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另外,还有以冬令营或夏令营的形式,带着孩子们体验糕点制作。
不用接触到火源,能够提升孩子的品鉴能力,平时的任务基本以吃吃喝喝为主,整体来说相对轻松,所以这种美食冬/夏令营的人气特别火爆,平时根本排不上号,都要靠家长提前排队预约!
第218章当厨师怎么了?
“好像还不错?”
张老师来了兴趣,为此特地上网搜索,发现相关的新闻报道很多。
还有涉及教育行业的专业论文,分析这种课程能够促成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张老师越看越觉得有搞头。
不过问题也来了:
“那教授烹饪课程的老师……”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南枝身上。
在几天之前,张老师大概率会自告奋勇、亲自上阵,但现在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厨艺水平。
另外,她也知道小林和老吴两位老师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根本不懂做饭,平时打打下手还行,真的下厨还是算了。
思来想去,张老师只能想到南枝。
想想南枝那天教她做菜时表现出的耐心和细致,张老师顿时觉得,没有比南枝更合适的人选了!
南枝果断点头应下:
“好啊!我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否则她怎么会提议开设烹饪课程?
张老师听了,喜笑颜开。
“对了,还得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毕竟是他们要上的课,他们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张老师是个务实的人,不爱搞形式主义。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吩咐的任务,怎么安排新课程都可以。
之所以会苦恼这么久,就是因为她希望孩子们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
哪怕是一点点微乎其微的作用!
于是,张老师兴冲冲地掐算着下课时间,准备尽快通知到三个年级,让孩子们尽快投票决定……
“啊,对了,南老师你的身体情况……”
张老师没忘记眼前这位是刚刚从医院回来的病人,再次犹豫了。
直到南枝反复保证,还说如果她感觉到身体不适、会立刻停止课程,找别人来给她代班。
这样,张老师才算是彻底放心下来。
下课铃声响了。
张老师急匆匆走出办公室。
南枝慢悠悠跟在后面,心情愉悦。
殊不知,两人对新课程的想法,在网上直接引起了大量争论!
局面很直接地划分为两派——
一派反驳南枝道:
【怎么,山里孩子就只配学厨师吗?】
【气死我了,南枝这个提议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要是有天赋很好,未来可能会成为科学家的孩子受到她的误导去当厨师……这对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
【南枝的想法真是太过不切实际,完全不接地气!】
【好离谱,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哪个孩子不会做饭的?纯粹来搞笑的!】
【理智来说,如果南枝的提议是对城市的学校,那对当代孩子来说,烹饪课程可以让孩子们珍视粮食、重视劳动成果,体谅父母,可山里孩子有必要吗?】
【呵呵呵,估计孩子们听了都觉得离谱,在家做饭,来了学校还要做饭?】
【这些明星就是被人捧得太高,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
还有一派是支持南枝的:
【多学点总归是没错的,学厨怎么了?学厨就很低级吗?】
【对啊,这只是学习一门技能,又不是真的要当厨师!不是说厨师就比科学家低级的意思,职业不分贵贱……但是你怎么知道人家孩子就轻易被误导了呢?】
【哪里不接地气了?南枝的提议本来就有很多学校在做啊,我女儿学校最近还举办了小厨神大赛呢!我作为家长反正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觉得山里孩子会做饭的,真的太想当然了,凭什么山里孩子就一定会做饭?你们就是刻板印象!】
【对啊,我也是大山出来的孩子,就从来没有做过饭,如果我小时候能够学到烹饪课程,反正是挺感兴趣的,毕竟对于小孩子来说,玩才重要嘛!】
【有些人是不是太着急骂了,现在课程的具体内容都没出来呢,南枝又不是要用专业厨师的标准来训练孩子,体验课程体验课程!你们是不是看不懂字?】
【说南枝不接地气的简直搞笑,人家住过棚户区、摆过夜市摊、睡过小阁楼、开过小饭馆……你就说说哪点是不接地气的?】
……
评论区争论不休,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不少专业人士大v也加入进来,比如某些教育从业者、儿童心理专家、作家等等。
他们同样是说法不一,有支持也有反对的。
而意见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一点——
城市里的孩子和农村里的孩子是不同的。
网络上吵吵嚷嚷。
南枝却浑然不知。
她不紧不慢地回到办公室,取了花茶来泡。
花茶是张老师亲手晒的,之前分了她和戚佩儿一些,据说是新老师福利,香气和味道都很不错。
南枝正喝着,张老师高高兴兴地走进来:
“南老师你在这里啊!趁着下课时间,我刚找孩子们投票表决对新课程的想法,他们都很高兴呢!”
