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丽妃谢过贵妃,黄昏后再派人把儿子叫来,特意交代过跑腿的宫人要在承明宫里面等着,避开女儿。
  秦仁自己来了。
  丽妃先给儿子说清楚是怎么回事,再准备派人把四个备选的通房宫女领过来。
  秦仁终于回神,急道:“母妃稍等!”
  丽妃疑惑地看着儿子。
  秦仁等那股子震惊的情绪过去了,再小声对母妃道:“母妃,我不想要通房。”
  丽妃:“为何啊?”还有男人不喜欢女人的?
  秦仁很不习惯跟母亲说这个,拿手指头划了两下脸,歪着脑袋道:“我不忍心,将来我总会娶妻,娶了妻子我肯定要对妻子好,不会再叫她们伺候,那么早晚都要打发她们,我又何必……反正我不要。”
  他下不去手,尤其是在见过袁崇礼把他的通房丫鬟当乐子轻贱的嘴脸后,秦仁不想自己也变成那样的人。
  丽妃听了儿子的话,忽然想到了她与母亲。
  都是给人做妾,她命好,遇到了一位皇帝,虽然兴武帝比她大了很多,可他是个大英雄啊,对她也很好很好。母亲的命就很苦,上有主母欺凌,下有父亲的新欢排挤,终年郁郁寡欢,年纪轻轻就去了。
  所以,丽妃既能理解权贵子弟都会纳妾,又能理解儿子的这份善心。
  “好,不要就不要吧,有福安、福贵在呢,有他们照顾你的起居,母妃很放心。”
  解决完通房的事,丽妃默默地打量儿子,看看看着就走过去把坐着的儿子搂到了怀里:“怎么就十六了,母妃舍不得你出宫。”
  秦仁听出母妃哭了,他也想哭,可他哭不出来,二哥在宫外的日子太舒服了,他早就盼着天天都能睡懒觉的日子了!
  .
  相比有贵妃、父皇陪伴的母妃,秦仁更舍不得的是妹妹。
  四月下旬,在演武堂的最后一节武课,中间休息时,秦仁带着张肃坐到了妹妹身边。
  庆阳只看地上那两道影子。
  最开始,大哥二哥三哥还有秦梁、袁崇礼、张肃都在这里,热热闹闹的,后来大哥、秦梁走了,二哥、袁崇礼走了,如今三哥、张肃也要走了,下次她再来演武堂,这里将只剩下她自己。
  秦仁看得出妹妹不开心,笑着摸摸妹妹的头:“没事,妹妹想三哥了随时可以去我那边住,住多久都行,反正你跟父皇打声招呼,让几位先生去我府上给你授课就行,到时候咱们三个还跟在宫里时一样。”
  庆阳不是没想过,可宫外有三哥、张肃,宫里有父皇、母妃,庆阳还是更想多陪在父母身边。
  其实一家人都住在宫里最好了,偏偏皇子长大后就得出宫,这是历朝传下来的规矩。
  “不了,休沐日去你那边坐坐就是。”
  秦仁:“随你,总之皇宫是你的家,我那里也是你的家,妹妹什么时候来都成。”
  庆阳靠到了三哥肩头,这么一靠,她的视线自然而然地移到了站在一旁的张肃脸上。
  张肃避开了小公主的双眼。
  庆阳不高兴道:“都要走了也不肯多看我几眼,你根本不会想我是不是?”
  张肃不该对一位公主说“想”,却又不能让小公主误会了,于是简单地摇摇头。
  庆阳:“随你怎么想,反正休沐日我去三哥那里见不到你的话,我就再也不要见你了。”
  都在宫里,她约三哥出宫时直接跟张肃打声招呼就行,以后她就只能休沐日早上去三哥府里找三哥,张肃在那就继续一起出去逛,张肃若忘了,庆阳也不可能再派人去卫国公府把他喊出来。
  张肃看向三皇子。
  秦仁不敢吭声,帮妹妹会显得他狠心不让张肃休息,帮张肃争取休沐日就要挨妹妹的瞪。
  张肃没想让三皇子帮忙,怕得是三皇子误会,见三皇子低下头,他才对小公主道:“休沐日一早微臣也会去给三殿下请安,若两位殿下无需微臣伴驾,微臣再回府。”
  庆阳:“嗯,不过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或是你家里有什么事走不开,你也不用强求。”
  张肃颔首。
  秦仁懂,天气不好妹妹不会出宫,他肯定也懒得出门,张肃当然不用过来,后者的话他与妹妹都不会为难张肃。
  该继续练武了,不过武先生看着围在一起的三人,配合地没有开口提醒。
  红日西斜,又到了黄昏。
  张肃今晚就要出宫了,晌午吃完饭直接把他的包袱提到了演武堂,这会儿直接出宫便可。
  跟三皇子不必道别,因为明日他还会去皇子府做伴读,因此,张肃看向了站在三皇子身边的小公主,拱手道:“微臣出宫了,请殿下多保重。”
  庆阳舍不得,比二哥出宫的时候还舍不得,下意识地就想走过去抱一下张肃,结果她刚跨出去一步,张肃竟然连退三步,仿佛猜到她要做什么似的!
