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从凉州提拔进京的侯万中附和道:“确实如此,若皇上决意伐胡,倾京营与辽、冀、晋三州的兵力或可与东胡一战,只是需得提前备好粮草。”
兵部尚书谭士逊:“现在就着手的话,九月前可从青州、扬州增调三百万石粮草到冀州。”
吏部尚书杨执敏:“西胡向我朝称臣后,东胡常有吞并西胡之野心,真要发兵东胡的话,朝廷可派使臣说服西胡与我们同时发兵,至少能牵制东胡一部分兵力。”
右相戴纶:“还是太勉强了,臣请皇上三思,今年绝非伐东胡的好时机。”
至此,几位文武大臣们都表了态。
兴武帝再次看向他的四个孩子。
秦弘知道父皇对他很失望,大概不会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却还是硬着头皮道:“儿臣也以为,今年非发兵的良机。”
秦炳还在被要求闭嘴,秦仁瞅瞅几位大臣,试探道:“不如父皇再等等,过几年国库、兵力都充足了再讨伐东胡?”
兴武帝最后看向女儿。
庆阳还是去年得知东胡侵边时的看法:“儿臣以为,此时国策仍应以休养生息为主,尽量避免举国之兵的大战,但东胡屡屡侵边气焰嚣张,大齐必须发兵予以痛击,才能震慑其狼子野心,同时安抚边关百姓。”
所有人都看向了小公主,谭士逊问:“东胡有三十万骑兵,我们若不调动大军,该如何予以痛击?”
庆阳:“胡人侵我边境,往往都是轻装上阵,攻破关隘后在我边境烧杀抢掠再负重离去,此时也是我军拦截他们的最佳时机。既然胡人可以轻装上阵抢我大齐百姓,我大齐将士为何不能轻装简从突袭他们的部落?他们为粮食来,我们为还击而去,除了中途的供给,连牛羊都不用抢他们的,遇小股兵马则杀,遇大军则返,一如胡人来去自如。”
侯万中:“公主的计策兵法上可行,只是胡人熟悉草原不畏长途跋涉,我军将士深入敌境,既无地利,又有断粮受困之忧,恐怕一开始就失了士气,难以执行。”
张玠:“可从京营、边军挑选勇武之兵,再由边军中熟悉草原地势的哨兵带路,只为突袭的话,东西两路各万人兵力即可,但需每人配备三匹战马,轮流负重,胡人作战便是如此。”
雍王惊道:“两万人就是六万匹战马,这要是被胡人围了,京营这边直接没马训练骑兵了……”
兴武帝:“看来你是不想去了?”
雍王马上挺起胸膛:“去!有我在,保证杀胡人个片甲不留,且一匹马都不会落在他们手里!”
他只是心疼得来不易的战马,才不是怯战!
兴武帝便做主道:“朕认为麟儿的战术可行,只是明面上我们还是要做出要正面讨伐东胡的阵势,凉州、冀州、晋州共有三十万边军,再加上北营、南营的十万京军,兵力上够让东胡警惕了。彭楷、谭士逊,明日你们便按照四十万大军的耗用从冀州、辽州往北边调集粮草。”
二人领命。
兴武帝:“雍王、侯万中,命你们整顿兵马,五月发兵冀州。”
二将领命!
秦炳主动请缨:“父皇,儿臣也要去!”
兴武帝准了,再对女儿道:“这战术是你想出来的,战场上形势多变,你便代朕去监军吧,若几位主将遇事不决,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当然,若因你指挥失误致使战败,朕也会按照军法罚你,如此,你可敢接这监军之职?”
庆阳跪下,仰首道:“儿臣愿往!”
父女俩一问一答速度过快,旁边的文武大臣们愣了会儿才反应过来,雍王最先反对道:“大哥,麟儿才多大,战场都没去过,监军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交给她?”
兴武帝冷笑:“你倒是去过战场,刚刚朕问你们战术,你除了知道杀除了心疼战马,还懂什么?”
雍王:“……那也有侯万中、孟极、郭彦卿他们这些大将,哪个不比麟儿让人放心?”
兴武帝:“所以朕只是让麟儿监军,没让她做主帅,你们这些大将若能商量出万全的战术,麟儿倒是省事了。”
雍王驳不过大哥,朝二侄子使眼色。
秦炳反倒觉得妹妹安排骑兵突袭东胡的战术特别好,再加上南巡期间妹妹把那些文官们唬得服服帖帖的,比他能耐百倍,比没读过几本书的王叔更是聪慧千倍,秦炳便道:“我同意让妹妹监军,她上阵杀敌肯定不行,看舆图制定战术都有一手,够格了。”
兴武帝:“当年朕亲伐西胡,麟儿才九岁,却已经能料到西胡会从一片坦途的怀安镇关隘夜袭武威,如今数年过去,麟儿的兵略只会更进一步,你们大可放心,朕不会把战场当儿戏。”
一直没吭声的吕瓒惊讶道:“公主竟然料中了?当时臣都以为西胡会偷袭驻兵更少的石河岭关隘。”
兴武帝笑着看向女儿:“麟儿还记得当时你是怎么跟朕解释的吗?”
