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谢晏盯着她看,阳光为她渡了一层光芒,衬的她越发明媚。
“好啊,既然你这么大义,到时候朝廷发下奖赏,我就自己留着了。”
李晚月一怔,朝廷真要是给了奖赏,那代表的可是荣誉。
她立刻道:“上面奖赏的我肯定要啊,那可是荣誉,到时候你可不能少给了。”
谢晏抿唇一笑。
李晚月想到什么,问道:“谢大人,这些逃难来的人里面,有没有童生秀才?”
“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们村子想建一所村学,缺夫子,我想着这些逃难来的人里面,若是有童生或者秀才,我们村愿意聘请。”
“这样啊。”谢晏让清风拿了本册子,上面记录着逃难来的百姓信息。
里面有三位童生,一位秀才。
那位秀才接了抄书的活计,能挣些钱,其中两位童生找了帮人写书信的活计。
还有一位童生什么也没做,待在安置地。
李晚月问:“这人怎么了?莫不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清高?不愿意找活计养家糊口?”
真要是那样,她可不敢用,别到时候把孩子教的眼高手低。
谢晏看向清风,清风说道:“是这样的,这位陈童生的父亲当初为了护一家子逃命,死在了洪水里,母亲在逃荒路上染病,没撑多久也走了,现下他家里只剩他和妻小四口人,他整日不说话,只一个人坐在角落出神。”
李晚月了解了,这是打击太大,没走出来。
谢晏问:“不如,我让清风把另外两名童生找来给你看看?”
“不用,我先去见见这位陈童生吧,他还有妻儿要养,应该会同意的。”
谢晏点头,走了几步,想到曹县丞,他提醒道:“这段时间人员混乱,你尽量少出门,就算出门,也不要一个人出去,更不要听到什么消息,就信了别人,若是有事,立刻让人给我送信。”
李晚月见他神情严肃,点了点头。
随后清风送李晚月去见陈童生。
李晚月坐上马车,角落探出的一道身影看着马车走远,立刻离开,回去禀报。
趴在床榻上的曹县丞,听到小厮的禀报后,抓起床头的茶杯,猛的摔在地上,瓷片碎裂飞溅开来。
他面容狰狞,谢晏该死,这个贱皮子也该死,都是因为他们,竟然毁了他和儿子的前程,他要狠狠折磨他们,再送他们去死。
另一边,到了城外安置地,李晚月在外面等着,清风让人把陈童生请出来。
陈童生看上去约莫二十五六的样子,身形瘦削,脸色蜡黄,旁边站着一位妇人,牵着两个孩子,女孩约莫四岁,男孩约莫七岁。
陈童生看向李晚月,神情木讷问:“你找我?”
“是,我们村子想找一位夫子教孩子读书,听说您是一位童生,我想问问您,可否愿意去我们村子教学?不过看到你之后,我打消了这个想法。”
陈童生依旧木讷地问:“为何?”
“因为我不想让我们村的孩子变得像你这样,遇到点挫折仿佛天踏了一样,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失去家人很痛苦,可让活着的家人因你继续痛苦,甚至丢掉性命才是最可悲的。”
李晚月说着看向年轻妇人,接着道:“看看你的妻儿,因为你,他们神色哀伤,身形消瘦,看不到希望,你觉得他们还能活下去吗?”
陈童生的表情终于变了点,眼珠转了转,看向自己的妻儿。
年轻妇人上前握住他的手,语气轻柔:“相公,你要好好活着,这是爹娘临死时不停嘱咐的话呀。”
陈童生眼眶红了,见李晚月转身要走,他立刻道:“姑娘留步。”
李晚月看向他,沉默。
陈童生不好意思的用袖子擦了擦脸:“姑娘,我只是童生,你不觉得我才疏学浅吗?”
“我们只是村学,想让孩子识些字,会简单的算术,若是想让孩子考科举,就不用请人去村里教了。”
陈童生又问:“那……我去教书,我妻儿怎么办?”
“自然是一起去,你若是同意,我回去和村长商议,吃和住肯定没问题,你什么时候想走,也随你。”
“好,我愿意去教书。”
李晚月点头,让他出示了一下童生凭据,又听了一下他的学问,让他写了一篇字。
字写的很好,教孩子绰绰有余。
回到稻花村,就去了村长家。
第175章搬新宅
村长一听,高兴地拍手:“太好了,赵家老宅正房有三间,还有厢房厨房,够他们住的。
月丫头,眼下咱村子登记的,想要学习的孩子有一百一十三个,还有沾亲带故的别村的孩子想来,陈童生一个人能交的了吗?”