  庆阳:“……你躲什么?站着不许动。”
  张肃:“……”
  他不敢违背小公主的命令,浑身僵硬地等着。
  小公主板着脸走过去,再狠狠一脚踩在他的鞋面上,待张肃错愕地看过来,小公主才瞪他一眼,叫上三哥先走了。
  秦仁朝张肃赔罪地笑笑,赶紧追上妹妹。
  张肃扫眼多了一层浅灰的鞋面,再看看前面的兄妹俩,等距离彻底拉开了,他才默默地跟在后面,直到走到这条宫道的尽头,兄妹俩朝北去了,他转身往南。
  第75章
  三皇子秦仁开府出宫不久, 六月下旬,朝廷派出去处理各州挂田事宜的文武钦差们回京了。
  兴武帝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 他派出去的钦差们在御前军与当地驻军的配合下也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处事手段,再加上兴武帝统一江山后已经重新绘制过一次各州的鱼鳞册,所以这回钦差们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既督促地方官员士绅们还回了百姓挂在他们名下的大量田地,也完成了新的鱼鳞册的绘制。
  自然,各路钦差的差事办得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有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故意下绊子,有的地方豪强暗地里买凶行刺,也有世家大族蓄意煽动百姓闹事,但无论什么样的报难折子递到京城, 兴武帝都只有斩钉截铁的三个字:查、抓、换。
  遇到闹事、行刺的,查。
  钦差能查出幕后主使,那就把幕后一党抓起来, 钦差若没有这个本事, 那就换了这个钦差。
  因此种种, 这一年钦差换过几次,各州的地方官员也换了一波,上至一州刺史或参将,下至一县知县或守城兵。
  兴武帝赏罚分明, 罢官免将的同时也提了一波上去, 首先从文武钦差中提拔,有的御前军千户补了地方参将、守备的缺,有的文钦差补了知县或郡守的缺,其中由小公主、左相严锡正举荐给兴武帝的举人贾方平便是连升数级,成了扬州会稽郡的郡守, 官居正五品。
  为何兴武帝如此赏识贾方平?
  因为前任会稽郡郡守精心伪造的一批假账便是贾方平发现的,还由此扯出十几个贪官。
  私底下,兴武帝毫不吝啬地夸赞女儿:“这都是麟儿的功劳,没有麟儿,贾方平可能早回老家教书了。”
  庆阳夸了回去:“那也得父皇敢推行新政敢用他才行。”
  父女俩互相夸了一顿,接下来兴武帝就颁布了让官员士绅与百姓一体纳粮的旨意。
  京城与各地的文官士绅们已经被狠狠敲打了一遍,连手里的大量挂田都交出去了,再让他们交点田税他们又岂敢公然抱怨?
  .
  国泰民安,九月中旬,太子妃吕温容顺利产下一子,兴武帝龙颜大悦,亲自为皇长孙取名为“铮”。
  铮,金声也,故又有坚贞、刚强之意,如铁骨铮铮。
  庆阳一听到侄儿的名字,就感受到了父皇对大哥仁弱的无奈以及对侄儿的深厚期许。
  虽然大哥有些尴尬,庆阳却很喜欢这名,她也盼着小小的软软的侄儿将来能长成父皇那样英明神武。
  自此,每日黄昏做完功课,庆阳都会跑到重元宫看看侄儿,大姐姐毕竟住在宫外,早几年外甥外甥女出生时庆阳自己又是个孩子,哪懂得逗小孩,如今她长大了,又与大哥大嫂同住东宫,她陪侄儿的时间越多,对这个小侄儿的情分就越特别。
  最亲的三哥出宫了,宫里却多了个比三哥可爱好玩的小侄儿,庆阳就觉得没那么孤单了,心情好,时间过得也好像特别快,眨眼又是一年除夕。
  大年初一,梳头更衣之前,刚刚长到十二岁的小公主像往年一样,喊来解玉为她丈量身高。
  解玉带着软尺进来时,看到的是散着一头长发的小公主,应该已经通过发了,如瀑的长发顺滑地披落在公主身后,长及腰部。窗外还有些黑,内室里点着十几盏灯台,柔和的灯光下,小公主的脸颊白里透粉,笑着与身边的沁芳说着什么。
  无需特意去看,解玉也知道公主的脑顶就快与沁芳持平了,只是沁芳已经二十六了,身段是这个年纪女子常有的婀娜,公主依然年少,更多的是嫩柳般的轻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