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8节

  她似乎很喜欢张扬又大气的红色,穿着一身红色的劲装,长发高高竖成一个马尾,看起来极为干净利落——是个非常帅气的美女形象。
  这样明媚又帅气的女孩子。
  说实话,她家哥哥也就是脸和性格还算不错,要说起自家的家境,和人家胡家相比那就差得远了,还真不一定配得上人家。
  等等,她是被于晓静给带偏了吧?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就不许人家心地善良喜欢帮助人啊?
  接下来倒也没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就是文娘子和胡晴儿都非要江孜留下等大夫来了看看她的脚到底怎么样,请来的正好就是同心堂的何老爷子,倒也没什么事,就是普通的崴到脚了,也没肿起来,休息个一两天就好了,连药都没开,还是江孜让于晓静追出去塞了十文钱给他当上门的诊金,不然他是一分都不打算收。
  “没事就好,我让人叫个车送你们回去。”文娘子朝着旁边的小斯招手,江孜赶紧婉拒:“不用麻烦了,我们出了镇子,路边就有驴车坐,到时候就能回去了,不用特地麻烦了。”
  虽然这年头交通不便的,尤其是乡下村子,离镇子县城比较远,大伙都穷,都是靠脚走,但也有稍微好些的,舍得花钱坐个牛车驴车的代个步,收费也不高,就一文钱一个人。
  有牛或者驴的人家家境都算不错的了,没农活的时候,勤奋的人家就会给牛或者驴套个车厢出来拉拉客人,虽然坐的人少,一天跑个来回,多多少少也能挣个十几文钱的。
  不累人,也能赚点钱。
  方山村的方老头没事就驾着驴车接送人去镇上,他不仅只接方山村的村民,他每天起得早早的,去更远些的村落去载客,然后一路往镇上走,路上遇到人想坐车的,只要有空位,都是一文钱一位,然后就一直在镇子外面待着。
  因为常平镇离方山村近,驴车来回也就一刻钟的时间,只要坐上几个人他就往回送,送完再回镇子外头等着,勤奋的时候多跑几趟,犯懒了跑两趟就回家休息。
  总之,挣点饭钱完全是没什么问题的。
  江孜和于晓静没坐过方老头的驴车,她们虽然起的早,但是很多时候等忙完了,方老头早就已经驾着驴车走了。
  现在这个时间去镇子口,就算是遇不上方老头,也会有其他载客的驴车或者马车。
  如果是这边帮忙叫辆车送她们回去,江孜肯定是不会不可能让文娘子她们付钱的,但是如果她们自己付——说实话,江孜还真舍不得,叫辆车就跟包车没区别,这可就不是一两文钱的事情了。
  “也行,那你们自己注意点安全,向东那几个混小子偶尔也会来码头帮忙做点零工,我会让他们好好警告一下,不会再去找你们麻烦的。”文娘子也随她们,只是笑着叮嘱了几声,江孜和于晓静礼貌的道了谢,收拾好东西离开。
  于晓静搀扶着江孜,忍不住的回头:“胡管事这一家子对你都挺关心的,难不成真的看上你哥了?”
  “别瞎说了。”江孜皱了皱眉,转移话题:“回去以后不要跟我娘说今天的事,就说我不小心摔了一跤。”
  “不告诉江姨?是不是不太好啊?”于晓静挠挠头,又道:“码头上的人都认识你哥,今天这动静也不小,只要你哥来码头这边,谁要事随口一说,这事就得让你哥知道了,到时候咱们两不就完了。”
  这倒是也没错。
  “事情反正已经算是解决了,就跟我哥说一下就好了,我娘那边瞒着,免得她担心。”江孜想了想,觉得这事告诉江谌也没事,反正都已经解决了,她们也没有什么意外。
  她们的运气还不错,来到镇子口的时候,方老头的驴车还没走,车上只坐了四个不认识的妇人,都不是方山村的人,坐上江孜和于晓静以后,方老头也没再打算等客人了,挥着鞭子就开始往回走了。
  一上车,江孜就闭上眼假寐休息,于晓静是个闲不住的左看看右看看,和几个大婶又聊了起来——她们是吉山村的村民,吉山村在大山深处,她们从村子里走出来得要半个时辰才到官道上,如果不坐驴车,从官道走到镇里还需要一个时辰,路途十分遥远,如果不是家里缺了许多东西,她们轻易不会出来一趟。
  “你们那边没有货郎吗?”于晓静好奇的询问,当然也有打探消息的意思。
