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
  苏静蘅低头,“凭什么叫我说?我从来不做倒贴上门的事,要是连这样的事他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跟我在一块,我也不稀罕他,我知道他有难处,天大的难处不与我说就是不信任我,我不要不信任我的人喜欢我,等他什么时候信我了再说吧,哼,我要走了,暂且找个近些的地方待着,这是给他机会,他不珍惜,那我就真走了,到他永远都找不到的地方去,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看她气愤的模样元渺笑的更欢,但又知道现在两个人只是在闹别扭,既然两情相悦,这么点事那就不算事,回头叫她相公去劝劝宁公子吧,她说的也对,夫妻两个要是什么事都指望着妻子那怎么能行了,尤其是她自己介意这样,现在勉强她去做,就算成事了,以后那么长的日子里为这件事生出芥蒂那也是不值得的。
  正想着,苏静蘅跟她说:“我还气他说的那些话,那个呆子,怎么能那么说话,我现在是以什么身份同他在一起?以前是没办法,他家非要我们这样做,现在呢,他家里人都不管我们了,没有什么神啊鬼啊的事逼着我们,没名没分,却我要留下来白吃他的粮,那语气好像我受了他的恩惠,这算什么?是我死皮赖脸求着他留我的吗?没有,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我明明也为他做事了。”
  元渺说:“这也是,他不该那样说。”
  虽然那样说是出自好心,可到底他说这话到底有些不合适。
  “明天你再陪我去城里一趟吧,我要当些东西,后天兰芳婶婶就带我去宜村,若是快的话,要不了几日我就能搬去绣坊了,到时候我不吃他的粮,再把钱还给他,谁也不欠谁的。”
  后面走一步算一步,总之她不要欠他的情。
  “行。”
  元渺不劝她,依她看他们两个还没走到死胡同里,有的是机会救回来。
  这事若是能过得去,那以后就是一桩好姻缘,过不去也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没什么值得可惜的。
  两个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就一块去城里,苏静蘅将宁知序给她的那个戒指当了,换了十两银子,回家给了八两给宁知序,说:“我们算一算这些天的账,为你做的衣裳帐子就且算三两,住宿加餐食算一两我退给你你,一共还你八两,剩下一些总有一点情谊在里面,我就不算了,你不会介意吧?”
  宁知序吓得没敢说话,心里猜到她要走,一整天提心吊胆却不敢问,直到晚上睡前才鼓起勇气问她一句,苏静蘅只是笑笑,说:“差不多吧,我托兰芳婶婶替我去问问绣坊的活儿,找着了就从这里搬走。”
  “……”
  宁知序做了一晚上噩梦,那八两银子像巨石压在他胸口,叫他一整夜都喘不过气。
  苏静蘅只调整了一天就恢复如初,依旧每天笑呵呵地跟宁知序说话,兰芳婶婶带她去宜村,元渺也跟着一起,宁知序没去,其实是非要跟她们一起却被苏静蘅劝回来了。
  这一天过得浑浑噩噩,晚间苏静蘅回来,跟他说:“我们见了绣坊的东家,你猜怎么着,她竟认得我娘!原来她们以前一块在青绣坊做绣娘,我娘先走的,过了十年她也走了,回到宜村接手这个绣坊,本来这事是有点难办,不过看在我娘的面子上,她叫我后天再去一趟,过了考核就能进绣坊了,多谢你这些日子的照顾,等我去绣坊的时候你送送我,陪我一起去吧,我有好些东西要带,一个人大概忙不过来。”
  宁知序说好,看着她的眼睛不曾从中看到半点犹豫与伤心,恍惚间明白她是真要走了,她的眼泪不是为自己而流。
  这样好,这样又不好……
  考核那日是宁知序陪苏静蘅去绣坊,也是为了带他认认路,从桃花村到宜村的路好记,只要走一遍就能认得,这一处桃源在两山之间,青石板道单拱桥,白墙黑瓦人声喧,两山上还坐落着些人家,靠着两条修缮完全的路来往于人群聚居之处与自己的家之间。
  昌老伯说的酒坊就在宜村西南石桥边上,绣坊在宜村东北的小河道旁,宁知序带着斗笠将脸遮了个严实,实际是害怕在这里遇见三叔母,又因为对这里不熟,只能跟在苏静蘅身后,她带自己去哪就去哪。
  绣坊的东家姓孙,大名孙芳馥,这里的人都管她叫孙娘子,管绣坊管了好几年,宜村的女子几乎都靠她活着。
