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雨停了,几声鸡鸣过后,天边露出一道亮光。
  突如其来的冰雨打得山间农户措手不及,苏静蘅站在齐府门口往外瞧,这一处青瓦石板桥的住所受损轻微,远处枝丫掩映里的房屋却没有这么幸运,塌的塌,倒的倒,寒风之中一片狼藉。
  村民牵着自家养的牛、驴甚至是狗到山下寻找木匠泥瓦匠回去修屋子,她看见去年三月为她和宁知序修房屋的那个泥瓦匠学徒从家里走出,捏着手指放到唇边吹一声响哨,然后向着街道上的行人招手,喊道:“喂!我能修!价钱好说,管饭就行!”
  于是有人走到他家门口问价。
  少年的母亲自豪地站在家门口,看着她儿子像个大人一样和别人谈论生意,出师之后的第一个单就在这样一个雨过云开的日子里接下。
  李老夫人站在苏静蘅身后,看她望着石板路对面的池塘发呆,听见后院里驴叫了几声,她才回神,转身看见李老夫人,忙低头行礼。
  “不必这么客气,来日你去京城,再见面,我们两个的身份地位恐怕就要调换一下了。”
  苏静蘅低头道:“老爷夫人为国事操劳奔波数年,便是退居宜村也依旧让天子惦记,此等功业要我和夫君如何相比,此番我与夫君遇险全靠老爷夫人还有莫神医相救,等日后风波过去,就是当牛做马我和相公也会好好报答老爷夫人的恩情,绝不会做那等忘恩负义之徒,让老爷夫人寒心。”
  李老夫人笑笑,说:“这些都是小事,朝廷的事我和我夫君早就不管了,什么身份地位也都是虚名,就是你与你相公回了京城,太后皇上认了你们,来日依规矩办事,不必为一些私情而感到纠结懊悔。”
  苏静蘅想要跪下,李老夫人扶住她,说:“到如今这份上,再跪就不合适了,那日我说的话依旧作数,要去京城,我跟我夫君替你们安排,那信物在身上记得保管好了,切勿丢失,除了银锁,书信之类也千万要记得带在身上,你那日问我京城里是否有姓白的大人,因为心存戒备没有与我直说想寻谁,如今一切都坦白了,想问何人,不如直说。”
  苏静蘅犹疑过后,直起身子说:“那人姓白,叫白承业,是在母亲的信里看见的名字,原想着有他做证人,或许能省去更多的麻烦,但如今有老爷夫人帮忙,看样子不需要再叨扰人家了。”
  李老夫人望着东升的太阳稍作思索,点头:“白承业?是有这号人物,如今的禁军统领白先,字承业,你说的是他?”
  苏静蘅道:“大约是。”
  那些锁在柜子里多年不见阳光的信件不知道要不要交到他手上。
  二十年分离,写信之人已经放下,收信之人若也已放下,这般再拿着信去找他对他来说只是困扰。
  李老夫人道:“既然不熟,确实没必要为这件事寻他帮忙,日后想结交有的是机会。不过若与上一辈未了的恩怨有关,你去寻他也是可以的,白将军为人和善,虽是武夫,身上却颇有文人气质,我夫君在京城时很是欣赏他。”
  苏静蘅闻言,忍不住追问一句:“白统领如今可有家室?”
  “没有。”
  李老夫人掉头朝院里走去,心里大概清楚她为何会问起白承业,回想在京城里听到的那些传言,双肩顷刻间塌下,多余的话没有跟苏静蘅说,那些与她无关的事,多说一句都是罪过。
  -
  冰雨过后日头升得越来越早,冬天的寒气还没有彻底消散,早醒的树木已经绽开绿芽。
  宁知序告诉秦明希他的病已经好了,脸上血色渐渐恢复,眼睛从陷入黑暗到恢复光明差不多用了十天的时间,虽然视物时眼前仍然模糊,但也不至于将猫看成狗,将驴认成牛。
  二月第一天穿上了老裁缝做的新衣裳,齐闵跟他说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何日赴京,与他说一声,立刻就能启程。
  宁知序没给回复,齐闵见他微笑无言的模样,那双虚弱且专注的眼睛长久地看着苏静蘅,知道他心里在犹豫些什么,便说:“六月老太后过寿,她一定想见你。”
  宁知序仍看着苏静蘅,在齐府的天井里,她好奇地盯着前门檐下的燕子窝看,骄傲地与伺候李老夫人的丫鬟说:“我家也有个燕子窝!燕子们往南去,我跟我相公天天帮它们照看它们的家,生怕它们回来没屋子住,还有一个月就要看见它们了,也不知回来的是不是去年的燕子,若是,不知道它们还记不记得我跟我相公。”
  小丫鬟是个腼腆的性子,听见她的话没有回答,只是捂嘴笑。
  苏静蘅面露疑色,不知道她在笑什么,宁知序此刻接过她的话说:“定然是记得我们的,就算明年再来,肯定也记得我们。”
  “嗯!”