  “哎,有是有,但是不多……那些货郎去过一会两回的,就不去咱村了,路不好走,又偏又远,去一趟累得很呢!”一个大婶叹了口气,另一个大婶又接过话:“其实只要是有货郎愿意去,就算东西价格跟咱们在镇上买的价格一样,咱们也乐意,至少能让咱们省点心,可惜没有货郎愿意去咱们那里啊!咱们就只能自己出来,一次性多买点东西带回去,才不至于这样跑来跑去的麻烦。”
  听这语气还挺财大气粗似的。
  江孜微微睁眼打量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几个妇人,她们穿的都是细棉布做的衣服,上面也没什么补丁——她想起来了,吉山村以打猎为生,邵家屠宰场的那些野味大多从他们手上收的,吉山村村民还会鞣制动物毛皮,就是深山里面没多少适合种地的田地,每年都要额外买不少粮食回去。
  第52章、工具人江谌
  江孜知道这么多还是因为前两年方山村有个姑娘嫁到吉山村去了,那姑娘还回村里收购过不少粮食。
  于晓静显然也是记得这些的,开始询问起他们吉山村的皮毛野味是怎么卖的,笑嘻嘻的说自己就是感兴趣,倒也没直接说自己哥哥打算去做货郎——毕竟吉山村还是太远了,到底会不会往那里去还不知道呢。
  一直聊到方山村的村口,于晓静这才颇有些恋恋不舍的扶着江孜下了车,还跟几位大婶招手道别说有空去她们村里玩儿——江孜也真的是佩服她这社牛属性。
  村口,江源和村里的一群孩子在玩闹,阿狗迈着小短腿追在他们身后,看到江孜和于晓静,一群孩子都跑了过来,江源被挤在最后面,急得大叫:“让开让开!这是我阿姐!离我阿姐远点!”
  江孜和于晓静看得直乐,拿出在集市上买的麦芽糖,掰成小小的一块,给他们各分了一块,然后才把江源从后头拎到身边:“给你带了麦芽糖,一天只能吃一小块。”
  有糖吃的江源瞬间笑开了花,抓着江孜的手不放,跟着一起回家,叽叽喳喳的开始说自己跟小伙伴们早上去挖了长虫喂鸡,还摘了野菜,又一起玩了游戏,阿狗非要跟着他,而且还特别笨,跑得比他还慢。
  “阿狗还是个小宝宝呢,你怎么可以嫌弃它?”于晓静好笑的点了点江源的额头。故意嘲笑他:“你更小的时候都不会走不会跑,只会在床上爬。”
  “我才没有!”江源气鼓鼓的跺脚,指着阿狗:“阿狗这么大了,是个大狗狗了!”
  江源怕是对大狗狗有什么误解,阿狗真的还是个小宝宝。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江源发现江孜走路有点不对劲了。
  “阿姐,你的脚脚怎么了?”江源停下来,歪着脑袋看着江孜,那小模样可爱极了,江孜没忍住狠狠的揉了揉他的小脑袋,不在意的笑了笑:“阿姐不小心摔了一脚,崴了脚,没什么大事。”
  江源紧紧皱着小眉头,一句话都没说,突然就松开了江孜的手,噔噔噔的朝着村尾的方向跑去,江孜都没来得及叫住他。
  “小家伙这肯定是去叫阿谌哥了。”于晓静无奈的笑:“这样也好,等会阿谌哥来了,咱们就跟他交个底,要是在家里说,还怕被江姨听到。”
  “也是。”江孜点头,两人干脆更慢吞吞的走着,于晓静忍不住又骂了几句那对夫妻:“我真的是没见过这种人,自己手艺差卖不出糕点,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竟然找一群混混过来故意找茬把人赶走,这种人就应该去蹲大牢!”
  “想什么呢?你有什么证据?谁都不可能认这事的。”江孜摇头:“现在只能看那几个混混被码头那些人警告了以后是不是不会再来找茬了。”
  “那咱们的生意怎么办?明天还去吗?算了,你还是得回家好好休息两天养养伤。”于晓静撇嘴:“钱是挣不完的,先把伤养好。”
  两人正说着话,江谌就急冲冲的小跑过来,皱着眉头把江孜和于晓静从头到尾的打量了一番:“怎么回事?阿源说你受伤了。”
  “没什么事……”江孜的话才起了个头就被于晓静抢过去了,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把事情一五一十说给江谌听,听得他眉头皱得更深了,半响问了一声:“你的脚确定没事?我背你回去。”
  “没事,真没事,同心堂的何老大夫连药都没开,只说崴了一下,这两天少走路,休息一下就好。”江孜连忙拒绝,但是江谌才不给她拒绝的机会,直接背对着她蹲了下去,于晓静还推了她一把:“就让阿谌哥背你回去呗,少走点路,你才好得快呢!”
