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架不住长孙皇后向来谨慎,本欲拒绝,偏偏视线一扫,正巧认出了落款处的那个熟悉名字:
太子詹事——房玄龄。
既然是东宫来报,长孙皇后便不再推辞,伸手接过。
大致翻了翻,她一目十行读过,心里有了数。
左不过都是些东宫日常,除此之外,这份简报里还另外提到了一件小事。
说是太子太师李纲有脚疾,只能乘轿入宫,承乾礼敬非常,亲自接引。
怎么看都是个五讲四美的正直少年,阳光又上进。
本该欣慰的夫妻俩丝毫高兴不起来,正是这样,反而引得他们更加纳闷:
居嫡居长,聪敏仁孝。这好端端的一个孩子,怎么板上钉钉的皇位就没了呢?
没人能回答大唐第一夫妇之问。
至于能回答他们疑问的夏语冰,依旧带领着直播间的家人们进行着沉浸式直播:
【时间、地点、社会背景铺垫完毕,接下来就该主角闪亮登场了!】
天空一声巨响,秦良玉闪亮登场!
被夏语冰欢快的语调感染,李清照连忙从自己的思绪中回神。
她生了期待,正准备洗耳恭听这位优秀后辈的事迹,主播的头一句话,又让她陷入了茫然。
【秦良玉的出场,不在闺房,不在战场,而在操场。】
/:.
操场?
李清照快速推断:大概就是校场的意思吧?
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大才女呢?这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比常人快上几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当秦良玉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她和现在大部分小朋友都有着相同的诉求——】
【老师,我太想进步了!!】
【现在的小朋友们上不到体育课,或许是因为“体育老师生病了”。】
【但在当时,秦良玉上不到体育课的原因却很简单——不允许她上。】
“谁?是谁?”李清照瞬间警觉。
这个问题一出口,还不等主播解答,她自己又猛地反应过来——自然是被时代、被世俗所阻拦。
虽说李清照已经不需要答案,但主播依旧尽职尽责地解惑:
【关于能不能上体育课,历来都有两种说法。】
【有人说她的父亲很开明,允许并鼓励女儿和兄弟们一起习武,强身健体。】
【也有人反对,觉得秦良玉父亲骨子里还是个传统儒生,不可能主动让女儿习武。】
【夜瑾:嗨呀,就明朝那个氛围,她爹究竟是赞同还是反对,恐怕都不重要了。】
有观众幽幽吐槽。
李清照不明所以,灵机一动,想起自己刚刚解锁的功能,连忙趁势追问——
【社会你李姐:前面的家人,详细说说?】
看着完美融入直播间画风的id和语气,她颇为自得。
很快,就有另一位家人友情解释起来:
【小公主的星星:明朝的男女大防很严格,就这么说吧,哪怕是医生,基本都不能直接给女性看病。】
【小公主的星星:就算是千金小姐或者贵妇人,也很难见到医生,只能根据转述的情况看着来治。】
岂有此理?
李清照无法理解,李清照大为震撼。
医者诊断正是讲究一个“望闻问切”,和病患都见不着面,先天就缺了一方,若是延误病情,谁来担责?
还不是那些被困于深闺的可怜女儿!
又一句弹幕说出了她的心声:
【长安永乐:谁叫那时候的医生都是男性呢?】
【这体育课究竟能不能上成先别管。】
主播正说得起劲,一时间也就忽视了直播间里突然热闹起来的吐槽弹幕。
【俗话说得好:“吾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
李清照:……?
李清照:她自诩涉猎广泛,自然知道,俗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吧?
【几年时间过去,秦良玉小朋友就这么水灵灵地长到了一米八六。】
【随着身高一起长起来的,还有功夫。】
【凭她的身手,动不动就在家里一挑三。】
【想太多了:懂了。】
【想太多了:秦良玉的口号一定是“你们几个一起上”对吧!】
李清照忍俊不禁。
【眼看《摔跤吧!爸爸(大明版)》已经在秦家大院强势上线,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对体育课的向往。】
【最终,秦良玉还是得以顺利习武。】
“以此情境来看——”
李清照若有所思,忍不住吐槽:“就算是有人想拦,恐怕也拦不住她了吧?”
