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是啊!此时正该休养生息,以图后来!
  万不可穷兵黩武,自取灭亡!
  国贼贾古旬谋逆犯上罪该万死,但他也为大周做下功绩。他刚与蛮夷签署了议和书,蛮军正在后撤,何曾囤兵,觊觎建康?王大人,你莫要危言耸听!
  议和才能保全大周!
  战火一起,受罪的还是黎民百姓!
  兵部尚书狠狠回骂:我可去你们的吧!你们不愿开战,不是为了百姓,却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你们投降还能做蛮人的二臣,百姓投降却只能做奴隶,你们当然怯战怕战!皇上,您看清楚了,凡是劝您议和的,都是不忠不义之徒!
  议和派大为光火,也回击道:你们鼓吹抗战,还不是为了壮大麾下军队,进一步掌控兵权。你们才是一群以公谋私,心怀不轨的二臣!
  听到这句话,赵璋阴鸷的眸子放射出狠戾的光。
  他不愿派兵抗击蛮人,怕的就是武将以此扩兵,壮大军权,威胁自己的皇位。送几个女人去和亲,割几块土地保平安,在他看来才是最划算也最稳妥的。
  他需要党派的撕裂,世家的衰微,军队的软弱,文臣的不和!朝堂越混乱,他这个皇帝才能独断专横,总揽朝纲。
  他猛地拍打御案,冷冷说道:别吵了,蛮人递来国书,要求朕再送一位公主前去和亲,并割让淮河以北各州府的土地,每年上贡二十五万两白银,朕已经同意。
  齐修瞳孔骤缩,沉稳的表情几乎裂变。
  大长公主失口质问:如此重大的事,朝会上怎么不见讨论?议和书你盖印玺了吗?你堂堂大周皇帝,岂能向蛮人俯首称臣?你真是丢光了赵家列祖列宗的脸!
  大长公主指着赵璋的鼻子唾骂,眼里喷薄着熊熊怒火。
  主战派也都面露异色,完全不敢置信。
  在他们无知无觉的时候,在他们还想着抗击敌军重振山河的时候,他们的帝王竟然首先向蛮人下跪称臣!有这样的君主,大周何愁不灭?
  方才杖杀马鸿的时候,皇上你不是很酷烈吗?面对敌人,你却为何像个摇尾乞怜的妇人?你该不会以为只要给足岁供就能保住你的龙椅吧?
  每年二十五万两白银,朝廷既然拿的出这么多钱,用来扩张军队岂不更好?为何要做蛮人的附庸?为何要罔顾百姓的死活?为何要打断自己脊梁?
  昏君!昏君!
  主战派的官员们在心里破口大骂,有人忽然看向方众妙,眼里流露出仇恨的火焰。
  要不是方辰子撺掇先帝废太子,改立赵璋为储君,大周岂会沦落到这步田地!
  妖孽祸国!该杀!
  方众妙依旧低垂着眼眸,安静地站在原地。
  史正卿几次想冲出去,与主战派站在一起,都被父亲史承业用眼神暗暗阻止。史家若是也主战,赵璋更会铁了心向蛮人投降。
  因为史家代表着南地最强大的力量,赵璋迁都临安,想要在南地扎根,首先打压的就是史家。保不齐他还会把蛮人大军引入南地,灭了史家。
  为了他那捡来的皇权,他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干不出来?
  史正卿明白这个道理,他无力地闭上双眼。
  方众妙,你不是说你能改变这个世道吗?为何你在这里,却什么都不做?对了,我在朝为官,不也无能为力吗?我凭什么怨别人?保家卫国,本是我们这些男儿的分内之事。该羞愧的是我们!
  史正卿睁开眼,无比苦涩地摇头。
  龙椅上,赵璋咧开嘴,笑容病态,皇姑母,朕是皇帝,朕做出的决定不需要你同意。况且,此事朕已召集朝臣商议过,大家一致认为此举对稳固社稷,安定民心最为有利。
  大长公主立刻环顾四周,冷笑道:陛下,您与朝臣商议过此事?您找的谁?是这群没卵蛋的玩意儿吗?
  她森寒的目光一一扫过议和派官员的脸。
  这些人纷纷低头,不敢与之对视。看来他们也知道,签下这份丧权辱国的投降书是多么丢脸的一件事。
  但脸面与自身的利益比起来算什么呢?一旦开战,他们兼并的大量土地和积累的许多财富都会灰飞烟灭。倒不如老老实实投降,还能保下很多东西。
  第265章 换子案
  大长公主面对这群没有脊梁骨的文官,忽然觉得意兴阑珊,只能悲凉一笑。
  赵璋似笑非笑地说道:皇姑母,你若是想保全大周,就尽快把你女儿的规矩教好,送入皇宫。你不是自诩忠心吗?现在就是你表明忠心的时候!
