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苏静蘅立刻说:“明白明白,我明天就去,多谢婶婶带话,这真是事麻烦你了。”
将许兰芳送走,到屋里就开始收拾行李,宁知序在一旁看着,手足无措想要帮忙,苏静蘅只在心里冷哼:“哪里要你来帮忙,你但凡有一张会说话的嘴,我还要费这功夫!”
但心里的情绪不能被他看出来,她的东西本来就不多,最麻烦的还是宁知序给她做的绣绷架子那些东西,她不打算带了,留给宁知序,叫他日日夜夜看着这些东西掉眼泪。
还有帕子,也留点给他,要留绣鸳鸯交颈,龙凤呈祥,还有花开并蒂,比翼连枝花纹的,哦,还有他给她做的那个小竹球,也还给他。
他一定在她床上看见过,日日悬在帐子上哄她入睡的玩意儿,从今天起也悬在他头顶。
你不说话就跟着这些东西过一辈子去吧!
这些单独收拾出来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宁知序见了欲言又止,唤道:“蘅娘……”
苏静蘅笑眯眯地说:“你莫要这样叫我,我不喜欢,你以后也叫我阿蘅姑娘吧,其实叫我苏姑娘就行,这总不是什么叫不出口的话吧?宁公子,这些日子与你在一块我挺开心的,说实话,自我娘过世之后我就没过过这么好的日子,不过我们终究不是真夫妻,我不能这样一直在你家赖下去,我原先是担心我走了你不好对你家里人交代的,如今你家那边也不在意这件事,我便不必再为此事多想了。”
“……是”
“不过虽然我走了,咱们这些日子的情谊还在,就像我说的,不是真夫妻,认作兄妹也很好呀,以后我管你叫阿兄好不好?这样显得亲近一些,你一定记得要常去那里看我,旁的绣娘家离得近,还有爹娘亲人伴在身边可以常常见面,而我就只有你一个阿兄了,你要是不去看我,我一定会伤心的。”
“……”
宁知序脸却红了,一句话不说只点头。
点完头又想扇自己两巴掌,这并不是他想说的话想做的反应。
这一夜苏静蘅睡得香极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见宁知序坐在檐下,抬头看梁上的燕子,一对燕子的新家早已安好,夫妻两个轮流孵小燕子,苏静蘅叉腰精神抖擞地看他,说:“等小燕子孵出来的时候记得来叫我,我要回来看一看。”
“……好”
吃过饭宁知序送她去宜村,明明东西不多,他却要推着小车送她,苏静蘅就坐在车上,对他说:“谢谢你送我最后一程。”
说完不看他,只觉得这条路又长又难走。
她带着酒壶哼着宁知序给她唱过的歌,每一句都落在宁知序的心坎上,如春风搔得他心口泛痒痒,这时候就应该停下来跟她说不要走了,苏静蘅唱过了歌就在心里数数,猜他会不会有反应。
可惜这个呆子这几天魂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他才会应,其余时候几乎不会主动说话,送她到绣坊也是,停了车,就在门口呆立着,一双眼睛痴痴地看向里面,有几个胆大的姑娘与他说话,他不吱声,成了个无情的石头,直接把人气走了。
苏静蘅进院子里收拾床铺的时候就听见旁边的绣娘问她:“你那哥哥怎么呆呆的,我们同他说话他也不理,你有嫂子吗?你哥哥有心上人吗?咱们这尼姑庵里总算来了个俏和尚,他要是没心上人,咱们姐妹就努努力,看能不能把他拿下,你可别嫌我们配不上你哥哥,姐妹们也是有本事的,要做了你嫂子,一定好好疼你。”
苏静蘅看她们说话如此直接,大大方方地说:“他有喜欢的人了。”
“有心上人啦?”几个绣娘顿觉可惜,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下次再遇到这样一个绝品要到什么时候,她们才不想给癞蛤蟆做配。
“那你那嫂嫂人好吗?我看你好端端的不在家里住却要到绣坊里住,不会是你家嫂嫂对你不好,赶你出来的吧?”
