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结果这小子回来就恢复从前的状态,再不过问前朝的事儿。
乾隆却不能对永琏发现的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平白多出许多工作量。
一边抱怨这小子真会给自己找事儿,一边召见官员。乾隆整个冬天忙得不可开交,等到年底封笔时,他还忍不住在想,若是自己东巡,肯定没这么多事儿,都怪永琏。
后悔也来不及了,来年就要允许民人去关外开垦耕种,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想想就头疼。
第75章 还没开窍
永璜、永琏出去一趟,永琏在官员心中的形象彻底变了。
从前提到二阿哥,那是聪明早慧又仁善,现在则变成了表面仁善实则不讲情面的小阎王。
还有人说二阿哥就是个小告状精,十三四岁了,不敢有一点自己的主意,什么事儿都告诉皇上。
过年期间,乾隆多多少少听到了几句风言风语,气得要死。
这一两年他是不敢让永琏出门办差了,以免有那心思歹毒的报复孩子。
他就说永琏,出去一趟就把名声搭进去了,“你呀!还是太嫩了,日后那些官员给你找麻烦,你就知道后悔了。”
永琏无辜脸,“汗阿玛难道不会保护我吗?”
“朕能护你一辈子?”乾隆没好气。
“可以!”永琏心说您至少还能护我五十多年。
反正自己以后大概率不会继位,名声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汗阿玛还能眼睁睁看着官员们坑他不成?
乾隆:“……”
乾隆在心里叹气,自己怎么就养了个这么不省心的太子。
皇玛法当年有太子坚国,他老人家带着大队人马四处游玩儿。自己却要苦哈哈的在京城处理政务,俩儿子出去一趟,还参倒十几名官员。
虽然但是,这十几名官员大多颇有家私,抄家又得了三十多万两银子。
除了官员,这次倒霉的还有关外的几个庄头。朝廷前两年拨款让他们买种子,更换农具,这些人没换,银子全装自家荷包里了。
这些银子查抄出来都进了内务府,正好永璜婚事在即,这钱就给永璜办婚事用了。
永璜婚事在即,宫里却没什么喜庆的气氛。
年底天上出现彗星,彗星在古代就是灾星。加上乾隆八年的高温旱情,这个年大家过得都不怎么愉快。
过年期间,乾隆又闻噩耗。康熙的二十二子,多罗贝勒允祜病
故,年仅三十二岁。
允祜前些年因为接受民人田地之事被关过一阵宗人府,后来乾隆让他去负责三陵。负责三陵期间,允祜还算尽心。
腊月时,允祜还为三陵之事上过奏折,没想到他走得这么突然。
乾隆派永琏去祭奠,允裪、允禄、允礼主持丧事。
允祜的继妻还怀着孩子,在丧礼上差点哭晕过去。
永琏从丧礼上回来,心情就有些低落。跟太后等人说起二十二叔公一家,忍不住掉泪珠子。
太后、皇后也跟着哭。
乾隆来看皇额娘,见屋里气氛如此伤感,永琏这臭小子大过年惹得皇额娘落泪就很生气,没好气地把永琏撵去读书,他则要带着太后去听戏。
圆明园有个同乐园,每年正月都会唱大戏、办灯会,热闹非常。
今年大家虽然心情都不大好,但同乐园大戏楼还是摆了戏,很多妃嫔去看。
乾隆想让太后转移一下注意力,带太花去看戏。太后知道自己不去,那些妃嫔也很难安心看戏。
她也只好压下心中伤感,跟着乾隆去看戏。
允禄等人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悲痛不已,听自家福晋说,皇上一家子热热闹闹在看戏。
允禄等人心中就有几分不满,侄子就是侄子,平日看起来和他们这些叔叔十分亲近,其实没多少感情。
也不知他们死后,皇上会不会也如此冷漠?
允礼这人本就多愁善感,忍不住对着四哥赏给自己的东西落泪。
正这时,外面人说世子爷下学回来了。
接着就听见弘曕元气满满的声音,“父王父王!我回来了。”
小少年说着推开书房门,一眼瞧见允礼脸上有泪痕,忙跑到近前关心道:“父王您怎么了?”