【日常学习武艺之余,她还熟读兵书,文韬武略无一不精。】
【体育课上完了,家里的私教小课堂再也没什么新鲜东西能教给她。】
【收拾收拾,秦良玉打算换个环境,继续沉淀。】
身为主播口中“古代女子”里的一员,李清照心知肚明,所谓“换个环境”,不过是结婚的委婉说辞而已。
【秦良玉后来嫁给了时任石柱宣抚使的马千乘。】
【宣抚使,就是大家俗称的“土司”。】
地图是直播间里的常客了。
主播轻车熟路地抽出一张,铺展在观众们眼前:
【石柱属忠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
【当时辖区之内,以少数民族为主,民风剽悍,时不时就会冒出几场动乱。】
【宣抚使的工作,正是平定动乱。】
【但秦良玉可没有立刻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在体育课上所学来的知识。】
退居幕后?
这个念头一出,很快便被李清照自个儿摇头否决了。
她可不觉得以这位秦良玉的能耐,会只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背后人。
可若不是归于军中……总不能真回去洗手作羹汤吧?
【丈夫训练士兵,行军打仗,秦良玉却要想得更长远。】
【她满腔豪情,不仅想保护石柱百姓,更想庇佑天下百姓。】
【所以在协助操练士兵的同时,秦良玉还关注到了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
提示到了这份儿上,李清照可再没有不明白的道理了。
“粮食?”
她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无论什么时候,解决肚子都是头等大事。】
【来到石柱,秦良玉转头就上起了农业课。】
【不过这回,她可不再是一名学生,而是带着老师的身份。】
【刚接手农事,秦良玉没有选择种那些寻常作物,反而另辟蹊径,让所有人都种起了玉米。】
玉米?这是何物?
李清照赶忙扯过一页纸,听音辨字,随手记下这样陌生的作物。
她是大家闺秀不错,却还没到五谷不分的地步。
这词听着耳生,十有八九是样稀罕作物。
【秦良玉的举动令人不解,可懂得都懂,她没解释那么多。】
【结果那一年天公不作美,大旱之下竟然只有玉米大获丰收。】
知识点一个接一个,李清照匆匆备注:
耐旱,可丰收。
【第二年,她又别出心裁,让底下人都种耐涝的作物。】
【事实证明,第二年还真遇上洪水,又是秦良玉大获丰收。】
【秋随风:好家伙,这妥妥的双料人才+跨界专家啊!】
【东椿来:你别说,还真有点儿种田文女主内味儿了!】
【yagudinfans:秦良玉,一个在军事频道和农业频道反复横跳的女人!】
根据天气时令与气候规律进行预判,这并非全无可能。
但主修武功的秦良玉还能将气候推算得如此准确,足以见得训练之余,没有一刻落下过读书。
在这一点上,博览群书的李清照也自愧不如。
后世观众同样免补了啧啧称奇:
【灵山海:鉴定完毕,偷看天气预报被我发现了吧!】
【上清小妖:什么叫“精准扶贫”啊!】
【有了地又有了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股东风不是别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环——人。】
【由秦良玉夫妇训练的白杆兵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在随后的数场战役中都屡建奇功,令人闻风丧胆。】
说着,主播又摸出一张示意图:
【顾名思义,白杆兵就是以白杆长枪为主要作战武器的一支部队。】
说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夏语冰嘿嘿一笑,进一步解释:
【白色木头作为长杆,顶部是带刃的钩,底部配了铁环。】
【短兵相接时,有这样的武器在手,可以拉可以砍,砍人跟砍菜似的,效率能不高吗?】
【配合起来,当数十个长矛钩环相接,还能翻山爬墙。】
主播介绍得头头是道,李清照默默想了一会儿,还是没能想出那究竟是个怎么样的神奇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