庆阳长这么大就亲历过那一次战事,印象很深,直接走到舆图前,迅速找到舆图上并未标记的两处关隘的位置,重新回忆了一遍。
只凭她对舆图以及武威长城的熟悉,在场的重臣们差不多就都信了,再仔细想想,当时兴武帝以身涉险,那样的紧急关头,九岁的小公主居然没有怕得瑟瑟发抖,而是陪着皇上一起揣测西胡的偷袭路线,单单这份沉稳就值得众人钦佩。
在一片对小公主的夸赞之声中,秦弘呆若木鸡。
他记得此事,因为这是那晚父皇给他与妹妹出的考题,他答错了,所以当时妹妹同意他的看法,只是为了照顾他的颜面?
秦弘的惊疑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因为这些年妹妹在父皇面前照顾他、为他开脱乃是常有的事,并不稀奇。
那么,妹妹确实足以胜任监军一职,二弟应该也会是个勇于冲锋陷阵的猛将。
只有他,枉为大哥,却事事都不能为父皇分忧。
第122章
讨伐东胡的大体战术定下后, 兴武帝单独给女儿安排了一个差事,让她自己去禁卫司、御前军选出三千亲兵来, 这三千人将完全听从小公主的调遣,以保护小公主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战场多变,大齐是准备暗地里以奇兵攻袭东胡,但东胡听说朝廷要发动四十万大军去打他们,既有可能往草原深处撤退避战,也有可能主动集三十万铁骑南下,因此兴武帝必须给女儿一支属于她自己的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庆阳从容地去选人了,路上已经提前列出了一张长达三百多人的名单。
奇袭的战术是机密,只有被兴武帝召去御书房议事的重臣们心中有数, 在御前军与四大京营传开的只是兴武帝要派遣大军征伐东胡的明面消息。
这次出征,京营只出南北二营,东西营的将士, 小兵们大多可能庆幸自己不用去战场冒险, 部分将领或怀报国热血, 或将此战视为立功的良机,纷纷跑来找兴武帝主动请缨,其中就包括邓坤、邓泰、傅魁、张肃、樊怀忠、薛言正、孟长河等在京勋贵子弟,连年仅十六岁的樊怀安都跑来了, 非要去战场杀敌不可。
兴武帝站在御书房的门口, 看着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儿郎,心中甚慰,挑了几个同意了,让他们出发时跟在女儿身边,到了边关女儿再根据战场需要给他们安排具体的军职。
入选的邓坤、傅魁、张肃、樊怀忠等人高兴领命, 落选的邓泰、薛言正、樊怀安就不乐意了,看得出皇上是想给每家都留一个儿子在京,七嘴八舌地表示自己不怕死。
兴武帝多看了几眼邓泰,板着脸道:“你们不怕,朕得替朕的老兄弟们着想,放心,这次挑一批去历练,下次再有战事了就换之前留下来的上,只要你们有本事,不愁没机会立功扬名。”
邓泰:“可是臣……”
兴武帝:“滚!你爹活着也得听朕的,朕还管不了你了?”
邓坤拉走了弟弟。
路上邓泰还不服呢,邓坤叹道:“皇上是怕咱们两个都出事,父亲一走皇上已经够难受了,你就老实一回吧。”
皇上跟父亲、雍王不一样,平时与臣子说话都很客气,动肝火了也不会随便骂人,只有真正被皇上视为自家人的臣子才能听到皇上偶尔的粗鄙之言,所以皇上让二弟滚,其实是喜欢二弟,并非存心给二弟难堪。
邓泰当然明白这点,自家老爹、雍王包括敬王秦炳都是被皇上这么骂过来的,他气的是不能上战场:“非要留一个,为何留我不留你?那年讨伐西胡皇上带的就是你,我都三十一了,这么多年除了在各个军营转悠历练就没动过真格的,憋得慌!”
邓坤:“……”
怎么都要憋一个,那还是憋弟弟吧!
.
雍王与秦梁父子俩都在北营,到时候秦梁直接跟着北营将士一起出发就好,不用特意去请战。
丈夫非要去冒险,邓氏管不了也没那么担心他,可她就秦梁一个儿子,想到豺狼一样的东胡铁骑,邓氏害怕,父子俩一回来她就关上门悄声抱怨:“皇上什么意思啊,别人家都留了一个儿子在京,他明知道咱们家就梁儿一个,怎么不照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