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如秦仁预料的那般,张肃的第二封回信果然在腊月中旬送到了京城,信还是简单的一页纸,连提前给他拜年都拜得平淡无奇,但随信而至的礼物变多了,分别是普洱茶四罐、当地花饼四盒、晒干的松茸四盒、色彩斑斓纹案特别的娑罗锦四匹。
茶、饼、松茸男女都可以吃,可那四匹娑罗锦有一匹红橙底的、一匹分成几个格子色彩鲜艳如天虹一般的分明是送妹妹的啊。
还每样都是四份,他与妹妹一人两份,正方便分!
秦仁便挑日子带着四样礼物进宫去找妹妹了。
庆阳身边的几个宫女都围着两匹娑罗锦惊讶起来:“居然还有这样的锦缎?”
今年常读云州风土民情相关典籍的小公主笑着给她们讲解当地一些部族人的穿衣风俗,包括这样的娑罗锦要做成什么样的成衣才好看。
“先收起来吧,暂时还用不上。”等她们欣赏够了,庆阳吩咐道。
茶与松茸都收了起来,花饼庆阳留了一盒,一盒叫沁芳带出去与拂柳四人吃。
秦仁笑道:“这回妹妹可高兴了?”
庆阳睨眼三哥:“高兴什么,肯定是你让他给我准备的,你不提醒,他肯定想不到。”
秦仁:“……”
.
几番书信往来,除夕一过,便到了兴武十五年。
四月初二,庆十四岁生辰的小公主又从三哥那里收到了张肃送来的小木人。
每一年的小木人都是张肃照着她前一年的某个样子雕的,而去年一整年,张肃只在正月初六的黎明短暂地见了她一面。
那日庆阳披了一件御寒的斗篷,这次的小木人便也披着斗篷。那日提灯的是解玉,如今小木人的手里提着一盏宫灯。那日庆阳是去送他的,等待的时候她背对乾元殿仰头赏着夜空中的星,眼前的小木人便也望星般高高仰着头,而非张肃与她擦肩而过时的微微仰头。
所以,张肃是在告诉她,他刻的不是小公主送他离京的那一幕,不是那一幕,小公主就可能想不起他扫过来的那略显失礼的一眼,也意味着身为臣子的他并没有希望小公主记得那一眼,那么张家三公子就还是恪守本分的,送小木人只是简单地为小公主庆生,不是借物传情。
庆阳摸了摸小木人的眼睛。
张肃确实守礼,可他将这些小木人握在手里的时候,他一刀一凿细细雕刻出她眉眼的时候,他看见的就只是巴掌长的一截木头吗?
还有她去乾元殿前送行的那日,他张肃明明走在最后,她明明在邓冲靠近时就转过身了,张肃若不是早早就认出了她,且一直盯着她不放,他又如何知道她在赏星?
是觉得她还小,看不透他深藏的种种心思,还是怕她真的大了又因为分离太久忘了,不敢在送礼时有任何僭越?
庆阳走进书房,打开那张专门收藏小木人的橱柜。
一共五层,中间的一层已经摆满了,庆阳想了想,将披着斗篷的小木人放在了上面的一层。
孤零零一个,朝南而望。
第84章
兴武帝记得女儿的生辰, 记得几位功臣家的儿郎们的年纪,但具体生辰他可没闲工夫去记。
不过, 七月二十三上完早朝父女俩一起用膳时,女儿跟他说上午要告假去找严真真,兴武帝忽然就记起来了:“今日真真生辰?”
往年女儿也会出宫去左相府为小伙伴送礼庆生。
见女儿点头,兴武帝一边吃饭一边琢磨起来,时不时再瞧瞧对面的小公主。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小女娃们都变成大姑娘了,他都替女儿物色好驸马人选了,左相家的香饽饽,外面那些大臣们也早就盯上了吧?
下午歇完晌,兴武帝去了御花园, 并派人去请贵妃、丽妃。
贵妃得知皇上要见她,并未意外,这些年皇上虽然独宠丽妃, 该给她的体面也没少了过, 像赏花、游湖、听戏等雅事都会邀请她与丽妃一起, 有时候也会单独叫她过去询问内宫宫务。
简单收拾收拾,贵妃带着一个宫人出发了,到了门外正好遇见来找她同行的丽妃,二妃便并肩去了御花园。
兴武帝坐在水榭中, 湖边的荷花都残了, 只剩一片片边缘开始泛黄的碧绿荷叶,天蓝水清凉风习习,倒也惬意。
察觉皇上兴致不错,二妃都放松了许多,进来行个礼, 分别坐在了兴武帝旁边提前备好的椅子上。
兴武帝一副闲聊家常的语气:“麟儿去给真真庆生了,还没回来,你们给真真捎了礼物没?”
