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百姓们个个惶惶不安,衙门口的百姓立即喧闹起来,个个目露惊恐,询问着周边村民,“这……这是神仙谶语?”
  “这是怎么了?他们怎么突然中邪了?有……有,有邪祟!”
  那见多识广的耆老双目圆睁,仔细聆听,继而浑身颤抖,骂身后人道:“不许无礼!这是神仙降临!东南有山,山高水长,这是山神!”
  说着跪下就拜:“这是山神降临了!神仙祖宗!保佑子孙!”
  “山神降临了!”
  那几百人依旧目似无光,口中念叨:“东南有山,山高水长,方腊起兵,终归灭亡……”
  有个小兵额头冒汗,却又不敢去擦,用眼角余光偷摸看了一眼跪在县衙门口的百姓,继而又恢复了双眼无神的呆滞样子。
  在街上的百姓再也忍受不了,今晚发生的一切超出他们的常识,都以为是神仙显灵,被那耆老连带着,跪在那百十人面前,磕头叩拜,“山神大王饶命……”
  “神仙恕罪,保佑桐庐……”
  撞钟声沉闷而悠长,如同从远古传来的呼唤,在整个县城上空回荡,震得仿佛青石地面都微微颤动。这钟声仿佛有种神力,将村民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沉浸在对祖先与神明的敬畏之中。
  桐庐县村民再也没有反抗的念想。此地归方腊或是宋军已不再重要,若从前得知此事还能劳驾山神亲临,他们连管都不会管!他们世代生活在桐庐县,怎能不重视此地神明?个个拜神请罪,生怕触怒山神。
  见百姓不再反抗,阮小五下了城楼,摇晃着王指挥使的肩膀喊道:“王奉!你怎么了!你清醒一点!你中邪了!”
  说完又去摇晃其他人,“都醒过来!都醒过来!你们中了邪了!”
  那跪着的耆老看见这不知哪里跑出来的官兵竟然如此不敬神灵,直起身子来拿着拐棍吼道:“他们是山神上身了,你不要打搅!”
  这时只见王奉浑身一颤,恍惚地摇摇脑袋,看向四周围,又看向跪在面前乌泱泱一片的桐庐百姓,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咱们这是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
  那一众士兵见自家主帅已清醒过来,连忙也摇晃摇晃脑袋,脚下踩了几个虚空,趔趄着搀扶身边同袍,声音飘忽的地问道:“这是在哪?我怎么不记得刚才发生什么事了?”
  百来个人都迷迷糊糊的,那王奉迷糊了一阵,见百姓都跪着看他们,赶紧伸手搀扶面前的老人,“耆老快起,这是干什么?”
  耆老见他们不再似刚才有神圣之像,赶紧拄着拐棍起来,真似脚下踩了泥一样,“谁在跪你?我们跪的是严陵山神!”
  王奉一脸莫名其妙,“什么山神?”
  这时只听身后一个士兵哎呦几声,脚下漂浮,手抚额头,“我……我头疼!”
  说着贵妃醉酒一般倒了下去,身边人连忙接住,“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晕倒了?”
  阮小五一见,忙叫人把那士兵搀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快去叫军医!”
  此时又有士兵说自己头疼,浑身没力气。
  那耆老一看,张开嘴巴,“这……他只一个凡人,这是受不住神仙降临了!”
  在府衙前面的士兵又有几个嚷着头痛,连续倒下。
  阮小五见了,连忙与百姓商量,“我们节度使说了,暂且休战!有什么事日后再提!暂且休战!尔百姓都各自回家去!休战!”
  召集百姓攻打宋军的乡勇头头早就有了怯战之意,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哪里斗得过手中有长枪长矛的士兵?白莲军力敌不过,已被击溃,只那宋军将领尚且有仁义之心,没有把屠刀对准老百姓罢了。
  各个乡村,各个街里的乡勇见宋军此刻要休战,百姓们也彷徨不安,便都连忙响应,“各回各村!各回各家!此事日后再提!”
  阮小五也嚷道:“各回各家,听候安排!”
  百姓们各自四散回了家里,却都不敢往城西跑,只因城西正是神仙显灵之地。
  阮小五叫一队士兵送他们绕路回村中。
  那伙百姓起初还有些不自在,护送的都头说道,“我们指挥使说了,现在咱们的事都不打紧了,如今要紧的是祭祀山神!我们节度使正和桐庐县耆老商议祭祀事宜呢,有天大的事儿,等祭祀完了再说!”
  那些人也就不再扭扭捏捏,叫那一队官兵一直护送到村里。期间城西圣火闪耀,每亮一下,桐庐百姓心中就要打个哆嗦。方才听那几个中了邪的官兵口中所念之词,“……方腊起兵,终归灭亡。”这不是山神见宋军来此,百姓却要阻拦,看不过眼了!