  苏静蘅这才高兴,看他杯子里的水没了,连忙端个水壶过来替他倒水。
  宁知序喝一口杯子里的热茶,对齐老说:“我担心我三叔,等我回去再看他一眼,若没什么事,便去吧。”
  “要多久?”
  “大概……”
  宁知序透过前门悠扬地向外看去,老道士歪歪倒倒地走来,脚步凌乱,面色红润,一看就是喝了酒,腰间葫芦往下滴水,到齐老面前作个揖,将药箱丢给宁知序的瞬间,二人闻见一阵浓烈的酒味。
  在这阵刺鼻的酒气里,老道士压着声音说:“要不我跟你去宁府治人,要不你把人给我带出来,不然没办法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郎中难治无人之病。
  连病人都见不到,根本没法子下手嘛!
  进宁府是什么很难的事吗?实在不行翻墙进去呗,别看他年纪大了,腿脚还好得很!爬个墙钻个洞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这几天刚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他兴致高昂,想趁热打铁显显自己的神医本事,从宁知序口里听说了宁正的情况,昏睡之后体征反而平稳,就差个神医帮他灸两针助他醒过来,这事舍他其谁?洛城里的那些大夫就是废物!
  “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内不给个准话,老道士我就要走了!游山玩水,斟酒品茗,做个逍遥自在仙,不管你们这些闲事!”
  “走?你不随他去京城?”齐老问老道士。
  老道士哼道:“去京城有什么好的?包吃包住给钱吗?”
  “你治好如此疑难杂症,补全医方,不去去京城受赏?”
  “不去不去!”
  老道士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要是想去我早去了,那里面管得严,不让喝酒,唉,一天不喝酒我心里就一天觉得不舒坦,那事我做不了,你就说是泉庆馆的方大夫治好的,我不抢别人的功劳,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宋育在皇帝主子面前说过他的好话,那时候皇帝下令要见他,他还以为日子发达了,以后有喝不完的酒花不完的钱,结果酒没喝够,倒是被各种繁琐的规矩弄得头疼。
  太医署太医上值期间不许饮酒,让他进太医署简直比让他下地狱还难受,后来好不容易找到借口从宫里逃出来,弄得差点脑袋搬家,现在便是京城他都不太想靠近。
  天子脚下规矩就是多,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他越乐意去,越是江湖之远,酒的味道就越香越浓,他心里就越欢喜,越自在。
  “我跟你说。”
  老道士叉腰给宁知序下最后通牒,“三天,我在这等你的消息,三天之后不给回复,我就走啦!山高路远,要想再见估计要等下辈子!你想好了,有我这么一个厉害的大夫看病,对你三叔来说是件好事,谁知道后来遇见的会不会是庸医?到时候治不好可别怪我无情。”
  医好了宁知序的病,拿了十分丰厚的一笔报酬,下半辈子的酒钱算有了,既然如此他还留在这里做什么?顺手做个好人再帮他一把,若是不领情,那就算了,他挥挥衣袖去当个闲散神仙,再不惦记他们这些麻烦事。
  宁知序看他如此着急,将医箱放好,回答:“不用三天,明天你便随我去宁府,我们去给我三叔治病。”
  【作者有话说】
  偷懒的下场就是明天要写八千字……
  真的要完结了!大概就是明天八千字写完,后天写完结章,可能一章也可能两章,然后就结束啦!已经想感谢大家陪伴了,不过完结感言还是放到最后再写吧!
  第87章
  阿毛在齐府吃好喝好,一段时间吃的都是上好的草料,周叔日日照看它,走之前将剩下的一些精饲料打包好放上驴车,目送三人离去。
  小道士留在秦宅等他们的消息,也就一两天的事,老道士大方地留了点钱给他做零花,叫他闲时将行李都收拾好,等他回来就上路继续往南行。
  小道士原想离开洛城就跟他分道扬镳,哪知道他真的有些能耐也确实认得些有本事的人,平日装糊涂,关键时候真能派上用场。
  人心重利,他有些犹豫,离了老道士不知自己有没有本事自立门户,身上没几两银子也没几两肉,下家还没找到,举着算命幡四处流浪挣不到钱没准就要饿死了,风险这样大,倒不如继续跟在老道士身边讨生活,等以后有本事了再跑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