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高压锅在关外也很少见,听说只有盛京的几名官员用上了,都是家里人在京城买了运过来的。
新式织机,蒸汽犁和蒸汽抽水机更是罕见,反正驻防旗兵的军田里至今都没用上这些新机器。
在盛京停留的几日,永琏就开始琢磨,要把关外的问题写成奏折呈给汗阿玛。
他没瞒着永璜,兄弟俩还有商有量的。
永璜没弟弟想的多,但也知道关外的龙兴之地看着并不繁华。无论旗人还是民人,过得都不怎么好。
有时候永琏冥思苦想写奏折时,永璜就在自己屋里看书,或者给宫里写回信。
虽然已经离开大半个月了,但他心中并没有多少思念之情,因为京城那边几乎是隔一天送来一封信。
大多数是汗阿玛写的,有时候是钮伦写的。宫里从太后到小永琪,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提到。
就算没什么事儿,汗阿玛也会写信来问他们吃了什么,到哪儿了。
这些问题随行的官员们都会汇报给乾隆,但乾隆还是想从儿子们口中听到答案。
永琏写折子的时候,永璜就给汗阿玛写回信。一般都是他写的差不多了,永琏再来添几句。
兄弟俩的字体不一样,乾隆一眼就看得出来,乾隆心里有点不高兴,还和皇后抱怨,“老二这孩子每次就写那么几句话,看起来一点都不思念朕。”
皇后忙说:“永琏怎么会不思念您呢,估计是路上太累了。加上永璜字写的好,所以才让永璜主写。”
乾隆哼了声:“回来再跟他算账!”
皇后有些担心,万一万岁爷因此觉得永琏感情淡漠可如何是好?
但很快,乾隆就被哄好了。
永璜、永琏他们拜祭完三陵,又去盛京的皇宫逛了逛,永琏给汗阿玛画了一幅画,是他和大哥在盛京皇宫门前的样子。
永琏用了西洋画法,把他们兄弟二人都画的很像。还在旁边题字,他知道汗阿玛想念他们,特地画了这幅画,让汗阿玛看了放心。
乾隆收到儿子的画,心情好了那么一点,立刻在二人的请安折子里批复,让二人不要贪玩,按照行
程早点回来。
兄弟二人在盛京停留了五日,便踏上回程的路。
这时直隶已经开始调查那些试图贿赂永琏的官员了。
很多人都在心里暗骂二阿哥这小孩不厚道,收了东西不办事儿,转头就把人卖了。
来时没能搭上二阿哥的官员,这会儿都松口气,又不禁把脑筋动到了大阿哥身上。
二阿哥人家是内定太子,不需要招揽人手,而且光是富察家的人,就够他用了。
大阿哥不一样,马上就要成家,却不能不立业。他要想在朝中站稳脚跟,肯定需要人手。
这些官员只觉他们之前都糊涂了,就该讨好大阿哥才对。
回程的路上天气已经开始冷了,永琏怕冷,到了驻地就在屋子里猫着。
永璜不想落了骑射,偶尔会在院中射几支箭。
这日他正拉弓射箭,旁边替他整理箭矢的小太监去如厕。永璜也没在意。
有几支羽箭没射中,落在地上。永璜正想自己去捡,斜刺里却走出一个模样清秀的小丫鬟,捡起了那几支箭。
永璜、永琏身边虽没有宫女贴身伺候,但随行队伍里却也有一些宫女负责浆洗衣服针线绣活之类。
永璜以为这是随行的宫女,就对她道:“放那边台子上就行。”
那丫鬟低着头应了一声,把羽箭放在一旁台子上。
永璜正要继续射箭,却听那丫鬟娇呼一声。他下意识问:“怎么了?”
“无妨,是奴婢笨手笨脚划破了手指。”
永璜走近一点,看到那丫鬟白皙手指上冒出几颗血珠。他见那丫鬟呆呆的,就提醒道:“还不快拿帕子按住伤口?”
“奴婢的手帕拿去洗了,不在身上。”
永璜也没多想,掏出自己的帕子递过去。
丫鬟立刻红着脸道谢,对上她含羞带怯的眼神,永璜隐隐觉得哪里不对。这时,永琏那边来叫永璜去用晚膳,他就没再搭理这丫鬟,往永琏那边去了。
晚上,永璜正坐在灯下看书,有些口渴,便让人送茶。
端茶进来的不是他身边的太监,而是下午遇见的丫鬟。
“奴婢来给您送茶,王爷的帕子被奴婢弄脏了,奴婢还您一块新的。”
永璜摆手,“不用了,一块帕子罢了。”
他话音未落,那丫鬟已经把托盘放在桌上,默默退了下去。一方浅粉色绣着桃花的帕子放在茶盏边,上面还带着幽幽的香气。
永璜十五岁了,不是不开窍的小孩,见了这帕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立刻站起来,跑去对面找永琏。
永琏已经洗漱完躺下了,见大哥急匆匆进来,忙坐起身问:“出什么事儿了吗?”