  有村民牙关打颤说道:“……官兵兄弟,你们……什么时候祭祀?”
  一梁山军说道:“我们走时听节度使叫人请耆老们去商议,想必会尽快祭祀。”
  那一村百姓个个双手合十,念天念地,一边走一边警惕着城西神灵,神像每亮一下,他们就打个哆嗦,这样一直走到村里,各自回家紧闭门窗,再不敢出门。
  *
  桐庐县城西小山坡上,只见两个年老的匠人一南一北守着面前炉子,褚老手里拿着大勺,在那炉中舀出一勺通体火红的液体,往旁边轻轻一甩。
  旁边有个梁山兵,两腿站得远远的,弯着腰拿木板把那滴火红色的亮珠往上一打,方圆两丈之内瞬时迸发朵朵火花,道道星光流转,天地乍明。
  褚老看这小子打完之后连忙往远跳几步,胡撸胡撸后背,又摸摸脑袋,这才又畏畏缩缩的靠过来,不屑说道:“说了烫不着,烫不着,你这后生胆子忒小了,你看他们。”
  褚老拿勺子一指,只见几十个光着上身的汉子在此间跑动,有在他这舀了一勺铁液,跑到一个扎满了柳枝的架子下,两手一横一打,霎时间整个架子闪耀金光。
  远处一看,这架子搭的形状不正是那“山神”?
  那厢兵说道:“不行,我还是害怕。”
  “多打打就不怕了。”那老匠人又崴了一勺,往空中轻轻一甩,梁山兵用木板一接,又是团团金花迸射,耀眼夺目。
  第172章 祭祀天地
  那梁山兵打了一个铁花,星光飞溅,点点亮光如飞沙一般扬上天空,从天上落下来,他又开始缩着脖子胡撸胡撸后背,又摸摸脑袋。
  虽然褚老说烫不着,但他没由来的就怕烫呀!
  他这边是小光火,那架子几个从下往上打铁花的才是真正的火树银花。铁水遇到了架子上的柳枝条,瞬间往外迸射出更细小的火花,团团金光,照亮夜空,真应了那句“金花璀璨似星河,打铁之花耀夜波。”
  整个小山丘金光灿灿,几个守卫在此的梁山兵在山下远远看着,脖子仰得发僵也没人在意,“这可真漂亮,比什么烟花爆竹带劲多了,真亮呀!”
  光芒凌厉,耀眼璀璨,星火点点落于地下,犹如群星下落在山坳一般。
  “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东西,要不是节度使请人来,我都没听说过这打铁花是怎么回事,你从前听说过没?”
  “我也没听过。”那人一边说着话,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银花。
  山上的几十个人一直打到后半夜,有人来此叫停,老匠人吆喝一声,“收拾了!”
  那些个光着上身的手艺人都应和一声,把手中木棍放起来,几个人去拆了架子,又有清理小铁炉的。
  来的梁山军乐呵呵的,“节度使大人说了,今天晚上可真是壮观,诸位辛苦了,我带着营中士兵护送诸位去富阳县,好生款待!”
  那老匠人呵呵一笑,双手抱拳,“能给潘节度使做事,是我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我们也是头一次走这么远,到了扬子江以南了!”
  他们本是应天府辖下村镇打铁的,寻常年月遇到大旱,乡间若是祭祀,就会请他们打打铁花,名声只在附近几乡,谁能想到这平定叛乱的大官竟然知道他们的名声,到乡下去请他们出山了!
  那指挥使也不知道自家上官怎么就知道这些人的名号,笑道:“这回立了大功,节度使赏钱已备好,只等诸位回富阳了。”
  那老者闻言满脸的褶子笑得更深了,“为节度使办事,哪敢要赏钱?”他与那指挥使一同边走边聊,带着徒弟们跟着官兵往山下走去,“……只是小老儿有一事不明,往常我们工匠打铁花,只能在炉边上,只因高炉火旺,这铁不到火候化不成铁水;可这次却分了两个小炉,你这烧炉的炭是有什么玄机?怎么竟如此火力旺?”
  这样的木炭用来打铁岂不是事半功倍?
  那来此的指挥使也明白一些,索性便与他说起了东平府焦炭。
  *
  桐庐县衙,衙门外早已围了几圈梁山兵防守,里外士兵们进进出出,步履匆匆,十分忙碌。
  武松手里拿着一个箭形的黑色的大带,“主公,这个落下了。”
  潘邓扭回身一看,眯着眼睛仔细端详,“这是穿到哪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