严真真是贵妃的亲侄女,肯定备了礼物,丽妃爱屋及乌,当然也是有的。
兴武帝感慨道:“十四了,都是大姑娘了啊。”
丽妃心中一紧,很怕皇上下一句就是给女儿赐婚一个母女俩都不熟悉的儿郎。
贵妃的心也绷了起来,已然猜到皇上要赐婚的是侄女严真真。
在二妃或紧张或探究的目光中,兴武帝笑道:“真真天真烂漫,老三心思纯善,朕看他们俩挺合适的,你们意下如何?”
丽妃呆住了,不是给女儿赐婚,而是给儿子?
呆过之后,丽妃心虚地看向贵妃,她也觉得真真漂亮又可爱,家世更没得挑,问题是,老三一身懒骨头,贵妃与左相看得上吗?
贵妃也是错愕的样子,飞转的心念却在思索皇上这提议背后的深意。
她是贵妃,还有位身为左相的父亲,早些年贵妃很怕皇上猜疑她有扶植老二做太子的心思,处处谨言慎行,大皇子做了太子后,贵妃这颗心是放了大半了,另一小半继续担心太子因为严家猜疑提防老二。
那么,皇上把真真赐给三皇子,是不是为了分化严家可能扶植老二的势力?与此同时,严家淡了拥立别的皇子的心,太子那边也能放松些,毕竟三皇子一看就是个安分守己的主,自己不会争,也不会帮着二哥去抢大哥的。
兴武帝来回打量过二妃,道:“都不用想太多,朕就是喜欢真真。”
贵妃忙道:“能得皇上青睐那是真真的福气,只要丽妃妹妹不嫌弃真真,我愿意替真真应下。”
丽妃哪里会嫌弃,只觉得喜从天降!
都是意料之中的反应,兴武帝慢悠悠道:“不急,儿女婚事还是要父母做主,你先问问左相、文选的意思。”
严文选,贵妃的胞弟,也是严真真的父亲,年方三十五,现任大理寺左寺丞,正五品,严锡正还有两个庶出儿子,全都外放为官了,兜兜转转都还是六七品的官。
兴武帝曾经找过吏部尚书杨执敏,让他给严家三兄弟升升,杨执敏苦笑着说他早想升了,只是每次一提都会挨左相一顿骂,因为左相觉得自家儿子们才干平平,就配做他们现有的官职。
鉴于严锡正这话并不是完全的自谦之词,兴武帝就没再干涉,成全了严锡正的贤臣之风。
次日贵妃就把自己的父亲与弟弟都请到了长春宫。
习惯家里大事小事都由老爹做主的严文选表示他都听老爹的。
严锡正摸着胡子,兴武帝与小公主的脸庞交替着在他眼前晃过,奈何思来想去,他也只能答应,毕竟那是皇上的意思,至于三皇子,越没出息反倒越安稳,不怕他坑了孙女。
私底下商量好了,中秋节时,兴武帝高兴地在宫宴上赐了婚,婚期等两人及冠、及笄后再定。
刚夹了一道菜要放进口中的秦仁僵住了,看看父皇,再去看坐在大哥、二哥旁边的左相。
严锡正没看他,离席朝兴武帝谢恩。
兴武帝瞪向又傻又懒又有福气的三儿子。
秦仁虽然还是头脑发懵,却知道礼数,放下筷子赶紧也去谢恩了。
兴武帝挥挥手,一老一小重新落座后,兴武帝端起酒樽,视线扫过底下的大臣们,最后落在了卫国公张玠脸上,见张玠察觉后回视过来,兴武帝朝他做了个敬酒的动作,笑了。
张玠:“……”
.
解决了老三的婚事,兴武帝心情好了一阵,九月中旬小皇孙铮哥儿过三岁生辰,兴武帝更是高兴,让铮哥儿在他这边歇的晌,铮哥儿醒了后,兴武帝再牵着小家伙去御花园玩耍。以前他也这么陪女儿玩过,现在女儿是大姑娘了,又是读书练武又是出宫的,主动黏他的时间越来越少。
抱着铮哥儿在池塘边看鱼时,兴武帝怀念道:“小姑姑三岁就去崇文阁读书了,铮哥儿也三岁了,明天去崇文阁陪小姑姑一起读书,好不好啊?”
铮哥儿知道要听皇祖父的话,乖乖点头。
兴武帝欣慰地摸了摸孙子的脑袋瓜,吩咐候在旁边的小皇孙的乳母,让她回去跟太子太子妃说说,明早巳时送小皇孙去崇文阁,先读半个时辰试试。
乳母恭顺地应下。
因为想到了女儿三岁的时候,黄昏兴武帝去了九华宫,见女儿从书房那边跑出来接驾,兴武帝笑道:“又在看书?”
庆阳摇摇头,让父皇猜她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