李晚月想了想:“那就分批学吧,把这些人分成五批,二十多人一批,我和小兰帮着教一部分没有基础的,其他的,让陈童生来教,每天每批同学一个时辰,这样错开来,教五天休两天。”
村长忙点头,这个主意好。
他又问:“束脩的话,是等陈童生来了再商量,还是咱们给定好了?”
李晚月提醒:“村长伯还是跟大家商量一下,若是只出一些菜和柴,大家可能不觉得什么,但若是出钱,估计有一些人不愿意。”
村长点头:“我知道,不过今年咱们村子不一样了,通过你们家,挣了不少钱。
就说这两天帮你家收红薯和捡了半个月的菌子和木耳,每家都挣了最少一二两银子,更别说之前的笋子和盖房子挣的了。
让他们出几十文钱,也不算什么,跟去镇上读书比,这点钱根本就不值一提,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同意的。
就算有几家不同意的,就让他们按集市的价格给陈童生家里送菜送柴或粮来抵,要是这样也不愿意,那就别学了。”
李晚月点头:“您说的也行,您可以先想想出多少合适,等陈童生到了,让他看满不满意,不满意再调整。”
村长点头,想了想说:“月丫头,我是这么想的,咱们村想学的,一个孩子五十文,你觉得咋样?这样一百一十三个孩子,一个月有五两多银子,到时候拿出一小部分给你和小兰,不能让你们白忙活,你觉得怎么样?”
李晚月道:“按说这个价格不高,只是不知道村里人能不能接受。
现在登记的人数,每户可能有两三个孩子,若是定这个价格,怕是去村学上学的会少一半。
每家只让一个孩子上学,再让他教其他孩子,或者几家会联合起来,让一个孩子学,另外几家的孩子跟着这个孩子学,给些菜和柴的,比五十文要省多了。”
村长一想也是,可也不能太少了,这个价位本来就不高了。
李晚月又说:“村长,我和小兰可以不要钱,毕竟我们只教一个时辰,用柴抵就行,只需要给陈童生交束脩,您把价格再定低一点,村民们也好接受。”
“好,我知道了,我再想想。”
李晚月没再说话,让村长跟村里人商量去吧。
不可能什么都不付出,就让自家孩子学到知识。
傍晚,村长叫来大家伙,经过商议,最后决定聘请陈童生来村子里教学。
八成的人愿意出学费,剩下的两成人负责出菜,柴和粮食。
翌日,李三栋就赶着牛车把陈童生一家四口接到了村子里。
陈童生见小院子虽然破旧,但干净整洁,一个月还有三两多的酬劳,村民们也很热情,心里很满意。
这里至少比住在安置营好很多。
村民们把自家的菜,木柴,背篓,竹筐,扫把什么的拿了一些给他们,陈童生的媳妇受宠若惊,连连道谢。
不多时,众人散去,热闹的小院安静下来。
陈童生握住自家媳妇的手:“倩娘,这段日子辛苦你了,往后我一定好好挣钱,等攒够了钱,接着用功读书,不再让你和孩子受苦。”
“嗯,爹娘泉下有知,也会安心的。”孙倩露出久违以来的笑容。
相公终于振作起来,他们有希望了。
接着,两人把住的屋子收拾了一下,吃饱喝足,休养两天,学堂开课了。
这段时间,李家新宅也陆续把室内装好了,李晚月的屋子按她的想法,做的装饰。
家具也全部到位了,特意在铺子晾了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味道。
接下来的时间,李家众人各自布置自己的屋子。
李晚月的房间窗户很大,光线明亮。
墙面用石灰泥浆抹的平整,地上铺的是棕色木地板,内外室用圆光罩做了分隔,内室靠墙放了一张浅棕色架子床,架子床上挂了淡青色纱帐帘,下面放了一张脚榻,床的右侧墙边放了一组衣柜。
右侧边靠墙放了妆台,妆台上面妆奁铜镜,下面是鼓凳。
角边放了一个古风衣架。
左侧靠窗那边放了张贵妃榻,闲暇时可以靠在榻上看窗外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