜一口就灌了下去,然后又傻笑着摸着后脑勺:“不累不累,就是水带少了些,明儿我多带些水就行,家里有准备我的饭菜,我先回去了。”
也不给人阻拦的机会,跑进厨房放下竹筐就回家去了。
“晓毅是个好孩子。”于母这样说着,目光转向江孜,江孜当做没看到,伸手拿走江源面前的两颗小野果:“先吃饭,野果子晚点洗干净再吃。”
江母想多说几句,最后还是无奈摇了摇头——算了,阿孜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何必她操心,晓毅这孩子毕竟知根知底的,如果错过了,也不知道阿孜日后会找个怎样的人家呢。
江源爱吃番茄,小小的人儿就吃了两碗,比江母吃得都多些,只要天气热,江孜就吃得少,最后剩了半锅的疙瘩汤。
刚吃完,江谌和于晓静就回来了,两人同样是热得满脸通红,心疼得江母赶紧给他们倒水,又拉着于晓静的手不让她走:“天气热,阿孜下厨做得多,吃不完就得浪费了,就留家里吃。”
于晓静被拉住了,最后实在又馋江孜的厨艺,笑嘻嘻的留下吃午饭了,一碗番茄疙瘩汤下肚就一个劲问起这个番茄到底是什么:“能不能自己种?我在菜园里种些,我第一次觉得疙瘩汤这么好吃!”
自己种番茄?江孜想过,但是……她还真不会种。
江家来到方家的时候也是置过几亩地的,但是当初江父是个书生,在村里给小孩子们启蒙,家里的田地就是村里的人轮流帮忙种的,到后来缺钱又直接卖掉了。
可以说江家人没有一个是会种地的。
番茄……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可以收货,这对她来说就是彻彻底底的盲区。
所以江孜就把这个想法抛之脑后了,要是于家愿意种的话……倒也不错,种出来她可以直接收购呀!
只是当于晓静等看到所谓的番茄就是狼桃的时候陷入沉思,又问:“上次在你家吃的那个什么番茄炒蛋,也是狼桃做的?”
“对,你们都说这叫狼桃。”江孜点头,解释:“书上说这是一种叫做番茄的植物,结出来的果子可以当水果也可以当蔬菜。”
于晓静摇头,有些惊恐:“都说狼桃只能看不能吃,会死人的。”
“那你现在有觉得不舒服?上次你不是也吃了?”江孜又重复一遍:“放心好了,书上说了没毒。”
于晓静摸摸圆滚滚的肚子沉默——吃了这么多再说什么有毒没毒总归是晚了。
不过她再也不提什么种狼桃的话了,她敢种,她阿娘就敢拿鞋板把她抽一顿。
到底是谁总说她阿娘憨厚老实话不多的?那都是没瞧她凶人骂人的样子哩!
反正她这个做女儿的可惹不起。
吃过饭,于晓静边干脆赖在江孜床上闲聊午睡,江孜原本就没什么朋友,很难得有这种跟朋友同床共枕闲聊午睡的时候,很果断的将那一堆杂事扔给江谌去做——村里人送来了红薯,外村人送来了树莓,都堆在院子里。
两人也不知道闲聊到什么时候睡着的,最后是被江源叫醒的——小朋友皱着小眉头,伸手扯着江孜的衣角:“阿姐,阿娘说你不能再睡了,睡多了晚上就睡不着了。”
于晓静打着哈欠坐起来,探头看了眼窗外的天色,惊了一下:“时候可不早了,我得去山上了。”
说完就从床上蹦下来,边走边弯腰伸手给穿鞋,她才走出房门,于婶的声音连房间里的江孜都能听到:“你这懒丫头!也不怕睡多了晚上睡不着!小心明早也起不来!”
话音刚落,江孜也走了出去,于婶的语气瞬间变得柔和了许多:“阿孜累不累呀?时候不早了,午睡不能睡太久,过来坐着陪婶子说说话。”
“不累的。”江孜微笑着走到于晓静身旁,于晓静便偏头在她耳边小声嘀咕:“这哪里是我阿娘?是你家的吧?!”
“胡说八道什么呢!不是要去山上?赶紧的,早去早回。”江孜伸手就朝着她的额头拍了一巴掌,于晓静吐吐舌头,喊着说要去山上就跑出了江家——于晓静每天回来都要去山上,摘些野菜野果的,算是乡下农家孩子们的习惯了,不管怎么样每天都要抽空去山上转一圈,捡些柴火回来都行。
江孜实在是有些困,干脆去厨房洗了把冷水脸,整个人才彻底清醒过来,然后低头就看到一直跟在自己身旁的江源——小家伙似乎有些委屈,撅着小嘴。
“怎么了?谁欺负我们家小阿源了?”江孜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江源不高兴的甩了甩脑袋控诉江孜:“阿姐,今天的糖糖没给我!我想吃糖糖!”
