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马保正说道:“已打上了,我这正盼着县尊大人来到呢,大人晌午莫急,留我丰溪吃一顿便饭再走!”
  周臣便和马保正一起去了田间地头,眼见着村民们用上了新家什,晌午便有收了几袋稻谷回家晒的。
  巡视完后,周臣又带着两个衙役随马保正一行人一同回了保正家里,见马保正后院里也有家人在晒稻谷,此时日头正足,那家里人把一袋袋谷粒倒在地上,再拿钉耙铺平,一旦平整,早有狸猫迫不及待往上躺平,此乡村光景,十分岁月静好。
  马保正叫家人做了几个好菜,又温了酒,县尊大人好不容易来他们村里一趟,可得和大人热络热络,多说些村里的事才行。
  酒足饭饱,周臣带着两个衙役去了下个村里,一日了里巡视三村,等回到府衙,已是黑夜。
  询问过衙役,得知今日县丞主事,并没大事发生,周臣回到了家中,却有家人说今日有人来信,来人还并不是送了信便走,而是在县城里住下,等候回信。
  周臣疑惑,“来者何人?”
  那家人说道:“我也不认得,那人只说自己是南剑州陆家人,他家老爷派他送信到咱家府上。”
  周臣思虑片刻,不记得自己认得什么陆家人,但想到他父亲交友甚广,没准那人是认得他父亲,送信到他这来了。便从家人手里拿了信件,从头看到尾,而后惊道:“这等大事,他怎能做主?”
  他又把来信里外看了两遍,安了安心神,而后说道:“明日一早你便去请那人来府上,再从府衙叫都头前来,我待修书一封,叫他送信到苏州府。”
  第289章 海上贸易
  那衙役听了主人安排,第二日早早便将送信的人带来府内。
  周臣细问之下,得知陆老爷果然与他父亲相识。周臣便叫送信人与都头一同前往苏州府,临走时说道:“我也不认得潘大人,只是我父亲现在苏州府,此次前去我叫人给你带路到我父亲府上,并写了书信,余下你自打算。”
  那送信人千恩万谢,先写了回信叫同伴返回剑州送信,之后自己跟着永丰县的衙役坐上了去苏州府的船。
  *
  苏州宝山造船厂,船厂管事正陪着东南王、明府尹和其他一干人等在场中参观。
  潘邓走在前面,叫了李俊三人与他几个一同观摩宝船,此船巨大,远看底尖上阔,首昂尾高,十分精神气派。由远及近,越走近这艘战船,越看不全这庞然大物,只觉人之渺小,宛如草芥,眼里只剩船身外面包的一层精钢的光泽,圆钉个个排列有序。再往上看去,极目远眺,只见数个桅杆直立,风帆飒飒,还未出航便能见这庞然大物的几分风采,任谁见了不称一句好船?
  管事对这船也是十分喜爱,一边走一边热情洋溢地说着这艘船,“……咱们船厂以前从没造过如此大船,这船长足足四十丈,宽十四丈,据小老儿所知,乃是大宋第一大船!此尖底到了水中之后所向披靡,又有舵叶绞盘调节深浅,无论是浅江还是大洋皆不惧!上有桅杆九个,凡风帆十二张,又有撑条挂在帆篷面儿上,顺风时扬帆远航,其海上风力,皆为我船助力,一日夜能走五百里,真宝船也!”
  童威童猛两个人跟在后面,看这大船简直痴了迷一般,他们从前在江州时也在水上讨生活,可扬子江大船小船各式船只来来往往,甚至还有那上面建了二层小楼的客船,可他们纵使见过再多船只,也没见过像今日这样如此气派的船啊!
  潘邓说道:“这艘船是船厂去年新制,到今日只下了两回水,我叫人打造它时,想的便是此船能下南洋,达天竺,一直走到那些个大宋没到过的地方去。”
  他又回头看众人,“只是后来诸事繁忙,把这事耽搁了。”
  此地港口商船来往频繁,也多有番邦船只来此,大宋对此没有太严苛的限制,反而设有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此时这片土地对外贸易的一脚已经迈出,现在潘邓想让另一只脚也走出去,把此地与外邦打通,让港口地带变成繁荣城市,从此便可发展出海贸易以及转口贸易。
  李大官人马上就想到了近半年来江东消耗颇大,难不成主公是想靠往来商船多赚些银钱?
