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此番商议停当,正要让朱祁钰拿出各种史书资料,讲解一下蒙哥大汗时期的蒙古情况。
  评论区闪过一道文字:
  【御史中丞张巡:太宗陛下,本朝形式岌岌可危,生民泣血天地同悲,微臣长叩昭陵前,请愿陛下前来主持大局,再造社稷。】
  李世民愕然,忙问怎么回事。
  等了好久,却不见张巡答复。
  按照他的性格,是绝无可能故意晾着不回的,想来是忙于鏖战,十万火急,根本抽不出空留心评论区。
  刘彻有些懵然:“第一轮许愿的时候,去病不是已经解了睢阳城之围吗?”
  “太可恨!”
  李存勖愤怒地握拳,“定是玄宗、肃宗这两个丧病玩意又不做人事,再起波澜,黄宗羲说得对,早该送他们上路了!”
  二人不是他祖宗,故而,他骂起来心中毫无负担。
  这一刻,李存勖宛如高洋附体,将二人骂得狗血淋头,惨不忍睹,一会儿“狗脚朕”,一会儿“让他们全家升天”,一会儿“阉了去陪赵构吧”。
  众人拍案叫绝,李世民却听得眉心一跳。
  亚子这般咋咋唬唬的,让他如何放心地将其一个人留下?
  他本打算利用这次征伐蒙古的机会,好好调.教李亚子一番,回去务必要好好经营大唐,争取早日光复山河,缔造中兴。
  亚子的武略是够了,文治吗……就是把十个他叠一块,那也不够。
  总不能事事都压在人家郭崇韬身上吧,有几个肝啊,这么不顾死活。
  安史之乱位面虽然十万火急,但李亚子那边一个处理不好,大唐同样要亡国。
  李世民沉思片晌,忽然想到了某个扫兴的乡巴佬。
  就你了,魏老匹夫!
  “玄成,来”,他对着魏征招招手。
  魏征一句“请陛下注意仪表,莫作如此市井动作”已经到了嘴边,正要开始劝谏。
  却见李世民握住他的手,径直塞在了李存勖手中:“这一次征伐,你就跟着亚子,时刻盯好他,一有不对立刻指出来让他改正,知道么。”
  李亚子:???
  我敲,天降横祸!
  真被这个老登盯上,全天无死角地进言劝谏,三百六十度杠上开花……
  特么的还有活路吗?
  他哭丧着脸,正要赶快让太宗爷爷打消这个念头。
  李世民却语气悠悠地来了一句:“玄成,你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国家柱石,如今大唐江山的未来就交到你手中了。”
  魏征一听,顿觉责任重大,腰杆挺得笔直,掷地有声地说:“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李亚子:???
  等等,难道就没人理会朕的死活吗!
  李世民又转头,看向郭崇韬。
  对于这位出将入相,为了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他还是颇为信任的,微微颔首道:“安时,你也好好看着你家陛下。”
  “朕读过你的列传,知道你擅长攻城掠地,更擅长辅国治民,这次灭国之后的修复重建工作,你要带着亚子亲自上手,深入民生,一点一滴锻炼他的文治能力。”
  郭崇韬肃然应下:“太宗皇帝放心。”
  又对魏征客气地拱了拱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便是同僚了。
  李世民想起胡柳陂之战,李亚子因不肯听劝,白白折损一位武庙名将周德威。
  有鉴于此,他沉吟道:“亚子少年意气,有时难免偏执,朕给你先斩后奏之权,但须得用之谨慎。”
  郭崇韬摘下自己的佩剑展示给他,一片明光烁烁,锋芒如水:“太宗皇帝放心,不久前陛下就给了我大唐天子剑,本就可以诸事自决。”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
  一旁,李亚子的眼神愈发幽怨了起来。
  好你个郭安时,枉费朕对你如此信任,你就这样和外人(指魏征)合起伙来欺负朕吗!
  他狠狠地翻了一个大白眼,结果正好被一旁的魏征看见。
  天子行止不整,在魏征这里可是弥天大罪。
  当即便将李亚子一拦,看似客客气气、实则字字扎心,开始疯狂念叨了起来:
  “如今天下未定,陛下是万民之表,哪得如此随心所欲,不妥不妥,大不妥!以臣之见,陛下应当……”
  blablabla……
  李亚子:不听不听,老登念经!
  ……
  张巡的【嫡庶神教发卖卡】,虽说限定不能在本位面使用。
  但是......
