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角落放了花几,花几上面放了白瓷瓶。
  以后可以摘些花放在花瓶里。
  圆光罩也挂了淡青色帐帘。
  外面部分,靠墙处放了一张罗汉床,中间放了小方几,罗汉床一侧放了花几白瓷瓶。
  中间放了一张圆桌,上面铺着淡青色桌布,四张鼓凳。
  外间另一侧墙边,放了书桌,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旁边是古筝架。
  李晚月里外擦拭了三遍后,终于满意了。
  到时候铺上新的被子,罗汉床两边放上软垫,圆桌上放套茶具,墙上再挂几幅画,再放个小香炉,薰些好闻的香,完美。
  其他几个房间都铺了木地板,美观整洁。
  小桃小兰的房间是李晚月帮着设计的。
  左右两侧都做了圆光罩,两处各放了架子床,衣柜,妆台,小榻。
  这样姐妹俩各有空间,正中放了罗汉床和圆桌,纱帘是她们自己选的,小兰选的紫色,小桃选的粉色。
  各自屋子收拾好后,又打理清扫院子和后院。
  忙活了几天,终于收拾好了。
  一家子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选在了三天后搬家。
  赵素英收拾家里的东西,李晚月觉得没什么可收拾的,所有东西都置办齐了,老宅子里的东西都旧了,没必要带去新宅子。
  可这些东西跟了他们很多年,自然是舍不得,哪怕用不着,他们也不愿舍弃。
  三天后,跟李家关系好的几家都来帮着搬东西。
  李家的牛车已经装的差不多了,他们就帮着把零散的包袱,还有鸡和兔子搬过去。
  自从新宅子的大门装起来后,他们还没进去看过呢。
  看着眼前棕色厚重的大门,高高的院墙,院墙上面还用泥浆糊了些碎瓷片,这是李晚月的主意,以防有人翻墙。
  他们再次觉得李家和他们不一样了。
  不过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善。
  第176章搬新宅(二)
  走进大门,前面是‘鹿鹤同春’纹样的影墙,左侧是月亮门,穿过月亮门左侧是一排倒座房,右侧是垂花门。
  穿过垂花门,就是宽敞的大院子,前面三间正房,左右两侧耳房,耳房前面台阶下是两个小花池,里面种了海棠树。
  东西两侧是大的厢房,还有厢耳房。
  建了风雨连廊,就算下雨,也方便出入各个地方。
  院子一侧种了些翠竹,还种了梧桐树,树虽然还没长大,但长后后就可以坐在树下乘凉。
  树旁边搭了个秋千,地上铺了青石板,一点尘土也没有。
  从东耳房或者厢耳房处有两个小月亮门,穿过去就是后院,后院更大,用青石砖铺了几条小道通往各处。
  侧边建了一块休闲的地方,有一处八角凉亭,周围种了柳树,翠竹,桃树。
  同样做了两架秋千。
  另外一边,划出一块小菜园,有一口水井,用水很方便。
  西厢房的小月亮门穿过去,左边一片空地,还有一处凉棚,用来做香皂,豆瓣酱这些。
  在下风口处的角落单独圈了起来,用来养动物,这样味道也不会飘向主院。
  当他们看到李家的茅房时都惊呆了,茅房就盖了两间,还分别标记了男女。
  进去后,男女厕又隔成两个小间,先不说茅房也铺的青砖,就说这个坑为什么是那样的?
  好像是白瓷做的?