  果然听主公说道:“现在江东富庶,我两路之内大小工厂极多,这些年来手工业日益发达,咱们这有这天然的条件,正合适做出口之用。市舶司前些日子送信来也说明了此事,我苏州府一地货物紧俏,光是从南运到北面的货物便连年增长,运到外邦的亦是如此。因此我便想将这通往各国的水路走通,咱们官府有个章程,下面的商人才能有所凭靠,也能有更多的百姓靠这条路吃饱饭。”
  明翰海说道:“府里空忙了这许久,没顾上殿下所说出海走商路之事,殿下既然重提,下官这便拟定章程,看这船队何时出海。”
  说到船队,宝山造船厂管事如数家珍,“……殿下尽管吩咐,咱们这宝船不止这一个,配套的还有十几艘,有粮船、马船、坐船、战船、货船,这十几艘一个船队,保准在海上所向披靡!什么东边高丽来的,西边暹罗来的,小老儿都见过他们的货船,和咱们江东的船一比,那真是雄鹰跟前站个秃毛鸡,相形见绌!”
  潘邓便笑着说道:“宜早不宜迟,可这事我想来繁琐,大船出海,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不能回归,其中凶险可见一斑,因此多做准备,有了把握再说。”
  几人便明白了此事。
  潘邓又将李俊三人召唤过来,“你救江州有功,我却一直没赏你,实在是江州水军大半乃是阮家三将军做主,我得知你几人从前有旧怨,因此也不便安排;更兼看重你兄弟本事,早有意叫你出海。你几个意下如何?”
  李俊哪里有不答应的,连忙带着童威童猛拜道:“听凭东南王驱使!”
  潘邓将他几个扶起来,说道:“此事繁琐,有什么需要的,都与明府尹说明。”
  几人又在造船厂看了看,便起身去市舶司,一直到了傍晚才回归行馆。到了住处,有人前来送信,说是有故人在苏州府求见东南王。
  潘邓十分疑惑,“是谁?”
  等他两天之后回苏州府一见,此不正是多年未见的余深!
  余深刚一见潘邓,顿时老泪纵横,上前拜道:“惠州尹参见东南王!”
  潘邓赶忙将余大人扶起来,细看余深,这老头从前就有几分老态,现在更是风干了一般,又黑又瘦,“这岭南风水忒不养人了些,大人都憔悴成这般模样了。”
  余深见潘邓则是大不相同,从前此子眼中便有锐气,只是因年轻而尚显稚嫩。而如今封王加爵,称霸一方,不再遮掩之后,其行举得仪有王霸之气,仪容威严更有人主之相!
  余深再拜,“下官此次前来却不是为自己而来,而是带了几位同僚书信,为岭南百姓而来,请东南王受我岭南一拜!”
  潘邓紧忙又将他扶起,“余大人与我多年未见,何以刚一见面便如此生分?快请就坐,有什么天大的事,你我慢慢说来也就是了。”
  余深和潘公坐到一块,喝了上好的西湖龙井,而后叹了口气说道:“上回喝这龙井茶,还是殿下从前从杭州回到汴京,拿到陈大人府上的。陈大人好客,我也分得几杯,如今想来,数载已过,日月蹉跎……”
  潘邓说道:“大人要喝龙井还不容易?杭州到惠州也不远。”
  余深拱手说道:“路途千里,下官从南到北,这两府一比,简直云泥之别!”
  自从钦宗临朝,李邦彦任太师之后,皇帝便对他们陈党大肆清洗,他在在流放路上被一贬再贬,最终直接被贬到岭南,此地何其荒凉,他常年在京畿,从没见过这么穷,这么落后的地方!
  若不是苏学士曾在这做过太守,推广了秧马、水磨等一些个农具,这地方连像样的农具都没有!百姓贫苦,朝廷却还要他们官府多收税,何其不易!
  好容易今年朝廷管不上他们了,本以为老百姓会有些松快日子过,可不想农户辛苦了半年有了收成,紧接着飓风就来了!田里的禾苗全毁了!
  余深说着说着眼泪都出来了,“……之后就是一连着五天的暴雨!可怜那百姓家里被黑风吹走的房盖都没盖回去,就下这么大的雨,雨后又有洪灾,死得死,伤得伤,粮食全没了,大家伙守在河边上饿肚子,还没水喝,我,我不配为一府之尹……”
  潘邓见这余大人将近知天命之年了,在这里垂泪,于心不忍,劝慰道:“此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可向朝廷要救济了?”
  余深说道:“朝廷哪里管我们!下官只向周边各府借钱借粮,得了好心帮扶,这才度过此劫……”
  他把眼泪擦擦,之后恳切说道:“朝廷已不管我们了,今年下半年就迟迟没来催收,我等上书遭灾一事,朝廷只叫我等自行处理,这非是一家之事,这是一府一地的事!下官怎么做?没钱也没粮,这回侥幸过关,若有下回便叫百姓饿死吗?下官无法,故来投奔东南王,岂江东收留我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