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64节

  “此言不妥!”
  竹青衣开口说道,“他周铁衣如何能够德风……”
  说到这里,竹青衣看了一眼赵观山,才继续说道,“不过是狡借恩宠罢了!”
  董行书打断开口道,“事已至此,诸位可有良策,替我儒法两家,将《醒世报》扳回一筹?”
  这话一问,大家都神色略显尴尬。
  若他们真的有办法,早就管着《醒世报》了,何必今日再来一起商量对策。
  忽然,一个言官开口道,“既然他狡借恩宠,那么我们就参他大不敬之罪!”
  “他如何敢将‘圣谕’和‘花魁’之流放在一起,这让圣上如何教导天下人!”
  自己找不到解决自身的办法,那就打击敌人,将锅甩在敌人身上。
  天下政斗大抵都是如此。
  只要能够消灭政敌,我的方案即使错了,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
  “此言在理。”
  “对,那周铁衣不识教化,妄图以文字驱使百姓,此乃大不敬!”
  “天下言道,莫不是尊崇圣人之语,他通篇文章,无一字圣言,如何敢教育天下。”
  ······
  有了具体的攻击靶子,原本沉默的诸公们神色兴奋,就像是要上擂台的斗鸡一样。
  弄得好像这个时候不攻击一下周铁衣,就代表着自己政治不正确。
  唐安世微微皱眉,他隐约觉得有些不妥,看向董行书,而董行书则神色正常,将刚刚小心翼翼,不怎么开口的人名字记下来,这些人才值得培养。
  昨天董行书已经想明白了,堵不如疏。
  这天京读书人的言论他管不了,甚至连儒家诸多派系也不能够管完,只有管着能够培养的人,让糊涂蛋去闹,等撞了南墙,自己再提拔那些能够培养的人,收拾烂摊子!
  “诸公所言有理。”
  董行书开口做出了判断。
  随后他又做出第二个判断,“将《醒世报》的价格降到五文一份。”
  王吉贞硬着头皮开口道,“这亏损如何出?”
  他本来不想要开口,但《醒世报》这件事是落在他的肩膀上的!
  他在这个时候不能够装傻子,不然到时候他王吉贞就要填进去了!
  之前卖三十五文一份,每份亏三文钱,已经压着儒家掌管的各大书局出这钱了。
  现在一下打到五文一份,这么大的亏损,各大书局怎么出?
  就算他们硬着头皮出这亏损钱,但能够和有商家支持的周铁衣比吗?
  王吉贞一句十分现实的话,让刚刚还群情激愤的诸公都闭上了嘴。
  半晌之后,那犯了忌讳的言官才小心翼翼地问道,“让那些商家出?”
  此话一出,顿时把赵观山逗乐了。
  此辈空谈误国,不足以挂在心上!
  赵观山一笑,还在思考的官员们也瞬间反应过来。
  以前他们压着商人出钱,那是因为就他们说话算数,商人不听也得听。
  但现在不一样,有周铁衣作为表率。
  别人让我商家出钱,可是给了一整版的报纸给我商家写,这钱该出,天下人看了都觉得在理。
  有这个例子,你儒家让我商家出钱,那也行,我商家当然可以做到一视同仁。
  但你儒家能不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呢?
  是不是你儒家的《醒世报》也要让一版给我商家来写?
  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你儒家何以教仁?
  但这恰恰就是儒家做不到的一点,若《醒世报》上面加了‘商业’,以后是不是也要加‘珍宝’,‘花魁’?
  甚至他们不敢用小手段去压商家。
  因为周铁衣这混蛋绝对敢将这件事写到《天京报》上,让天下人评理!
  董行书越发觉得在场之人不足与谋,叹息一声,才开口道,“去联系天下书院,无论儒法,史家,名家皆可,给他们在《醒世报》上写文章的权力,这亏空让他们来补!”
  诸公们听完,沉默了一阵。
  然后学部尚书唐安世赞叹道,“此计甚妙,这文法之争,可不能只是我儒家和法家出力,他们名家,史家甚至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墨家也需要出力!”
