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粘罕把信放下,说道:“以后什么赏赐一事你自做主,不必再过问我。不过他们不能在中京了,赵家又有新皇帝在大名府登基,皇帝大怒,他一行人不日即将北迁,或去上京。”
  耶律余暏听了这消息,派人和赵楷通了气。
  赵楷回到住处,满面通红,见了父亲,把房屋门窗都关紧,回头一看,只见父亲和蔡鞗二人也十分激动。
  赵佶小声说道:“你可知有何喜?”
  赵楷声音颤抖,“我已知了,父亲如何得知?”
  赵佶说道:“我听外面有卖王安石手记,便叫人出门买书,谁料这书到我手里,中间夹一页黄纸,上写康王登基……”
  父子二人抱在一处,痛哭出声,“我国朝有望矣……”
  蔡鞗亦泪流满面。
  赵佶和皇后,儿女们以及臣子们小小庆祝一番,而后在晚间叫张宝来到自己身前,单独与他说道:“若能逃出,且告知康王,勿忘光武复汉,若是可便,来救父母!”
  而后又与张宝讲了大宋皇室秘辛——祖宗约法三章,“艺祖有约,刻于石碑之上,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必遭天谴。我儿靖康之时诛罚甚多,未必不是此祸,使他反受其苦矣……国破之祸虽不止如此,却定有此耳!皇子构未于汴京登基,不知此家法,你若能得见,万望告诫康王,以此为戒,勿忘勿忘!”
  张宝也泪流满面,将太上皇的话都记在心里,以待日后逃亡。
  *
  赵构自从五月登基,连发两封信件给江南,却一直没有准确答复。
  苏州府回信,无非是详究细节,朝廷既然主张封潘邓为王,那封号为何?封地在哪?食邑多少?是否要定期朝见?此类事宜都得达成一致才行。
  朝廷来信两回,实不知潘邓何意,究竟是真心交涉还是有意拖延?若是真心交涉他,朝廷便可即刻南迁扬州,可若是未有真心,他们也得抓紧做别的打算才行。遂派遣黄相公来江南一观。
  早年黄潜善曾和随郓王殿下一同到苏州府公干,此事非他莫属。黄潜善心中打鼓,这潘邓已然造反,且此人杀伐果断,没见刚到汴京城,就把那李邦彦给宰了?他这脖子也不比李相公的硬多少,万一叫那姓潘的看了不顺眼,也给他来一刀,又该如何是好?此行着实危险矣!可纵有一千一万个不愿,皇帝有命,也只能南下。
  黄潜善带着几名副官一路到了润州城,说明来意,而后又南下苏州,想着面见潘邓。可潘邓并未见他,而是叫师叔接见。
  黄潜善满头大汗,当日皇帝手书赐死潘邓,徐观到他府上求助,他避而不谈之情形还历历在目。如今二人再次相见却局势倒转,变成他有求于人了。
  黄潜善说道:“当初之事,是我对不住潘公,我心愧矣!只是徐大人也知,钦宗脾性十分固执,他所定之事岂是旁人能更改?所幸大人洪福齐天,并未受那李邦彦奸人所害,我听闻潘大人安然无恙,心中大慰……”
  徐观听到此话,才知赵桓庙号已定。没想到其父还在人世,并未有庙号,他已却先被兄弟追封了。
  徐观说道:“钦宗既已身死,便不必再说这些。”
  黄潜善还当是他已不再计较了,凑上前道:“大人既是潘公同门,可知潘公到底是怎么想的?潘公身居江南一地,既不自立为王,又为何不受封赏?”
  徐观说道:“主公心思,岂是我等能够窥测。”
  黄潜善急道:“大人何不劝劝潘公?如今虽说太上北狩,钦宗身死,宗庙倾颓,可大宋终未亡国。王朝尚在,又有赵氏皇帝登基,正统在此,潘公既是宋臣,若要自立则名不正而言不顺耳,名既不正,又何谈以后?”
  说完又觉得自己说得太明白了些,这其中道理江南人不会不懂,又何尝要经他嘴说出来,遂又找补道:“下官也是一时心急,失了分寸,徐大人莫怪……想当初太上皇在位时,我与大人一同随郓王殿下来到苏州府,得见潘大人,从前时光一去不返了……”
  徐观听他套近乎,把手中茶杯放下说道:“我何尝不知黄大人为人?只是人在官场到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我如今在这江南之地,主公之令岂能不从?主公既未明说,此事我也无能为力……”
  二人你来我往,黄潜善最终也没从徐观嘴里套出一言半语来,在苏州府被好生招待了几天,心中虽不似从前一样担忧自己性命,却也知再在这待没什么益处了,遂拜别苏州,起身北归。
  只是他刚渡了扬子江,走到扬州府,就听闻北面战乱,金军南下攻打大名府。
  *
  建炎元年八月,金军兵分两路共同从东路南下,一路人马由兀室率领,攻打营平滦三州;另一路人马由粘罕率领,直接趁乱绕路南下,直捣大名。
  听说大宋新皇帝就在这北京大名府登基,等他们攻下大名,抓了这新皇帝,再劫掠一番,看这大宋还如何重新立国!