“是吗?”
南枝笑着起身,也觉得高兴。
随后,她便和张老师抓紧时间讨论起了课程内容。
两人说话时专注又认真,却不知道弹幕快要吵翻天了:
【瞧!孩子们自己都同意了!】
【小孩子懂什么?估计以为是玩的!】
【不是说孩子自己的想法最重要吗?现在又换了套说辞?】
【小学才多大的年纪,反正搁我那会儿,根本不敢反抗老师!孩子们都很高兴什么的……这恐怕是张老师的单方面猜测吧!】
【你们简直把爷给气笑了!什么话都是你们在说!现在把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的不也是你们吗?】
……
南枝正说着话。
她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下。
是v信消息。
又在拍摄、又在谈事,南枝本来不想理会。
结果手机又嗡嗡震动两下。
张老师也注意到了:
“要不看看?说不定有急事?”
南枝只好打开,就见屏幕上显示着节目组发来的消息,言简意赅地提到了现在网上有关南枝提出烹饪课程的争议。
一般来说,许霖的拍摄风格是尽量减少节目组对拍摄内容的影响,还原嘉宾们最真实的反应。
现在突然发了消息,看来是网上闹得挺厉害。
第219章不时不食
南枝垂眸扫过消息内容,情绪倒无太大波动。
赶鸭子上架当了一个多月的明星,南枝逐渐适应了娱乐圈的氛围。
身为公众人物,言行举止很容易就被放大,要么断章取义,要么过分解读。
如果想要不被诟病,最好就是安分守己。
正所谓——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可惜,这不是南枝做事的风格。
所以,在她开口向张老师提议前,就已经想到恐怕会遭人质疑。
就是这质疑似乎比她想象中的更加猛烈。
连向来不怎么插手拍摄的节目组都急上火了,居然打破原则,在拍摄中给她发消息?
南枝想了想,特地问张老师:
“孩子们具体是什么想法?参考他们的意见,也方便我们调整课程方向。”
张老师没想太多,随便捡了几个学生的回答——
有学生说,她想学烹饪课程,是因为每天看到爷爷做饭很累,想帮他分担;
有学生说,他虽然会做饭,但做得不好吃,希望能够跟老师学习;
也有学生说,她觉得学做饭很有用,等爸爸妈妈放假回来,可以作为惊喜送给他们;
还有学生说,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纯粹觉得烹饪课程听起来很有趣,如果能在学校做饭更是双倍的有趣;
……
一个个真实而特色各异的回答,是最好的堵嘴利器。
弹幕里的质疑声渐渐少了。
除了网络上偶尔能看到两三条坚持挑刺的,其他地方都安安静静。
大众的关注点又迅速被新的热点事件所取代。
南枝猜测事情应该是平息了,因为节目没再发消息过来。
她反手扣住手机,继续跟张老师聊天。
整个过程,张老师都没有看出端倪。
下午,南枝上了一堂课,在课堂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南枝很是受用。
她没有因为新的课程而忽略了自己作为英语老师的责任,依旧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地把她的知识教给孩子们。
同时,她也为新课程花费了大力气,经过一天搜索资料和斟酌思考等,总算是敲定了上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