  “哪有那么夸张?”江孜小声嘀咕一声,还是趴到江谌的背上让他背自己回家,江谌在码头干了几年的苦力,力气大,身材高大,背一个江孜绰绰有余,轻松得很。
  “这几天你先在家休息,明天我去码头问问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江谌走得很慢,语气听起来好像和平时一样沉稳,但是江孜和于晓静都能听出里面含着的怒气。
  “哥,他们被警告了应该不会再动什么坏心思,你去问问情况就行,可别动手。”江孜知道江谌一向很稳重,但是就怕万一,万一他没忍住,生气把人揍了,到时候闹到衙门去,就不好了。
  “我还没那么蠢。”江谌偏头看了眼江孜,抬手扶了她一下:“别乱动,等下摔下去了。”
  江孜轻轻哦了一声,乖乖不动了,于晓静则在一旁可惜起来:“咱们现在一天都能快能赚一两银子呢,被他们害得又要丢了几天生意,好几两银子呢!”
  “那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去摆摊……哎,要不让我哥跟你两个去呀,摆完摊正好一起在镇上逛逛,找点便宜的货源。”江孜把主意打到江谌身上,笑呵呵的:“有我哥在,还安全!”
  两个女孩子凑在一起商议,最后达成一致——就让江谌代替江孜和于晓静一起去摆摊。
  至于工具人江谌的意见?工具人没意见。
  江孜崴脚受到了江家和于家的双重关注,但是三个人默契的只是说江孜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已,其余什么都没说,只是说她要在家休息两天,由江谌代替她和于晓静去摆摊。
  “糟糕,今天忘记去拿鸡爪了。”好不容易逃离江母和于婶的关心,江孜才想起忘记去屠宰场拿鸡爪了,只能庆幸契约已经结束不担心赔钱,但……就算是口头约定,那也是失约了。
  “现在还早,我现在去一趟。”江谌抬头看了看天色,又嘱咐江孜:“饭菜热在灶台上,早点吃完睡个午觉,其他的晚点再忙。”
  “哥,你现在变得可啰嗦了。”江孜虽然嘴上嫌弃,脸上的笑容却是灿烂得很,非常听话的放下东西就去厨房吃饭了。
  第53章、炸红薯片
  午睡起来,江谌已经回来了,正在烧水准备煮鸡爪,院子里除了于婶还多了一个人,是于晓晨的媳妇张宁宁,和于婶坐在一起在做打包盒——张宁宁性格内向,说话都是很小声,前段时间娘家哥哥家的小孩满月回去帮忙了。
  江孜跟张宁宁打了声招呼,这才注意到院子最右侧的空地已经搭了一个长方形的草棚,将那一片地都遮住,堆了一小半的柴火,于叔和于晓晨正在搭灶台,灶台旁还留了一块空地,那是江孜特地要求的,她打算在那边再搭一个面包窑,专门烤面包的,试试他们并不懂什么事面包窑,还要等江孜去教他们怎么搭建。
  不过面包窑先不着急做,新灶台才是重点,搭建好以后每天早上应该就不会在那么赶时间了。
  有江谌帮忙,江孜没什么忙的,拉着江母去看今天淘来的那几匹布料。
  “一匹布都能做四套衣服了,你买这么多做什么?而且这布料织得太差了,这都漏针了,颜色也是深一块浅一块的。”做绣娘的人对布料其实要求都挺高的,江母很嫌弃这布料的做工,但听到价格又觉得好像能接受:“这黑布还行,给你哥做几身衣裳,做货郎到处跑到时候肯定费衣服。”
  “娘,这浅灰色的细棉布做几套内衫,这黑色的粗麻布再做几套床单被套,你床上的都已经补了多少次了?”江孜拿过浅灰色的布料递给江母:“至于一些漏针颜色不均有些严重的地方,咱们裁下来,用这些零散的布头做些发带头绳,让哥哥去卖呗,一文钱一个也行,就当给他添个货品种类了。”、“行,你都安排好了,我还能说什么?三百文钱,到时候从家用里出,我回头拿给你。”江母将几匹布放在一旁收好,跟江孜一起走出房间:“正好这几天你得在家休息,跟我一起把衣服做出来,你都许久没有裁剪衣服了,到时候嫁人了可怎么办?”
  裁剪衣服?真是要老命。
  跟着江母学了刺绣,学了裁剪衣服的是原主啊,她虽然脑子里有那些记忆,但是这手根本握不住那针!