  刘裕提醒道:“开个传送门,把张巡接到这里,不在本位面,不就可以使用了吗?”
  众人绝倒。
  宋祖陛下,你真的好会卡bug啊!
  事不宜迟,李世民当即出发。
  那一头,张巡已经转战到了洛阳,正在面临安庆绪大军的围攻,形势十分危急。
  如果不是之前霍去病为他训练过一支骑兵,战力非凡,个个都能以一当十,硬生生将敌方歼灭战拖成了鏖战,没准现在已经全军覆没了。
  他遍体鳞伤,正倚在城头休息,乍见李世民,险些以为自己在做梦。
  一行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挣扎着起身拜倒:“微臣大唐御史中丞张巡,叩见圣皇。”
  李世民伸手,要将他扶起。
  张巡却仍是端端正正地行完了整个三拜九叩的大礼,再抬起脸时,面上尽是泪水。
  苍天有眼,终于让他等到了今日,大唐有救了!
  孤忠英雄泪向来最令人动容,李世民为之恻然,拍了拍他的肩:“这段时间苦了你了,从今往后,一切都将改写了。”
  君王的语气很平淡,正因为平淡,所以,才更带有一种深入人心的信服力量。
  他只要立在这片江河之上,就注定要所向披靡。
  前方不管有怎样的敌军,都只是一剑破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分毫。
  区区凡人之力,难道可以撼天么?
  李世民就是大唐的天。
  张巡满面激动,只觉得被太宗陛下拍过的地方都在发烫,从前受过的那些委屈苦楚,在此刻都变得不重要了。
  他高声呐喊道:“愿追随太宗皇帝赴死!”
  李世民进入城中,放眼望去。
  满城的将士们披坚执锐,身上几乎都带伤,争相向此地聚拢过来。
  他们的神色中洋溢着悲恸与狂热,拜伏在这这个帝国真正的开创者面前,胸中热血沸腾,狂浪滔天。
  在这一刻,他们忘记了所有的低沉与战乱的伤痛,唯愿追随李世民血战到底,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任何敌人只需迎面扫上一眼,就会为之战栗胆寒。
  因为这就是一支铁血雄兵,怀着必胜的信念,终将所向无敌。
  霍去病训练过这支骑兵,教会了他们行兵布阵、挽弓跃马的技巧。
  李世民则为这支军队注入了灵魂。
  也许,不只是这一支军队,而是整个在戎狄烽火之中,凄怆飘摇的大唐帝国。
  “走吧。”
  帝王按剑长立,英姿猎猎,仰首望着天际翻卷的旌霓,山河间,仿佛有炽灼不休的火光燃起,倒映入眸中。
  “——随朕去收拾这一片天地,重整乾坤。”
  响应声如潮。
  城下,再度卷土重来的安庆绪听着城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哭嚎声,深感摸不着头脑。
  “哼,这些官兵又在干什么东西,嚎丧呢——”
  他怒气冲冲地甩袖进了帐中。
  丝毫不知,这就是他存活在人间的最后一日。
  ……
  刘彻朝传送门里面的方向张望了几下,当然什么也没看到。
  “唐太宗一个人去平乱,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害,这能有什么问题”,李存勖双手交叠,语气散漫地说,“太宗皇帝人一到,什么都还没做呢,大唐百官自动就把玄宗、肃宗那两个混账捆了送上去,听凭他发落了。”
  你说为啥?
  哈,这就是大唐真.开国之君,千古一帝的排面!
  一旁,魏征见他好端端说着话,又把脚翘起来了,毫无天子风范,不禁眉头一皱。
  正要训斥一番,忽听得李存勖此语,倒是赞同地点了点头:“没错,我们陛下就是这么厉害。”
  刘彻:“……”
  算了,和你们这些对李世民滤镜一千里厚的人,着实没什么好说的。
  唐太宗一走,便又空出来一个名额。
  刘裕在评论区里翻翻,忽然发现了一条有趣的消息:“这个【正德帝朱厚照】是何许人也,自己请缨报名,而他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却在底下疯狂刷屏,让朕千万不要理会前面的消息?”
  何止是疯狂刷屏。
  朱厚照发一条,杨廷和就在后边跟一条,进行手速大比拼,看得评论区观众目瞪口呆。
  这什么操作?
  我们真没见过!
  朱祁钰望着「朱厚照」这个名字,沉思道:“是朕的重孙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