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95节

  这时候沪市高考实行的是三加一模式,即学生需要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六门科目中,选择一门进行深入学习,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选择重新编排班级。[1]
  所以下半年升上高二后,叶芳班里学生有了变动,她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新同学。
  而叶芳介绍的人,就是分班后她新认识的同学。
  对方叫胡晓丽,家是附近棉纺厂的,虽然是独生女,但家里有好赌的爸,生病的妈,境况不太好。
  最近她家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她爸为了赌,把棉纺厂分的房子卖了,二是她爸在之前扫黑除恶的行动中被抓了。
  后一件事对胡晓丽来说不算坏,但前一件事对她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胡晓丽考虑过后,决定辍学扛起家庭重担。
  但她还没成年,能找的工作有限,叶芳知道叶薇在招人,犹豫过后找上了她。
  叶薇听后说道:“你这个同学成绩怎么样?”
  “比我好。”叶芳说。
  叶薇惊讶,叶芳成绩是他们三姐弟中最好的,高中考上了区重点,进学校后成绩也在稳步上升,高一期末考了全校第五。
  胡晓丽成绩比她好,怎么也能进前三吧?
  “你们学校领导同意让她退学?而且她这情况,”叶薇思索着说,“如果转到没那么好的学校,应该能谈下来补贴或者奖学金吧?”
  “她妈没有工作,又常年生病,要吃药,之前家里有两间房,租出去一间,她妈再接点零工,省点花勉强够用。但现在她家房子被卖了,她妈又因为这件事病情加重,动不了,家里彻底断了收入来源。”
  叶芳做事细致,情况早已打听情况,“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给她申请了补贴,但只够她一个人吃饭。也有其他学校有意招她,但补贴高不了太多,不够她们母女的开销。至于考上复大这样名校的奖金……远水救不了近火。”
  叶薇沉默下来,虽然她没考上大学,现在也过得不错,收入不比大学生差,但她心里始终觉得读书好。
  要是胡晓丽成绩没那么好就算了,区重点的前三名……就这么辍学实在可惜。
  叶薇想了想,问:“她妈妈生病,每个月吃药大概要多少钱?”
  叶芳不清楚具体数字,但给了大概区间,说完她想到什么:“姐,你是打算资助她吗?”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叶薇说道。
  已经十二月,参与今年沪市认购证抽签的公司基本都已经上市,六百份认购证加上炒股盈利在四百六十万左右。
  到目前为止,她陆续买了三套房一间商铺,其中沪东的商铺和房产是贷款,首付加起来也就付了十来万。位于黄浦区的两套房全款买的,因为面积不大,两套房加起来也没花到四十万。
  减掉这部分和八月去深市的支出,她手头还剩四百万出头。至于店铺投入可能会比她预期高一些,但就算减去这部分投资,她也还能剩下三百多万存款。
  而夜市摆摊生意看着不大,但利润不少,她八月中才开始摆摊,到现在十二月初,盈利已经超过四万。
  所以就算不考虑存款,只看摆摊收入,资助个女学生对她来说也不算事。
  她也不是善心泛滥,叶芳能来求她帮忙,除了和对方关系不错,肯定也因为认可对方的人品。
  人品不错,成绩也好,伸手拉一把结个善缘,以后不说求人回报,多条人脉也不是坏事。
  “她可能不会答应,”叶芳犹豫着说,“她妈妈的病比之前严重,身边离不了人照顾,她打算找份工作,再请邻居帮忙照看,加上房租、生活费,每月开销少不了,她想辍学找工作,也是因为不想一直厚着脸皮朝人伸手。”
  只听叶芳这么说,胡晓丽的情况确实挺棘手,她想辍学也正常。