  “娘,我不是不帮你,我是真的很忙的,最近在家休息,我得研究新的吃食,这些衣服……就真的只能辛苦你了。”江孜丢下这句话就立刻朝着厨房走——要不是她崴脚脚痛走不快,她非得用跑的。
  她的手只会耍锅铲,哪里会握什么绣花针。
  厨房里,江谌正在将煮好的鸡爪捞出来,看到江孜就扬了扬眉:“怎么了?没事别厨房,这里面热得很。”
  “没事没事,我之前买的排骨呢,我收拾收拾,晚上给你们做个糖醋排骨吃。”江孜在厨房看了一圈,看到吊在水缸的排骨,拎出来看了看,又找江谌帮忙:“哥,一会你帮我剁成小段呗,剁好了用水泡着,去去血水。”
  江谌看了眼,先是点头,然后又问:“你买这排骨做什么?没几两肉,全是骨头。”
  “好吃呀!”江孜非常的理直气壮:“保管你吃了一次还想再吃一次!”
  “行行行,没事了吧?赶紧出去坐着休息。”
  江孜有些无奈——哥哥总觉得她累,非要她去休息怎么办?
  可是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的——古代没有什么娱乐,她的唯一爱好和乐趣就是下厨做好吃的~
  “哥,你去地窖帮我拿些红薯,我去做点小零食。”江孜指挥起江谌来是一点都不客气。
  江谌还挺乐意被妹妹指挥,把鸡爪泡好,又将灶台收拾干净,然后就去地窖拿红薯,江孜在旁边看得直点头——中国好男人啊,谁要是嫁给江谌那可真的有福气。
  “要怎么处理?”江谌提着一篮子红薯回到厨房,看样子想要直接帮江孜把红薯处理好,江孜是的有些哭笑不得了:“哥,我只是崴到脚了,不是动不了了,我自己来,你去把排骨剁了吧。”
  江谌跟江孜再三确认,似乎还挺恋恋不舍的,拿起砍刀就开始哐哐哐的剁排骨,江孜则坐在厨房门口将红薯一个个的洗干净,削皮。
  这红薯是冬红薯,冬红薯比夏红薯要甜很多,不管蒸着烤着都铁别的香甜。
  但是江孜不蒸不烤,而是油炸。
  炸红薯片和炸红薯烙。
  炸红薯片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红薯切成薄片油炸就可以,但是炸出来的红薯片要足够的酥脆而且不会糊,就一定要把红薯片泡在水里使劲多洗几遍,洗掉多余的淀粉,还要水开先焯水一遍。
  焯水以后用冷水冲凉沥干水分,用大火油炸,一般火候足够炸一遍就会很酥脆,如果觉得不够脆可以再复炸一遍,只要控油放凉密封保存,就能放很久。
  炸物的香味是很霸道的,夹杂着红薯的香甜,连在家里打扫卫生的于晓静都闻着味儿跑过来了。
  “阿孜,你又在做什么好吃的,好香呀。”于晓静跑进厨房,伸长鼻子使劲嗅了嗅,看着油锅里的红薯片,呆了几秒:“红薯?炸着吃?”
  “对,炸红薯片,算是一种小零食。”江孜点头,用筷子翻动了一下锅里的炸红薯片——火候刚刚好,可以出锅了。
  捞出来的红薯片装在大大的木盆里,散发着热气。
  “试试,看味道怎么样。”江孜将木盆塞给于晓静,又开始炸第二锅红薯片,于晓静抱着木盆,闻着那股香甜的味道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伸手捏起一片放进嘴里——咔擦一声,是非常酥脆的口感,紧接着是微甜的红薯味,经过油炸,虽然有些油腻,但是让人停不下来的想吃。
  “阿孜,这个炸红薯片好好吃!”于晓静抱着木盆连连吃了好几片,几乎要停不下来。
  “这个炸红薯片算是一种零食,放凉了密封可以放很久的,想吃随时拿出来就好了。”江孜也捏起一片试了试,满意的点点头:“明天可以拿去卖,就卖六文钱一斤怎么样?”
  第54章、炸红薯烙
  “六文钱一斤?也不贵,单买红薯都要三文一斤,你这用了这么多油炸,还能保存很久,不贵的。”于晓静凑过来看,问:“那一盆估摸着一斤不到,你这些炸的估计不够卖,得再炸一些,最少得准备十斤吧。”
  听说这是要拿去卖的,于晓静赶紧将小木盆放到旁边不肯再吃了,站在一旁拿着一边拿着蒲扇扇风,一边和江孜说话闲聊,却瞧着江孜又拿起一个大碗,切了些红薯丁放进去,锅里的红薯片没怎么管,只是偶尔翻动一下避免炸糊,当即就提问了自己的疑问:“不是切片吗?你这是又要做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