永璜一屁股坐床边上,“二弟救我!有人要使美人计!”
永琏:“???”
永琏被大哥一脸如临大敌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问:“得逞了吗?”
永璜摇头。
他不敢说,闻到那手帕上的香气时,他有一丝心神摇曳。
但理智很快占了上风,哪怕这丫鬟是随行队伍里的,他也不能染指。出来办差的,回去身边却多了个宫女,汗阿玛和皇额娘知道了要怎么想?更何况皇额娘给他选的福晋出身不错,他要给福晋一些面子,不想在成婚前有侍妾格格。
“永琏,你别笑了。”永璜按住笑的在床上打滚的弟弟,“快想想办法。”
永琏止住笑,细问到底怎么回事。听说人家只是送了块手帕,就把大哥吓成这样。他又忍不住笑起来。
永璜气呼呼的,“算了算了,不指望你了,我自己查!”
他说着就站起身出去了。
永琏听见他在外面跟侍卫们说话。
永琏慢吞吞爬起来,裹得严严实实才出去吃瓜。
没一会儿,那丫鬟就被带到了永璜的院子。
这姑娘确实是随行队伍里的,负责针线活计。
她哭得楚楚可怜,说自己就是贪图富贵,鬼迷心窍,才想接近大阿哥。
侍卫们听说只是送了个帕子,没觉得是多大事儿。就想先把这宫女看押起来,回宫后送去慎刑司。
来吃瓜的永琏却道:“等等,这事儿哪儿有这么简单?一个针线上的宫女,怎么就干起端茶倒水的活儿了?大哥身边的太监,还有院里的侍卫都没发现?”
永璜身边的太监和几名侍卫闻言脸色瞬间白了,纷纷跪下请罪。
永琏让人把傅文、傅谦并此地县令都叫来。
此时已近二更,侍卫们本来没想把事情闹大。但二阿哥吩咐了,他们只好去请人。
傅文傅谦很快赶到,他们路上已经听侍卫说了今晚的事儿。
傅谦看向四哥,“二阿哥是怀疑背后有人指使?”
傅文点头,“一个针线上的宫女若无人指使哪儿有胆子买通大阿哥身边的侍卫太监?”
二人都觉得这件事有点严重,一进屋就表示要彻查。
很快,县令也到了。他明明交代那宫女徐徐图之,竟然还是被察觉了。
好在这件事跟他扯不上关系,宫女、太监、侍卫都是随行队伍里的人,只要那宫女不多嘴,就不会查到他头上。
“惊扰大人了,”永琏见了县令也是和和气气的,“随行队伍里出现了心怀不轨之人,我们要严加拷问,可能需要在此多留一日。”
县令连忙应是,就劝两位小王爷,“这样贪图富贵之人并不少见,两位王爷不必动怒。至于太监、侍卫……太监侍卫轻易被买通,这确实不是小事儿。”
他的意思是让拷问的重点放在太监和侍卫身上,比起想上位的宫女,轻易被买通的太监侍卫才更要紧。
他越是这么说,永琏越怀疑他。
等县令走后,永琏还是吩咐傅文他们重审那名宫女。
次日一早,结果出来了,那名宫女果然是被县令收买了,并且给了她一大笔银子,让她打点侍卫和太监。
乾隆收到傅文、傅谦的奏报,气得半死。要不是大儿子警觉,二儿子聪明,这会儿俩人就掉坑里了。
两位阿哥爷出去一趟,沿途官员没捞到什么好处,反倒好几个革职查办。
直隶的官员都在议论,下回一定要拦着这两位小主子出京办事,简直比皇上还难糊弄。
但这只是个开始,永琏回到京中,就给乾隆呈上一本厚厚的奏折,其中列了关外的各种问题。
关外既是龙兴之地,就应该更加用心治理,可现在关外反而成了被忽略的地方,这才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
永琏交完奏折就不管这件事了,插手太多,汗阿玛要不高兴。
乾隆还以为儿子出去一趟,发现这么多问题,回来定会洗心革面,积极参与督办改革,或者趁着直隶和关外大换血的时候,放几个自己人进去。