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同袍之谊,过命之交。
  仅仅十五年后,竟不如那堆泛着铜臭味的人命钱。
  方絮也觉她的猜测在理:“今日我在程家门口,听百姓自夸,‘乌兰县已近二十年未出一桩人命案,若非恶鬼复生,邪祟出没,怎会引来此等凶徒’。”
  近来出入乌兰县的生人,除了他们,便是傅元平。
  思及此,方絮提步往前走:“走,去问问张明府。”
  天色彻底暗下来,脚下的路,已然模糊不清。
  稍有不慎,便会踩进雪坑。
  朱砂跟在方絮身后,着实有苦难言。
  往常,她常听几位师弟师妹诉苦,说玄风师姐最是勤勉,但凡同她查案捉鬼,定是饥不暇食,夜不能寐。
  一想到此番来会州的“罪魁祸首”,她拧了拧罗刹的胳膊:“都怪你。”
  罗刹:“……”
  三人抹黑行了二刻,于酉时中到达张家。
  张砚良得知三人冒雪前来,亲自出门来迎。
  一见朱砂,他便要磕头道谢:“手下县尉方才来报,晋王殿下已得知此事,今夜便会派人入城与我联系!”
  罗刹本要伸手搀扶张砚良,却被他抢先拜了下去:“县尉说,他今日到城外后,刚喘一口气,便遇到路过的晋王殿下!若非三位道长提点得早,这事万万成不了。”
  听完他所说,朱砂颇有些忌妒,咬牙道:“你可真是神来气旺……”
  命好,官运好。
  连告个状,都能恰好遇到晋王。
  张砚良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才慢腾腾扶着桌腿起身:“三位道长,有事找我吗?”
  方絮开门见山:“张明府,我们怀疑傅将军与今日乌兰县的行凶案有关,便想来问一问你。你可知傅将军此行,是否有同行之人?”
  关于乌兰县,张砚良不敢妄言其他事。
  唯独对每日出入乌兰县之人,可谓一清二楚。
  当下,他笃定道:“傅将军三日前入乌兰县,自称孤身一人,实则不是。与他同行之人,有十人。这十人中,有四人先一日入城,六人晚一日入城。”
  朱砂:“你从何得知?”
  张砚良洋洋得意:“我自小跑得快,及至从军,蒙窦大将军擢为斥候。等回乡做了官,仍难改任斥候时养成的行事习惯。这十一人的过所,户曹参军署名、给日时辰等全部一致,甚至连各关津勘验牒文也毫无二致。”
  十一张一模一样的过所,十一个来自凉州神乌军府的人。
  他敢断定:这十一人彼此相熟,一路从神乌县同行至乌兰县才分开。
  罗刹看着他眼中跃动的光彩与眼角滑过的泪水,后知后觉道:“岩山一战中的那个斥候,是你?”
  张砚良边笑边哭:“是我。”
  因他的疏忽,导致他们战死沙场。
  回乡后的无数次噩梦,他总会梦到当日窦大将军死前嘀咕的那句话:“唉,要是早些发现便好了……”
  要是他早些发现跟在后面的三千突厥兵,他们有足够的时辰筹谋,何至于最后只剩五十余人。
  窦大将军并未怪他,只让他记得帮他们收尸。
  他回乡做了个小官,每年冬月会托人送出一本书与一封信,送去凉州都督府。
  信中内容,是请求凉州军府为他们收尸。
  而书中第一页是他们埋尸之地的具体位置,余下的三十八页,是每一个死在岩山之人的家乡所在。
  他一年又一年,寄出书信。
  可人微言轻的小官,无人理会。
  书信石沉大海,他的希望一年年落空。
  朱砂:“这群贪官,约莫是拿着你的书掘尸,倒省了一大笔钱。”
  罗刹一时也有些气愤:“这群人,与恶鬼何异。”
  张砚良看向窗外,似是喟叹:“他们啊,比恶鬼还恶啊……”
  为了那点钱,将同袍的尸骨弃之不顾。
  这种人,不配称为人。
  方絮见三人越骂越起劲,赶忙打断:“晋王殿下的手下何时与你联系?”
  张砚良:“说是酉时末。”
  果不其然,酉时末一到,张家后院门外忽地有人敲门,说是送菜。
  张砚良候在门后,透过门缝开始吟诗:“凉州七里十万家。”[2]
  须臾,门外一位男子应道:“长安不见使人愁。”[2]
  借着灯笼的微光,张砚良朝廊下的三人点了点头。
  “这位张明府,真是一位妙人。”
  “他这运气,一半天注定,一半靠自身。”
  等到了房中亮处,朱砂与罗刹才知这位所谓的晋王手下是何人。
  此人是晋王明面上的政敌,曾与两个擅毁他人祖坟之徒有过一面之缘。
  不巧,两个擅毁他人祖坟之徒指的是他们。
  毁的祖坟,便是此人的。
  朱砂与罗刹默契地退到暗处阴影,方絮不知缘由,拱手道:“我是太一道玄风,尚不知阁下姓名?”
