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这好事,谁家会拒绝?要知道去镇上读书,一年十两银子呢,如今只需要出些菜或者柴就可以让自家孩子去学习,而且不限数量,这可是天大的便宜。
  哪怕会写家里人的名字,那都了不起了。
  他们方才可是听那几个跟着小兰学的孩子背三字经了,从头背到尾,那么长篇都背下来了,没学的孩子眼里的羡慕和渴望都要溢出来了。
  如今他们也能跟着学习了,心里很是激动。
  周家
  眼看着天色不早了,别家饭菜香都飘出来了,他们家还冷锅冷灶的。
  周婆子站在院子里喊:“老二家的,还不赶紧去做饭?就知道偷懒,想要饿死家里人啊。”
  屋里周二全见自家媳妇像没听到一样,抱着小苗,看着木牛。
  他叹了口气,走出门:“娘,您别喊了,翠花和木牛都伤着了,您让他们歇歇吧。”
  “老娘根本没下狠手,也就吓唬他们一下,你婆娘这是故意装给你看呢,她就是个搅家精,想搅的咱家不安生,好让你分家,我告诉你,有老娘在,你们别想分家。”
  周二全皱着眉,他真的累了,不想多说,直接去厨房做饭。
  “你给我站住,我咋就生了你这么个窝囊的,家里有婆娘,你不让她去做饭,自己去做,陈翠花,你给我出来。”
  周二全不耐烦道:“娘,您非要闹吗?大嫂也在屋里歇着,您怎么不让她去做?这事本就是金牛银牛惹出来的,没见您和爹教训他们,反倒把气撒我们头上,有这样的吗?”
  周婆子刚要开口,被周老头吼声吓的瑟缩了一下。
  “够了。”
  周老头走出屋门,瞪着周婆子,以往只是觉得她有点蠢,没想到这时候了,还看不清形势。
  老大一家就是被老婆子惯废了,一点撑不起事。
  先不说李家以后的活计还得靠老二一家,就说村里建村学,李家丫头教的话,肯定不愿意教金牛银牛,那就得让木牛来教他们,不然整个村子的孩子都会识字了,就老大家两个孩子不会,那不丢人吗?
  要说送他们去书院,一年十两银子谁出的起?
  这个时候还要磋磨老二一家,是真想闹到他们分家吗?老二媳妇今儿态度有多强硬,他信她是真的想和离了。
  这个时候得稳住老二一家,让他们打消这些念头,不然家里指着老大两口子,那他以后得喝西北风。
  想到这,他冷声道:“还嫌今儿个不够丢人吗?挨了顿打,又赔了三百文,你还嫌不够,非要闹的家散了才高兴吗?
  木牛和老二媳妇都伤着了,你不说给他们做点好吃的,让他们养伤,还敢让她干活,是真不怕别人骂咱们心黑呀。”
  说着,他看向周二全,语气软了下来:“你回屋照顾他们母子吧,晚饭你娘来做。”
  “老头子……”
  “闭嘴,晚上给老二家的蒸两碗蛋羹补补身体。”说完回了屋。
  周二全捏着衣角,他不好意思让他娘去做饭,可这是爹的决定,他也不敢违抗。
  周婆子瞪了他一眼,去了厨房。
  周二全叹了口气,也回了屋。
  李晚月一家子也回了家,几个孩子的情绪已经平复下来,让她们擦洗换好衣服后,赵素英把她们叫到大树下。
  第172章帮忙起名字
  李晚月笑着道:“小兰小桃小荷,你们做的很好,同在一个村子,你们愿意帮助别的孩子,让他们也能识字算数,这样很棒。
  有些人心眼小,难免看不惯别人优秀,看不惯别人比他们过的好,所以会故意说一些酸话,若你们听到这些话,不用往心里去,他们就是嫉妒。
  若是你们听到一句,就在心里反复琢磨,让自己不开心,那才是傻。
  村长已经选好了地方,到时候你们去教其他小朋友,我另外时间教你们,等找到了夫子,你们就不用教了。”
  先肯定孩子的表现,再提点她们,让她们增强信心。
  三个孩子齐齐点头:“知道了姑姑。”
  赵素英已经数好了铜板,道:“周家赔偿的三百文,你们三个每人一百文,你们姑姑又额外奖励你们五十文,所以每人一百五十文,做为你们自己的私房钱。”
  三个孩子眼睛亮晶晶,欢快地把钱收进荷包里,郁闷一扫而空。
  王桂香犹豫了下,看向李晚月问:“小妹,我娘家侄子侄女,能不能来咱们村学跟着学呀?