江孜不由得笑了:“你个小家伙来碰瓷呢?都说了今天吃了那么多的蛋卷,就不能吃糖了,等下牙齿里面都是蛀虫,牙齿掉光光了!”
“才不会!阿姐坏坏!”江源一把捂着嘴,气哼哼的转身,迈着小短腿就跑——果然这臭小子的话不能信,上午还说最爱阿姐了,这会就是阿姐坏坏了。
第62章、面包窑
现在已经快要申时,估计是两点半左右的时间,于婶在帮江母缝制衣服,张宁宁在用野蕉叶子做包装盒,江谌则在新灶台里塞木材生火,灶台旁放了不少石砖黏土,是预备做面包窑的材料,院子中央摆放着五六个簸箕,晾晒着已经清洗过的树莓,同样清洗掉泥土的红薯堆成一座小山一般。
大家好像都忙碌了很久,她却在偷懒睡觉——有点不好意思……但是真的挺舒坦。
“阿梓,你要没什么别的事,我去叫晓毅过来搭把手,帮你把那什么面包窑搭起来?”
来的不只是于晓毅,还有于叔和于晓晨,江谌便派不上太大用场,在旁边搭手帮忙,江孜则在旁边做指挥——她是没做过面包窑的,就是看过些视频,充其量算是个理论家。
面包窑烘烤面包依靠的不是明火,而是炭火的余温,这就意味着面包窑要有极强的保温效果,才能让炭火的余温将面包烘烤成熟,除了面包,还能做披萨,烤鸡烤鸭,水果干等。
做土灶剩余的泥砖用于再搭个面包窑绰绰有余,泥砖做底,先搭了三层的基座,上面铺上一块加厚的石板,然后在石板上方用泥砖砌出凹槽,往里填充保温材料做成保温层——所谓的保温材料用的是从村外河堤旁挑来的黏土,再加上细沙,小石子等。
最后在最外一层涂一层黏土,中间再加一些稻草干草来预防黏土开裂脱落。
还需要简单做一个窑门,就算大功告成了。
“辛苦了这么久……晚上一起吃饭,我今天做些好吃的!”江孜看着新鲜出炉的面包窑非常高兴,指了指旁边的新灶台:“今晚就用新灶台开火!”
于叔于婶照旧是不肯的,江母只是一句话让他们妥协——要么收钱要么一起吃顿晚饭,谁家请人搭灶台不给报酬的?
于晓静是最开心的,自从尝试过阿孜的厨艺,她就觉得自家阿娘和嫂嫂做的饭菜实在是……很一般。
当然她自己做得也不好吃就是了。
江孜指挥着江谌和于家兄弟将平时吃饭的长桌搬到新灶台旁,又将需要的一些油盐酱醋都拿出来摆放在桌上方便拿取。
江谌回来的时候有将江孜需要的东西买回来了,一副猪心,半斤莲子和百合,晚上正好炖汤——莲子百合猪心汤滋阴清肺,养心补血,安神定惊,是非常不错的药食滋补汤。
干百合和莲子先冲洗干净用清水泡发待用,等会用来炖汤。
申时过半,暂且还不着急做饭,江孜让江谌帮忙去地窖拿十几个番茄,准备先熬番茄酱,再炸些红薯片——听说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觉得便宜的红薯怎么能卖出6文钱一斤的高价,就差被几个人指着鼻子说奸商了,但是好在即使只是简单油炸的红薯片,香甜酥脆,还能长时间保存,还是征服了众人的味蕾,十斤红薯片根本都不够卖。
“你告诉我红薯怎么处理,你去熬番茄酱。”江谌是个闲不下来的,将红薯抱到木盆里冲洗,削皮,江孜则在旁边跟如何处理红薯——很简单,就是切成薄片的红薯要用冷水多吃冲洗,洗掉淀粉,然后沥干水分就可以了。
番茄酱和树莓酱的做法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番茄去皮切碎放入锅中加白糖熬煮,熬到浓稠就可以了。
十几个番茄大概有五斤重,加了一斤白糖,共有四斤多的番茄酱。
番茄是山上摘的不花钱,白糖是30文一斤,四斤多的番茄酱的成本也就是30文钱而已。
树莓酱卖20文一罐,番茄酱也按照这个价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