  金军南下,赵构本就惧怕金人,此时更是被吓破了胆,连夜收拾行李,也不管那潘邓是真心还是假意了,左右扬州城是他大宋领土,他是大宋皇帝,有何不能到南边去?
  赵构妻子都已在上回金人围城之时被掳走,此时孤家寡人一个,只带着自己亲信大臣连夜出逃,马车狂奔,一夜便走了百里,直奔扬州城而去。
  不过几日功夫,赵构一行人便抵达了扬州城外,早有书信送到扬州府,守城士兵见是皇帝驾到,慌忙打开城门,迎圣驾入城。赵构进城后,立刻下令加强城防,同时下令各地的勤王兵马,望他们能尽快赶来救援,把金军拦住在淮北,莫要使金军到达淮南!
  然而金军如同以往一般,来势汹汹远超宋军想象,兀室和粘罕两路大军猛攻,如同利刃一般直插宋境。兀室一路势如破竹,营平滦三州的守军与常胜军拼死抵抗,但金军料定他燕京兵力不足,兀室率五万兵马,大军压境,终究让燕京坚壁清野,死守城门不出。
  粘罕更是狡猾,直接绕过沿途的城池,直奔大名府。大名府的守军本就没有准备,再加上畏惧金人,很快就被金军围困,大名百姓苦不堪言,唯恐城破人亡。
  第275章 御驾扬州
  皇帝等人一走了之,可大明府也要有人守城,张叔夜眼看着御驾南下,一去不返,自己心中不知作何感想,却也只得重整精神,领军守卫首都。
  粘罕到达大名府城楼门下,叫使者送书信进城,言辞之中有十分讨伐之意,意欲叫赵氏不战而降,免得刀兵相见,届时不光赵氏灭族,更有屠城之祸矣!
  张叔夜却并未畏惧金军,一来皇室不在此,凡事由他大名留守做主,政令通达,军民共同抗敌,此地又有存粮,撑过一两个月不在话下;二来有上回围汴京城之际,潘邓梁山军金玉在前见,他亲眼得见汴京守城之战,心中自也不觉得金军难以战胜。
  因此他先是好生招待了来使,与其谈到大宋与大金从前乃兄弟之国也,从古至今,圣君以仁为怀,未有一个仁君会将事做得如此决绝。而大金既然有强国之威,何不效法古之贤君,施以慈心?如今我主已退守大名,尔等竟要如此赶尽杀绝,苦苦相逼,此岂能服天下?
  使者回归金营之后再没来信。张叔夜也不理其他,只一心整军,主持城防。他城中有禁军三万,又有百姓一心拒敌,不惧金军来袭!
  金军见城中不投降,便也不再交涉,直接命士兵猛攻大名府南城门。张叔夜带领军民百姓死守城池,又识破金军前后夹击之计,一直到五日过后,大明府城坚若磐石纹丝不动,张叔夜却觉察出一丝不对劲,登城中高楼远眺,忽然反应过来,“糟了,皇帝!”
  他说怎么这回金军南下攻势远不及上回,比起上次围攻汴京来说,此回火力尚小,只点到为止。他原以为是金人还有劝降之意,可如今反应过来,八成是粘罕此人佯装围攻大名府,实际早已得知消息,领大军南下直追皇帝去了!
  “唉呀!”张叔夜心急如焚,就要带兵出城,领兵南下解救皇帝。收整兵马之际,却被大名府百姓得知此事,纷纷去军营围堵张相公。
  “相公只知救皇帝,你若走了,这大名府该如何是好?”
  “朝开城门,夕大名亡矣!大明百年之城,怎可毁于今日?望相公仁爱之心,莫要如此行事呀!”
  一官府小吏更是指着相公府叫骂道:“康王不来我大名府,此地依旧安乐!如今他来便来了,可来了又要走!他一走了之,却叫我等承金军怒火,替他去死吗!”
  张叔夜怒道:“何人扰乱军心,说此大逆不道之语,拖出去砍了!”说着环视左右,一边侍从赶忙出列,“大人息怒,如今大敌当前,何以不退敌兵而先斩自己人?此亲者恨而仇者快矣,不若先将此人关押,留战后处置!”
  张叔夜愤怒挥袍,“看在众人求情,饶你一死!左右与我押下,痛打八十杀威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