  何瑀侧身望向角落的两人:“想来后面的两位道长,对本将定然了如指掌。”
  方絮眉心紧蹙,随他的目光看向身后的朱砂与罗刹:“师妹,罗君,你们认识?”
  朱砂推罗刹上前解释。
  罗刹无法,只好硬着头皮与何瑀招呼:“原是何将军啊!”
  何瑀抿着嘴,周身上下仿若写满了无语:“两位劈开本将先祖何章氏老孺人的棺材便算了,为何还要烧先祖何氏的棺材?当日歧州大风,那把火接连烧了三十余座坟头。”
  罗刹欲哭无泪,无力辩解:“劈棺材的是我,烧棺材的不是我!”
  讨厌鬼郗红月,临走前还留给他们一个烂摊子。
  何瑀无力地摆摆手:“算了,本将来此并不是为了追责。张明府,你的手下县尉说,凉州都督府贪了岩山一战阵亡将士的丧葬钱,此事可有人证物证?”
  张砚良看了看左右二人,方斟酌道:“此事并无人证并无物证,但时至今日,确无一具尸骨运回乌兰县!”
  入城之前,何瑀已与晋王议论过此事。
  据晋王所知,朝廷去年的的确确给了两万余贯的丧葬钱:“户部与兵部合议的几日,本王正巧在长安为白藏法师贺寿。户部齐尚书知本王在护国寺,呈递阵亡将士抚恤账册求本王过目。本王认真瞧过几眼,虽车马支用数额逾制,但考虑阵亡将士多是客籍兵勇,倒也合理。”
  晋王与户部齐尚书来往多年,知其做事谨慎,绝非贪赃之人。
  遑论晋王回歧州当日,齐尚书入府送行,曾提过一句:“多谢大王!得大王从旁核验,此事圣人已御批。不日这笔钱便能解运凉州,送阵亡将士归乡。”
  然而,谨慎的齐尚书万万没想到,他没日没夜核验之数,最终却尽入贪官私囊。
  寻来张家的路上,何瑀大致猜到中间出了何事。
  无非有人欺上瞒下,贪赃枉法。
  这事,独独一个夏翊做不到。
  看来这凉州军府,不知有多少猪油蒙心之人,做了夏翊的帮凶。
  廊下灯笼忽明忽暗,朱砂从阴影中走出:“张明府,你错了。”
  张砚良疑惑地指指自己:“我错了?”
  “对,你错了。此事有人证,亦有物证。”
  “何来人证与物证?”
  “夏翊的心腹傅元平。只要抓到他,何愁没有人证物证?”
  “明日冥婚,我们既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又送一群硕鼠下黄泉。如何?”
  “行!”
  【作者有话说】
  [1]“青崖”,准确来说,应该写“qingya”,但考虑<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uijian/guyantuijian.html target=_blank >古言出现拼音有点奇怪,就直接写了青崖哈。剧透一下下,青崖是下一单元的一个人物
  [2]出自: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第71章 敖桂英(一)
  ◎“太一道玄风,天师令在此,还不跪下听令。”◎
  乌兰县。
  时隔百年,又现冥婚。
  早间,深雪埋歧路。
  茫茫雪中,萧律裹着狐裘,寸步不离地守在程不识门外。
  罗刹假意赏雪,推窗看了一眼:“朱砂,玄规守着程不识。”
  纸窗半开,冷风裹挟乱雪吹进房中。
  朱砂嗔怒一声:“冷,把窗子关上。去包袱里,把我的披袄翻出来。”
  罗刹老实关上窗,跑去寻披袄,又细心为她披上:“昨夜我找张明府借马,他已答应。总共五匹马,四匹栓在城东乌兰驿,一匹栓在城外郑宅。”
  “好。”
  两人磨磨蹭蹭至午膳时分,才慢腾腾推门出去。
  程宅前厅已然装点一新。
  烛影摇红,真红铺陈,案头供并蒂莲。同心结悬于正中,旁有两束连理枝。
  原本若依冥婚,今日的喜堂不可挂红。
  不过,程不识坚持以成亲礼迎娶苓娘,三书六礼,一样未少。
  程、荀两家皆劝不动他,索性随他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