  想到叶芳高中下午五点多能下课,叶薇想了想说:“那你问一下她,愿不愿意和学校商量不上晚自习,夜市六点客流才会起来,如果她身体扛得住,可以先在我这里干着。这期间她可以好好想想以后的路怎么走,如果店铺装修好她还想辍学随她,如果不想辍学,我可以视情况资助她。”
  叶芳听后,连忙应下来,隔天晚上再回来,就跟叶薇说胡晓丽选择了后面的方案。
  学校那边也搞定了,叶芳班主任本来就觉得胡晓丽是个好苗子,就这么辍学有点可惜,只是她班主任家庭条件也一般,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得知找到暂时能两全的办法,立刻去找了上面领导,给胡晓丽特事特办。
  不过特事特办也就这一学期,如果期末考试胡晓丽成绩没有下滑,这事自然好商量,但如果下滑严重,上门领导可能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现在,这件事是解决了。
  隔天刚好周日,早上吃过饭,胡晓丽就来了叶家,叶芳介绍两人认识。
  简单聊过后,叶薇发现胡晓丽虽然不算外向,但也不怵人,说话谈吐都很不错,就让她晚上去试下岗。
  说是试岗,其实只要她表现不是特别差,叶薇都会要她。
  而她表现也确实不错,脑子灵光记性好,熟悉两遍,就搞清楚了摊位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一晚上没出错。在顾客面前也落落大方,不张扬也不怯场,进入角色很快。
  当晚,叶薇就跟她说定了待遇,知道她家庭比较困难,又预支了底薪给她,以解燃眉之急。
  ……
  解决招人的问题,叶薇在机械厂的工作渐渐忙起来。
  忙的不止叶薇,整个财务科都挺忙的,陈玲和周荣也就算了,两人都盯上了副科长的职位,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有怨言也不会在单位表现出来。
  孙淑兰就不一样了,她在机械厂干了二十来年,以前到点就能下班,自从搞什么改制,晚上加班到八、九点都成了家常便饭。
  要是像陈玲周荣一样有机会升上去就算了,可她学历差了人一截,哪怕有资历,想往上升也不容易。
  又或者她缺钱,可能也会忍了。
  但上半年她家在认购证上赚的没有六位数也有四五万,八月她丈夫还和叶薇他们一起去深市,买了一百份认购证回来。
  深市认购证抽签已经结束,中签率跟之前公告上说的一样,只要能有沪市认购证的收益,她丈夫买回来的那一百份认购证,再赚四五万没问题。
  算下来,两次认购证至少能给他们家带来八、九万的收入。
  如今沪市平均工资才三百多,存款上五位数就算是比较富裕的了,何况她家有八、九万存款。
  再加上厂里已经搞出一条电饭锅的生产线,马上要恢复生产,孙淑兰丈夫又在第一批回到工作岗位的员工名单里,所以她实在没那个动力跟着一起卷。
  忙活不到三天,她就开始找借口推脱工作。
  这情况出乎罗丽娟的意料。
  她以为叶薇在外面有生意,会是第一个撂担子,没想到进到筹备小组后叶薇干活挺认真,孙淑兰却出幺蛾子了。
  偏偏她还拿孙淑兰没办法,原因也简单,国营厂的工作是铁饭碗。
  什么是铁饭碗呢?意思就是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就能在这里干到退休,或者厂子倒闭。
  孙淑兰最近虽然不怎么服管,但这不算大错误,罗丽娟没法拿这当理由开除她。别说开出,调离工作岗位也不行,她可是出纳,这岗位不能随便换人。
  罗丽娟没办法,只好一边将她的工作分摊一部分给叶薇三人,一边打申请从一线调人,让人边学边干。
  科室内部的都是小摩擦,外部的问题才算棘手。
  自从谢厂长宣布改制,厂里关于这方面的阴谋论就没有停过,有些过激的,甚至在叶薇等人清查资产时故意使绊子,给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陈玲和周荣怕给领导留下他们办事不力的印象,不敢上报,叶薇却没有那么多顾虑,有问题就直接找领导。
  谢厂长知道后,让人又组织了一次员工大会。
  会议上,谢厂长先解释了机械厂改制的必要性,又讲了几个国营厂改制后活下来的案例,最后,再挨个回答大家的问题,才勉强消除大家心里的顾虑。
  会议结束回厂办的路上,陈玲忍不住感慨:“我们这个新厂长,有两把刷子啊?”