  我不让他们住咱家里,两个村子距离不远,每天送过来,学完再回去,也不用学太长时间,会识几个字就行。”
  李晚月点头:“可以啊,不过大嫂,这快要秋收了,每天学的时间不长,来回送不值当,不如等秋收后,教的时间长了,再让他们来,这样也能多学点。”
  “好,谢谢妹妹。”王桂香喜出望外。
  孙秀芹也想让娘家侄子来学,可是距离太远了,她本来想着大嫂娘家侄子若是来家里住,她就也让侄子来住。
  可人家说了不住家里,早送晚接,那她就不好开口了。
  傍晚,吃过晚饭,李双双带着大妞二妞到李家玩。
  两个孩子跟着小桃姐妹玩,李双双和李晚月闲聊。
  李晚月问:“你该不会想让大妞二妞跟着学吧?”
  李双双笑着摇头:“她们太小了,不符合年龄,月月,我如今已经和离,两个孩子也不会再回刘家,就想给两个孩子改个名字,你能不能帮着给她们取个名字?”
  李晚月尴尬地笑了笑,她一个起名废柴,能想出什么好名字呢?
  想了想,她道:“长乐,长宁,寓意身体康健,喜乐安宁;清和,清容,取自清阳曜灵,和风容与,这两组名字我觉得还不错,你觉得呢?”
  李双双虽然不懂意思,但名字比大妞二妞好听多了。
  她笑着道:“到底是读书多的人,连名字都想的这么好听,我就希望她们平安快乐的长大,就给她们改成长乐长宁吧,过两天让村长叔帮我去县里改一下户籍,顺便把名字改了。”
  她脸上的笑容轻松自在多了。
  离开刘家,仿若新生。
  爹娘护着,哥嫂疼爱,两个女儿的笑容也更多了。
  自从月月让她做凉皮生意,她每天至少能赚一百多文,多的时候能赚三百文呢。
  等以后攒些钱,她自己盖个小房子,带着两个女儿好好过。
  过的像模像样。
  过来串门的王秋听到俩人说话的内容,眼前一亮。
  立马走进院子,笑呵呵问:“月月呐,这长乐长宁归双双妹子了,那个清啥的俩名字能不能给我家大丫二丫啊,听双双妹子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我家大丫二丫该改个名字。”
  李晚月笑着点头:“嫂子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用,我把名字写下来给你们。”
  她进屋把名字写下来,分别递给两人。
  两人接过,看着上面的字,王秋啧啧赞道:“这名字不光好听,就连写出来都好看,我家大丫二丫知道了,肯定高兴。”
  说着,风风火火地回家了。
  接下来两天,李家时常听到隔壁周家婆子的骂声。
  周老头在家的时候还收敛点,周老头出门后,就不停地骂。
  骂老二一家子,骂老大媳妇,枝头的鸟都要骂飞,路过的蚂蚁都骂的不敢动。
  周陈氏依旧不为所动,装听不见。
  周婆子没办法,转而又开始骂老大一家,钱春凤没办法,只能出来干活。
  周陈氏这才跟着干活,不过干活速度跟以前比差远了。
  ---
  县衙里
  朝廷派来的韩大人,郑大人坐在首位。
  徐知府坐在左手下首位,谢晏和曹县丞坐在右侧。
  韩郑两人是认识谢晏的,才高八斗的佳公子,跑到这小县城来做县令。
  不少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为他惋惜。
  韩大人看向谢晏,赞赏道:“安平县一切井然有序,逃难的百姓安置的也很好,没有发生祸乱,谢大人治理有方,辛苦了。”
  “韩大人谬赞,下官职责所在,自当尽力而为。”
  曹县丞谄媚道:“韩大人,知府大人,已是午时了,下官和谢大人备了酒席,为您接风洗尘。”
  徐知府看了他一眼,这谄媚都写脸上了,他最不喜欢这样的。
  韩大人淡淡道:“本官还不饿,曹县丞若是饿了,就先去用饭吧,本官和知府大人还有事要同谢大人说。”
  曹县丞脸色一僵,讪笑道:“下官不饿,只是怕两位大人一路辛苦。”
  徐知府没理会他,转而看向谢晏:“谢大人,前阵子本官已经收到你送来的蕃芋,根据你呈报的折子,蕃地薯是不是也成熟了?”
  “是的大人,下官安排受灾百姓分成小队,轮番去采收,许他们每日三十文工钱,三顿饭食,现下已经采完了,还未来得及送去给大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