  封建时代,开书院可是一门大生意。
  天下书院,不仅减免税赋,能够拿到官府补贴,而且每年收取的束脩难以计数。
  甚至以书院之名,占据良田万亩,也是一种美德。
  百姓们再心有怨气,也不会反对书院占据田亩,这和百姓们不会反对寺庙,道观占据田亩一样。
  在场儒家之人想了想。
  虽然他们也不觉得名家,史家的文章写得好,但落在《醒世报》上,总比周铁衣的白话文横行天下要好得多。
  于是纷纷点头。
  “董公此言妥当。”
  甚至更狠的直接说道。
  “等周铁衣那报纸销声匿迹,我儒家再将这权柄收回来就是,董公此计甚妙,可安天下。”
  面对赞誉,董行书一脸平静,这计谋虽然好,但只是能够暂时牵扯周铁衣,连他都算不出周铁衣下一步会怎么应对,如何敢说‘安天下’三字。
  想了想,董行书继续说道,“第三件事,诸位也通知门人宣称《醒世报》可以纳福辟邪。”
  董行书这话一出来,诸公们神色都诡异了起来。
  虽然平日里他们儒家少不得讲些神话故事。
  但现在别人讲了神话,自己才斥责一番,又跟着学……
  即使厚脸皮如诸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赞美此计。
  王吉贞反而抚掌大笑道,“董公此计甚妙,敌者,我之师也,能施以敌计以制敌,此乃上善!”
  有王吉贞开口引导思路,大家纷纷引经据典,仿佛要认真论证一番这‘纳福辟邪’的道理。
  董行书听得心里烦躁,接着说道,“第四件事,第五件事,洪兄,都需要你亲自去办。”
  他看向洪世贵,这位三品小说家,乔永恩的老师。
  昨日董行书看完了《天京报》的小说,自然就想到了小说家,这其他小说不好刊载,但是‘忠义’派的小说本来就是他们儒家在宣扬,刊载在上面,也是拉拢小说家,总不能够让周铁衣以一份《天京报》,将儒家在小说家几百年的人情积累消耗一空吧。
  洪世贵起身,恭敬地说道,“董公请吩咐。”
  “第四件事简单,请洪兄筛选小说家优秀后辈的小说,同样刊登在《醒世报》上。”
  在场诸公都听出了董行书话语中的意思。
  所谓的‘优秀后辈’,自然都是‘忠义’派的后辈,总不可能留给‘春宫’派吧。
  “这事简单。”
  洪世贵直接应下。
  “第五件事,请洪兄去赵府一趟。”
  唰!
  所有人的目光落在赵观山的身上。
  唯有赵观山皱起眉头。
  倒是先不小心得罪了赵观山的言官在心中冷笑。
  你赵观山想要左右骑墙,这件事可不好办!
  王吉贞抚摸着颔下短须,董行书这是想要帮赵家神秀赢得和周铁戈的赌斗啊!
  以他们的层次,看两个小辈的赌斗,自然看得到天时,地利,人和。
  若是以前,他们自然不屑于掺和两个小辈的赌斗之事。
  但现在周铁衣将他们逼得太狠了,偏偏在正面战场上,他们还一时间拿周铁衣没有办法,那就只能够另外找一些事情给周铁衣做了。
  总不能让周铁衣攻击他们儒家,他们儒家不还手吧。
  洪世贵当然知道董行书这是要借自己这刀杀人,但洪世贵的弟子才死在周铁衣手上,正因为咽不下这口气,他才不远万里,来到天京。
  即使因为道家鱼龙的关系,他不敢轻易杀了周铁戈,但这次也要压下周铁戈的气焰,甚至断了他的兵家之路,以报此仇!
  赵观山被诸公看着,叹息一声,起身道,“有洪前辈相助,此局必能大胜。”
  “第六件事,查天下周家门生故吏!”
  这一次,董行书声若虎啸,眼中杀意如刀。
  之前这件事他交给儿子在做,但现在他觉得儿子做不好,那就要交给在场的所有人去做。
  先前,他或许还会顾忌打击面太大,对周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想着将周铁衣压下去就行。
  但现在,周铁衣都不怕得罪诸子百家,他董行书自然不怕!
  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为政斗,当你死我活!
  就算他人被牵扯进来,也只能够怪自己时运不好,做了那刀下亡魂,下辈子别做官,做民!
  如此杀气腾腾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等董行书杀意消退,那恐怖的道统压力散去,众人才齐齐起身,恭敬地说道,“有董公六策,足以定胜败。”
  众人散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