苏静蘅闻言大大方方地夸自己:“不是,他心上人哪里都好,从头发丝到脚趾头都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脾性好,有一双巧手,模样嘛,自然也是好看的了,他喜欢死她了,我到这里来和旁人没关系,这是我自己的事。”
“这样啊。”
绣娘们于是叹气,不再多问。
绣坊院子里一共五间房,三间住人,一间是做饭的灶屋,还有一间空着,给那些家住得稍远些,偶尔有事来不及回家的绣娘暂时落脚休息。
住人的屋子每间住三人,一共九个绣娘住在同一个院子里。
与苏静蘅同屋的两个都比她大些,一个十九,一个二十,性子也是一个活泼些,一个腼腆,活泼些的那个叫柳嘉音,腼腆些的那个叫温思雁,第一天三个人没怎么说话,到第二天为了吃饭的事才开始有话说。
不知道宁知序那边过得怎么样,反正苏静蘅第一天中午看着锅里的清炒苋菜,那点食欲顿时荡然无存。
以前每天两菜一汤或者三菜一汤每一样都有滋有味,宁知序变着法做好吃的哄她,时不时还会从城里带一点零嘴吃。
现在每天清炒苋菜,清炒白菜,清炒青菜,清炒萝卜,就差把她也给清炒了。
汤也是清水菜汤,一点油水都没有,也幸亏她来的时候带了喜欢吃的点心,中午吃了小碗饭,剩下来半天就靠那些点心吊着气,好不容易坚持到晚上,看见晚饭是白粥配咸菜,眼前又一黑,端着饭碗几乎要撞墙。
苏静蘅总算知道什么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最后还是忍下来,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过少吃点东西而已,要不了她的命。
而且如今她也该把力气放在正事上,这一天被带着了解绣坊里的活儿,也看见别的绣娘的手艺,都不差,绣坊里还有些年纪小的,不过才十来岁的小丫头做学徒,平日在绣坊里做一些杂役的活,跟着绣娘们学手艺,有天赋的初露头角,苏静蘅恍惚间能从她们身上看到自己年幼时的影子。
小时候随娘学习,蒙眼劈丝,针法数十种,学得厉害的时候每日头昏眼花也不曾放弃,到现在差不多十年,若当初没坚持下去放弃了,她现在大概就是一事无成的呆子。
娘说绣娘们是以命入绣,一旦做了,就要做一辈子,她不知道人生来是否要分三六九等,但为一件自己喜欢事出力,就要努力去做第一等。
苏静蘅想确实如此,她这辈子才走一个开端,眼下入绣坊还只是第一步,未来要走的路远比面前能看见的要长得多。
孙娘子先带苏静蘅领了绷子绣线之类的用品,又从画工那儿拿了粉本,这一段日子年节婚嫁之类的喜事比较多,绣市来的单子和本坊接的订单堆积如山,初来乍到即便她有一双巧手,也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
因是许兰芳荐来的人,她也与绣坊签了保人契约,苏静蘅心道就是不为自己,为兰芳婶婶也要努力干活,于是先两天每天一睁眼就去绣房干活儿,几乎拿出拼命的架势,正好也免得自己闲下来多想,又过两天元渺和李良月来找她,三个人趁着歇息的工夫在绣坊院子里聊天,苏静蘅问:“他最近怎么样?”
李良月想了想,说:“龙舟赛的事村里这几天开始准备了,我问他还去不去,他说要去,我问是不是端午哪天想叫你一块去看,他点头,后面就什么也没说。”
说到这个元渺笑李良月:“你也总算是有点开窍了,竟还记得多问一嘴。”
李良月有些窘迫地揉揉鼻尖。
她不擅长谈感情的事,问出那句话可花了她好大的力气。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加入苏静蘅和元渺的队伍的,只是一听到苏静蘅去宜村绣坊住了,就忍不住关注宁知序的事。
那小子这两天在家里忙得很,好像一停下来就会死一样,每天三顿炊火改成两顿,其他时候不是往山里扎,就是到洛城去。
几乎见不到他的影子。
元渺说:“他这两天总往城里去,我叫我相公去问他,他也不说话,后来在市上碰见他了,你猜他在干什么?用车推着一堆竹篮饭箩蔑篓在角落里摆地摊呢!”
“摆地摊?”
“是啊,压根没人买,他就在那发呆,前一天编东西,第二天一早就带去城里,去的时候多少东西回来的时候依旧是那么多,一个都没少。”
第50章
宁知序第二次带着自己编好的那些篮子篓子箩筐去市上卖的时候遇到了与苏静蘅进城时卖他架子车的那个小贩。
两人挨在一起,他本来没打算理那个小贩,可架不住他太过热情,最后还是开口与他说话。
小贩姓成,叫成岩,第一天见着宁知序与他打了声招呼,但因为两个人摊子没靠在一块,所以一天下来并没有说多少话。
第二日依旧在市上看见他,成岩觉得稀奇,主动跑到他旁边摆摊,宁知序眯眼看了看他的东西,上次卖的笔架笔筒已经涨到五十文了,买的人不多,但偶尔也有人来问问,多数还是要买他那些木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