  孙娘子额外给苏静蘅一次机会也并非只是看在她娘的面子上,那天见面瞧见她的绣品,绣工的确很是卓群,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她自然愿意留她,不过流程还是要走,为她单添个考核,叫别的绣娘也来看看她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进绣坊,有本事就叫她安安稳稳在这里待着,也免得那些人多想多嘴,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来。
  苏静蘅到绣坊见了孙娘子,两相问好,便要准备去接受考核,宁知序像根木头似的站在那儿,孙芳馥见状打趣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阿兄。”
  苏静蘅平静地说,“陪我来考核的。”
  宁知序:“……”
  袖子底下的拳头攥紧了又松开,孙娘子笑道:“是你哥哥呀!这模样长得可真俊,我原以为是你相公,还想说你俩可真有夫妻相,既然是兄妹,这倒也正常,也不知你们爹娘长什么样子,能生出两个这么好看的娃娃,打小就没少被人夸吧。”
  宁知序:“……”
  孙娘子笑笑,不等他们回答就吩咐人去做准备,然后带着两个人去绣房,考核内容不算多,一是验眼力,二是验速度,三以山水为题,将所给的半成图案补全。
  坊里的娘子都来凑热闹,看见宁知序挤在一块小声议论笑作一团,都道这是哪来的小公子,比她们这地方那些长得歪瓜裂枣一样的男人可好太多了,胆子大的打算等苏静蘅考核完就去问,要是她男人就算了,要不是,那就准备大展神通看能不能把他追到手。
  “……”
  宁知序被安排坐在屋子角落里,听见她们议论的话心里又害怕得不行,跟唐僧进了盘丝洞似的,满额细汗,捧起桌上的热水喝了一杯又一杯。
  终于,过了许久那群人不再说话,注意都被苏静蘅吸引了过去,屋子里顿时寂静无声。
  前两个自是轻松,最后一题她心里也有数,稿子在心里,下手便快得很。
  宁知序注视着苏静蘅,这些日子没少看她这样认真地绣花,不过往日心情那般舒畅,看她的时候好像整个人都镀上金光,今非昔比,他只顾看着她的眼睛,那双黑色的瞳仁紧紧凝视着面前的花样,双手上下拨挑,按绢、刺针、捻针、抽线,素绢上一段段图案这样逐渐明晰舒展。
  看热闹的绣娘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前前后后好几拨人,一转眼到晌午,苏静蘅放下针线揉揉胳膊抻抻肩背,准备先去吃午饭,看见宁知序盯着自己出神,她假装不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欢快地跑到他身边,挽住他的胳膊,当着旁人的面大声说:“阿兄!走吧!阿妹我请你吃面去!”
  【作者有话说】
  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是为了庆祝我们亲爱的男女主有情人终成兄妹(bushi
  第49章
  苏静蘅这么一叫,看热闹的人就都知道宁知序是她哥哥了。
  宁知序傻站着,看苏静蘅笑得那样明媚,稍稍移了移步子。
  “我跟你说,这里有一家店的面味道很不错,上次兰芳婶婶带我来吃过,虽然比不上你做的,不过比起其他普通的面汤也算是滋鲜味美,以后吃不着你做的,可以吃他家的解馋。”
  “……”
  宁知序勉强笑了笑,想说怎么会吃不到呢,你要是真喜欢,我带一口锅来给你做。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乌龟那样背一口锅过来,那像什么样子?她看了肯定要笑,还要气,问他说:“宁知序你是乌龟吗?带这么大一口锅过来只为下面给我吃,真好笑,以后不许这样做了。”
  然后嫌他给她丢脸。
  宁知序摇摇头,回过神,脸色有些发白,而后又发呆似的点头,只知道说“好”,其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苏静蘅拉着他去吃面,其他绣娘就围在绣房里面看她绣的花样,老的少的都夸她绣得好,和孙娘子有的一拼,孙芳馥于是告诉她们这孩子的娘从前跟她一块在青绣坊也就是如今的天绣局做绣娘,有些看家本领在身上,就算放到如今的天绣局,水平也不差。
  大家便点头,说:“这挺好的,叫些有本事的来,咱们也要跟天绣局的人拼一拼。”
  吃过饭回到绣坊继续绣,天将暮时结束,孙芳馥没给苏静蘅准信,催她跟宁知序快些回家,免得天黑山路不好走。
  苏静蘅也不多问,去酒坊打了点酒,就跟宁知序回家了。
  隔一天兰芳婶婶来给她带信,说考核通过,叫她准备好了就可以去绣坊,最好快些去,那儿有那儿的规矩,本来收她就已经是一件坏了规矩的事了,她要再磨叽,说出去要叫别的绣娘不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