  李晚月特意找陶瓷铺子,花了不少钱,试了好几次,这才按照现在的蹲坑,结合怎么冲水,做了个特质的蹲坑器具。
  厕所的墙上方支了个大的铁质水箱,侧边有一个圆孔,用一个厚铁片卡着圆孔,外面有一个把手和铁片焊接在一起,可以操纵铁片。
  一根圆管连接水箱和蹲坑,蹲坑四周有几个出水孔,里面有铜管。
  掰一下把手,水箱里的水通过圆管流向蹲坑,再通过铜管出水,冲干净坑位。
  冲净后再掰正把手。
  下面的管道一直延伸到后墙外,这样到时候处理这些东西,直接去墙外就行了,不会弄脏家里。
  茅房和浴窒挨着,两个浴室,每个浴室里支了两个陶质水箱,毕竟是要用来洗漱的,怕铁质的生锈。
  一个水箱引的山泉水,另一个水箱,要洗浴时手动倒一桶热水。
  两个水箱用一根圆管连接,圆管中间再连接一个竹管。
  同样用铁片卡着圆管口,掰动两处把手,可以调节水流大小。
  相当于现代的花洒,可以用流水冲洗。
  还做了一个洗手池,地下铺了管道,水通过地下管道引到外面。
  这面是靠着山脚的,李晚月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和城里建工队的人来回商量,尝试,这才把山上的泉水引到这。
  如果没法引水,就只能每天挑水蓄水箱了。
  众人参观后无不感叹院子太漂亮了。
  他们要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此生无憾了。
  赵大发看着大发媳妇羡慕的眼神,道:“孩他娘,咱们很快也要建房了,虽然建不了这么大的房子,但可以建个缩小板的,咱们把房子建小一点,也整个连廊,地上也铺青砖。”
  大发媳妇笑了,是啊,房子不用太大,够住就行,到时候他们住的也是青砖房,那就够了。
  李有田和铁牛他们也纷纷想着,赶紧攒钱,将来他们也要盖这样的房子。
  大家来帮忙,自然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做了六菜一汤,两桌的量,他们没有做大餐桌,做了两个中等餐桌,这样人少就坐一桌,人多分着坐就行了。
  厨房和花厅做了分隔,灶台有三口铁锅,一口铁锅专门烧水,另外两口锅做饭。
  众人边吃边聊。
  张梅问:“素英呐,你这大门和主屋隔了这么远,万一有人敲门,你们听的到吗?”
  赵素英笑着回:“能啊,人家县城的建工队师傅说,大门上那个铁环是特质的,门又面也加了一个配件,能让声音又大传的又远,外面敲门,里面完全听的到。”
  “从你们这还真是长了不少见识,现在咱们也是有见识的人了。”
  “可不是嘛,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现在孩子也在跟着学,以后比咱们强多了。”
  “是啊,我家孙子回家后,还教我念呢,那位陈童生脾气很好,对孩子也上心,童生娘子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要是他们能一直留在咱村里教书就好了。”
  李有山道:“嗐,想那么远做什么,万一以后咱们村子里的人中了童生,那不也能教学吗?眼下孩子们能学知识就很好了。”
  众人纷纷点头。
  李有田问:“大山哥,你家啥时候办暖房酒啊?”
  李有山道:“过几天吧,到时候提前通知大家伙。”
  众人吃的心满意足。
  等其他人离开后,他们各自把自己的物件收进房间。
  李晚月把衣服首饰归置好,钱匣子则放进床内侧的暗格里。
  收拾好,她躺在小榻上,看着窗外,生活质量终于上来了。
  有钱,有闲,生活舒适,可以做咸鱼了。
  李家老宅
  李老头抽着悍烟,李有富皱着眉:“爹啊,大哥今儿搬家,都没请咱们去坐坐,你瞧他那大宅子,里面指不定多好呢。”
  李老头吐了个烟圈,睨着他:“咋?你愿意去帮他们搬家呀?搬家又不是暖房酒,他办暖房酒的时候要是不请咱们,村里人就得戳他脊梁骨。”
  李老头此时心里很复杂,早知道老大有出息,他死活也不能把老大分出去。
  那样的话,老大挣的钱,还有那大房子,就都归他管,可惜啊。
  更别说老大一家跟县令大人关系好,有县令撑腰,他们一家谁也不怕。
  他打算跟老大修复关系,再怎么说他也是李有山的亲爹,以后多去老大那坐坐,缓和下关系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让老大给自己盖个青砖瓦房,自己也能住的舒服了。
  李有富心里憋屈,可他再不甘心,也不敢找大房一家的麻烦了,谁让人家有县令撑腰呢,他们一家在这安平县,怕是能横着走啊。
  李老太也不甘心啊,可也没别的办法,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她就好好待大房一家了。
  她道:“有富,你这说的什么话,你知道你大哥他们搬家,怎么不去帮他们,还用你大哥请你吗?以后见到你大哥大嫂客气些,别再找事,你大哥重情义,他肯定不会不理咱们的。
  加上你大哥他们和县令大人走的近,到时候对咱们祥宇也有好处。”
  李有富也知道这意思,自从祥宇岳家知道大房一家和县令走的近,对他们的态度都大变样了,对祥宇也殷勤的很。
  还来家里送东西,以前除了过年的节礼,他们可是一点都没露过面。
  算了,反正闹腾也得不到好处,不如换个法子,有老头子在,大房总不能完全不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