“无妨,只是想起皇兄了。”允礼道,他说着吩咐人给世子爷送点心上来,孩子正是胃口好的年纪,每日下学回来就饿。
弘曕一边脱下斗篷,一边道:“父王是不是因二十二叔的事儿难过,刚在宫里,永琏也因此伤感,偷偷抹眼泪。”
允礼闻言一愣,他上午在葬礼上见到永琏时,只觉永琏这孩子举止得体,不料他会真的难过。毕竟他跟允祜没什么交集。
“是啊,他哭得很难受,都不能练习骑射。”弘曕道。
允礼想起先帝下葬时,永琏也是绕着泰陵一直哭。
看来永琏和皇上不一样,是个感情丰沛的孩子。
这点有点像先帝,先帝有时候看看奏折都能哭,跟兄弟们说起圣祖爷或者去世的老臣,也会伤心落泪。
皇上这人,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是表现给别人看的,他转头就该吃吃该玩玩儿。说好听了是心大,说不好听了,就是情感漠然。
允礼他们这些叔叔,对皇上越了解,就越不指望他照顾自家子侄。好在允礼不用担心这个,弘曕是皇上亲弟弟,皇上看在先帝的份上,也不会对弘曕太差。
但允礼还是希望弘曕能自己立得起来,别依赖皇上。
这段时间,弘曕的功课他都认真过问,还会给弘曕讲一些处世之学。
弘曕学习虽算不上刻苦,但他很聪明。父王的话也能听得进去,短短一年时间,小少年成熟很多。也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皇子和做宗室王是不一样的。
因为允礼负责改良火器之事,也会和弘曕讲讲这方面的进展。
现在火器营、濯灵厂和武备院经常沟通合作,一是要设计出更方便装弹的燧发枪,二就是给水师配备一套更适合水战的装备。
朝廷一直都有水师,但因为水上作战的机会少,朝廷这些年的主要敌人也都在西北西南,水师疏于训练。天津水师非常松散,允礼建议派人严加训练。
乾隆于是把马武的儿子保祝调回来,这人当初在南方训练兵丁就很严格,让他操练水师很合适。
可惜宗室不能担任军政要职,否则允礼一定培养弘曕去负责天津水师。
现在他们只能在改良火器方面帮着出出主意,不该参与的一句也不敢多说。
过年期间,被派往云南种植咖啡的鄂容安回京述职,第一年种植咖啡收货甚少,去年有了经验,在云南普洱一带种植了几百颗咖啡树,烘焙技术也日趋成熟。
今年鄂容安带回京城的咖啡,味道已经比洋商带进来的不差什么了。
乾隆自己不喜欢喝,就把咖啡赏给某个瞌睡虫。
永琏拿到咖啡豆,让小茶房做出好几种咖啡,加奶的、加茉莉花茶的,还有加红茶和牛奶的。
这些咖啡饮子比咖啡更受欢迎,很多妃嫔到长春仙馆给皇后请安,都喝上了永琏让人做的这些咖啡饮子。
没过几天,京城一些首饰铺和瓷器铺里的茶就换成了加奶的咖啡。
这些铺子大多是妃嫔娘家的产业,客人也都非富即贵。
咖啡很快在权贵圈中流行起来,又加上庄有恭之前给咖啡打过广告,大家都知道这东西提神。读书人也抢着买咖啡。
因为今年的产量不算多,鄂容安本来打算主要放在出口贸易上,没想到国内会这般受欢迎。
看来可以放心扩大咖啡种植面积了。
正好过年期间,各藩属国进京朝贺,理藩院也给使臣们尝了尝云南的咖啡。
朝鲜、暹罗等国听说云南的咖啡比洋商卖的便宜,味道还这么好,立刻要跟大清签订单。
去年生产的所有咖啡豆,短短一个月就销售一空。朝鲜等国连明年的订单都签了。
云南的官员看到咖啡的利益,更加支持本地百姓种植咖啡。但云南的耕地面积本就有限,大面积种植咖啡就意味着本省需要从其他省购买粮食。
云贵总督知道直隶正铺设铁路,他也提议在云南和湖广之间修铁路,被乾隆无情拒绝了。
第一条铁路都没看到成效,朝廷是不可能修第二条铁路的。如果云南想降低运输成本,倒是可以试试可以直接在地上跑的蒸汽车。
之前河南那边衙役用报废的蒸汽机改装出一辆蒸汽拉货车,乾隆让他来京和造办处互相交流学习。
现在造办处也造出了几台蒸汽车,虽然样子有点傻大笨粗,一跑起来还有轰鸣声,后面还冒白气。但拉货很好用。
乾隆的意思,是让云南那边先用蒸汽车运粮。
但要把蒸汽车运到云南可不容易,西南也很需要一个制造局。
乾隆给云贵总督拨了十万银子,并允许近三年咖啡的贸易收入全部归云贵两省,让他们办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