  大长公主忠心的当然不是赵璋,而是大周社稷。她若坚持不送女儿和亲,只怕赵璋抓住这个话柄剥夺她军权,收回她虎符,大周更是没救!
  议和派纷纷劝大长公主以家国社稷为重。
  可笑的是,他们的家国社稷不建立在强大的军队上,却建立在十几个弱女子和亿万边疆子民的累累尸骨上。
  大长公主忍着恶心听完这些朝臣冠冕堂皇的话,指着其中一个官员的鼻子,恶狠狠地质问:你让本宫表忠心,你为何不把自己女儿送入宫,叫她去和亲?
  此人竟然飞快从队列中走出,跪在大殿前方,端端正正磕头三下,扬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也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加以调教,日后派去和亲。能为皇上略尽绵薄之力,是微臣与小女的荣幸!
  大长公主听愣了。她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六亲不认,冷血无情之人!为了讨好赵璋,他竟甘愿把自己的女儿舍出去!
  这大庆殿内聚集的都是一群什么人?披着人皮的禽兽吗?
  赵璋坐在龙椅上狂笑不止。
  他狠狠拍打御案,大声夸赞:爱卿,你的忠心朕收下了。念在你为大周做出的功绩,朕擢升你为翰林院学士!
  马鸿空出的官位立刻就有了接手之人,赵璋颁布的政令就是这样随意。谁懂得拍他的马屁,叫他身心舒畅,谁就能一路高升。
  这名官员心中狂喜,面色不由涨红几分。他用力磕头,表忠心的话滔滔不绝。
  赵璋拍着龙椅狂笑不止。
  这朝堂哪里像个朝堂,倒像个群魔乱舞的鬼域!
  大长公主忽然觉得十分无力。这样的皇朝还有挽救的可能吗?然而,若是连她这个赵家血脉都放弃,谁还能坚持到底?
  她闭了闭眼,然后才艰难地拱起手,嗓音嘶哑地说道:臣臣的女儿也愿意为大周的海晏河清做出牺牲。
  不答应,她就会失去军权。那是大周最后的一份保障!
  她终于接过太监递来的圣旨,转身回到原位的时候看了方众妙一眼,心中怒吼:方众妙,当初你在本宫面前百般维护黛石,可现在,在赵璋面前,你又做了什么?
  你什么都没做!你甚至连一个愤怒的念头都不曾有!你对黛石的好都是假的吗?还拿捏赵璋!你用什么拿捏?你只能在他面前下跪!
  方众妙还在研究袖子上的纹样。她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齐修和史正卿渐渐觉出异常,不由看了她一眼。
  赵璋服食了许多五石散,热得难受,不耐烦地摆手:还有奏本吗?没有朕就走了。方众妙,退朝后你带上禁龙卫,去你府上运银子!四千万两,一分一厘都不能少!否则朕灭你满门!
  方众妙拱了拱手,正待说话,罗仁平忽然越众而出,呈上奏折:启禀皇上,案犯沈卉确信已经逃走,现在最大的隐患是,她似乎有换子的癖好,许多官员的内眷都曾找她安胎,不知这些人有没有遭到她的毒手。血脉难以查验,很多官员也拒绝查验,此案怕是只能成为无头公案。
  罗仁平停顿片刻,郑重说道:还请皇上降旨,命相关人等全力配合,莫让此案束之高阁!
  这是一桩牵扯甚广的大案,且案犯的手段和动机都十分离奇。不管是主战派还是议和派,都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子嗣有可能被调换,这事搁谁都受不了。但毕竟是养了多年的孩子,有很深的感情,况且又找不出血脉不纯的证据,倒不如闭着眼睛认下。
  查不出结果,却又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实在是得不偿失。牵涉其中的孩子,只要不加以栽培,放任自流,也就罢了。
  这是所有官员共同的想法,虽有不甘,但又能如何?凡夫俗子,活着就得认命。世上总有连皇帝都无法解决的事。
  赵璋有意回避此案,却不想做得太明显,摆手道:你稍后把卷宗送去御书房,朕看过再说。
  罗仁平环视同僚们,满心不情愿地应诺。
  就在此时,半空中响起一道空灵的声音:【沈卉当然还调换过别人的孩子,总共十三个,个个都是这朝堂中位高权重之人的嫡子嫡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