  叶薇打趣问:“陈姐你现在不怀疑他别有用心了?”
  陈玲闻言赶紧左右张望,见没人注意到才松了口气说:“之前我那是不了解谢厂长的为人,但现在我觉得,他肯定能让我们机械厂变得更好。”
  叶薇附和着点头,心里则想谢超口才确实厉害。
  这么想不代表叶薇怀疑谢超的能力,毕竟弹幕都说了,机械厂未来会成为电器行业龙头企业。
  但机械厂的职工可不像她能看到弹幕,谢超仅用口才就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确实有两把刷子。
  值得她学习。
  没人再使绊子,清查工作顺利起来,元旦前,资产清查工作彻底结束,产权也很快界定清楚,改制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没叶薇那么多事,只是会议很多,主要是为了确定改制形势,机械厂未来到底是要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1]
  再就是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指定公司的章程。
  这些讨论虽然琐碎,但叶薇听得很认真。
  此前她也注册了一家公司,虽然才三个人,但她相信自己早晚会有把公司做大的那一天,现在经历的,未来都会成为她扩大公司规模时经验。
  叶薇不止听,还发表了几次看法。
  她第一次发表看法的时候,陈玲在旁边全程瞪着眼,不是觉得她抢风头,而是觉得她胆子太大了。
  要知道,参加第二阶段会议的不是厂里领导,就是职工代表,或者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派来的人,跟厂里内部人员比起来她们可以说人微言轻,跟第三方的人比起来她们又不够专业。
  整个财务科,也就罗丽娟这个科长能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她和周荣连低声说话都不好意思,哪能想到叶薇胆子会这么大。
  叶薇不觉得有什么,她发表的看法虽然不全对,但厂里领导也不是都懂。
  她一个基层职工说出来,哪怕错了也不会有人在意,领导说错就丢面子了,所以她觉得领导们应该挺愿意她站出来发表看法。
  对她个人来说,她本身就把这当成一次学习机会,当然要多说多问。
  反正她端的是铁饭碗,就算说错了领导觉得她专业方面能力不够,也不至于就这么开除她。
  何况她本来也没打算久待,等这项目结束,她认购股票成为股东,就会提停薪留职离开机械厂。
  不过股权认购没那么快,改制方案确定后,厂里还要带着方案以及相关资料,报到上级主管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批。[2]
  审批通过,再下一步才是资产处置和股权设置。[3]
  而等机械厂制定好方案,再将准备好的资料提交上去,新年就来临了。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比前一年热闹不少,不止叶家如此,整个大院都比去年这时候多了几分喜气。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机械厂转产生产的信德电饭煲卖得很不错,虽然没到抢购一空的程度,但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电饭煲都卖完了。
  厂里拿出小部分回款付了供应商一半货款,再拿出小部分回款勉强堵住银行的嘴,剩下一半回款则都拿来发工资了。
  除了工资,今年机械厂还有年节福利,每人分到了一条肉,五斤米。
  别看东西不多,这都是靠新厂长的面子赊来的。
  都说厂子效益好不好,年节福利就能看出来,过去一年机械厂没发过东西,今年春节发的肉和米,也算是给职工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大家看到希望,脸上自然喜气洋洋。
  等过完年,审批也差不多下来了,机械厂改制流程也进入到了第四阶段。
  和弹幕说的一样,机械厂设置了内部职工股,募集资金五百万,占总股权的百分之十,机械厂在职的正式职工都可以参与认购。
  消息出来后,整个机械厂家属院都沸腾了。
  第63章 皆大欢喜 沸腾当然不是因为激动。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